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对Ⅰ型变态反应患者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赖新生 司徒铃 +5 位作者 靳瑞 张家维 赖乃揆 紫兰 熊慰阳 陈小右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302-306,共5页
为了探讨针刺抗I型变态反应的机理,应用ELISA法检测了针灸组与对照组共116例血清总IgE水平和139例特异性IgE抗体.结果表明:针灸组的变应性哮喘总IgE水平由治前(679.24±2.22)×10^9Iu/L下降至(217.57±1.00)×10... 为了探讨针刺抗I型变态反应的机理,应用ELISA法检测了针灸组与对照组共116例血清总IgE水平和139例特异性IgE抗体.结果表明:针灸组的变应性哮喘总IgE水平由治前(679.24±2.22)×10^9Iu/L下降至(217.57±1.00)×10^3Iu/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针灸对螨、蟑螂特异性IgE的转阴率分别为55.77%、57.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针灸作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Ⅰ型变态反应 血清 IGE 特异性IGE抗体 免疫学
全文增补中
金牡蛎胶囊免疫化学鉴别及含量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谦 梁艺英 +2 位作者 严明达 何雅军 紫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多种电泳和免疫方法,确证牡蛎蛋白中,分子量55KD等组分为该种属特征蛋白(抗原)。以此组分制备免疫纯对照品,及以其抗血清制备专属检测试药。在奥氏免疫扩散法中,不与其他7种常见贝类交叉。在定量免疫电泳中,标准曲线Y... 采用多种电泳和免疫方法,确证牡蛎蛋白中,分子量55KD等组分为该种属特征蛋白(抗原)。以此组分制备免疫纯对照品,及以其抗血清制备专属检测试药。在奥氏免疫扩散法中,不与其他7种常见贝类交叉。在定量免疫电泳中,标准曲线Y=3.52X-1.13.r=0.993.加样回收率=103%,RSD%=2.8(n=10),测定金牡蛎胶囊含该种属蛋白17.8±1.22mg/丸。初步表明本法用于牡蛎制剂内在质量比较及控制,符合专属,灵敏,快速及简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牡蛎胶囊 中药化学 化学鉴定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酶免疫技术在牡蛎制剂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谦 何雅军 +1 位作者 紫兰 梁艺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9-161,共3页
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分析(dotimmunobindingassayDIBA)技术,对海王“金牡蛎胶囊”中牡蛎精粉进行鉴别,在每点6ng蛋白以下,不与其他7种贝类交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牡蛎蛋白对照品0.... 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分析(dotimmunobindingassayDIBA)技术,对海王“金牡蛎胶囊”中牡蛎精粉进行鉴别,在每点6ng蛋白以下,不与其他7种贝类交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牡蛎蛋白对照品0.05μg~0.90μg呈线性,RSD为6.6%,平均回收率111%。表明酶免疫技术可以在10-8g以上的分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制剂 酶免疫技术 质量 中药制剂
下载PDF
针灸对Ⅰ型变态反应患者外周血嗜碱细胞组胺释放试验(HRBT)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赖新生 司徒铃 +4 位作者 靳瑞 张家维 吴谦 赖乃揆 紫兰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92-195,共4页
本文以~3H一组氨酸掺入的HRBT法,检测针灸组和对照组共46例Ⅰ型变态反应患者的组织胺释放率,藉以探讨针灸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针灸对粉尘螨HRBT释放有较明显抑制,两组治疗后阳性率侧数卡方检验X^2=6.05,P<0.05;蟑螂HRBT... 本文以~3H一组氨酸掺入的HRBT法,检测针灸组和对照组共46例Ⅰ型变态反应患者的组织胺释放率,藉以探讨针灸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针灸对粉尘螨HRBT释放有较明显抑制,两组治疗后阳性率侧数卡方检验X^2=6.05,P<0.05;蟑螂HRBT释放率在哮喘症中下降较明显,针灸前后自身对照例数卡方检验X^2=6.53,P<0.05;HRBT与HBDT两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均密切相关。提示针灸作用影响到介质释放过程,对介质释放可能有重新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针炙 嗜碱细胞 组胺释放
原文传递
蟑螂变应原诱发哮喘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赖乃揆 陈小右 +5 位作者 紫兰 郑光 陈丽金 李锦玲 邹泽红 吴谦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23-27,共5页
用纯培养之美洲大蠊若虫浸液对30例哮喘患者和5例对照者作皮试,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并测定血清总IgE及蟑螂特异性IgE(SIgE-CRa),嗜硷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和组胺释放试验(HRBT)。结果显示:(1)12例哮喘患者BPT阳性,阳性率40%;(2)PEF与FE... 用纯培养之美洲大蠊若虫浸液对30例哮喘患者和5例对照者作皮试,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并测定血清总IgE及蟑螂特异性IgE(SIgE-CRa),嗜硷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和组胺释放试验(HRBT)。结果显示:(1)12例哮喘患者BPT阳性,阳性率40%;(2)PEF与FEV_1相关密切,符合率高;(3)BPT阳性组SIgE-CRa显著高于其他组,而总IgE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哮喘组HBDT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哮喘患者中47.4%HRBT阳性。上述结果显示蟑啷是本地区诱发哮喘的主要致敏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蟑螂 支气管激发试验
下载PDF
针灸治疗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赖新生 靳瑞 +3 位作者 张家维 徐敏 赖乃揆 紫兰 《医学研究杂志》 1998年第7期19-20,共2页
(一)临床研究共对143例Ⅰ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的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嗜碱细胞组胺释放试验(HRBT)、血清总IgE、特异性IgE,血中前列腺素含量(PGE<sub>2</sub>、PGF<sub>2</sub>)血中环核苷酸(cAM... (一)临床研究共对143例Ⅰ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的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嗜碱细胞组胺释放试验(HRBT)、血清总IgE、特异性IgE,血中前列腺素含量(PGE<sub>2</sub>、PGF<sub>2</sub>)血中环核苷酸(cAMP、cGMP、cAMP/cGMP)等多项指标的变化,以及针灸特定穴位治疗的影响,进行了随机、自身和组间对照试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脱敏组,其中针灸组87例,脱敏组56例,两组各病种之间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疾病 针灸治疗 临床与实验 环核苷酸 嗜碱细胞脱颗粒 治疗后 前列腺素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慢性荨麻疹
下载PDF
针灸对Ⅰ型变态反应患者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赖新生 司徒铃 +5 位作者 靳瑞 张家维 紫兰 赖乃揆 熊慰阳 陈小右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52-55,共4页
本文以HBDT为指标,观察针刺对致敏细胞敏感性的调节效应。实验表明:针灸组与脱敏组治疗前螨抗原HBDT最大脱颗粒指数均大于30%而达到50%以上,治疗后以针灸组下降较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针灸组变应性哮喘患者的蟑螂... 本文以HBDT为指标,观察针刺对致敏细胞敏感性的调节效应。实验表明:针灸组与脱敏组治疗前螨抗原HBDT最大脱颗粒指数均大于30%而达到50%以上,治疗后以针灸组下降较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针灸组变应性哮喘患者的蟑螂抗原HBDT最大脱颗粒指数治前为56.9±16.42(%),治后下降至22.88±24.53(%),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针灸可抑制过敏状态下的嗜碱细胞脱颗粒,可能通过调整作用稳定致敏细胞,在细胞级水平上达到抗变态反应的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针炙疗法 嗜碱细胞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模糊控制多模型算法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国强 紫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为解决传统的蛇形建模方法不能反映出反舰导弹典型运动特性的问题,引入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弹道问题,把导弹视为可控质点,建立了反舰导弹末端蛇形机动弹道模型.采用被动传感器进行跟踪,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模糊控制的交互式多模型自适应无... 为解决传统的蛇形建模方法不能反映出反舰导弹典型运动特性的问题,引入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弹道问题,把导弹视为可控质点,建立了反舰导弹末端蛇形机动弹道模型.采用被动传感器进行跟踪,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模糊控制的交互式多模型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根据Sage-Husa噪声统计估值器的原理提出了状态误差协方差自适应算法,克服了传统噪声自适应算法在目标发生强机动时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同时利用模糊控制方法实现了实时调整交互式多模型算法中的转换概率矩阵.仿真实表明:所建立的弹道模型对探测、识别和跟踪反舰导弹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改进的跟踪算法能够快速调整模型概率,使得其估计误差的收敛速度比交互式多模型算法更快,鲁棒性更强,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纯方位目标跟踪的误差,实现对反舰导弹末端蛇形弹道模型的稳定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Sage-Husa噪声统计估值器 无迹卡尔曼滤波 模糊逻辑交互式多模型算法
下载PDF
不同种群蟑娜浸液化学特性及免疫活性的比较
9
作者 紫兰 赖乃揆 +3 位作者 魏潮生 郑光 陈丽金 陈小右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7-22,共6页
根据广州市蟑螂种群生态分布,应用葡聚糖凝胶层析、SDS-PAGE等生化技术,以及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检测等免疫学方法,对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德国小蠊等五种蟑螂浸液,作了化学特性及免疫学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1、美洲大蠊若虫是本地区... 根据广州市蟑螂种群生态分布,应用葡聚糖凝胶层析、SDS-PAGE等生化技术,以及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检测等免疫学方法,对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德国小蠊等五种蟑螂浸液,作了化学特性及免疫学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1、美洲大蠊若虫是本地区蟑螂过敏的主要致敏种群,其活性组分为F_2;分子量范围64~79KD。2.美若浸液免疫活性与其蛋白质的分子量有关,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可去除无活性的组分,以达到纯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浸液 Ⅰ型变态反应 美洲大蠊若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