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当前京剧界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2015年第8期56-61,共6页
今天,我非常高兴与来自海内外的京剧理论界的朋友们见面,在我们的京剧界,你们是推动、宣传、批评、协助京剧艺术发展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在座的各位则是这一支队伍中的精英,在此我要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我们的... 今天,我非常高兴与来自海内外的京剧理论界的朋友们见面,在我们的京剧界,你们是推动、宣传、批评、协助京剧艺术发展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在座的各位则是这一支队伍中的精英,在此我要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我们的京剧发展史上,有高峰,有低谷,有过兴奋,也有过苦恼,作为同行,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收训,让我们的京剧舞台辉煌再现,我们的前辈以及在座的各位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艺术发展 历史经验 理论界 发展史
原文传递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完成感言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厚荣 迟金声 +12 位作者 卢子明 阎德威 谭元寿 杜近芳 周龙 唐禾香 柴俊为 马博敏 叶少兰 郑健强 王蓉蓉 刘连群 封杰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9,共6页
封杰:《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历经21年的“旅程”终于宣告完成,并于7月9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了庆功大会。当整套的(《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之情。包容着几代京剧人的心血和生命投注,以及... 封杰:《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历经21年的“旅程”终于宣告完成,并于7月9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了庆功大会。当整套的(《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之情。包容着几代京剧人的心血和生命投注,以及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不懈追求,才使中华沃土绽放出这朵璀璨的艺术奇葩。对于“音配像”我们不能仅局限在戏剧领域去认识,而是应该放大到整个文化领域观察,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 音配像工程 传统艺术 全国政协 文化领域
原文传递
追思我的好兄弟梅葆玖
3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2016年第6期6-7,共2页
葆玖兄弟的突然离去,对京剧界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对我个人是个沉重的打击。自他走后,我找出几十年来我与他合作的照片,看到每一张照片,我都能回想起我们兄弟俩合作的往事。
关键词 兄弟 梅葆玖 照片 合作 个人
原文传递
共话“音配像”
4
作者 王永运 谭元寿 +3 位作者 许祥麟 刘连群 万镜明 和宝堂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京剧 艺术家 观众 理论家 中华民族文化 议论 杂志社 事业 关怀
原文传递
孟小冬六人谈
5
作者 王晓峰 刘曾复 +3 位作者 谭元寿 王珮瑜 刘连群 和宝堂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王晓峰:因为公元纪年和我国的农历纪年不同,所以2007年和今年都可以说是孟小冬大师的百年诞辰,鉴于大师本人更倾向于1908年生人,所以《中国京剧》杂志决定今年第一期,首次与台湾同人文震斋先生、同济大学许锦文先生等联袂合作编辑... 王晓峰:因为公元纪年和我国的农历纪年不同,所以2007年和今年都可以说是孟小冬大师的百年诞辰,鉴于大师本人更倾向于1908年生人,所以《中国京剧》杂志决定今年第一期,首次与台湾同人文震斋先生、同济大学许锦文先生等联袂合作编辑《纪念孟小冬百年诞辰专辑》。孟小冬先生在我们的京剧历史上是一位特殊人物,早年她能戏极多,新戏也多,中年走向少而精,致力于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 公元纪年 百年诞辰 同济大学 少而精 专辑
原文传递
京剧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一代
6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3,共2页
1980年我去天津演出,当时担任天津市领导的李瑞环同志也去看戏。瑞环同志从年轻时就特别喜欢京剧,50年代他就对各种传统流派非常熟悉,看过很多名家的传统戏。他不但对我父亲演的戏非常熟悉,而且对马派、张派、裘派等诸多流派也都非... 1980年我去天津演出,当时担任天津市领导的李瑞环同志也去看戏。瑞环同志从年轻时就特别喜欢京剧,50年代他就对各种传统流派非常熟悉,看过很多名家的传统戏。他不但对我父亲演的戏非常熟悉,而且对马派、张派、裘派等诸多流派也都非常熟悉,非常懂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一代 京剧 传统流派 50年代 李瑞环 市领导 熟悉 传统戏
原文传递
师兄弟的感情
7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2016年第12期18-19,共2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班世超先生6岁入富连成科班“世”字科学艺,工刀马旦、武旦。出科后与叶盛章搭班在东北等地演出。1938年至1942年赴沪,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等同台,得益甚多,技艺精进。1942年起挑梁组班在...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班世超先生6岁入富连成科班“世”字科学艺,工刀马旦、武旦。出科后与叶盛章搭班在东北等地演出。1938年至1942年赴沪,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等同台,得益甚多,技艺精进。1942年起挑梁组班在全国各地演出,颇具声望。特别是在上海与盖叫天、周信芳、李少春等合作,甚得好评。1952年加入总政京剧团任主演,多次立功。1958年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支援宁夏,成立宁夏京剧团,任副团长等职。2016年9月29日,武旦名宿班世超先生在银川逝世,本刊特邀请班先生的同仁、学生等追忆先生的点滴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情 兄弟 京剧表演艺术 中国京剧院 京剧团 刀马旦 梅兰芳 程砚秋
原文传递
大浪淘沙 勇攀高峰——我认识的葆秀
8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7,共2页
首先我代表我们全家祝贺葆秀的教学专场演出获得成功。我和葆秀认识的时候,还是在创排现代戏的时代。一晃40多年过去了,但当年的很多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傈秀刚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剧团。记得当年我们去江西体验生活时,生活条件... 首先我代表我们全家祝贺葆秀的教学专场演出获得成功。我和葆秀认识的时候,还是在创排现代戏的时代。一晃40多年过去了,但当年的很多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傈秀刚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剧团。记得当年我们去江西体验生活时,生活条件差,葆秀一会儿照顾裘盛戎先生,一会儿照顾我,还照顾其他人,我们大家坐在一起议论说,“这个小老旦真懂事!”我断定懂事的孩子就有悟性,再加上刻苦和聪明,剩下的就是等待机会了。等待机会的时间长了些,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经过几十年的磨练,葆秀的执着、勤奋和聪明才智感动了祖师爷,感动了观众。大浪淘沙,今天葆秀终于攀登上了顶峰,放射着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淘沙 专场演出 毕业分配 体验生活 生活条件 现代戏 裘盛戎 照顾
原文传递
贺"少京赛"成功举办
9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19,共2页
尊敬的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同志们,亲爱的参加“少京赛”的全体小朋友们和广大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首届全国少儿京剧电视大赛终于圆满结束了,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始终沉浸在紧张、激动、兴奋的情绪之中。我每天很早就吃完饭,等候... 尊敬的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同志们,亲爱的参加“少京赛”的全体小朋友们和广大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首届全国少儿京剧电视大赛终于圆满结束了,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始终沉浸在紧张、激动、兴奋的情绪之中。我每天很早就吃完饭,等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小选手们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功 中央电视台 戏曲频道 电视大赛 小朋友 电视机 观众
原文传递
纪念张云溪先生
10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2019年第7期29-31,共3页
今年是京剧武生艺术名家张云溪先生诞辰100周年,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记忆把92岁的我一下子拉回到70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和认识张云溪先生是15岁那年。当时我在富连成科班坐科学艺,我们70多个孩子随叶龙章先生赴东北演出,第一站就是沈阳,... 今年是京剧武生艺术名家张云溪先生诞辰100周年,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记忆把92岁的我一下子拉回到70多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和认识张云溪先生是15岁那年。当时我在富连成科班坐科学艺,我们70多个孩子随叶龙章先生赴东北演出,第一站就是沈阳,那时张云溪先生已经红遍东三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云溪 诞辰100周年 纪念 武生艺术 东三省
原文传递
王琴生师叔——谭家永远怀念您
11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7,共4页
今年是我的师叔王琴生先生百年诞辰。其实,他不只是我祖父谭小培的高足,还是我父亲谭富英的挚友,更是我最崇敬、最爱戴的父辈。所以我总对儿孙们说,你们王爷爷是咱们家的功臣,要像对待你们亲爷爷那样对待你们的王爷爷。
关键词 王琴生 怀念 百年诞辰 爷爷 爱戴
原文传递
景荣庆先生的戏品和人品
12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25,共2页
提到景荣庆先生,我的记忆中立即就涌现出60年前我们在一起合作的往事。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49年的正月初一,我和景荣庆、王金璐、袁金凯、张世年,与程派青衣新艳秋、铜锤花脸王泉奎等,我们组织了一个剧团,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连... 提到景荣庆先生,我的记忆中立即就涌现出60年前我们在一起合作的往事。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49年的正月初一,我和景荣庆、王金璐、袁金凯、张世年,与程派青衣新艳秋、铜锤花脸王泉奎等,我们组织了一个剧团,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连续演出2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品 1949年 演出 青衣 花脸 剧团
原文传递
继承富连成 学习真本事
13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2015年第2期46-47,共2页
富连成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它是京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培养京剧人才的摇篮,众多京剧艺术大师、艺术家都出自于富连成。可以讲,富连成自成立那天起就撑起了京剧的天和地,没有富连成就没有京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富连成对京剧... 富连成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它是京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培养京剧人才的摇篮,众多京剧艺术大师、艺术家都出自于富连成。可以讲,富连成自成立那天起就撑起了京剧的天和地,没有富连成就没有京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富连成对京剧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承 学习 京剧史 艺术大师 艺术家
原文传递
缅怀张似云探讨京二胡
14
作者 和宝堂 张炎培 +17 位作者 孙毓敏 吴吟秋 王鹤文 崔学全 曹宝荣 刘雪涛 谭元寿 杨春霞 林鑫涛 燕守平 陈志清 梅葆玖 尚长贵 张宝荣 从希斌 张学浩 王蓉蓉 王家熙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5,共7页
关键词 张似云 京剧 二胡 戏剧教学 演奏艺术 唱腔
原文传递
敬忠思贤忆谭公
15
作者 王晓峰《中国京剧》 张古愚 +8 位作者 王琴生 沈凤西 马长礼 殷宝忠 邹维良 黄炳琦 任之初 谭元寿 和宝堂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39,共7页
关键词 谭富英 马连良 桑园会 吊场 表演风格 唱腔 艺术风格 说唱音乐 谭先生 京剧团 谭派艺术 谭元寿 文武老生 京剧艺术
原文传递
“二爸爸”雪艳琴
16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2020年第8期9-9,共1页
我5岁时,是我父亲谭富英先生和雪艳琴先生合作的顶峰时期,也是两位艺术家如日中天的时刻。当时电影公司特意邀请我父亲和雪艳琴先生拍摄了彩色有声戏曲电影《四郎探母》,这是中国京剧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载入了京剧的史册,而且表... 我5岁时,是我父亲谭富英先生和雪艳琴先生合作的顶峰时期,也是两位艺术家如日中天的时刻。当时电影公司特意邀请我父亲和雪艳琴先生拍摄了彩色有声戏曲电影《四郎探母》,这是中国京剧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载入了京剧的史册,而且表明了两位大师超高的艺术水准和对京剧艺术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郎探母》 中国京剧 谭富英 艺术水准 戏曲电影 顶峰时期 京剧艺术 雪艳
原文传递
纪念曾祖谭鑫培
17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2017年第5期83-83,共1页
今年是我的曾祖父、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先生诞辰170周年。他创造了京剧历史上第一个流派——谭派,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他亲自培养和提携了梅兰芳、周信芳、杨小楼和余叔岩等,是京剧史上第一个里程碑。谭鑫培曾得到... 今年是我的曾祖父、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先生诞辰170周年。他创造了京剧历史上第一个流派——谭派,他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他亲自培养和提携了梅兰芳、周信芳、杨小楼和余叔岩等,是京剧史上第一个里程碑。谭鑫培曾得到社会公认的“无腔不谭”和“伶界大王”的美誉,他是京剧的宗师,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鑫培 中国传统文化 纪念 《定军山》 京剧史 谭派艺术 创始人 梅兰芳
原文传递
印象中的宋氏父女
18
作者 谭元寿 《中国京剧》 2019年第6期19-19,共1页
宋德珠先生是京剧界响当当的'四小名旦'之一,他老人家的艺术,我认为就一个字——'美',冲里带着美,武里带着美,人物带着美,是我崇拜和学习的偶像。当年我从富连成出科毕业后,还没有搭上班唱戏,只是每天坚持喊嗓子。宋德... 宋德珠先生是京剧界响当当的'四小名旦'之一,他老人家的艺术,我认为就一个字——'美',冲里带着美,武里带着美,人物带着美,是我崇拜和学习的偶像。当年我从富连成出科毕业后,还没有搭上班唱戏,只是每天坚持喊嗓子。宋德珠先生经常到谭家来串门,看到我在家,问我除了吊嗓子武的怎么样。我说:'踢腿压腿。'宋先生说:'不在科班里,练的一点都不能放下,我来陪你打把子。'之后他几乎天天来到家里,在院子里陪我打把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丹菊 宋德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