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跟骨骨折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新欢 聂伟志 +3 位作者 朱育林 隋显玉 杨凯 刘晓云 《中医正骨》 2015年第5期73-76,共4页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承载性跗骨,容易受到损伤。跟骨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跟骨的正常解剖对应关系,维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足功能。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暴露充分、固定牢固,但创伤较大,由此而产生的并发症较多。随...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承载性跗骨,容易受到损伤。跟骨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跟骨的正常解剖对应关系,维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足功能。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暴露充分、固定牢固,但创伤较大,由此而产生的并发症较多。随着骨折治疗理念的转变,临床上逐渐开始对软组织条件差、存在切开手术禁忌证及简单类型的跟骨骨折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主要方法包括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器固定术、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皮球囊扩张术及关节镜辅助复位术。这些微创手术方式具有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对部分类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着对跟骨骨折机理的深入研究及相关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创新,跟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将更加合理、有效,适应证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后并发症 综述
下载PDF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中植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新欢 毕宏政 +3 位作者 聂伟志 杨茂清 于兰先 朱育林 《中医正骨》 2015年第6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经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植骨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30例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植骨组),其余3... 目的:探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经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后植骨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30例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植骨组),其余30例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非植骨组)。比较2组患者的Bhler角、跟骨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1周,中位数56.5周。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术后未发生感染、切口皮肤坏死、克氏针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Bhler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000,P=0.017)。2组Bhler角比较,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530,P=0.038)。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周,2组Bhler角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61°±4.25°),(16.50°±4.59°),t=0.324,P=0.768;(33.86°±3.55°),(33.56°±3.87°),t=2.459,P=0.336;(33.61°±2.38°),(32.87°±3.42°),t=2.996,P=0.754];术后24周时植骨组的Bhler角大于非植骨组[(33.47°±3.57°),(30.37°±4.26°),t=3.183,P=0.044]。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384,P=0.039)。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643,P=0.041)。2组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比较,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784,P=0.045)。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周,2组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5±0.88)mm,(2.05±0.90)mm,t=0.452,P=0.801;(0.22±0.14)mm,(0.24±0.16)mm,t=2.422,P=0.672;(0.39±0.13)mm,(0.46±0.18)mm,t=3.156,P=0.394];术后24周时植骨组的后距关节面台阶高度小于非植骨组[(0.62±0.40)mm,(1.26±0.48)mm,t=4.075,P=0.032]。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229,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闭合性 跟骨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PaleyB1型跟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新欢 聂伟志 +2 位作者 隋显玉 朱育林 于兰先 《中医正骨》 2015年第12期16-19,23,共5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Paley B1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Paley B1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60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经皮...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Paley B1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Paley B1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60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经皮穿针组),其余60例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接骨板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Bhler角、Gissane角、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66周,中位数57.5周。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经皮穿针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接骨板组[(32.24±6.57)min,(67.57±9.32)min,t=15.324,P=0.000;(7.45±1.32)d,(21.50±2.63)d,t=8.459,P=0.000;(5213.42±743.89)元,(12 392.87±1984.32)元,t=18.996,P=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Bhler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957,P=0.039);2组Bhler角比较,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分组效应(t=4.605,P=0.053);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年,2组Bhler角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56°±4.62°),(17.10°±5.01°),t=5.167,P=0.697;(33.49°±3.28°),(33.38°±3.24°),t=2.891,P=0.419;(32.78°±2.64°),(32.94°±3.17°),t=3.007,P=0.694;(32.54°±3.76°),(32.89°±3.58°),t=3.835,P=0.091];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5.585,P=0.176)。手术前后不同时间Gissane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598,P=0.036);2组Gissane角比较,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分组效应(t=3.519,P=0.067);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1年,2组Gissane角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2.74°±12.10°),(82.44°±12.34°),t=6.583,P=0.761;(132.48°±5.38°),(132.59°±5.53°),t=3.597,P=0.833;(132.83°±5.41°),(131.97°±5.55°),t=3.654,P=0.657;(131.57°±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闭合性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新欢 李嘉 +3 位作者 杨庆民 孙晋客 聂伟志 隋海明 《中医正骨》 2021年第2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联合固定组,手法复位后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石膏外固定组,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采用Leeds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价的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年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的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中位数12.5个月。术后6周,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50例、可4例,石膏外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38例、可13例、差3例;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情况优于石膏外固定组(Z=-3.006,P=0.003)。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1.59)周,(8.52±1.62)周,t=1.496,P=0.175]。术后1年,联合固定组Baird踝关节评分高于石膏外固定组[(93.51±5.18)分,(84.18±4.32)分;t=8.483,P=0.011)。联合固定组术后3周时出现针孔感染1例,经换药治疗1周后感染控制;联合固定组6例患者和石膏外固定组9例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僵硬、疼痛;均无二次骨折、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P=0.588)。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较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骨折复位好、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但二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正骨手法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新欢 杨茂清 +1 位作者 毕宏政 侯金永 《中医正骨》 2014年第3期56-57,5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5~12岁,中位数9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侧5例、...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5~12岁,中位数9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左侧5例、右侧9例.2例合并尺骨鹰嘴撕脱骨折.骨折端移位情况明显,成角>30°且<60°者11例,成角>60°者3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中位数10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周,中位数5周.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均未出现感染、骨化性肌炎、尺桡骨近端融合、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按照Metaizeau标准评定疗效,14例均为良好.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组织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牵引复位法 儿童
下载PDF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新欢 吴青松 +2 位作者 隋海明 杨庆民 聂伟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31-35,共5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和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49例,女157例;年龄60~70岁,平均65.3岁;按照AO分型,其中A2型骨折38例...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和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49例,女157例;年龄60~70岁,平均65.3岁;按照AO分型,其中A2型骨折38例,A3型骨折45例,B1型骨折37例,B2型骨折42例,B3型骨折44例;所有病例全部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夹外固定治疗,观察术后6周影像学评分及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4个月;所有病例临床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6.3周;骨性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1周;术后6~8周X线影像学评分,优64例,良119例,平均优良率为88.8%;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优62例,良112例,平均优良率为84.5%。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和B型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损伤小,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闭合性 桡骨远端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
7
作者 吴青松 王飞 +4 位作者 段来宝 毕宏政 新欢 李琳琳 孙滨 《中医正骨》 2024年第3期46-50,58,共6页
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 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标准,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0例。按照罗从风三柱分型方法,双柱骨折7例、三柱骨折16例。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6 d,中位数7 d。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术后6个月,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中位数1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1周,中位数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12.6°±1.8°、术后6个月11.8°±1.2°;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3.6°±1.2°、术后6个月3.3°±1.1°。术后6个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8±2.2)分,优13例、良8例、差2例。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88.1±6.6)分,优10例、良12例、可1例;膝关节屈曲133.6°±7.2°,膝关节伸直均可达0°。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膝损伤 骨折固定术 骨伤复原汤
下载PDF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吴青松 新欢 +2 位作者 刘彬 周继平 杨永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对156例胸腰段窄小椎弓根的脊柱疾病患者行后路螺钉置入,窄小椎弓根双侧中一侧采用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采用传统方法置入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对156例胸腰段窄小椎弓根的脊柱疾病患者行后路螺钉置入,窄小椎弓根双侧中一侧采用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采用传统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采用Abul-Kasimhierarchy分级系统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优良性。结果在T10~L3窄小椎弓根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56枚,其中胸椎置钉60枚,置钉优良率机器人辅助侧为93.3%(28/30),传统手术侧为80.0%(24/30),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置钉396枚,置钉优良率机器人辅助侧为96.0%(190/198),传统手术侧为81.8%(162/198),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naissance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段窄小椎弓根螺钉置入能提高置钉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机器人 椎弓根螺钉 窄小椎弓根
下载PDF
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段来宝 新欢 李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42-46,共5页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笔者科室行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组(观察组)和切开复...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笔者科室行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组(观察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照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长、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感染、血管损伤、腋神经损伤)、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surgeons’form,ASES)、术口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愈合时长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手术切口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手法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且疼痛更轻、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术后更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手法复位 微创 内固定 切开复位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牵拉成骨技术促进胫骨延长区骨质矿化41例
10
作者 新欢 王凯君 +5 位作者 初海滨 毕宏政 杨庆民 聂伟志 宫大伟 于满秋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牵拉成骨技术在促进胫骨延长区骨质矿化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41例开放性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改良牵拉成骨技术治疗,骨搬移开始后每4周测量并记录延长骨段... 目的:观察改良牵拉成骨技术在促进胫骨延长区骨质矿化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41例开放性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改良牵拉成骨技术治疗,骨搬移开始后每4周测量并记录延长骨段骨密度(BMD)及骨痂直径率(CDR),统计骨愈合指数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按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骨与下肢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为15.8个月;骨搬移均顺利完成,术后6例外固定支架螺钉孔周围出现少许红肿及渗出,牵拉成骨过程中出现1例轴向偏移;创面一期愈合32例,伤口愈合时间为14~24d,平均为(18.27±4.43)d;骨愈合指数为(1.208±0.124)个月/cm;术后4,8,12,16周骨密度持续增加,骨痂直径率随着骨密度的逐步增加呈现相对减小的趋势,但在固化期其逐步增大;末次随访按ASAMI骨评价,优良率为90.24%;按ASAMI下肢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5.37%。结论:改良牵拉成骨技术能加快胫骨延长骨段矿化成骨速度,提高矿化成骨的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搬移 胫骨骨缺损 骨密度
原文传递
撑开器辅助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11
作者 新欢 侯金永 +2 位作者 毕宏政 高祥 杨凯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撑开器辅助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撑开器辅助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20例桡骨远端C2型骨折患者。记录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 目的探讨撑开器辅助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撑开器辅助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20例桡骨远端C2型骨折患者。记录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7.2±1.1)周,骨性愈合时间8~12(9.5±1.6)周。术后4例出现桡神经浅支损伤表现,8例出现针孔周围渗出伴红肿,均未出现骨髓炎、感染、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98例,良177例,可34例,差11例,优良率为85.9%。结论撑开器辅助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2型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克氏针内固定
下载PDF
撑开器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73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新欢 侯金永 +2 位作者 高祥 毕宏政 杨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撑开器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A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3例老年桡骨远端AO-A3型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7例,女56例;年龄为60~75岁,平均为65.9岁;摔... 目的:探讨撑开器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A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3例老年桡骨远端AO-A3型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7例,女56例;年龄为60~75岁,平均为65.9岁;摔伤59例,车祸及挤伤等其他原因14例;左侧42例,右侧31例。患者伤后至就诊时间为0.5~72.0 h,平均为8.6 h。全部采用撑开器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术后第2天与末次随访时X线片的各数据(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进行比较,术后1年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4个月,平均为12.3个月;临床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为7.3周;骨性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为10.4周;并发症发生率为4.1%;术后第2天与末次随访时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价:优21例,良44例,优良率为89.0%。结论:撑开器辅助下微创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A3型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复位准确、固定牢固、微创高效的优点,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适宜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克氏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髂骨植骨治疗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4
13
作者 新欢 邹德宝 +2 位作者 杨庆民 仲崇华 隋海明 《中医正骨》 2018年第11期64-67,70,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髂骨植骨治疗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87例下肢长骨骨髓炎患者。男79例,女8例;年龄28~65岁,中位数48岁;胫骨病变63例,股骨病变24例;初始损伤均为外伤致单...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髂骨植骨治疗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87例下肢长骨骨髓炎患者。男79例,女8例;年龄28~65岁,中位数48岁;胫骨病变63例,股骨病变24例;初始损伤均为外伤致单侧下肢骨折,15例合并软组织缺损,其中开放性骨折59例、闭合性骨折28例,骨折后34例采用外固定治疗、5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出现局部红、热、肿、痛,窦道形成伴脓性分泌物渗出。病程3. 5~18个月,中位数8个月。所有患者均先彻底清除病灶,然后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敏感抗生素与自体髂骨颗粒搅拌混合后移植于骨缺损区,创口无张力下直接缝合,不能直接缝合者取肌瓣或皮瓣局部转位或游离皮瓣覆盖创面,留置引流管,骨折端不稳定者以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6个月采用Paley等制定的骨折愈合与功能分级方法进行功能评价,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观察术后出现的切口周围渗出、红肿、窦道形成情况及骨质坏死、吸收、硬化等并发症。结果:87例患者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7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9例、大肠埃希菌感染5例、阴沟肠杆菌感染6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4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术后6个月内4例患者出现切口周围渗出、红肿(胫骨3例,股骨1例),3例患者出现窦道(胫骨2例,股骨1例),行二次清创手术治疗后切口全部愈合;切口愈合时间3~8周,中位数5周。5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骨质坏死、吸收、硬化(胫骨3例,股骨2例),再次彻底清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髂骨植骨治疗后骨缺损愈合,其余82例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按照Paley等制定的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6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富血小板血浆 骨移植 股骨 胫骨
下载PDF
牵拉成骨过程中新生骨痂的X线表现与骨愈合的关系
14
作者 王凯君 王彩红 新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分析胫骨牵拉成骨术后牵拉区新生骨痂的X线表现,探究骨痂类型与骨愈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骨痂类型形成的重要时间点。方法:分析2016—2022年在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骨科行胫骨牵拉成骨术的51例患者的X线图像,根据牵拉区新生骨痂愈合程度... 目的:分析胫骨牵拉成骨术后牵拉区新生骨痂的X线表现,探究骨痂类型与骨愈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骨痂类型形成的重要时间点。方法:分析2016—2022年在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骨科行胫骨牵拉成骨术的51例患者的X线图像,根据牵拉区新生骨痂愈合程度分为骨愈合和骨不愈合,根据新生骨痂在X线图像上所形成的高密度影的不同分布分为均匀型骨痂、两端型骨痂及缩窄型骨痂。结果:新生骨痂于停止牵拉前2周时初显3种骨痂形态,于停止牵拉时骨痂形态已定型,至拆除外固定架时3种骨痂形态无改变。至拆除外固定时51例患者中42例(82%)X线表现为均匀型骨痂的患者牵拉区新生骨均已愈合,9例(18%)呈两端型或缩窄型骨痂的患者牵拉区新生骨则不愈合。骨愈合组与骨不愈合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牵拉区新生骨痂所呈现的不同X线征象可以预测骨愈合情况,停止牵拉前2周是骨痂形态形成的重要时间点,提前掌握骨痂形态的走向,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提高牵拉成骨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牵张 骨痂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新欢 周立波 +4 位作者 董明明 王凯君 杨庆民 张峻玮 聂伟志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49例)和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1例)。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腕关节及前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影像学复查结果显示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切开组均优于微创组(P<0.05)。术后12个月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及前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AO-C3型骨折在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价方面疗效相当,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复位效果更好,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操作简单,更适合对腕关节外形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引流后穿支皮瓣分期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骨折32例
16
作者 新欢 邹红霞 +3 位作者 杨庆民 毕宏政 吴红军 迟涛胜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916-918,共3页
GustiloⅢB型胫骨骨折在急诊创伤救治中常见,其因损伤重、骨折外露、创面污染等临床特点,早期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发生软组织及骨折端延期愈合或不愈合、感染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大多学者主张采用分期手术治疗[1... GustiloⅢB型胫骨骨折在急诊创伤救治中常见,其因损伤重、骨折外露、创面污染等临床特点,早期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发生软组织及骨折端延期愈合或不愈合、感染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大多学者主张采用分期手术治疗[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GustiloⅢB型胫骨骨折32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引流后穿支皮瓣技术分期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穿支皮瓣 外固定支架 延期愈合 骨折端 急诊创伤 负压引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骨伤Ⅰ号方在跟骨骨折微创植骨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聂伟志 新欢 +3 位作者 隋显玉 朱育林 杨凯 刘晓云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价骨伤Ⅰ号方(专利配方)在跟骨骨折微创植骨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64例PaleyⅡ型跟骨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小切口植骨术... 目的:评价骨伤Ⅰ号方(专利配方)在跟骨骨折微创植骨术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64例PaleyⅡ型跟骨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小切口植骨术治疗,住院期间所有患者静滴注射用骨肽,治疗组加服骨伤Ⅰ号方。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足部的疼痛、肿胀消退程度及便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出现皮肤褶皱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的比较,术前及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2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跟骨环周周长差的比较,术前及术后2d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7,1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便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植骨治疗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服用骨伤Ⅰ号方有利于促进肿胀消退,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减轻疼痛,预防便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方剂 跟骨骨折 微创 植骨
原文传递
一期短缩再延长技术结合接骨药丸治疗开放性胫骨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新欢 王凯君 +4 位作者 孙晋客 张峻玮 杨庆民 聂伟志 毕宏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21-26,31,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短缩再延长技术结合接骨药丸治疗开放性胫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开放性胫骨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短缩再延长技术治疗,其中33例术后常规对症治疗,为对照组;其... 目的:探讨一期短缩再延长技术结合接骨药丸治疗开放性胫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开放性胫骨骨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短缩再延长技术治疗,其中33例术后常规对症治疗,为对照组;其余34例术后加服中药制剂接骨药丸治疗,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延长骨段骨密度、愈合指数及Paley骨搬运治疗骨缺损疗效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6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两组患者术后延长骨段骨密度比较:术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12周及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愈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年按Paley骨搬运治疗骨缺损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期短缩再延长技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缺损安全有效,结合接骨药丸治疗能明显提高牵拉区的成骨质量,促进骨折端的及早愈合,缩短了治疗周期,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胫骨 骨缺损 骨搬运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逆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4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嘉 新欢 孙晋客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逆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12~72岁,平均5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7d,平均4d。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逆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12~72岁,平均5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7d,平均4d。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7个月,1例失访。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优2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9%。结论:闭合复位逆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 髓内钉 肱骨近端骨折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秉珺 新欢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16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观察组、仅...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的观察组、仅接受微创手术的对照组。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发生粘连、感染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TAM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ASH功能、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用于指屈肌腱损伤能够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肌腱损伤 微创手术 体外冲击波 肢体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