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温浸提法制备食用花椒调味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小雪 袁永俊 +4 位作者 胡丽丽 邱鹏 董思杨 陈海风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采用中温浸提法制备食用花椒调味油。应用单因素试验法,以柠檬烯、芳樟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了花椒颗粒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花椒调味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中温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 采用中温浸提法制备食用花椒调味油。应用单因素试验法,以柠檬烯、芳樟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了花椒颗粒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花椒调味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中温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中温制备的花椒调味油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40min、料液比1∶8、颗粒度60目,在此条件下柠檬烯的得率为3.046 5mg/g、芳樟醇的得率为2.738 7mg/g;中温制备的花椒调味油其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和其衍生物,含量较高的为:α-苧烯、桧烯、月桂烯、柠檬烯、反-罗勒烯、γ-萜品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浸提 花椒调味油 正交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花椒调味油中柠檬烯和芳樟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程小雪 袁永俊 +4 位作者 胡丽丽 邱鹏 陈海风 董思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58-261,共4页
柠檬烯和芳樟醇是花椒调味油中体现花椒芳香的两种主要特征成分,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花椒调味油的感官品质。为提供花椒调味油加工和贮运的理论依据,研究贮藏条件对低温(常温)压榨花椒调味油、中温萃取花椒调味油及高温淋油花椒调味油... 柠檬烯和芳樟醇是花椒调味油中体现花椒芳香的两种主要特征成分,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花椒调味油的感官品质。为提供花椒调味油加工和贮运的理论依据,研究贮藏条件对低温(常温)压榨花椒调味油、中温萃取花椒调味油及高温淋油花椒调味油中柠檬烯和芳樟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低温贮藏可减少花椒调味油中柠檬烯和芳樟醇的损失,花椒调味油的制备工艺显著影响柠檬烯和芳樟醇在避光、低温条件下的贮藏效果,中温萃取花椒调味油在避光、低温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低温(常温)压榨花椒调味油、高温淋油花椒调味油则贮藏效果较差,其柠檬烯和芳樟醇的损失主要集中在贮藏的前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调味油 柠檬烯 芳樟醇 贮藏条件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红曲色素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邱鹏 袁永俊 +2 位作者 董思杨 陈海风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期10-11,共2页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红曲霉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装液量、接种量、p H及温度对红曲色素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关的影响,对该红曲霉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容量为250 m L的三角瓶中,最佳培...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红曲霉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装液量、接种量、p H及温度对红曲色素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关的影响,对该红曲霉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容量为250 m L的三角瓶中,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60 m L,接种量为10%,p H为4.5,温度为30℃。此条件下的生物量达到了29.38 g/L,色价到达了112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发酵 培养条件 生物量 色价
下载PDF
红曲色素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邱鹏 袁永俊 +2 位作者 董思杨 陈海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40,共3页
研究测量红曲霉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得出了红曲霉的生长曲线和产色规律。结果表明:红曲霉发酵过程中色价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红曲霉的生长和产色相互影响。得出了红曲霉在76h生物量量最大,发酵时间112h最佳。此研究对工业上红... 研究测量红曲霉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得出了红曲霉的生长曲线和产色规律。结果表明:红曲霉发酵过程中色价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红曲霉的生长和产色相互影响。得出了红曲霉在76h生物量量最大,发酵时间112h最佳。此研究对工业上红曲霉的液态发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发酵 生物量 色价 生长曲线
下载PDF
花椒酒固态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董思杨 袁永俊 +4 位作者 张琪 王艳丽 陈海风 程小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40-243,253,共5页
以柠檬烯含量、芳樟醇含量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花椒酒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一步对花椒酒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红花椒适于花椒酒酿制,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花... 以柠檬烯含量、芳樟醇含量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花椒酒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一步对花椒酒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红花椒适于花椒酒酿制,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花椒用量0.4%、花椒粉碎度60目、酿造时间9 d,所得花椒酒中柠檬烯和芳樟醇分别为45.4 mg/L和39.8 mg/L,感官评分90分。柠檬烯、芳樟醇、月桂烯、乙酸芳樟酯、(-)-4-萜品醇、桉叶油醇、α-松油醇等与乙醇、正丙醇、叔丁醇、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乙缩醛等共同构成了花椒酒的典型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酒 固态发酵 柠檬烯 芳樟醇 风味成分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酪蛋白组分 被引量:4
6
作者 袁永俊 +2 位作者 刘纳 陈海风 董思杨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6年第4期90-92,101,共4页
以Sino Chrom 300A C8柱为分离柱,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酪蛋白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水(含0.1%TFA)和乙腈(含0.1%TFA)分别为流动A相和B相,采用3号梯度洗脱程序,在流速1m L/min、柱压12.3MPa、柱温40℃、检测波长214nm、自动进样4... 以Sino Chrom 300A C8柱为分离柱,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酪蛋白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水(含0.1%TFA)和乙腈(含0.1%TFA)分别为流动A相和B相,采用3号梯度洗脱程序,在流速1m L/min、柱压12.3MPa、柱温40℃、检测波长214nm、自动进样4μL条件下,αs-CN、κ-CN、β-CN被有效分离,峰面积稳定性好,加样回收率高;当αsCN、κ-CN、β-CN的浓度分别为3.75g/L、3.85g/L和1.3g/L时,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酪蛋白组分 梯度洗脱 测定
下载PDF
花椒酒中柠檬烯和芳樟醇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思杨 袁永俊 +4 位作者 张琪 王艳丽 陈海风 程小雪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文章对花椒酒等醇-水体系中柠檬烯和芳樟醇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烯和芳樟醇分别在0.00084~0.084mg/mL和0.000688~0.0688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82E6x+978.95(R2=0.9994,n=5)... 文章对花椒酒等醇-水体系中柠檬烯和芳樟醇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烯和芳樟醇分别在0.00084~0.084mg/mL和0.000688~0.0688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82E6x+978.95(R2=0.9994,n=5)和y=1.8E6x+412.28(R2=0.9999,n=5);柠檬烯和芳樟醇重复性实验的RSD分别为0.54%和0.78%,精密度实验的RSD分别为1.77%和1.13%,稳定性实验的RSD分别为1.02%和1.72%,加样回收率实验的RSD分别为0.94%和1.05%。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花椒酒等醇-水体系中柠檬烯和芳樟醇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酒 气相色谱法 柠檬烯 芳樟醇
下载PDF
培养基成分对红曲色素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及色价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邱鹏 袁永俊 +2 位作者 董思杨 陈海风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1期9-11,共3页
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红曲霉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数实验得到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玉米粉和Na NO3。实验得到优化发酵培养基:玉米粉浓度50 g/L,Na NO3浓度7 g/L,KH2PO4浓度8 g/L,Ca Cl2浓度0.05 g/L,优化的培... 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红曲霉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与色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数实验得到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玉米粉和Na NO3。实验得到优化发酵培养基:玉米粉浓度50 g/L,Na NO3浓度7 g/L,KH2PO4浓度8 g/L,Ca Cl2浓度0.05 g/L,优化的培养基用于红曲霉发酵生物量达到了24.7 g/L,色价达到了110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氮源 生物量 色价 发酵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对酸奶发酵的影响
9
作者 张琪 袁永俊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7年第2期44-49,57,共7页
以活菌数、酸度和黏度为指标,研究了副干酪乳杆菌对酸奶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菌株发酵以及副干酪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复合发酵时,酸奶的活菌数、酸度、黏度均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加,酸度、黏度与活菌数之间呈正相关,... 以活菌数、酸度和黏度为指标,研究了副干酪乳杆菌对酸奶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菌株发酵以及副干酪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复合发酵时,酸奶的活菌数、酸度、黏度均随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加,酸度、黏度与活菌数之间呈正相关,不同的菌株与副干酪乳杆菌复合时,酸奶的活菌数、酸度、黏度的变化规律也不相同。三菌株复合能获得较高的活菌数、黏度,有效缩短发酵时间并有利于提升酸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乳酸菌 酸奶 复合发酵 酸奶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