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 被引量:68
1
作者 侯铁胜 傅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 1995年 1月~2 0 0 0年 5月发生的 2 1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 ,2 1例脑脊液漏患者除 1例...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中较常见并发症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 1995年 1月~2 0 0 0年 5月发生的 2 1例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过术中、术后仔细的处理 ,2 1例脑脊液漏患者除 1例保守治疗无效于 2 1d再次开放切口修补硬膜外 ,其余 2 0例患者全部经保守治疗后于 6~ 36d内治愈 ,无 1例发生脑脊髓膜炎 ;有 6例腰椎手术脑脊液漏患者随访术后 3月~ 2年内发现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 :通过术中对硬脊膜损伤及时修补或堵塞 ,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措施 ,绝大多数脑脊液漏均可治愈 ,极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开放切口 ,重新修补硬膜。对晚期形成的交通性或有症状的脑脊液囊肿 ,可采取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脊柱外科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颈椎病牵引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57
2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社区卫协会脊柱专业委员会 +1 位作者 方凡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6-1143,共8页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常用保守治疗方法有牵引治疗、手法治疗、热疗、光疗、运动疗法、中医针灸及药物治疗等,其中牵引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1]。在临床工作中,大多...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常用保守治疗方法有牵引治疗、手法治疗、热疗、光疗、运动疗法、中医针灸及药物治疗等,其中牵引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1]。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的医师将牵引治疗作为颈椎病多模式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并与其他保守治疗方法结合使用[2]。由于不同医师对颈椎病的认识存在差异,颈椎病牵引治疗中,患者的体位、牵引重量、角度、时间以及适应证等方面的研究还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目前颈椎病的牵引尚无统一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运动疗法 循证医学证据 手法治疗 颈椎病 牵引重量 专家共识 牵引治疗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50
3
作者 顾广飞 张海龙 +5 位作者 顾昕 张立国 丁悦 贾建波 周旭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42例微创通道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加MIS—TLIF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8例...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42例微创通道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加MIS—TLIF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48~79岁,平均61.7岁。病变节段为L3-4例,L4~5 26例,L5—S1 12例;其中间歇性跛行伴单侧下肢症状24例,伴双侧下肢症状1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的情况。患者术前、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情况及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170min,平均150.4min;术中出血50-400ml,平均147.1ml,无输血病例;术后住院天数5~18d,平均8.8d;术中1例出现硬膜囊撕裂,1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间融合时融合器打入上位椎体中,术后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随访6~1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7.3±1.0,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9±0.8和2.0±0.8,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t=25.319和29.334,P〈0.01);术前下肢痛VAS评分为7.9±0.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0±0.5和1.0±0.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改善(t=49.584和41.885,P〈0.01);ODI评分术前为75%±6%,术后3个月随访时为16%±6%,末次随访时为1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75和56.323,P〈0.01)。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标准,I级和Ⅱ级为40例(95.3%),无螺钉断裂及松动发生;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16例,良22例,可4例。结论MIS—TLIF手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不稳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2
4
作者 傅强 侯铁胜 +3 位作者 鲁凯伍 赵杰 李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分布特点。 方法  4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 (4只 )和损伤组 (4 0只 )。损伤组脊髓 (T8,9)经中度压迫致伤后 ,分别在伤后 30min、2 ,4,8,2 4,48,72h和 7,14,2 1d处死取材 (每时相点鼠数 =4只 )... 目的 研究脊髓急性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分布特点。 方法  4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 (4只 )和损伤组 (4 0只 )。损伤组脊髓 (T8,9)经中度压迫致伤后 ,分别在伤后 30min、2 ,4,8,2 4,48,72h和 7,14,2 1d处死取材 (每时相点鼠数 =4只 )。应用HE、尼氏染色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脊髓组织进行细胞检测。 结果 伤后 4h ,损伤段及邻近段可见末端标记阳性神经细胞 ;伤后 8h ,损伤段灰质中阳性细胞数达高峰 ;伤后 2 4h ,白质中阳性胶质细胞数达高峰 ;伤后72h ,相邻节段阳性细胞数达高峰。阳性细胞以白质中胶质细胞为主 ,主要分布于相邻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患者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明 王传锋 +1 位作者 朱晓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评价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RS-22)患者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英文版SRS-22量表进行简体中文翻译和文化调适。将简体中文版SRS-22及SF-36量表寄给8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的患者,对寄回了调查表的63例(72.4%)... 目的:评价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RS-22)患者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英文版SRS-22量表进行简体中文翻译和文化调适。将简体中文版SRS-22及SF-36量表寄给8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的患者,对寄回了调查表的63例(72.4%)患者寄第二份调查表,56例(88.9%)患者寄回了第二份调查表。对SRS-22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的评价分别采用Cronbach′sα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同期效度通过与SF-36各维度的比较获得,评价指标为Pearson′s相关系数(r)。结果:第一份SRS-22量表治疗满意度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5,其他4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第二份SRS-22量表5个维度的ICC值分别为0.74、0.78、0.86、0.81、0.84。与SF-36量表各维度的相关性:3个维度间的相关性极高,11个维度间的相关性高,相关性中等的维度有21个。结论: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拥有良好的信度及同期效度,可用于对中国内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患者的临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生活质量 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颈椎前路内固定方法及其进展 被引量:32
6
作者 侯铁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96-499,共4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内固定 齿状突骨折 固定螺钉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海龙 顾昕 +8 位作者 顾广飞 张立国 丁悦 贾建波 周旭 袁超群 李佳怡 袁嘉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4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开放手术组26例,m...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4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开放手术组26例,mini—TLIF手术组23例。分别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根据Macnab标准观察临床疗效,测量两组手术前后的各放射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随访9"-22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出血量、术后2天与3个月VAS、患者再次手术意愿等指标mini—TLIF手术组均优于开放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ODI由术前的31.2%±8.2%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16.1%±6.8%,差值为17.8%±4.2%;微创手术组ODI由术前的34.4%±11.7%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5.3%±4.3%,差值为19.7%±3.8%,两组的手术前后ODI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3,P=0.412);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微创手术组均明显长于开放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较,mini—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术中出血较少,术后疼痛轻,但需要较长时间的手术及术者接受较多的放射线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吴信波 范国鑫 +5 位作者 顾昕 张海龙 虞舜志 黄龙飞 管晓菲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740-1744,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10月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10月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标准ACDF组(A组)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A组30例,其中C_(4、5)14例,C_(5、6)8例C_(6、7)8例;B组30例,其中C_(4、5)12例,C_(5、6)10例、C_(6、7)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VAS评分、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66.40±10.8)min;B组为(81.35±10.3)min,t检验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A组为(74±14.7)ml;B组为(59±12.5)ml,t检验P值=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AS评分术前为(8.05±1.3),术后为(1.80±1.0),t检验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VAS评分术前为(8.50±1.3),术后为(1.45±0.8),t检验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JOA评分术前(10.65±1.35)分,术后12个月(15.60±0.88)分,改善率:(78.8±11.2)%;B组JOA评分术前(10.20±1.40)分;术后12个月(15.95±0.76)分,改善率:(85.2±10.1)%;A组和B组改善率t检验P值=0.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2例术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B组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A组出现2例脑脊液漏,B组无脑脊液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结论]标准ACDF和显微镜辅助ACDF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有效止血,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显微镜
原文传递
腰椎微创手术术前定位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海龙 +5 位作者 顾昕 张立国 顾广飞 丁悦 贾建波 周旭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0-1171,共2页
脊柱微创手术的优势是切口小,而准确的术前体表定位对于脊柱微创手术十分重要,如果定位不准确,就势必造成切口延长,从而增加损伤。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手术术前 临床应用 定位器 设计 腰椎 切口延长 体表定位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内镜技术穿刺路径辅助定位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0
作者 范国鑫 吴信波 +5 位作者 管晓菲 顾广飞 张海龙 顾昕 樊云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8-224,共7页
目的 :阐述新型经椎间孔内镜技术穿刺路径辅助定位器(椎间孔镜定位器)的设计原理与使用方法 ,初步探索其对椎间孔镜手术穿刺的准确性、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研制了新型椎间孔镜定位器,其设计原理主要是利用穿刺目标点始... 目的 :阐述新型经椎间孔内镜技术穿刺路径辅助定位器(椎间孔镜定位器)的设计原理与使用方法 ,初步探索其对椎间孔镜手术穿刺的准确性、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研制了新型椎间孔镜定位器,其设计原理主要是利用穿刺目标点始终落在直角圆弧圆心的特点实现导向穿刺。我们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7月10日在我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共纳入54例患者,男23例,女31例。使用椎间孔镜定位器进行穿刺的病例作为A组,使用传统穿刺方法的病例作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等组间差异。结果:平均穿刺次数A组为1.22±0.57次,B组为5.89±1.91次,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平均透视次数A组为14.15±2.63次,B组为21.96±4.06次,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手术时间A组为81.37±10.62min,B组为90.41±14.37min,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1)。两组之间均无重大并发症的发生,仅A组发现术后椎间盘残留1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313)。结论:新型椎间孔镜定位器可以有效提高椎间孔镜穿刺的准确性,降低透视次数以及有效减少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穿刺路径 定位器 透视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疼痛评估系统的使用及选择比较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检索目前最常用于描述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的评估方式,综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推荐几种对于临床治疗及决策有重要意义的评估系统。方法:系统性检索MEDLINE数据库,时间段为1996年1月—2012年10月,入选标准为英文文献,题目或摘要中描... 目的:检索目前最常用于描述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的评估方式,综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推荐几种对于临床治疗及决策有重要意义的评估系统。方法:系统性检索MEDLINE数据库,时间段为1996年1月—2012年10月,入选标准为英文文献,题目或摘要中描述有对脊髓损伤后患者疼痛的评估方法,进一步通过全文及参考文献对相应的评估系统进行统计及描述。结果:共检索到1228篇文章,214篇在摘要中提到对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的评估,评估的方法总计39种。其中我们描述并比较了最常用的7种评估方式,分别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轮椅使用者的肩部疼痛指数(WUSPI);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简化多维疼痛量表(MPI-SCI);简明疼痛量表(BPI);慢性疼痛分级表(CPGQ)。结论:在检索到的7种最常用的评估系统中,VAS和NRS作为单维度的疼痛评估方法,以其应用的便捷性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的工具,其中NRS更值得推荐。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涵盖的内容比较全面,能够更多地反映出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状态,MPI及BPI被更多地推荐用于脊髓损伤后疼痛的评估,而MPQ和CPGQ则在应用的覆盖面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疼痛 疼痛评估 视觉模拟评分 麦吉尔疼痛问卷 轮椅使用者的肩部疼痛指数 疼痛数字评分法 简化多维疼痛量表 简明疼痛量表 慢性疼痛分级表
下载PDF
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对疼痛相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侯铁胜 +6 位作者 单晓巍 李明 赵杰 傅强 李少华 鲁凯武 王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髓核自身在腰腿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置于硬膜外腔,造成非压迫性的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并对其热刺激回缩潜伏期及机械刺激回缩阈值进行测定。结果:即使在无... 目的:探讨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髓核自身在腰腿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置于硬膜外腔,造成非压迫性的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并对其热刺激回缩潜伏期及机械刺激回缩阈值进行测定。结果:即使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后可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行为。结论:髓核自身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推测髓核中的液体漏出刺激神经根和硬膜可能是临床上产生腰腿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自体移植 大鼠 髓核移植 硬膜外
下载PDF
脊柱微创手术的辐射危害及其防护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范国鑫 扶青松 +1 位作者 顾广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78,共4页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术中X线透视检查因可实时获得患者的骨骼结构信息和可移动便利性而被广泛使用于脊柱手术中[1]。脊柱微创手术近年来因其创伤小、出血少、创口美观、感染几率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相当而得到...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术中X线透视检查因可实时获得患者的骨骼结构信息和可移动便利性而被广泛使用于脊柱手术中[1]。脊柱微创手术近年来因其创伤小、出血少、创口美观、感染几率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相当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2~4],现已明确可应用于脊柱退行性疾病[5]、脊柱畸形[6]、外伤[7]和肿瘤[8]等。然而,由于脊柱微创手术经常需要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定位和复位检查,所以脊柱外科医生的辐射危害是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9]。高剂量辐射可以诱发肿瘤、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低剂量辐射暴露与肿瘤、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联系也是当下研究的热点[10~13]。增强对辐射危害的基本认识,提高辐射的防范意识,掌握减少辐射暴露的原则与方法是每一位脊柱外科医生的职业健康的必修课[3、14]。笔者就脊柱微创手术的辐射危害及其防护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辐射危害 防护 脊柱退行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诱发肿瘤 透视检查 外科医生
下载PDF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管晓菲 张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结构,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功能丧失、肢体瘫痪及大小便失禁...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刺激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结构,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及运动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功能丧失、肢体瘫痪及大小便失禁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CT及MRI平扫,通过CT横断面及MRI横断面和矢状面图像,一般都能够比较准确地锁定责任椎间盘,从而为相关的治疗策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部分LDH患者临床症状明显,CT检查或MRI常规序列成像未能明确病灶或提示轻微病灶,与临床表现不符,给疾病的及时、正确诊治带来困难。近年来随着磁共振线圈及信噪比技术的发展,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其可直接显示腰骶神经根的水肿或炎症信号及与相应椎间盘的位置关系,从而有助于LDH的明确诊断。笔者就MRN在LDH诊治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治 应用 MRI平扫 腰骶神经根 LUMBAR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双侧内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24
15
作者 沈晓龙 张海龙 +1 位作者 顾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9-755,共7页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联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采用METRx-M...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联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采用METRx-MD(Microscopic Endoscopic Tubular Retractor System)进行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并获得长期随访的6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单侧固定组(31例)采用MIS-TLIF联合单侧内固定技术,双侧组(34例)采用MIS-TLIF联合双侧经皮内固定技术.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估;在X线片上测量手术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手术节段前凸角度、腰椎侧凸角度、手术节段侧凸角度,计算腰椎前凸指数及椎间高度指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6.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术前及随访期间VAS及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两组间腰椎前凸角度、手术节段前凸角度、腰椎侧凸角度、手术节段侧凸角度、腰椎前凸指数及椎间高度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腰椎前凸角度与腰椎前凸指数呈线性相关.结论 对于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性疾病,MIS-TLIF联合单侧或双侧经皮内固定技术具有相似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侯铁胜 傅强 +2 位作者 马胜忠 倪春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3期932-933,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X线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减压Cage植入术 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系统内固定术
下载PDF
成人卧位状态下枕高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郜玉军 +3 位作者 侯铁胜 李明 赵杰 志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9-710,共2页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社会的老龄化和长期伏案工作,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3]。研究发现: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睡眠时枕头使用不科学...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社会的老龄化和长期伏案工作,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3]。研究发现: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睡眠时枕头使用不科学,使颈椎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4-5]。每个人一生中超过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枕头 高度
下载PDF
新型腰椎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定位方法及其对放射暴露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旭 +3 位作者 张海龙 顾广飞 张磊 扶青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腰椎微创定位方法在定位时间、次数及放射暴露剂量方面的优势。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及胸腰椎骨折121例,随机分为两组:68例采用传统定位方法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单节段病变41例、双... 目的探讨新型腰椎微创定位方法在定位时间、次数及放射暴露剂量方面的优势。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及胸腰椎骨折121例,随机分为两组:68例采用传统定位方法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单节段病变41例、双节段病变27例;53例采用自行研制的腰椎微创定位系统,单节段病变34例、双节段病变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传统定位方法组、微创定位方法组术前定位时间分别为(8.26±3.44)min、(3.51±1.82)min,平均定位次数分别为3.57次、1.22次,准确率分别为60.8%及96.2%。两组单节段病变患者植入双枚经皮椎弓根螺钉,术中定位时间分别为(15.12±4.69)min、(5.51±1.32)min,定位次数分别为6.47次、2.45次;双节段病变患者植入三枚经皮椎弓根螺钉,术中定位时间分别为(24.91±7.43)min、(8.84±2.32)min,定位次数分别为11.72次、3.69次。传统定位方法组手术人员颈部、胸部及手腕部检测出的放射暴露剂量分别为(3.09±0.24)Gy、(4.23±.71)Gy、(5.17±0.62)Gy,微创定位方法组分别为(1.38±0.47)Gy、(2.69±0.33)Gy、(3.21±1.05)Gy。两组定位时间、定位次数及放射暴露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微创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能够简化手术操作,具有定位准确性高、定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医护人员及患者接受x线射线暴露量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椎间盘移位 X线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在腰椎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丁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8期749-750,757,共3页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操作,术中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具有安全、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1~3],适应证较广泛,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对腰椎退变性...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操作,术中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具有安全、对脊柱的稳定性破坏小等优点[1~3],适应证较广泛,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其发展史、操作方法及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椎间孔 腰椎病变 应用 ENDOSCOPIC 腰椎退变性疾病 手术操作 局部麻醉
下载PDF
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处理 被引量:20
20
作者 赵杉 张海龙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1051-1052,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术后感觉迟钝(post-operative dysesthesia,POD)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发生的18例椎间孔镜手术后PO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31岁。其中L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术后感觉迟钝(post-operative dysesthesia,POD)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发生的18例椎间孔镜手术后PO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31岁。其中L4-5椎间盘9例,L5S1椎间盘7例,L3-4椎间盘2例。结果 18例POD患者随访观察3个月,除1例L5S1患者术后长期存在POD症状外其余17例患者全部经过术中、术后积极处理症状在短期内(3个月)获得好转,恢复到工作当中。结论通过术中及时处理,缩短操作时间,进行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附近减压,术后运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微循环,功能锻炼,甘露醇脱水减轻神经根水肿,绝大多数POD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缓解,尽快回到日常生活工作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术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