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疾病历史与人群健康
- 1
-
-
作者
王辉
贝丽姿
叶惠媛
文少卿
-
机构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一带一路考古与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人类学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出处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1-287,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墓地多学科研究”(18ZDA22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学科视角下汉藏语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21&ZD28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早期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16JJD780010)的支持
-
文摘
疾病历史和人群健康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研究焦点。古病理学研究表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已发现结核病、密螺旋体疾病和寄生虫病等疾病,存在由于暴力所造成的创伤。生活方式的变化能够导致不同的骨骼病变并影响人类健康。磨沟墓地的人群患有肺结核、败血病、骨质疏松和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受饮食或生活方式的影响有严重的慢性生理压力。黑水国墓地人群牙齿磨耗程度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的生活方式为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高发病率的上颌窦病变则由多种综合性因素所导致。
-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疾病历史
人群健康
-
Keywords
Silk Roads
disease history
population health
-
分类号
K1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R-09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欧美生物考古学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贝丽姿
詹小雅
任晓莹
-
机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人类学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2,共9页
-
文摘
欧美的生物考古学从19世纪发展至今,主要表现出融合性、多样性两个特征。其中,融合性体现在生物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互动,这涉及到研究的问题、使用的理论、研究的对象等方面;多样性则体现在日益增加的不同研究主题上,此外,理论以及方法也在增多。本文将对生物考古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分析欧美生物考古学的主要学派,并对该领域的未来提出自己的思考。首先对定义稍作回顾。本文所讨论的学科或者说领域,不同国家所使用的名称各有不同。
-
关键词
生物考古学
交流互动
融合性
研究的问题
多样性
欧美
回顾
19世纪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Q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