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金灿 胡丹 +1 位作者 贺礼 桂成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6期148-149,共2页
目的 分析影响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史与吸烟史、动脉瘤的数量及大小、术中动脉瘤有无破裂及术中有无... 目的 分析影响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术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高血压史与吸烟史、动脉瘤的数量及大小、术中动脉瘤有无破裂及术中有无临时阻断、患者的Fisher和Hunt-Hess分级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组,患者出院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各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并分析其与上述各种因素对于临床预后的影响效果。结果 Hunt-Hess分级不同患者的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分级不同患者的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动脉瘤的数量及大小、术中动脉瘤有无破裂及术中有无临时阻断等因素与患者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与Fisher分级对影响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而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动脉瘤数量与大小、术中临时阻断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等均不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前循环动脉瘤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颅内压监护结合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对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贺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6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结合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对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20%甘露醇脱水治疗,未进行颅内压检测;颅内压监护+常规治疗组(监护+常规治疗组)30例,...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结合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对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20%甘露醇脱水治疗,未进行颅内压检测;颅内压监护+常规治疗组(监护+常规治疗组)30例,入院给予颅内压检测及常规治疗;颅内压监护+高渗盐水治疗组(监护+高渗治疗组)35例,入院给予颅内压检测,并及时采用3%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结果监护+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监护+高渗治疗组与监护+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监护+高渗治疗组及监护+常规治疗组的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常规组( P<0.05);监护+常规治疗组和监护+高渗治疗组中,颅内压<20 mmHg组、20~30 mmHg组、>30~40 mmHg组间预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压监护结合高渗盐水能有效监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临床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护 高渗盐水
下载PDF
干扰miR-21表达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金灿 胡丹 +1 位作者 贺礼 桂成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miR-21表达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将miR-21抑制物(人工合成干扰miR-21表达的核苷酸片段,miR-21处理组)以及对照组转染于U251细胞,利用qRT-PCR验证miR-21处理组转染的细胞中miR-21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干扰miR-21表达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将miR-21抑制物(人工合成干扰miR-21表达的核苷酸片段,miR-21处理组)以及对照组转染于U251细胞,利用qRT-PCR验证miR-21处理组转染的细胞中miR-21表达水平;通过MTT法、细胞划痕、transwell等实验观察miR-21处理组和对照组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miR-21处理组中miR-21的表达量明显下调。即转染miR-21抑制剂能有效降低U251细胞中miR-21的表达。miR-21处理组的U251细胞与对照细胞相比,增殖速度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干扰miR-21抑制U251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iR-21处理组的U251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细胞明显下降。结论 miR-21能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它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MIR-21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老年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手术策略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胡丹 贺礼 +3 位作者 桂成佳 张金灿 莫学靓 周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规范手术技巧早期治疗57例60岁以上的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有症状血管痉挛8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6例,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梗死死亡1例;脑...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规范手术技巧早期治疗57例60岁以上的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有症状血管痉挛8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术后6例,迟发性血管痉挛性脑梗死死亡1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46例,轻残8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夹闭是治疗动脉瘤确实有效的方法,早期手术及规范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策略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贺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1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检测血糖,并在第1周内隔天检测血糖,2~4周每周检测血糖一次,取入院时和1个月血糖水平,分析血糖水平与GCS评分、病死率、预后之...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1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检测血糖,并在第1周内隔天检测血糖,2~4周每周检测血糖一次,取入院时和1个月血糖水平,分析血糖水平与GCS评分、病死率、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入院时正常血糖组(3.6~6.4mmol/L)GCS评分较高,较高血糖水平组(>6.4~11.0mmol/L)GCS评分较低,高血糖水平组(>11.0mmol/L)GCS评分最低,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正常血糖组病死率为0(0/34),较高血糖水平组病死率3.5%(2/57),高血糖水平组病死率最高,为22.2%(6/27),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控制血糖1个月后,大部分患者血糖水平均下降,正常血糖组病死率为0(0/80),较高血糖水平组病死率13.0%(3/23),高血糖水平组病死率最高,为33.3%(5/15),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患者血糖水平越高,预后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血糖 预后 GCS评分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金灿 胡丹 +1 位作者 贺礼 桂成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9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3D-CTA检查,并分别评估出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与瘤体长轴直径。结果 93例患...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对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3例,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3D-CTA检查,并分别评估出动脉瘤的检出率,测量瘤颈与瘤体长轴直径。结果 93例患者,3D-DSA检出86例98个动脉瘤,7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3DCTA检出81例85个动脉瘤,12例患者未检测出动脉瘤,对长轴直径为≥5mm、3~5mm、≤3mm的动脉瘤的诊断与3D-DSA的一致性分别为100%、83.33%、53.33%。3D-CTA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3.02%,特异性为94.25%,准确性为93.62%,Kappa值为0.841。结论 3D-CTA对长轴直径〉3mm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长轴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仍有部分漏诊,3D-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3D-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人端粒酶启动子联合 miR-34a 整合靶向系统在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金灿 胡丹 +1 位作者 贺礼 桂成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启动子(hT ERT )联合正常组织特异性miR‐34a (M IR)的整合靶向系统(hT ERT‐M IR)对胶质瘤细胞靶向性的影响。【方法】首先检测hT ERT、miR‐34a在人胶质瘤细胞株 U87、H4和人胶质细胞株HEB(正常细胞株)...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启动子(hT ERT )联合正常组织特异性miR‐34a (M IR)的整合靶向系统(hT ERT‐M IR)对胶质瘤细胞靶向性的影响。【方法】首先检测hT ERT、miR‐34a在人胶质瘤细胞株 U87、H4和人胶质细胞株HEB(正常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质粒构建分别获得 hTERT‐Luc、hTERT‐MIR‐Luc、hTERT‐Bax 以及hTERT‐MIR‐Bax表达质粒,将hTERT‐Luc、hTERT‐MIR‐Luc质粒分别转染U87、H4和 HEB细胞中,检测三组细胞中hT ERT 与hT ERT‐M IR载体的表达活性;将hT ERT‐Bax以及hT ERT‐M IR‐Bax质粒分别转染U87、H4和HEB细胞中,比较三组细胞中hTERT‐Bax和hTERT‐MIR‐Bax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能力的影响。【结果】hTERT在人胶质瘤细胞株U87和H4中特异性高表达,miR‐34a在人胶质细胞株HEB中特异性高表达;在正常胶质细胞株 HEB中,hTERT‐MIR的活性较 hTERT 明显减低( P <0.01);在胶质瘤细胞株 U87和 H4h中TERT‐Bax和hTERT‐MIR‐Bax 对细胞增殖抑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正常胶质细胞株 HEB中,hTERT‐M IR‐Bax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明显小于hT ERT‐Bax。【结论】hT ERT‐M IR是胶质瘤基因靶向治疗的有效载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末端转移酶/遗传学 基因表达 启动区(遗传学) RNAS 神经胶质瘤/遗传学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内血肿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金灿 贺建平 贺礼 《医学信息》 2011年第3期877-878,共2页
目的探讨脑内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早期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早期脑内血肿行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同期保守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6个月后随访临床预后.结果微创手术术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 目的探讨脑内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早期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早期脑内血肿行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同期保守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6个月后随访临床预后.结果微创手术术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且6个月后随访显示治疗组临床预后明显好转(P〈0.05)。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是治疗脑内血肿切实可行的、安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清除术 脑内血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VEGF和MMP-7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金灿 贺建平 +1 位作者 贺礼 陈伟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8期30-3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中VEGF、MMP-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78例胶质瘤组织中VEGF,MMP-7的表达,并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MMP-7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中VEGF、MMP-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78例胶质瘤组织中VEGF,MMP-7的表达,并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MMP-7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均有表达,并随肿瘤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分别与正常脑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发现VEGF表达与MMP-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提示VEGF在细胞质内的集聚可促进MMP-7的表达,二者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侵袭性有关,可反映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7
下载PDF
成人创伤性脑脊液漏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凡 冯军峰 +46 位作者 陈鑫 韩凯伟 黄贤键 李春涛 刘子源 钟春龙 陈礼刚 陈文劲 董斌 段继新 方文华 冯光 高国一 高亮 杭春华 贺礼 侯立军 黄齐兵 江基尧 江荣才 蓝胜勇 李立宏 刘劲芳 刘志雄 罗正祥 迁荣军 邱炳辉 屈洪涛 石广志 舒凯 孙海鹰 孙晓欧 王宁 王清华 王玉海 魏俊吉 魏祥品 徐立新 杨朝华 杨华 杨理坤 杨小锋 虞仁和 张永明 赵卫平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9-779,共11页
创伤性脑脊液漏常见于颅脑创伤患者,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硬膜下血肿、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如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或治疗方式、时机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并危及患者生命。部分创伤性脑脊液漏临床表现隐蔽、易漏诊。因损伤部... 创伤性脑脊液漏常见于颅脑创伤患者,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硬膜下血肿、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如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或治疗方式、时机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并危及患者生命。部分创伤性脑脊液漏临床表现隐蔽、易漏诊。因损伤部位、机制及脑脊液漏程度不同,创伤性脑脊液漏确诊后的治疗方案个体差异大。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和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证据和临床经验,制订《成人创伤性脑脊液漏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主要从创伤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治疗及颅内感染防治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以规范创伤性脑脊液漏的临床诊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颅脑损伤 感染 共识
原文传递
Stathmin蛋白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贺礼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6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Stathmin蛋白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分级及转移的关系,探讨Stathmin蛋白作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生物学标记物的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62例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标本,2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为尸检或脑外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目的研究Stathmin蛋白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分级及转移的关系,探讨Stathmin蛋白作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生物学标记物的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62例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标本,2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为尸检或脑外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tathmin蛋白的表达。分析Stathmin蛋白与星形胶质细胞瘤分级及良恶性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stathmin阳性率为77.4%(48/62),正常脑组织中stathmin阳性率为30.0%(6/2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Stathmin阳性率在良性星形胶质细胞瘤的中为46.2%(12/26),在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为100%(36/36),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Stathmin蛋白表达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高于正常脑组织,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②Stathmin蛋白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良恶性有关,可作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分化和良恶性判断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 STATHMIN蛋白 分化 病理分级
下载PDF
Stathmin表达与脑胶质细胞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贺礼 梁庆模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5期611-612,721,共3页
目的研究Stathmin蛋白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瘤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脑胶质细胞瘤62例和正常脑组织20例中的表达。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stathmin阳性率为77.4%(48/62),正常脑组织中Stathmin阳性率为30.0%(6... 目的研究Stathmin蛋白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瘤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脑胶质细胞瘤62例和正常脑组织20例中的表达。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stathmin阳性率为77.4%(48/62),正常脑组织中Stathmin阳性率为30.0%(6/2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良性胶质细胞瘤(Ⅰ级+Ⅱ级)中的阳性率为46.2%(12/26),恶性胶质细胞瘤(Ⅲ级+Ⅳ级)中阳性率为100%(36/36),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tathmin蛋白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瘤分级有关,可作为判别星形胶质细胞瘤分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HMIN 星形胶质细胞瘤 分化
下载PDF
脑损伤后综合征1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21-121,共1页
1998-01~2002-01我院共收治126例脑损伤后综合征病人,现将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介绍如下。
关键词 脑损伤后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单孔冲洗双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引流 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基底动脉狭窄介入术后替罗非班诱发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15
作者 唐跃 许松 +3 位作者 黄春林 张操魁 贺礼 张金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85-285,共1页
1病例资料65岁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20 h于2021年5月24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6年,未规律监测血压及用药;有糖尿病6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未规律监测血糖。入院体格检查:GCS评分15分,NIHSS评分4分。急诊头颈部... 1病例资料65岁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20 h于2021年5月24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6年,未规律监测血压及用药;有糖尿病6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未规律监测血糖。入院体格检查:GCS评分15分,NIHSS评分4分。急诊头颈部CTA显示基底动脉局部未见显影。入院后予以双抗、降脂、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2021年6月11日在全麻下行基底动脉远端重度狭窄球囊扩张+支架血管成形术,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给予替罗非班以4 ml/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内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