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倩 葛玲玉 费文荣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0-73,共4页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病程久,易反复,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在经济发达地区明显。本文将近10年来对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灸法、推拿、整脊等作一简单综述。文献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病程久,易反复,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在经济发达地区明显。本文将近10年来对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灸法、推拿、整脊等作一简单综述。文献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易被接受,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外治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刺络拔罐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晓钢 李倩 +1 位作者 费文荣 王立娟 《河北中医》 2021年第3期438-442,共5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组30例予刺络拔罐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组32例单纯予刺络拔罐治疗,西医组31例单纯予西医常规治疗。3组均治疗7 d,比较...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组30例予刺络拔罐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组32例单纯予刺络拔罐治疗,西医组31例单纯予西医常规治疗。3组均治疗7 d,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1、3、5、7 d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3组治疗1、3、5、7 d后皮损区域疱疹数量减少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3组治疗1、3、5、7 d后疼痛VAS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及中医组治疗1、5、7 d后疼痛VAS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同期(P<0.05),联合组治疗5、7 d后疼痛VAS均明显低于中医组同期(P<0.05)。联合组治疗3、5、7 d后及中医组治疗5、7 d后疱疹数量均明显少于西医组同期(P<0.05),联合组治疗3、5、7 d后疱疹数量均明显少于中医组同期(P<0.05)。3组治疗7 d后DLQI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及中医组治疗7 d后DLQI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同期(P<0.05),联合组治疗7 d后DLQI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医组同期(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疱疹消退,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情绪,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刺血疗法 拔罐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研究现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立娟 张晓钢 +1 位作者 李倩 费文荣 《河北中医》 2020年第6期952-957,共6页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属中医学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等范畴。刺络放血拔罐属于针灸学皮肤针治疗范畴,具有清热泻火、活血消肿、疏通经络、祛瘀生新的功效,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属中医学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等范畴。刺络放血拔罐属于针灸学皮肤针治疗范畴,具有清热泻火、活血消肿、疏通经络、祛瘀生新的功效,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兹就近年来有关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刺血疗法 拔罐 综述
下载PDF
小针刀松解翳明联合针刺颈夹脊治疗枕下三角区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倩 葛玲玉 +1 位作者 费文荣 张晓钢 《湖北中医杂志》 2019年第8期47-49,共3页
枕下三角区是由耳后乳突、枕骨粗隆及第二颈椎棘突围起来的三角形区域。当该区域的肌肉组织劳损引起无菌性炎症水肿时,导致相应的血管神经卡压或刺激,产生头晕头痛、失眠耳鸣、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称为枕下三角区综合征,为颈... 枕下三角区是由耳后乳突、枕骨粗隆及第二颈椎棘突围起来的三角形区域。当该区域的肌肉组织劳损引起无菌性炎症水肿时,导致相应的血管神经卡压或刺激,产生头晕头痛、失眠耳鸣、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称为枕下三角区综合征,为颈源性疾病,划归颈椎病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三角区综合征 颈椎病 小针刀 针刺 翳明穴 夹脊穴
原文传递
从“颈”论治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李倩 葛玲玉 费文荣 《湖北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51-53,共3页
睡眠障碍,中医称为不寐,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前期),易醒、多梦、睡眠不深(睡眠中期),早醒(睡眠后期),甚至整夜失眠;“夜不瞑,昼不精”,进而影响日间活动,出现头昏乏力、嗜睡倦怠等;其中以心脾两虚型失眠最多见。顽固性患者常可触及... 睡眠障碍,中医称为不寐,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前期),易醒、多梦、睡眠不深(睡眠中期),早醒(睡眠后期),甚至整夜失眠;“夜不瞑,昼不精”,进而影响日间活动,出现头昏乏力、嗜睡倦怠等;其中以心脾两虚型失眠最多见。顽固性患者常可触及其颈夹脊附近压痛点或结节;通过针刺治疗这些“反应点”,能缓解颈项部周围软组织对血管神经的牵拉,从而调整微循环和大脑皮层兴奋性。笔者通过在口服中成药复方枣仁胶囊基础上,加刺颈项部穴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心脾两虚 颈穴 针刺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