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颖 小建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7-108,共2页
目的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对肺结节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CT检查的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0mACT常规剂量)和观察组(30mA低剂量CT),各40例。对比两组结节检出率、C... 目的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对肺结节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CT检查的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0mACT常规剂量)和观察组(30mA低剂量CT),各40例。对比两组结节检出率、CT扫描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比较、不同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对比及对直径≤5mm结节诊断的评价等。结果接受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肺结节检出率为75.00%,低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肺结节扫描数量、直径大小等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结节密度不均匀、钙化、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粘连症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测量肺结节直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74.55%vs84.62%)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在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间(72.73%vs86.54%;94.55%vs98.08%)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结节的检出率虽略低,但大部分临床诊断价值均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价值相当,且对人体损伤程度更小,更适合作为临床筛查、诊断肺结节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肺结节 临床效果
下载PDF
MRI与CT在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小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4期160-162,166,共4页
目的:探究MRI与CT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宁津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均实施CT以及MRI检查,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经CT、MRI检查的疾病检出率、特殊部位损伤检出情况、血肿厚度检测结果。结果:MR... 目的:探究MRI与CT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宁津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0例,均实施CT以及MRI检查,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经CT、MRI检查的疾病检出率、特殊部位损伤检出情况、血肿厚度检测结果。结果:MRI检查对颅脑损伤的检出率92.00%显著高于CT检查的50.00%(P<0.01);MRI检查对于延髓、脑桥损伤、灰白质交界区损伤、中后颈窝损伤、胼胝体损伤等特殊部位损伤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血肿厚度(5.02±2.15)mm与MRI检查的(5.02±2.15)mm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T与MRI诊断颅脑损伤均有着一定价值,其中MRI的应用可更好检出患者的疾病,反映患者的病情,临床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颅脑损伤
下载PDF
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征
3
作者 小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6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CT平扫技术和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 目的:分析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CT平扫技术和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技术的检出率、合并其他损伤情况及影像学特征。结果:CT后处理技术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视神经管周围骨折5例(19.23%)、眼眶骨折2例(7.69%)、神经管受到压迫3例(11.54%)、眼眶积气2例(7.69%)。CT后处理技术通过多平面三维重建图像观察到患者眼环呈完整性;通过神经走行的斜位重建分析,可了解患者视神经损伤情况;矢状位可以观察患者上直肌、下直肌、斜肌的损伤情况,CT后处理技术能够全方位观察患者视神经损伤情况,影像学特征较直观。结论: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直观、立体地观察患者的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CT后处理技术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术前CT及MRI对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临床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小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0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浸润性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对比CT与MRI对阴道浸润、子宫体侵犯、盆腔... 目的:探讨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浸润性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对比CT与MRI对阴道浸润、子宫体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并对比CT与MRI对于不同分期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中,对于阴道浸润,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子宫体侵犯,CT与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盆腔淋巴结转移,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术后病理诊断阴道浸润结果呈中度一致,MRI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CT、MRI与术后病理诊断子宫体侵犯结果均高度一致;CT与术后病理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结果高度一致,MRI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呈中度一致。CT与MRI对于宫颈癌Ⅱ期、Ⅲ期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MRI诊断宫颈癌Ⅰ期的符合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中开展MRI检查对于阴道浸润、子宫体侵犯的诊断价值良好,还可对早期宫颈癌进行准确诊断,而CT对于浸润性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宫颈癌 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