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CTA观察眼底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高自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眼底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纳入研究,依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眼底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和视网膜血流密度变化。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纳入研究,依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患眼分为5组,无DR组和轻、中、重度非增生型DR(NPDR)组及增生型DR(PDR)组,每组各30例30眼。OCTA对所有受试者行黄斑部6 mm×6 mm区域的扫描,测量视网膜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密度,观察不同分期DR患者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分析血流密度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DR患者的严重程度加深,视网膜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均为P<0.001);但不同分层血流密度中,中度NPDR组与重度NPD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6、0.896、0.350)。视网膜浅层、深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病变程度均呈正相关(均为P<0.001)。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识别DR严重程度的能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93.1%)优于视网膜浅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结论 OCTA可精确观察到不同分期DR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视网膜深层血流密度可作为监测DR进展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流密度 视网膜血流密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某院就诊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36眼)。观...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某院就诊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36眼)。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7天、1、3、6月BCVA均低于术前,前房角宽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7天、1月眼压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6月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作为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术后BCVA和前房角宽度,降低眼压,增加远期中央前方深度,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白内障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