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DWI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病理证实为NSCLC并首次接受化疗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个月应用3.0 T MRI行DCE-MRI和...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DWI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病理证实为NSCLC并首次接受化疗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个月应用3.0 T MRI行DCE-MRI和DWI扫描,并测量各参数值,包括最大强化率(MER)、强化斜率(slope)、廓清率(WR)和ADC值。根据化疗3个月后肿块最大径改变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参数的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参数变化的差异,根据参数变化率行ROC曲线分析,采用Pearson回归分析法分析治疗后参数变化率与肿瘤缩小率的相关性。结果有效组(15例)治疗前ADC值、MER、slope值分别为(1.15±0.09)×10-3 mm2/s、1.13±0.28、(3.76±1.27)%,而无效组(25例)相应值分别为(1.34±0.33)×10-3mm2/s、0.78±0.16、(2.63±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9、3.152、4.556,P值分别为0.027、0.032、0.009),即有效组ADC值更低,MER、slope值较高。治疗1个月后有效组和无效组ADC变化率分别为(20.43±6.40)%、(2.98±1.65)%,slope变化率分别为(-61.80±19.21)%、(-30.80±11.16)%,有效组ADC值的上升率及slope值的下降率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85、3.280,P值分别为0.009、0.020)。ADC变化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z=0.790),诊断效能最高。化疗后ADC变化率、MER变化率和slope变化率与肿瘤最终缩小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7、0.396、0.532,P值均〈0.05)。结论 DCE参数和ADC值对早期评价NSCLC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ADC值能够敏感地显示肺癌化疗早期的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中医疗法如中医药及针灸取穴通过调节自噬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并逐渐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目的:总结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以“spinal cord injury,autopha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gna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以“脊髓损伤、自噬、中医、信号通路”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文章,纳入符合标准的7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从脊髓损伤的中医机制及治疗来说,脊髓损伤早期一系列症状常是由于督脉受损引起,与受损后产生气滞血瘀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进行活血化瘀和督脉论治。②自噬的中医理论主要联系“阴阳”和“气血”,并且根据不同疾病主要围绕脾、肝、肾进行脏腑辨证。③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及针灸可以调控细胞自噬蛋白、信号通路的表达且可以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有利于减轻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并保护脊髓神经元,改善损伤后运动及神经元的受损情况。④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治疗脊髓损伤是目前研究热点,但大部分研究停留在理论阶段,有些中医疗法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⑤中医药领域对自噬的研究与西医相比较少,其中通过调控自噬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科研力度尤其应该加强。⑥未来希望研究者们对典型中医药进行配伍,联合针灸、西药治疗,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以期找到治疗脊髓损伤更有效的中医疗法及中西结合疗法。
文摘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DWI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病理证实为NSCLC并首次接受化疗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1个月应用3.0 T MRI行DCE-MRI和DWI扫描,并测量各参数值,包括最大强化率(MER)、强化斜率(slope)、廓清率(WR)和ADC值。根据化疗3个月后肿块最大径改变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参数的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参数变化的差异,根据参数变化率行ROC曲线分析,采用Pearson回归分析法分析治疗后参数变化率与肿瘤缩小率的相关性。结果有效组(15例)治疗前ADC值、MER、slope值分别为(1.15±0.09)×10-3 mm2/s、1.13±0.28、(3.76±1.27)%,而无效组(25例)相应值分别为(1.34±0.33)×10-3mm2/s、0.78±0.16、(2.63±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9、3.152、4.556,P值分别为0.027、0.032、0.009),即有效组ADC值更低,MER、slope值较高。治疗1个月后有效组和无效组ADC变化率分别为(20.43±6.40)%、(2.98±1.65)%,slope变化率分别为(-61.80±19.21)%、(-30.80±11.16)%,有效组ADC值的上升率及slope值的下降率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85、3.280,P值分别为0.009、0.020)。ADC变化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z=0.790),诊断效能最高。化疗后ADC变化率、MER变化率和slope变化率与肿瘤最终缩小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7、0.396、0.532,P值均〈0.05)。结论 DCE参数和ADC值对早期评价NSCLC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ADC值能够敏感地显示肺癌化疗早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