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缴优优 刘艳红 +3 位作者 子乐 侯爱生 米卫东 曹江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分析引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PD 16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47例,女641例,年龄18~87岁,BMI 14~40 kg/m^(2),ASAⅠ—Ⅲ级。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 目的分析引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PD 16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47例,女641例,年龄18~87岁,BMI 14~40 kg/m^(2),ASAⅠ—Ⅲ级。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术前合并症、术前检验结果、影像学资料、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用药、患者术后去向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n=301)和非感染组(n=1387)。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 U/L的比例、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及术后进入ICU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时间明显长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每增加1 kg/m^(2),OR=1.075,95%CI 1.034~1.118,P<0.001)、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100 U/L(OR=1.317,95%CI 1.013~1.707,P=0.039)、术前白细胞计数>10×10^(9)/L(OR=1.920,95%CI 1.160~3.089,P=0.009)及术后进入ICU(OR=2.317,95%CI 1.796~2.994,P<0.001)是PD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每增加1 kg/m^(2)、术前白细胞>10×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100 U/L以及术后进入ICU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抗炎治疗在腹部手术术后疲劳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龚璠 子乐 +2 位作者 李晓雨 冯艺 安海燕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4-888,共5页
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是腹部手术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术后持续的疲劳、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延缓了患者术后康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多种因素,... 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是腹部手术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术后持续的疲劳、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延缓了患者术后康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炎症反应、手术创伤应激、神经内分泌紊乱等。临床上发现,抗炎治疗可以降低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探讨炎症反应在腹部手术POF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降低POFS的发生、促进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疲劳综合征 加速康复外科 抗炎治疗 全身乏力 神经内分泌紊乱 POF 腹部手术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异氟烷在术后疲劳综合征模型建立中的应用以及模型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子乐 薛瑞 +4 位作者 缴优优 张雯雯 魏栋栋 张有志 曹江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10,共6页
背景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是指在外科手术康复过程中,出现肌肉无力、失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其他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快速康复。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 背景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是指在外科手术康复过程中,出现肌肉无力、失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其他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快速康复。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POFS病因和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POFS模型建立的麻醉方法相对单一。目的 探讨异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70%肝切除术建立POFS模型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取32只SPF级健康雄性小鼠,根据自发活动基线和体质量均衡随机分组,分为正常对照组(Con)、异氟烷麻醉假手术组(ISO Sham)、异氟烷麻醉模型组(ISO PHx)、戊巴比妥钠麻醉模型组(NEMB PHx),每组8只,采用70%肝切除术建立术后疲劳综合征模型。记录诱导时间、恢复时间。术后第0~7天对动物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包括体质量、毛发评分、眯眼评分和摄食量,并在术后第0、1、3、5、6天进行旷场实验,第5天进行跑台测试实验评估各组小鼠术后自发活动水平及运动耐力。结果 ISO PHx组麻醉诱导时间[(0.95±0.27) min vs (3.65±0.63) min]及恢复时间[(1.85±0.94) min vs (205.57±27.95) min]较NEMB PHx组更短,术后眯眼评分(0 vs 1.22±0.36)更低,毛发评分(D1:0.03±0.03 vs 0.25±0.08;D2:0.03±0.03 vs 0.22±0.05)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SO PHx组和NEMB PHx组术后第1、2、3、4天出现体质量下降(NEMB PHx组下降幅度大,P<0.05),术后第0、1、3天自发活动性显著下降(P<0.01),术后第5天跑台测试运动距离显著下降(P<0.05),且跑台测试后,自发活动性均显著降低(P<0.01);但ISO PHx组与NEMB PHx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异氟烷吸入麻醉可作为小鼠70%肝切除术建立POFS模型的有效麻醉方法之一,其具有诱导速度快、麻醉深度可调控、苏醒迅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疲劳综合征 异氟烷 麻醉 动物模型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