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盟的规范性影响力及其在南海问题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7-152,160,共27页
近年来,尽管中国与其他南海主权声索国的双边主权争议升级、中美之间围绕南海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但南海区域的合作安全规范却日益机制化,并具有了一定的韧性。作者认为,东盟的规范性影响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规范性影响力指权力关... 近年来,尽管中国与其他南海主权声索国的双边主权争议升级、中美之间围绕南海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但南海区域的合作安全规范却日益机制化,并具有了一定的韧性。作者认为,东盟的规范性影响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规范性影响力指权力关系中弱势的一方寻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对象国,使其在对自身利益做出重新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接受、认可规范并主动做出改变以适应新的身份,对象国的新身份又成为推动施动者继续发挥影响的动力。在南海问题上存在着三种主导规范,即声索国主张的主权规范、东盟主张的合作安全规范和美国主张的被政治化的航行自由规范。东盟借助(去)议题化、持续沟通和实践危机的机制,促使声索国将由主权规范主导的岛礁争议与区域安全秩序的构建区分开来,缓冲了域外力量将航行自由规范政治化的压力,推动了合作安全规范在区域互动实践的落实和内化。虽然东盟的规范性影响力存在明显局限,但中国有必要支持其对维护区域安全秩序的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影响力 合作安全 航行自由规范 区域安全秩序 南海问题
原文传递
东盟海洋合作的“安全化”与“去安全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66-86,155,共22页
2009—2015年,东盟海洋合作逐步"安全化",自2015年底以来则走向"去安全化",其间东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东盟在海洋合作上的进展,是其对大国围绕区域海洋问题展开的地缘战略竞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内部分歧所作的回应... 2009—2015年,东盟海洋合作逐步"安全化",自2015年底以来则走向"去安全化",其间东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东盟在海洋合作上的进展,是其对大国围绕区域海洋问题展开的地缘战略竞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内部分歧所作的回应。当中国在东南亚海洋问题上的影响力扩大、东盟内部出现分裂的可能性时,东盟通过将海洋合作"安全化"来提升海洋相关议程的优先性,从而确保东盟在这一问题上的中心地位,同时在不过度刺激中国的前提下支持美国在区域合作机制中制衡中国的影响力。而当中美战略竞争进一步升级,东盟面临"选边站"和被边缘化的压力时,它又通过对海洋合作"去安全化"来引导海洋合作议程向发展问题转向,在缓和区域战略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引导大国回归东盟的平台来商议地区海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海洋合作 海洋安全 安全化 中美战略竞争 南海问题
下载PDF
角力湄公河:中国、日本和印度在湄公河次区域的基础设施投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东南亚纵横》 2019年第4期22-29,共8页
中国、日本和印度在湄公河次区域的基础设施投资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国重视南北铁路网建设,希望借此促进中国西南地区与湄公河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日本注重次区域工业布局,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服务于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印度则着力建设连接其... 中国、日本和印度在湄公河次区域的基础设施投资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国重视南北铁路网建设,希望借此促进中国西南地区与湄公河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日本注重次区域工业布局,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服务于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印度则着力建设连接其东北地区与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线,改变该国东北地区的隔绝状态并巩固国家安全。中国和日本在经济走廊建设上有着较强的融资能力,而印度则面临一定的资金短缺。虽然竞争不可避免,但三国在湄公河次区域也有着共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湄公河次区域 中国 日本 印度
下载PDF
关系变化与规范反馈——以中美对东南亚无核武器区建设的态度变迁为例
4
作者 《世界经济与政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116,170,171,共36页
关系理论假定关系在规范对象国的规范反馈中具有本体优先的地位。为更好地理解规范倡导者与规范对象国的关系变迁如何影响后者对于规范的态度,作者从关系的情感联结程度和地缘政治价值两个维度考察关系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关系性逻... 关系理论假定关系在规范对象国的规范反馈中具有本体优先的地位。为更好地理解规范倡导者与规范对象国的关系变迁如何影响后者对于规范的态度,作者从关系的情感联结程度和地缘政治价值两个维度考察关系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关系性逻辑在规范对象国的规范反馈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当规范倡导者与规范对象国之间关系的情感联结程度和地缘政治价值均不显著时,后者对规范的态度取决于其理性权衡,包括外部规范与其既有实践之间的匹配程度及其适当性。当关系的情感联结程度上升后,规范对象国会出于对倡导者的信任而放下之前的顾虑,或为了维持与倡导者的亲密关系而在有关规范内容的谈判中表现得更为开放。关系的地缘政治价值的升级则推动规范对象国为赢得(或避免竞争对手赢得)倡导者关系圈中相对优势的地位而对规范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在规范社会化过程中,规范倡导者通过社会化目标的设定和对关系的经营来发挥自身能动性。自《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签署以来,中美两国对东盟无核化规范的态度一直在不断调整,关系性逻辑很好地解释了这一态度变迁以及东盟在其中发挥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性逻辑 规范倡导者 规范对象国 规范反馈 《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
原文传递
国内实践、地区合作与东亚粮食安全——以“东盟与中日韩紧急大米储备”机制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25,I0004,I0005,共31页
“东盟与中日韩紧急大米储备”(APTERR)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自主建立并已制度化运行的区域性粮食紧急储备机制。自建立以来,它不仅帮助地区国家有效应对了因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大米临时性短缺,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多次向困难国家提供... “东盟与中日韩紧急大米储备”(APTERR)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自主建立并已制度化运行的区域性粮食紧急储备机制。自建立以来,它不仅帮助地区国家有效应对了因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的大米临时性短缺,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多次向困难国家提供大米援助,减轻了疫情对地区国家粮食安全的冲击。在东亚地区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贸易自由化日益成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主流的背景下,为什么以公共储备为特征的APTERR机制能够获得成功?结合国际关系的实践理论,本文认为,地区国家在国内粮食安全实践中所形成的储备惯习以及实践共同体成员间的互信是APTERR机制成功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粮食危机促使东盟国家于1979年建立东盟紧急大米储备,地区自此开启将国内实践拓展至地区粮食安全合作的进程。此后,东(南)亚粮食安全合作经历了储备释放难以触发的实践困境、2007—2008年大米价格危机的冲击以及以大米贸易自由化为代表的替代方案竞争等多重挑战。在这些挑战面前,惯习和实践共同体成员间的互信使地区国家能够迅速达成共识,它们一方面坚持推进深化储备实践,另一方面改革和优化实践环境,为储备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东亚粮食安全合作的成功,也为紧急储备机制在地区的深化和延伸提供了经验和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实践 地区合作 东亚粮食安全 东盟与中日韩紧急大米储备 实践理论 贸易自由化
原文传递
协调国机制与东盟对外关系——以东盟协调国应对南海问题为例
6
作者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31-55,155,共26页
协调国机制是东盟对外关系的制度创新。在缺少区域共同外交政策的背景下,它构建了一个与轮值主席国明确分工、由成员国共同参与并一对一负责协调与全面对话伙伴国关系的制度框架。这一安排不仅确保东盟国家能就对外政策进行充分的沟通... 协调国机制是东盟对外关系的制度创新。在缺少区域共同外交政策的背景下,它构建了一个与轮值主席国明确分工、由成员国共同参与并一对一负责协调与全面对话伙伴国关系的制度框架。这一安排不仅确保东盟国家能就对外政策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而且使得东盟可以利用成员国的双边外交资源服务于区域的整体利益。它也是建构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社会化机制。本文以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在担任对华关系协调国期间对南海问题的协调为例,分析了协调国在东盟对外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出,虽然协调国机制存在局限性,但它依然为发展中国家整合彼此力量、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东盟对外关系 对话伙伴国 协调国机制 南海问题 对华关系
下载PDF
教派冲突考验缅甸民选政府 被引量:1
7
作者 《社会观察》 2014年第7期63-65,共3页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然而也是一个由信仰小乘佛教的缅族所控制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89%的缅甸公民信仰小乘佛教,其中70%-80%为缅族。不过,缅甸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缅族之间的宗教断层依然极大挑战着缅甸的民族与国家建构。...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然而也是一个由信仰小乘佛教的缅族所控制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89%的缅甸公民信仰小乘佛教,其中70%-80%为缅族。不过,缅甸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缅族之间的宗教断层依然极大挑战着缅甸的民族与国家建构。对于正在经历巨大转型的缅甸来说,来自这方面的挑战尤为严峻。在历经近半世纪的军事独裁之后,缅甸的旧军官们在2010年末启动了民主化进程,民选政府由此产生。但是,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族 主体民族 民主化进程 若开 数据显示 罗兴 政治改革 国际关系专业 勃固 穆斯林人口
下载PDF
东盟规范性影响力的困境与张力——以东帝汶加入东盟为例
8
作者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22年第2期155-178,共24页
东帝汶自2011年提出加入东盟的申请至今仍未获准。本文认为,国家利益和东盟的“规范性影响力”是促使东帝汶在独立后寻求加入东盟的原因。尽管大部分东盟国家从“规范性影响力”的角度认同其获得东盟成员国资格,但新加坡担心东帝汶的加... 东帝汶自2011年提出加入东盟的申请至今仍未获准。本文认为,国家利益和东盟的“规范性影响力”是促使东帝汶在独立后寻求加入东盟的原因。尽管大部分东盟国家从“规范性影响力”的角度认同其获得东盟成员国资格,但新加坡担心东帝汶的加入有可能扩大中国在东盟的影响力进而损害东盟的独立性及地缘政治利益,因此反对其加入东盟。鉴于此,东帝汶何时能加入东盟取决于东盟成员国在“规范性影响力”与地缘政治利益之间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帝汶 东盟 规范性影响力 地缘政治利益
原文传递
中立国与均势的稳定——以冷战时期的“北欧平衡”为例
9
作者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年第2期32-33,共2页
中立国的存在有利于均势体系的稳定,因为中立国能够发挥缓冲和平衡的作用。在冷战时期的"北欧平衡"中,正是瑞典的中立地位保证了芬兰的独立和挪威、丹麦的北约准成员国地位,从而使得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无... 中立国的存在有利于均势体系的稳定,因为中立国能够发挥缓冲和平衡的作用。在冷战时期的"北欧平衡"中,正是瑞典的中立地位保证了芬兰的独立和挪威、丹麦的北约准成员国地位,从而使得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无外国驻军,且没有发生美苏间的激烈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国 均势 北欧平衡 瑞典
下载PDF
通过医疗援助赢得人心:以邦交正常化后美国对越南的医疗援助为例
10
作者 《美国问题研究》 2020年第1期74-92,173-174,共21页
自1995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其中医疗援助占据了绝大部分。本文分析了美国将艾滋病防治和对橙剂暴露地区残疾人的援助作为对越医疗援助重点的原因,并进而考察医疗援助如何推动双边互信的建立,以及培养越南... 自1995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其中医疗援助占据了绝大部分。本文分析了美国将艾滋病防治和对橙剂暴露地区残疾人的援助作为对越医疗援助重点的原因,并进而考察医疗援助如何推动双边互信的建立,以及培养越南政府和民众对美国的好感。本文认为,援助国的援助目的决定了它对援助对象和援助项目的选择。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利益围绕着确保其在区域内的领导地位并牵制中国的崛起,越南因此成为美国希望拉拢和争取的对象。但是美越两国关系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力量的不对称和越南战争遗产而存在着信任缺失、民间基础薄弱等问题。因此,美国寻求通过医疗援助来拉拢越南、提升美国在越南政治影响力以赢得人心。艾滋病防治因为受越南政府的重视和感染人口集中而容易在短期内达到很好的援助效果,因此成为美国对越南医疗援助的重心;橙剂暴露致残作为越南战争遗留问题同越南民众对美国的认知息息相关,因而也是美国对越医疗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美国对不同的医疗项目采取了不同的援助方式,但它们都服务于美国在越南"赢得人心"的政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援助 美国 越南 艾滋病 橙剂暴露 赢得人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