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岳区林业建设述论
1
作者 文乐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太岳区是华北地区战略要地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林区。民国前期,阎锡山政府施行“六政三事”,该区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战争影响,太岳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太岳区是华北地区战略要地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林区。民国前期,阎锡山政府施行“六政三事”,该区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战争影响,太岳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开展了以植树造林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林业建设。通过采取出台政策、广泛宣传与典型示范等革命化举措,太岳区林业建设在增加森林面积与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该区生态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岳区 林业建设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下载PDF
抗日根据地“新式家庭”的历史建构——以太行区李来成家庭为中心
2
作者 文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20世纪40年代,为了动员群众以便更好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结合晚清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分子家庭革命观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对根据地家庭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于是,太行区襄垣县李来成家庭作为“新式家庭”... 20世纪40年代,为了动员群众以便更好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结合晚清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分子家庭革命观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对根据地家庭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于是,太行区襄垣县李来成家庭作为“新式家庭”的典型应时代发展需求而生,其特点在于提倡民主家风、制订生产节约计划以及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通过主流媒体宣传与文娱宣传,该家庭模式从太行区推广到各抗日根据地,在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开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农村妇女解放乃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李来成家庭在1945年以后逐渐淡出媒体,但其为中国进行农村家庭变革以及建构农民集体主义理念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新式家庭” 历史建构 太行区 李来成家庭
下载PDF
新革命史视野下“组织起来”之考察——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文乐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20世纪40年代,随着战争演进与革命发生,晋西北地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区逐渐转变为令人瞩目的革命试验场。"组织起来"在这一转变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所体现的中共整合乡村社会资源的革命意图与农民参与中共革命维护自身... 20世纪40年代,随着战争演进与革命发生,晋西北地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区逐渐转变为令人瞩目的革命试验场。"组织起来"在这一转变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所体现的中共整合乡村社会资源的革命意图与农民参与中共革命维护自身利益的互动关系使二者产生了革命性共谋。因之,以政党与农民互动的新革命史视角重新解读"组织起来"可以进一步挖掘中共乡村革命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革命史 “组织起来”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原文传递
中共晋西北抗日游击队建设举措与主要战法
4
作者 文乐 《军事历史研究》 2023年第2期62-71,共10页
游击战是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作战方式,晋西北是其实践的重要区域。在1939年晋西事变前,八路军第120师、“战动总会”“牺盟会”等抗日武装与团体先后在晋西北组建了不少游击队和游击小组。1940年晋西北抗日民... 游击战是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作战方式,晋西北是其实践的重要区域。在1939年晋西事变前,八路军第120师、“战动总会”“牺盟会”等抗日武装与团体先后在晋西北组建了不少游击队和游击小组。1940年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正式建立后,游击队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战斗能力明显增强。这一变化与游击队采取建立与健全组织机构、补充与改进武装设备、加强教育与训练以及严明纪律与发扬民主等建设举措紧密相关,同时也得益于伏击战、破袭战、夜袭战以及攻心战等作战方法的灵活运用。透视晋西北抗日游击队建设举措与作战方法,不难窥探出战争场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游击队为主要形式之一的群众武装兼具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等诸多功能。由于具备了多样化的功能,抗日游击队不仅改变了战争的结局,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革命、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游击队 建设举措 作战方法 贺龙
原文传递
华北抗日根据地“组织起来”革命话语建构的历史考察(1943-1945) 被引量:4
5
作者 文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6-102,共7页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普遍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为此,毛泽东对组织农民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于1943年11月明确提出"组织起来"的口号,并将之作为大生产运动的中心任务而推广至华北抗日根据地。之后,"组织起...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普遍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为此,毛泽东对组织农民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于1943年11月明确提出"组织起来"的口号,并将之作为大生产运动的中心任务而推广至华北抗日根据地。之后,"组织起来"革命话语开始全面建构。华北抗日根据地以利益诱致、广泛宣传、思想教育与典型示范等为手段,以变工组、合作社等多样化形式为载体,把农民组织起来,成功渡过难关,在农业生产、农村社会文化乃至农民性格的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北抗日根据地"组织起来"革命话语的建构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话语建构的蓝本,为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抗日根据地 “组织起来” 革命话语
下载PDF
从媒体视角管窥我党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态度
6
作者 文乐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4-28,共5页
20世纪30年代末,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各大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战与和”成为争论的焦点。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支持苏联的此种外交政策。一方面,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条约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高层领导... 20世纪30年代末,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各大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战与和”成为争论的焦点。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支持苏联的此种外交政策。一方面,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条约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高层领导发表言论对其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其中既有共产国际的影响,又有对苏联援华的乐观估计。此种态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和苏联信任度的提升,同时在增强中国共产党国际与国内地位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加快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视角 中国共产党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下载PDF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动员与互助合作 被引量:3
7
作者 文乐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7,共9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在传统互助合作模式基础上,渐次开展了一场政府主导、基层社会有效配合的互助合作运动。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动员机制无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具体运作体现在政府与基层组织两个层面上。一方面,政府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在传统互助合作模式基础上,渐次开展了一场政府主导、基层社会有效配合的互助合作运动。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动员机制无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具体运作体现在政府与基层组织两个层面上。一方面,政府着力于设立机构、落实政策、开展评选和表彰劳动英雄运动等行政动员以及媒体、文娱、标语等宣传动员;另一方面,基层组织则予以一般性、季节性与阶层性动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并举,构成了有效互动的革命动员机制,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治理乡村社会的基本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革命动员 行政动员 宣传动员 互助合作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山西农民的粮食消费与饮食组合 被引量:3
8
作者 文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13,19,共6页
民国以来,山西先后成为阎锡山统治下的"模范省"和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基于此,对该时期山西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民生活水平的考察显得尤为重要。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阎锡山曾厉行"村制"改革,... 民国以来,山西先后成为阎锡山统治下的"模范省"和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基于此,对该时期山西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民生活水平的考察显得尤为重要。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阎锡山曾厉行"村制"改革,但并未根除乡村危机。抗战爆发后,中共革命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民生活发生实质性改观。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农民生活状况的梳理,分析农民生活变迁的态势,以期为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粮食消费 饮食组合
下载PDF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农民心态——以太行边区壶关县为中心(1945-1949) 被引量:3
9
作者 文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8-62,共5页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在生产实践中的典型应用。通过动员与组织农民进行互助合作,在保障物质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农村各阶层的团结,进而有效地巩固了农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农民在革命中心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在生产实践中的典型应用。通过动员与组织农民进行互助合作,在保障物质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农村各阶层的团结,进而有效地巩固了农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农民在革命中心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互助合作运动的成效,以及统一战线的加强。以太行边区壶关县为个案,分析不同时期各阶层对互助合作的解读与诠释,揭示农民在革命与变革中的心态趋向及其表露出的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农民心态 壶关县
下载PDF
晋西北变工互助探微(1946-1949)——以偏关县为个案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抗战胜利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思想认识的偏差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曾经在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变工互助运动遭受挫折,变工生产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危及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这一时期晋西北偏关县为例,对变工... 抗战胜利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思想认识的偏差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曾经在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变工互助运动遭受挫折,变工生产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危及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这一时期晋西北偏关县为例,对变工互助的开展情况、组织及绩效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理清当时运动的真相,为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偏关县 变工互助
下载PDF
政党意志与革命场景的背离——以晋绥边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偏差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乐 《古今农业》 2014年第2期92-99,共8页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环节。这一运动曾为共产党赢得战争并最后夺取政权获取合法性权威,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政党意志与革命场景背离的问题亦不容忽视。以战时晋绥边区农业互助合作运...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环节。这一运动曾为共产党赢得战争并最后夺取政权获取合法性权威,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政党意志与革命场景背离的问题亦不容忽视。以战时晋绥边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出现的偏差为线索,在分析这一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及其纠正方式的基础上,深刻反思其给予今天党员自身建设与"三农"问题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偏差
下载PDF
“同工同酬”与妇女解放:以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和顺县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文乐 牛苑苑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0-56,共7页
"同工同酬"是农业合作化时期中国共产党激励妇女参加生产的一项重要政策。以山西省和顺县为研究个案,可以阐释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生产技术、简化家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完善工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是农业合作化时期中国共产党激励妇女参加生产的一项重要政策。以山西省和顺县为研究个案,可以阐释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生产技术、简化家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完善工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同工同酬"政策实施策略。"同工同酬"政策在提高妇女生产积极性、保证农业生产计划按时完成、推进男女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局限。"同工不同酬"现象始终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无法在短期内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同酬” 妇女解放 农业合作化 和顺县
下载PDF
组织农民:解放战争时期壶关县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被引量:2
13
作者 文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5,共6页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过程中,组织农民打破传统社会秩序是建立革命权威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尤其是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推行成为组织农民的助推器。本文以太行山区壶关县为例,围绕组织过程与方式、巩固组织的相关制度以及"...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过程中,组织农民打破传统社会秩序是建立革命权威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尤其是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推行成为组织农民的助推器。本文以太行山区壶关县为例,围绕组织过程与方式、巩固组织的相关制度以及"组织起来"的深远意义等问题,对这一运动进行细致剖析,试图在此基础上,说明尊重农民传统习惯与给予其最基本的物质利益是构成中国共产党革命取胜的两大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农民 农业互助合作 壶关县
下载PDF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各阶层参与度分析——以晋绥边区偏关县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文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6-170,共5页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一直以来备受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团体的重视,即便学界对其亦关注有加。从中央苏区伊始的互助合作运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并进而引领中国进入集体化时代。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梳...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一直以来备受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团体的重视,即便学界对其亦关注有加。从中央苏区伊始的互助合作运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并进而引领中国进入集体化时代。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梳理,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宏观的轻描淡写,叙述的铺陈多于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阶层一再强调“组织起来”而且也曾将之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在各根据地、解放区强制推行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运动 农业 偏关县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 毛泽东 解放区 组织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晋西北农村互助组述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文乐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9年第1期90-98,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老解放区农民互助合作行为存在明显涣散以及农村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严重现实,中共中央经过与华北、东北局的讨论研究之后,决定继续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图恢复农村经济。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动员农民进行互助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老解放区农民互助合作行为存在明显涣散以及农村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严重现实,中共中央经过与华北、东北局的讨论研究之后,决定继续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以图恢复农村经济。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动员农民进行互助合作则被赋予爱国生产的政治色彩。经济、政治动机后面其实更隐含着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本文以晋西北农村互助组为考察对象,在厘清互助组发展概况、运作机制以及基层心态变化的基础上,试图阐释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还原社会主义革命艰难历程的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晋西北 互助组
原文传递
“四清”工作队的基层运作机理——以山西省偏关县为例
16
作者 文乐 张斐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9,共5页
20世纪60年代,全国部分农村开展了“四清”运动。作为该运动重要组织之一的工作队,对农村生产、农民生活乃至国家政策的执行均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四清”运动中国家使用工作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经验给予现实以重要启迪。随... 20世纪60年代,全国部分农村开展了“四清”运动。作为该运动重要组织之一的工作队,对农村生产、农民生活乃至国家政策的执行均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四清”运动中国家使用工作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经验给予现实以重要启迪。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国家应进一步改进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工作,在法律和制度的基础上监督和约束基层干部,不断密切干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清”运动 偏关县 工作队
下载PDF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回族社会流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豪 文乐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6,共6页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回族提供了多种社会流动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并以此逐步赢得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广大回族的支持与参加。与此同时,借助这种回族社会...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回族提供了多种社会流动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并以此逐步赢得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广大回族的支持与参加。与此同时,借助这种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回族也逐步改善了社会地位,进而实现了自身的社会流动。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政权与回族之间良性互动与互惠也仍然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回族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无疑是实现这种互动与互惠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社会流动 机制 冀中抗日根据地
原文传递
革命、制度与劳动互助——以晋西北根据地为例(1944-1946)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4-90,共7页
抗战初期,中共倡导在敌后根据地开展以政府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劳动互助运动,但收效甚微。从1944年开始,基于农民传统的劳动互助运动在"组织起来"的革命话语建构下得以普遍开展,作为中共革命试验场之一的晋西北根据地也不例外。... 抗战初期,中共倡导在敌后根据地开展以政府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劳动互助运动,但收效甚微。从1944年开始,基于农民传统的劳动互助运动在"组织起来"的革命话语建构下得以普遍开展,作为中共革命试验场之一的晋西北根据地也不例外。基层干部在劳动互助组织内部先后诉诸民选组长、公平算账、例行会议、严明纪律、有效激励等举措。这些以行政力量为主导、与群众路线紧密结合的制度化举措,使中共在晋西北根据地最终较为成功地将农民"组织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制度 劳动互助 晋西北根据地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晋绥边区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乐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12-124,共13页
晋绥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八路军第120师和山西、绥远两省交界地区广大民众创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在1940—1949年期间,晋绥边区不仅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是中共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实验基地。本文拟从... 晋绥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八路军第120师和山西、绥远两省交界地区广大民众创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在1940—1949年期间,晋绥边区不仅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是中共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实验基地。本文拟从史料整理与成果概况、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晋绥边区史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革命根据地 改革开放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走向社会主义高潮:高级社在基层社会的实践——以山西省壶关县为考察中心
20
作者 文乐 侯琪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6-103,共8页
1955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史上重要的一年。在运动开展速度的问题上,国家决策层内部存在分歧。但是,随着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发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的通过以及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中国农... 1955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史上重要的一年。在运动开展速度的问题上,国家决策层内部存在分歧。但是,随着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发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的通过以及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出版,中国农村“走向社会主义高潮”。以山西省壶关县为主要考察对象,试图从高级社的建立、整顿以及影响等方面,诠释高级农业合作化在基层社会实践的机理,以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社 农业合作化 壶关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