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FB半导体激光器的非简并四波混频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东峰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5,共2页
建立λ/4相移的DFB-LD的非简并四波混频模型,由耦合波方程分析了信号光、共轭光的前向、后向光波形式,突破以往忽略各光波的反射成分造成的缺陷。在中度耦合系数等条件下得到泵浦光强分布图和信号光、共轭光的透射增益和反射增益图,结... 建立λ/4相移的DFB-LD的非简并四波混频模型,由耦合波方程分析了信号光、共轭光的前向、后向光波形式,突破以往忽略各光波的反射成分造成的缺陷。在中度耦合系数等条件下得到泵浦光强分布图和信号光、共轭光的透射增益和反射增益图,结果表明泵浦-信号光失谐频率在4THz范围内能获得-20dB以上的波长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B激光器 非简并四波混频 透射增益 反射增益 转换效率
下载PDF
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波长转换器
2
作者 向望华 杜荣建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2-35,共4页
全光波长转换(AOWC)是波分复用(WDM)光网络的一项关键技术,可以通过几种非线性效应来实现,其中的四波混频效应(FWM)由于其对输入信号的变换具有严格透明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鉴于此,详细介绍了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各种波长转换方案... 全光波长转换(AOWC)是波分复用(WDM)光网络的一项关键技术,可以通过几种非线性效应来实现,其中的四波混频效应(FWM)由于其对输入信号的变换具有严格透明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鉴于此,详细介绍了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各种波长转换方案的原理、性能及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波长转换 四波混频 波分复用
下载PDF
影响DFB-LD的非简并四波混频效率的因素研究
3
作者 刘东峰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28,共2页
由DFB激光器的非简并四波混频(HNDFWM)数值模型,基于耦合波方程进行数值计算,讨论了影响四波混频效率的因素:失谐频率、泵浦光输出功率、DFB-LD的耦合系数及DFB-LD腔长。计算结果表明增大泵浦光功率、减小耦合系数、增加腔长能有效提高... 由DFB激光器的非简并四波混频(HNDFWM)数值模型,基于耦合波方程进行数值计算,讨论了影响四波混频效率的因素:失谐频率、泵浦光输出功率、DFB-LD的耦合系数及DFB-LD腔长。计算结果表明增大泵浦光功率、减小耦合系数、增加腔长能有效提高四波混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简并四波混频 DFB激光器 透射增益 反射增益 波长转换效率
下载PDF
用相干刻蚀制作大面积的二维纳米阵列(英文)
4
作者 向望华 +2 位作者 张贵忠 王刚 J.B.Ketterson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54-1057,共4页
采用多级激光扩束获得大面积的均匀光场分布,利用相干刻蚀(IL)技术,制作了大面积(3.23cm2)的二维(2D)周期阵列结构,如光栅和栅格,并以此阵列制备出空间周期为300nm的金属Ag、Au和磁性材料Ni的点阵结构。
关键词 相干刻蚀 二维纳米阵列 多级激光扩束 光栅 栅格
原文传递
WCDMA系统基带信号处理AFC算法研究
5
作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年第9期1390-1391,共2页
分析了WCDMA系统基带信号处理自动频率控制(AFC)的原理,重点对延时共扼相乘的AFC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信噪比和衰落状况是AFC算法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宽带码分多址 自动频率控制 信噪比 衰落状况
下载PDF
无线携能传输协同中继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速率优化设计
6
作者 陈宝仁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81-86,共6页
研究了无线携能传输协同中继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强用户速率最大化问题。通过把非凸的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并由MATLAB仿真得到强用户速率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此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强用户速率随着源节点发射功率的增加而增... 研究了无线携能传输协同中继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的强用户速率最大化问题。通过把非凸的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并由MATLAB仿真得到强用户速率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此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强用户速率随着源节点发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在强用户速率性能方面,此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明显优于传统的时分多址接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 无线携能传输 速率优化 功率分配 功分系数
下载PDF
A high-reliability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 based o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7
作者 CHEN Baoren HONG Danke +4 位作者 WANG Li OU Yongtong TAN Yizhi LI Xuewu ZHONG Xinhui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21年第7期422-426,共5页
A highly reliabl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the fifth generation(5 G) applications is designed by combining a tree topology with a dual-fiber ring. While the tree topolo... A highly reliabl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the fifth generation(5 G) applications is designed by combining a tree topology with a dual-fiber ring. While the tree topology ensures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dual-fiber ring topology allows one to achieve flexible switching between the nodes, which aims to provide fault protection and network reliability.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under the normal and three types of protection modes are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PASSIVE OPTIC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