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之为功本以至用(下)——刘咸炘的艺术观与美术理论
1
作者 黄宗贤 榜眼 《文史杂志》 2023年第3期77-81,共5页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动荡,四川学者兼教育家刘咸炘在其短短的36年的生涯中,留下规模宏大的著作,涉及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刘咸炘在史学和国学等领域的非凡成就,往往使人忽略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建构与拓展。刘咸炘传世的书学著作有...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动荡,四川学者兼教育家刘咸炘在其短短的36年的生涯中,留下规模宏大的著作,涉及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刘咸炘在史学和国学等领域的非凡成就,往往使人忽略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建构与拓展。刘咸炘传世的书学著作有《弄翰余渖》(1930年),而绘画理论《画旨》(1924年)则收录于《推十书》(1922年—1932年)。此外,他对视、听等审美感知亦有独到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咸炘 艺术理论 艺术感知
下载PDF
艺之为功 本以至用(上)——刘咸炘的艺术观与美术理论
2
作者 黄宗贤 榜眼 《文史杂志》 2023年第2期96-99,共4页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动荡,四川学者兼教育家刘咸炘在其短短的36年的生涯中,留下规模宏大的著作,涉及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刘咸炘在史学和国学等领域的非凡成就,往往使人忽略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建构与拓展。刘咸炘传世的书学著作有...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动荡,四川学者兼教育家刘咸炘在其短短的36年的生涯中,留下规模宏大的著作,涉及历史、哲学、艺术、宗教等。刘咸炘在史学和国学等领域的非凡成就,往往使人忽略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建构与拓展。刘咸炘传世的书学著作有《弄翰余渖》(1930年),而绘画理论《画旨》(1924年)则收录于《推十书》(1922年—1932年)。此外,他对视、听等审美感知亦有独到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咸炘 艺术理论 艺术感知
下载PDF
从《艺风》杂志看抗战初期中国艺术的视野转向
3
作者 黄宗贤 榜眼 《中国美术研究》 2021年第3期155-161,共7页
“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为中国抗曰战争初期。此时的艺术处于过渡阶段,既承接着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又初步激发华人艺术家抗曰救亡意识的觉醒。《艺风》月刊于1933年1月创刊,于1937年3月停办,其出版发... “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为中国抗曰战争初期。此时的艺术处于过渡阶段,既承接着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又初步激发华人艺术家抗曰救亡意识的觉醒。《艺风》月刊于1933年1月创刊,于1937年3月停办,其出版发行历程基本见证了抗战初期中国艺术的演变。本文以《艺风》为例,探索此时中国艺术在抗曰宣传、门类分野、民间关照、空间转向等领域的作为,并由此认识与呈现抗战初期中国艺术现代性建构与国族认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风》月刊 抗战初期 视野转向
原文传递
《艺风》月刊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关系之考略
4
作者 张晓筠 榜眼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7,共6页
1933年,由艺风社创办并编辑、嘤嘤书屋发行的《艺风》月刊诞生,1933年至1937年间成为民国时期文艺界重要的出版品。由于主编孙福熙(1898—1962)的旅欧经历,促使该杂志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互动频繁,并于1934年联合发行《艺风·中国留... 1933年,由艺风社创办并编辑、嘤嘤书屋发行的《艺风》月刊诞生,1933年至1937年间成为民国时期文艺界重要的出版品。由于主编孙福熙(1898—1962)的旅欧经历,促使该杂志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互动频繁,并于1934年联合发行《艺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专号》、1936年由中国留法艺术学会联合编辑《艺风·现代艺术专号》,构建了一个艺术交流国际平台。本文尝试厘清《艺风》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合作情形,审视二者联手在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风》月刊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孙福熙 美术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