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华林 +3 位作者 陈艺敏 赵万义 昝启杰 廖文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揭示内伶仃岛植被的演替,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地理成分性质以及物种多样性等,... 【目的】揭示内伶仃岛植被的演替,为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地理成分性质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并且与其他3个热带或中亚热带植物群落进行比较。【结果】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73种,隶属于40科61属,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4种,种子植物有36科57属69种。种类组成以热带分布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达98.18%,具有南亚热带成分向热带成分过渡的性质。群落垂直结构较明显,乔木层优势种主要有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白桂木、假柿木姜子Litsea monopetala和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等,其重要值依次为43.86、31.64、12.75和10.39;灌木层则以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九节Psychotria rubra为主;层间藤本植物亦十分发达。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皆为聚群分布,年龄结构以II级(DBH<2.5 cm)和III级(2.5 cm≤DBH<7.5 cm)立木占绝大多数,属增长型种群,但白桂木种群为衰退型种群。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E)=0.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3.27,Pielou均匀度指数(EH)=0.84。【结论】内伶仃岛白桂木群落是一个处于群落演替中期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桂木群落 珍稀濒危种 物种多样性 内伶仃岛 群落演替
下载PDF
紫花苣苔属——广东省被子植物一新记录属
2
作者 刘佳 +1 位作者 冯慧喆 廖文波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57-1260,共4页
在广东省德庆县进行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时采集了大量标本,经过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其中一号标本为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 Clarke)东兴紫花苣苔[Loxostigma dongxingensis(Chun ex K.Y.Pan)M9ller&Y.M.Shui]。该属及该种在... 在广东省德庆县进行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时采集了大量标本,经过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其中一号标本为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 Clarke)东兴紫花苣苔[Loxostigma dongxingensis(Chun ex K.Y.Pan)M9ller&Y.M.Shui]。该属及该种在广东尚无分布报道,这是首次发现。紫花苣苔属为草本或亚灌木,根状茎匍匐或不存在,花冠粗筒状,檐部二唇形,雄蕊4,花药顶端成对连着,两对雄蕊紧密靠合,种子两端具毛状附属物。紫花苣苔属目前共11种,我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及越南北部均有分布,在我国11种全产,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广东首次记录。目前广东省是紫花苣苔属自然分布的最东界。东兴紫花苣苔为多年生草本,具横走根状茎,茎高为20~60 cm,花冠粗筒状,黄色,下方肿胀,近基部之上、中部之下突然收缩呈缢缩状,檐部2唇形,雄蕊4,花药成对连着,分布于广西及越南北部,广东首次记录,发现地位于德庆县象牙山林场,种群沿山间溪流两侧分布,生于林下沟谷旁光线较暗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紫花苣苔属 东兴紫花苣苔 新记录属 新记录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