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4
1
作者 郝定均 温世明 +5 位作者 何思敏 吴起宁 刘立峰 陈海波 鹿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6例,随访46例,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及并发...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6例,随访46例,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12~18个月时90%融合;2年时100%融合.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19°、10°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11例伴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100%.并发症有继发结核性胸膜炎1例,相邻节段继发结核1例,均经抗结核化疗治愈.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术 内固定 手术治疗 胸腰椎结核 疗效 并发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分布状态与生物力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89
2
作者 许正伟 +3 位作者 郝定均 郭华 昌震 王栋琪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8-773,共6页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标本(包括L。也),共筛选49个椎体...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标本(包括L。也),共筛选49个椎体。对各椎体标本施加轴向压力负载,测量各椎体的原始强度和刚度,并建立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按临床PKP手术操作要求根据不同的椎体分区灌注骨水泥,分为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每组7个椎体。测量每组的最大压缩强度和刚度。结果PKP术后各实验组最大压缩强度较初始强度均明显增强。单侧前2/3灌注组和单侧后2/3灌注组比较,单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双侧全灌注组〉单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单侧前2/3灌注组和单侧后2/3灌注组。PKP术后双侧全灌注组椎体刚度和初始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度均明显小于初始刚度。单侧前2/3灌注组、单侧后2/3灌注组和单侧全灌注组比较,D和双侧后2/3灌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单侧前2/3灌注组、单侧后2/3灌注组和单侧全灌注组。结论骨水泥分布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不同区域,其生物力学性能存在差异,骨水泥在椎体双侧分布较单侧分布可以获得更好的生物力学效应。骨水泥均匀分布于椎体前2/3区域是较为理想的分布状态。但仍需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临床指南 被引量:85
3
作者 郝定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1-489,共9页
对于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但缺乏相关的临床规范或指南。为及时反映当今椎体强化术的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规范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 对于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但缺乏相关的临床规范或指南。为及时反映当今椎体强化术的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规范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组综合相关文献,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制订了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临床指南。该指南针对此类骨折中椎体强化术应用最为重要的11个相关问题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指南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椎体强化术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4
作者 许正伟 +2 位作者 郝定均 郭华 刘团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142-1148,共7页
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不尽相同,最低为〈5%,最高则〉80%。骨水泥渗漏的分型较多,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常用的分型标准有解剖位置和渗漏途径。半定量严重程度和骨... 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不尽相同,最低为〈5%,最高则〉80%。骨水泥渗漏的分型较多,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常用的分型标准有解剖位置和渗漏途径。半定量严重程度和骨水泥粘度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高危因素。半定量严重程度越高,骨水泥粘度越低,骨水泥总体渗漏率越高。对椎间盘渗漏而言,MRI提示椎体裂隙和终板破裂亦是高危因素。绝大多数骨水泥渗漏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发生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神经功能损伤,甚至肺栓塞和心内栓塞,甚至死亡。因此,行椎体成形术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改进手术技术,尽量避免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水泥渗漏 胸腰椎 术后 分型标准 神经功能损伤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不佳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7
5
作者 杨俊松 陈浩 +8 位作者 刘鹏 刘团江 赵元廷 邹鹏 张正平 闫亮 拓源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行PVP治疗的1974例TOVCF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合并症等相关信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年时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4分视为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将其归为疼痛缓解不佳组,并从疼痛缓解满意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有术后1个月胸腰椎MRI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974例TOVCF患者中,共有81例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4分,占患者总数的4.1%。疼痛缓解不佳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纳入的各项观察指标中,两组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椎体数、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或术后1个月胸腰筋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抑郁症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BMD低(OR=3.475,P=0.025)、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OR=3.952,P=0.003)、骨折椎体数多(OR=3.640,P<0.0001)、骨水泥分布不佳(OR=3.216,P=0.016)、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OR=0.081,P<0.0001)、合并抑郁症(OR=3.616,P=0.014)是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BMD、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及分布不佳、合并抑郁症是TOVCF患者行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背部疼痛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1
6
作者 杨俊松 陈浩 +10 位作者 刘鹏 刘团江 刘继军 张正平 闫亮 张海平 赵元廷 张嘉男 黄大耿 郝定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5-634,共10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患者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PVP治疗的13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患者腰背部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PVP治疗的131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相关资料。术后1周及1个月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评分>4分定义为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1、3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行X线和MR检查(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压脂像)排除新发OVCF,并同时记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信息、麻醉方式、OVCF数量、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影像学数据和其他合并症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PVP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PVP治疗的1316例胸、腰椎OVCF患者中60例(4.6%)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不满意组患者腰背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残余疼痛,其程度重于满意组,但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数量、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射量及腰背筋膜损伤与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有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OR=3.577,P=0.029)、合并腰背筋膜损伤(OR=3.805,P=0.002)、骨折椎体数量(OR=3.440,P<0.001)、骨水泥分布情况(OR=3.009,P=0.013)和合并抑郁症(OR=3.426,P=0.028)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正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OR=0.079,P<0.001)与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存在负相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OVCF患者术前骨密度低、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章雪芳 杨小彬 +5 位作者 郝定均 郑林宏 李辉 高林 张海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8-1292,共5页
背景目前,关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较少,且现有的调查存在数据较少、资料欠完善等不足。因此急需大数据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调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 背景目前,关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较少,且现有的调查存在数据较少、资料欠完善等不足。因此急需大数据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调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01-01至2016-12-31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住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 083例,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339例)、60~69岁组(1 850例)、70~79岁组(1 421例)、80~89岁组(441例)、≥90岁组(3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3 911例)和保守治疗组(17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情况、治疗情况等资料,测定骨密度T值,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结果男性以70~79岁高发,女性以60~69岁高发,各组女性均多于男性,<60岁组男女比例最大;平均骨密度T值为(-3.2±1.2)SD,骨密度<-3.5 SD者945例(23.14%)。3 751例患者伴至少1种合并症,最常见的合并症为心血管疾病3 278例(80.28%)、糖尿病645例(15.80%)、脑卒中后遗症529例(12.96%)。高能量损伤245例(6.00%),低能量损伤3 838例(94.00%),低能量损伤是主要致伤因素。共4 953个椎体发生骨折,胸腰椎骨折节段大致呈单峰分布,L_1所占比例最高为29.09%(1 441/4 953);胸腰段(T_(11)~L_2)为多发节段,占77.06%(3 817/4 953);腰椎骨折所占比例为53.46%(2 648/4 953),高于胸椎骨折的46.54%(2 305/4 953)。手术患者无脊髓、神经和血管损伤,共7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微创手术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T值大于保守治疗组,VAS、ODI均低于保守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卧床时间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于男性,骨折原因主要为低能量损伤,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8
8
作者 杨小彬 郝定均 +7 位作者 孔令擘 张臻 张珂 闫亮 刘仲凯 惠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0-1067,共8页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入路与Magerl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34例胸腰段单椎体OVCFs...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入路与Magerl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34例胸腰段单椎体OVCF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139例;年龄60~89岁,平均68.3岁。损伤节段:T1145例,T1265例,L172例,L252例。116例行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入路PKP治疗(单侧组),118例行Magerl双侧穿刺入路PKP治疗(双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暴露辐射量、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根据术后CT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5~36个月,平均27个月。单侧组手术时间[(19.6±5.3)min]明显短于双侧组[(35.6±8.9)min],暴露辐射量[(0.65±0.22)mSv]低于双侧组[(1.69±0.58)mSv],骨水泥注入量[(5.3±0.8)ml]少于双侧组[(6.5±1.3)ml](P均<0.05)。术后X线片显示骨水泥渗漏单侧组10例(8.6%),双侧组22例(18.6%)(P<0.05),患者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两组术后VAS、O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主要分布在椎体前部和中部(A2、B1、C2、D1),而双侧组骨水泥主要分布在椎体前2/3区域(A、B、C、D)。术中穿刺出现硬脊膜破损脑脊液流出10例,其中单侧组2例,双侧组8例(P>0.05),术中均调整穿刺方向,术后无神经损害表现。16例出现小关节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其中单侧组2例,双侧组14例(P<0.05),物理治疗1个月后疼痛均消失。30例再次出现椎体骨折,其中单侧组18例,双侧组12例(P>0.05),均再次行PKP治疗。结论与Magerl双侧穿刺入路比较,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入路PKP治疗胸腰段OVCFs具有手术时间短、辐射量小、骨水泥渗漏率低、骨水泥分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原文传递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6
9
作者 郑博隆 郝定均 +9 位作者 林斌 昌震 高林 闫亮 杨小彬 惠华 范顺武 邓忠良 朱悦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19例上胸椎OVCF患者(20个椎体)资料(机器人组)和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徒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21例上胸椎OVCF患者(21个椎体)资料(徒手组)。机器人组男5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徒手组男6例,女15例;年龄64~83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和血管栓塞),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观察疗效。结果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中19例患者(20个椎体)和徒手组中21例患者(2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4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37.9±8.2)min]、骨水泥注入量[(2.3±0.9)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2/20)均少于或低于徒手组[(46.2±9.4)min、(4.2±1.3)mL、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AH和K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T1~T4)OVCF临床疗效满意,可减少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手术机器人
原文传递
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45
10
作者 杨俊松 郝定均 +7 位作者 刘团江 刘鹏 闫亮 许晓舟 拓源 薛鹏 李广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8-373,共6页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由于外伤、肿瘤、血肿及感染等原因所致急性脊髓受压,出现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受损的临床常见疾病。Sekhon等指出全球范围内每百万人中每年新增ASCI的患者为14~40例。ASCI具有...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由于外伤、肿瘤、血肿及感染等原因所致急性脊髓受压,出现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受损的临床常见疾病。Sekhon等指出全球范围内每百万人中每年新增ASCI的患者为14~40例。ASCI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Krueger等目指出在加拿大每年与脊髓损伤相关的财政支出就高达26.7亿加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早期手术 神经节苷脂 脊髓切开术 脊髓电刺激 临床治疗
下载PDF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45
11
作者 张志成 杜培 +17 位作者 孟浩 郭航 孙维 王思亮 蔡思逸 孙浩林 周非非 毛海青 丁琛 殷国勇 刘浩 杨惠林 孙宇 李淳德 沈建雄 孙天胜 邱贵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01-409,共9页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诊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脊柱外科不同术式中的应用,在《脊柱外科加速... 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是脊柱外科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脊柱外科患者的诊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脊柱外科不同术式中的应用,在《脊柱外科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的自身特点,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腰椎后路短节段手术ERAS实施流程专家共识,供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短节段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明胶海绵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 被引量:44
12
作者 文豪 +4 位作者 郑博隆 杨小彬 孔令擘 郝定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使用明胶海绵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91例(191椎)腰椎OVCF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使用明胶海绵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91例(191椎)腰椎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139例;年龄65~91岁,平均75.1岁。48例在PVP术中直接注入骨水泥,不放置明胶海绵(A组);47例、49例、47例在PVP术中分别填塞1/4、1/3、1/2明胶海绵后注入骨水泥(B组、C组、D组)。术后常规摄X线片与CT扫描,比较各组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神经症状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2个月,平均3.6个月。各组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1个伤椎中52椎发生骨水泥渗漏(27.2%);A、B、C、D组渗漏率分别为42%(20/48)、40%(19/47)、14%(7/49)、13%(6/47),各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比较,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各组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术后VAS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例出现持续性腰背部疼痛,1例出现椎管内渗漏。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并且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对于腰椎OVCF患者,PVP术中使用1/3或1/2明胶海绵可降低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明胶海绵 吸收性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0
13
作者 郝定均 +5 位作者 郭华 许正伟 李辉 刘团江 王晓东 郑永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尝试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探讨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信号改变、骨密度和临床表现(疼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不... 目的:尝试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探讨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信号改变、骨密度和临床表现(疼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不同的总分值(T,0~8分)对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根据VAS评分及ODI评分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0个月随访,平均20.1个月。本组中T<4分者91例,行保守治疗,VAS评分由8.0±1.7分恢复至2.0±1.3分;ODI评分由69.5±2.8分恢复至38.1±1.5分。T=4分者132例,保守治疗57例,PKP/PVP手术治疗75例,VAS评分由8.2±1.4分恢复至1.9±1.2分;ODI评分由71.5±3.7分恢复至36.2±2.5分。T≥5分者158例,均行手术治疗,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1±1.6分恢复至1.8±1.3分;ODI由术前的70.5±2.6分恢复至术后的39.2±1.7分。结论: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但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 严重程度 评分评估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39
14
作者 丁琛 洪瑛 +25 位作者 王贝宇 宁宁 陈佳丽 尹子文 周棱 索南昂秀 周非非 张志成 杜培 孟浩 郭航 孙维 王思亮 陈峰 蔡思逸 孙浩林 毛海青 殷国勇 刘浩 孙宇 杨惠林 李淳德 沈建雄 孙天胜 邱贵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486-497,共12页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作为现代医学进步的里程碑之一,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节约医疗资源。ERAS理念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颈椎前路手术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针对颈椎前路手术,目前尚...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作为现代医学进步的里程碑之一,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节约医疗资源。ERAS理念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颈椎前路手术是脊柱外科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针对颈椎前路手术,目前尚无完整的ERAS体系指导医护团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因此,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在《脊柱外科加速康复——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颈椎前路手术的特点,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颈椎前路手术ERAS实施流程专家共识,供脊柱外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15
作者 郑博隆 郝定均 +4 位作者 闫亮 许正伟 何思敏 杨小彬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6-722,共7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PSV)与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1例骨质疏松性胸...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PSV)与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82例;年龄60~75岁,平均65.4岁.骨密度T值<-2.5SD,后凸成角>15°或前柱压缩>40%.胸椎骨折(T10~T12)65例,腰椎骨折(L1~L4)76例.其中68例接受PSV治疗(PSV组),73例接受PSIS固定治疗(PSI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节段后凸Cobb角.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5~31个月,平均27.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各时相点的VAS均低于术前(P<0.05).PSV组VAS除术后3个月低于PSIP组外[(2.2±0.8)分:(2.6±0.6)分](P<0.05),其余时相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组前缘高度比值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均高于PSIP组[(95.2±5.2):(92.6±7.1)、(93.8±5.2):(91.4±3.2)、(93.3±4.9):(91.2±5.1)、(92.6±5.5):(90.1±4.7)](P<0.05).PSV组中央高度比值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均高于PSIP组[(91.4±6.9):(88.9±7.2)、(90.8±7.4):(88.4±5.9)、(90.1±7.6):(87.1±7.2)](P<0.05).PSV组节段后凸Cobb角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均低于PSIS组[(2.9±0.4)°:(3.2±0.9)°、(3.0±0.5)°:(3.2±0.3)°、(3.1±0.7)°:(3.4±0.4)°、(3.1±0.4)°:(3.4±0.7)°](P<0.05或0.01).PSV组2例和PSIS组3例发生空心螺钉周围的骨水泥渗漏,PSV组4例发生伤椎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PSIS组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年出现一侧棒断裂,复查CT见骨愈合良好,未予处理.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SV较PSIS可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但前者更有利于减少伤椎前中柱高度的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原文传递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及其可信度检验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4
16
作者 郝定均 张嘉男 +20 位作者 杨俊松 刘团江 王晓晖 刘鹏 闫亮 赵元廷 赵勤鹏 黄大耿 刘继军 刘世长 黄云飞 拓源 田野 白露露 李恒 张子龙 邹鹏 王鹏涛 李庆达 柴鑫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0-260,共11页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骨折分型
原文传递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33
17
作者 许正伟 +1 位作者 郝定均 郭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中的复位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196例,168例患者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男123例,女45例,年龄18~71岁,平均3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中的复位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196例,168例患者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男123例,女45例,年龄18~71岁,平均38.7岁。ASIA分级A级21例,B级46例,C级60例,D级41例;按脱位程度Ⅰ度79例,Ⅱ度42例,Ⅲ度31例,Ⅳ度16例。所有患者术前先行小重量颅骨牵引(2~4kg),随后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手术进一步复位,先行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以Caspar撑开器撑开复位;不能复位者,行脱位椎体次全切除,再次复位;仍不能复位者,则一期行后路松解,再行前路手术。结果:168例中经颈前路手术复位者为88.1%(148/168),其余11.9%(20/168)则通过前路-后路-前路手术获得复位。89.9%(151/168)获得了完全复位,10.1%(17/168)获得了90%以上的复位。平均随访30.7个月,死亡19例,失访9例,140例仍在随访中。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术后发生声音嘶哑4例,咽喉疼痛17例,髂骨取骨区麻木18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术后153例脊髓损伤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通过前路手术治疗使颈椎获得即刻的稳定,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 脱位 前路途径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实施流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33
18
作者 孙浩林 越雷 +20 位作者 王诗军 张蕾 宋琳琳 蔡思逸 陈峰 张志成 孟浩 孙维 郭航 周非非 毛海青 丁琛 殷国勇 刘浩 杨惠林 孙宇 李淳德 沈建雄 孙天胜 邱贵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572-583,共12页
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是常用的外科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式。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能够优化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减轻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及增强手术治疗的短期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腰椎后路... 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是常用的外科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术式。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能够优化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减轻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及增强手术治疗的短期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中的应用,在《脊柱外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的自身特点,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腰椎后路长节段手术ERAS实施流程专家共识,供脊柱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康复 腰椎 长节段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32
19
作者 郝定均 +1 位作者 许正伟 郭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7-690,共4页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3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11例,C级9例,D级10...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3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11例,C级9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交锁复位的则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否则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意外损伤.平均随访41.5个月,所有患者均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结论 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的具体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脱位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加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和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郝定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45-648,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降低和骨组织的微结构退化,从而增加了骨的脆性和骨折的发生率。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人群,但常发生于...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降低和骨组织的微结构退化,从而增加了骨的脆性和骨折的发生率。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人群,但常发生于绝经后的女性人群;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疾病(Cushing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其他原因(维生素D缺乏)所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CUSHING综合征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女性人群 糖皮质激素 骨骼疾病 免疫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