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女性主义社会的女性自塑——从《心灵之罪》到《晚安母亲》再到《海蒂编年史》 |
贺安芳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2
|
理性与野性的冲突——走进《原野》 |
张凤琼
贺安芳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6 |
3
|
|
3
|
母女关系视角下的玛莎·诺曼作品研究 |
贺安芳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3 |
5
|
|
4
|
试论《晚安,母亲》中的自杀主题 |
贺安芳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5
|
民族主义视野下《梅塔莫拉》中印第安人形象建构 |
梁洁
贺安芳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6
|
语篇视点与英语作文中人称代词的转换 |
杨仙菊
贺安芳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7
|
美国民族戏剧形成视角下《安息王子》的民族意识研究 |
丁佳雯
贺安芳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8
|
后殖民视域下黑脸秀中的模拟解读 |
陈小语
贺安芳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9
|
契诃夫戏剧的生态思想 |
贺安芳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0
|
全景画、移动性、国家认同:《尼亚加拉之行》的现代性书写 |
贺安芳
|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1
|
沃伦政治讽刺剧的革命身份话语建构 |
贺安芳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尼尔·西蒙喜剧的米南德传统 |
贺安芳
冯立波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3 |
0 |
|
13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周而复始》中习语翻译的对比研究 |
陈奕翰
贺安芳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2 |
1
|
|
14
|
论风俗喜剧的形态特征 |
贺安芳
赵超群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7 |
2
|
|
15
|
论温迪·华瑟斯廷喜剧的忧伤情调 |
贺安芳
费春放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6
|
和平的斗士还是他者——《吕西斯特剌忒》的女性主义阅读 |
贺安芳
丁建宁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5 |
2
|
|
17
|
文化翻译视角下江浙菜名英译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为例 |
陆怡飞
贺安芳
|
《戏剧之家》
|
2018 |
1
|
|
18
|
斫伐的背后——《樱桃园》的生态批评 |
贺安芳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9
|
追寻自我——温蒂·华瑟斯廷作品述评 |
贺安芳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20
|
从语言层面看张爱玲《老人与海》汉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 |
范雯静
贺安芳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