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不同茬口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史校艳 王志强 +5 位作者 常明娟 胡俊杰 任永哲 辛泽毓 林同保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41-2048,共8页
为探明不同茬口及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豫农21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玉米单作(SM)、玉米大豆间作(MS)、大豆单作(SS)3个茬口,副因素为N0(0 kg·hm^-2)、N180(180 kg·hm^-2)、N240(240 k... 为探明不同茬口及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豫农21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玉米单作(SM)、玉米大豆间作(MS)、大豆单作(SS)3个茬口,副因素为N0(0 kg·hm^-2)、N180(180 kg·hm^-2)、N240(240 kg·hm^-2)、N300(300 kg·hm^-2) 4个施氮量。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单作茬口冬小麦产量增幅分别为4.74%~10.01%、5.12%~17.05%,且均显著增加;茬口对小麦穗数及穗粒数均有显著影响,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与玉米单作相比,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茬口穗数增幅分别为10%~15%、4%~19%,穗粒数增幅分别为2%~21%、4%~20%;施氮量对小麦穗数及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不同茬口与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同一施氮处理下,茬口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单作,且在N180和N240水平下均达显著水平;结合施氮量与产量拟合曲线,相比玉米单作茬口,大豆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在保证冬小麦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氮肥的投入,在生产实践中对不同茬口下小麦施氮量具有指导意义;玉米单作茬口,冬小麦最佳经济产量施氮量和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43和262 kg·hm^-2;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茬口,最佳经济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96和210 kg·hm^-2,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205和22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茬口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原文传递
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万代 常明娟 +2 位作者 史校艳 辛泽毓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1-588,共8页
为了解小麦灌浆特性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选用西农979、洛旱2号、西农2208、新麦11、郑麦366和兰考矮早8等6个品种,于2016-2018年以自然条件为对照(CK),分析了花后高温胁迫(搭棚增温)后小麦灌浆进程、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 为了解小麦灌浆特性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选用西农979、洛旱2号、西农2208、新麦11、郑麦366和兰考矮早8等6个品种,于2016-2018年以自然条件为对照(CK),分析了花后高温胁迫(搭棚增温)后小麦灌浆进程、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粒重主要由灌浆持续时间和灌浆速率决定,不同小麦品种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模式不同。西农979、洛旱2号在高温胁迫下,灌浆快增期的平均灌浆速率有所提高,但灌浆持续时间显著降低,导致粒重显著下降,且两年度的千粒重热感指数和产量热感指数均大于1,属于不抗高温型品种;新麦11、郑麦366和兰考矮早8经高温胁迫后,灌浆持续时间变化幅度不大,平均灌浆速率分别降低了0.05、0.09和0.06g·d^-1,千粒重分别降低了2.00、1.45和1.56g,但高温胁迫下粒重与CK无显著差异,且郑麦366和兰考矮早8的千粒重热感指数和产量热感指数在两个年度均小于0.9,属于抗高温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小麦 灌浆速率 Logistic曲线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