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浊毒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95
1
作者 王永炎 《中国中医急症》 2000年第6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浊毒 病因病机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70
2
作者 邹忆怀 +2 位作者 张云岭 王永炎 张伯礼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3,共3页
回顾了历代医家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观点及现代医家对老年期痴呆发病机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血管性痴呆 (VD)系统的证候学观察分析 ,初步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认为血管性痴呆是以神情呆滞、反应迟钝、善忘、懒动少言、肢体... 回顾了历代医家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观点及现代医家对老年期痴呆发病机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血管性痴呆 (VD)系统的证候学观察分析 ,初步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认为血管性痴呆是以神情呆滞、反应迟钝、善忘、懒动少言、肢体笨拙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常是在久患消渴、胸痹及中风等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肾精气虚、痰瘀互结、阻滞络脉为VD发生的病理基础 ,痰瘀蕴积 ,酿生浊毒 ,败坏脑络脑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病因 病机 浊毒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分期辨证及综合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67
3
作者 +2 位作者 邹忆怀 王永炎 张伯礼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共3页
通过既往对血管性痴呆 (VaD)病情及证候的系统观察发现 ,其病情演变存在平台期、波动期和下滑期 ,各期证候特点不同、病情演化趋势不同。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分期辨证、各期采取不同治疗原则的观点 :平台期 ,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 通过既往对血管性痴呆 (VaD)病情及证候的系统观察发现 ,其病情演变存在平台期、波动期和下滑期 ,各期证候特点不同、病情演化趋势不同。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分期辨证、各期采取不同治疗原则的观点 :平台期 ,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作用 ,延缓病程进展 ;波动下滑期 ,采取中医急救措施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效控制和防止阶梯样下滑。VaD又是多因素性疾病 ,涉及生物社会心理范畴 ,控制多种VaD相关危险因素并结合各种康复措施的综合治疗 ,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病情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分期辨证 综合治疗 中医药疗法 治疗
原文传递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一)——历史源流、证候病机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8
4
作者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第1期1-6,24,共7页
化痰通腑法目前已成为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广泛应用的治疗急性期中风病危重症的主要治法。回顾了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与源流。从"涌现"视角介绍了痰热腑实证的发现过程,依次从中风病始发态腑气不通现象的不断出现与观... 化痰通腑法目前已成为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广泛应用的治疗急性期中风病危重症的主要治法。回顾了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与源流。从"涌现"视角介绍了痰热腑实证的发现过程,依次从中风病始发态腑气不通现象的不断出现与观察、腑气不通与痰热证候同时存在及其与病情程度关系的思考、痰热腑实证候的涌现与毒损脑络病机的蕴育、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形成的多种途径几方面对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涌现进行分析论述。进一步从辨证要点、证候鉴别、方药组成、组方释义、临证化裁、煎服法及使用细则、适用范围、观察指征及预后判断、使用禁忌几方面对痰热腑实证与化痰通腑法的临床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腑法 中风病 痰热腑实证
原文传递
试论毒邪致病及证候特征 被引量:66
5
作者 邹忆怀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毒邪 致病特征 证候特点
原文传递
健脑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伯礼 王永炎 +5 位作者 陈汝兴 王荫华 宫涛 张云岭 马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77-580,共4页
目的 :开展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观察及评定方法的研究。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选取符合VD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患者 2 4 2例 ,其中中药治疗组89例 (口服健脑益智颗粒 ) ,西药对照组 10 6... 目的 :开展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观察及评定方法的研究。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选取符合VD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患者 2 4 2例 ,其中中药治疗组89例 (口服健脑益智颗粒 ) ,西药对照组 10 6例 (口服喜得镇 ) ,安慰剂组 4 7例 ,治疗 6 0天后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Blessed行为量表 (BBS)和中医症状分级评分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5 8 4 % ,较安慰剂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效果为优。该药在整体调节、改善全身机能状况方面优势明显 ,不仅对轻中度VD智能障碍的核心症状及智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活动下降具有改善作用 ,而且还具有明显减轻或消除周边症状的作用。结论 :健脑益智颗粒治疗VD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脑益智颗粒 治疗 血管性痴呆 随机双盲 临床研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老年期血管性痴呆分期分证探讨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允岭 梅建勋 +2 位作者 张伯礼 王永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血管性痴呆(VD)为多因素致病,病机复杂,症状纷繁,且病情不断进展加重。针对本病的自然病程及轻重程度变化,初步确定本病的核心症状以及相关的周边症状,探讨了风、火、痰、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肺气虚证类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平台... 血管性痴呆(VD)为多因素致病,病机复杂,症状纷繁,且病情不断进展加重。针对本病的自然病程及轻重程度变化,初步确定本病的核心症状以及相关的周边症状,探讨了风、火、痰、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心肺气虚证类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平台、波动、下滑分期分证方法,提示VD的治疗应是一个长期过程,应抓住早期轻度,延长平台期,控制波动期,防止病情下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核心症状 周边症状 证类特征 三期分证
下载PDF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四)——中风后脑肠轴改变及化痰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证的效应机理 被引量:46
8
作者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第4期1-4,10,共5页
综述中风病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及危害,胃肠道功能紊乱脑肠轴机制,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发生及中药治疗效应机制。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卒中后脑肠肽应激性升高,其升高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痰热腑实证患者胃动素水平较其他证候明... 综述中风病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及危害,胃肠道功能紊乱脑肠轴机制,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发生及中药治疗效应机制。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卒中后脑肠肽应激性升高,其升高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痰热腑实证患者胃动素水平较其他证候明显升高。迄今为止对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疗效机制主要从调节脑肠轴、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痰热腑实 脑肠轴
原文传递
从气、血、水关系探析心水之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45
9
作者 解琳莉 赵勇 +6 位作者 张为 肖珉 王亚红 郭维琴 王硕仁 王显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13-2115,共3页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气、血、水相关同病等病理变化在心衰病证中具有重要地位。郭维琴教授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重视"气"、"血"、"水"的关系,首先重用益气药,同时应用理气药,注重应用活血化瘀药,利水药改善症状,并分析验案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水 心力衰竭 病机 气虚 血瘀 水饮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文生 邹忆怀 +2 位作者 孟繁星 王永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23-725,共3页
以中风病偏瘫为研究对象,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研究重点,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功能水平。90例中风病偏瘫... 以中风病偏瘫为研究对象,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研究重点,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功能水平。9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结果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而运动功能水平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西医康复方法具有互补性,以中西医康复方法结合的方式建立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是可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中医药治疗 康复
下载PDF
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体会 被引量:29
11
作者 邹忆怀 孙立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2,共2页
王永炎教授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继承前贤诊疗经验基础上提出化痰通腑法是治疗中风病重症安全有效的治法,并依法创制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显著提高了中风病的治疗效果。历经30余年经过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验研究... 王永炎教授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继承前贤诊疗经验基础上提出化痰通腑法是治疗中风病重症安全有效的治法,并依法创制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显著提高了中风病的治疗效果。历经30余年经过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实验研究和临床反复验证,表明及时恰当的运用该法能够改善中风病患者的意识障碍、防止病情加重趋势和降低病残损程度。化痰通腑法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腑法 中风病 王永炎
下载PDF
关于中医平行病历书写规范的建议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昊 杨秋莉 +11 位作者 王子旭 杜渐 范逸品 商洪才 郭蓉娟 孔军辉 张伯华 周荣新 贺苏 李春 王永炎 《现代中医临床》 2019年第3期6-10,共5页
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实践的新形式,而其中平行病历为其实践的重要方式。中医学中没有叙事医学概念,但中医学具有浓厚的人文医学特性。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团队基于前期多项研究,通过在叙事医学实践过程中对不同年资医生进行访谈对话,以及... 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实践的新形式,而其中平行病历为其实践的重要方式。中医学中没有叙事医学概念,但中医学具有浓厚的人文医学特性。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团队基于前期多项研究,通过在叙事医学实践过程中对不同年资医生进行访谈对话,以及中医平行病历的不断试写与实践探索,经过汇总专家意见并不断丰富与完善,最终形成了对中医平行病历书写规范的相关建议。内容主要包含中医平行病历的相关概念及书写目的、中医平行病历体裁形式与内容、中医平行病历书写流程、中医平行病历的分享、中医平行病历书写原则与注意事项以及中医平行病历访谈提纲等内容。在中医学临床实践中对中医平行病历的书写提出规范建议,更好地推动叙事医学理念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传播应用,促进和谐医患道德共同体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平行病历 中医学 规范标准
原文传递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二)——化痰通腑法治疗后的不同证候演变及疾病转归与治疗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第2期1-3,共3页
总结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经化痰通腑治疗后出现的证候演变、相应治疗及预后转归。发现不同体质、不同发病原因及机制导致中风病并见痰热腑实证者,经治疗后,可有腑气通畅、痰热消减,腑实暂除但腑气未通或痰热未减,及腑气不通、痰热风火炽盛... 总结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经化痰通腑治疗后出现的证候演变、相应治疗及预后转归。发现不同体质、不同发病原因及机制导致中风病并见痰热腑实证者,经治疗后,可有腑气通畅、痰热消减,腑实暂除但腑气未通或痰热未减,及腑气不通、痰热风火炽盛等不同的证候演变,临床结局各不相同。表明痰热腑实证的形成源于中风病气机逆乱、痰热内蕴中焦、升降失常的共性病机,腑气通畅及痰热消减与否,与疾病向愈、病势顺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腑法 中风病 痰热腑实证
原文传递
王永炎教授对中风病“阳(气)虚化风”的病机认识 被引量:22
14
作者 任晋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1-625,共5页
本文就王永炎教授提出"阳(气)虚化风"的中风发病新机制的意象诊疗过程、历代相关研究、风的概念的诠释和西医学相关疾病基础及机制几方面进行阐述。王永炎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为气虚甚... 本文就王永炎教授提出"阳(气)虚化风"的中风发病新机制的意象诊疗过程、历代相关研究、风的概念的诠释和西医学相关疾病基础及机制几方面进行阐述。王永炎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为气虚甚则阳虚为主的征象,症见肢体松懈瘫软、精神萎靡不振、面色白光白、劳则更甚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而用益气温阳法治疗后改善显著,根据临床病证现象及证治效验的观察,在"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的意象诊疗过程中总结出中风病"阳(气)虚化风"的发病新机制。其不同于历代医家气虚或阳虚中风的理论,而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疗效支持的基础上,依据其临床基础疾病及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西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中风病"阳(气)虚化风"论的提出是从疾病和证候、治疗与验证的过程中形成的中风病发生新机制,是对中风病急性期以"风火痰瘀"为核心证候病机的补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气)虚化风 中风病 病机创新
原文传递
病络理论本源与临床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志强 +1 位作者 张华敏 王永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33-1435,1439,共4页
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时代特质,势必将共识疗效推向中医学发展的前沿目标,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及其方法虽然能被实践证明,但是现有的科学体系难以解释,因此借用相应科学方法进行临床或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久病入络学说自创... 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时代特质,势必将共识疗效推向中医学发展的前沿目标,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及其方法虽然能被实践证明,但是现有的科学体系难以解释,因此借用相应科学方法进行临床或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久病入络学说自创建以来,不仅为疑难病的诊疗提供了有益启示,而且络作为一种通道的概念,可以成为中西医共识的一个切入点。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络的理论内涵尚未完善,病络也绝不等同于络病。病络作为核心病机的反映,一定是构建于中医意象思维创造之上,大概念的抽提与其伴生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推演并不矛盾,这一点已在毒损脑络的研究上得以印证,故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对病络理论本源及临床实践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络 毒损脑络 原创思维
下载PDF
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和中脏腑证候要素的动态比较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邹忆怀 +5 位作者 马洪明 程平荣 徐俊峰 李焕芹 赵振武 金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目的:研究证候要素及组合动态演变与急性中风病病情轻重、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发病72h内入院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风、火、痰、瘀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在中风... 目的:研究证候要素及组合动态演变与急性中风病病情轻重、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发病72h内入院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风、火、痰、瘀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在中风病始发态风象突出,中经络兼瘀、中脏腑兼痰兼火3d^7d之内达到高峰。风证在3d^7d、痰火证在7d^14d逐渐减少。第7~14天痰瘀证为主,中经络者瘀证明显。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组合及演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经络 中脏腑 证候要素 动态演变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研究概况(综述)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梅建勋 王同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痴呆 老年性痴呆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不同OCSP分型证候要素的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洪明 +4 位作者 程平荣 赵振武 徐俊峰 李焕芹 邹忆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OCSP分型 证候要素 病证结合
下载PDF
聪圣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邹忆怀 +4 位作者 孟繁星 张华 王新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57,共4页
应用补益肝肾、解毒化浊通络的中药聪圣胶囊 ,进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以前瞻、随机、双盲对照为研究方法 ,设立阳性药物和安慰剂对照组 ,选择简易智能量表 (MMSE)、Blessed行为量表 (BBS)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显示聪圣胶囊治疗... 应用补益肝肾、解毒化浊通络的中药聪圣胶囊 ,进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以前瞻、随机、双盲对照为研究方法 ,设立阳性药物和安慰剂对照组 ,选择简易智能量表 (MMSE)、Blessed行为量表 (BBS)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显示聪圣胶囊治疗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有改善作用 ,对行为能力有改善作用。提示聪圣胶囊疗效与西药阳性对照药疗效相似 ,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并通过临床研究 ,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转化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聪圣胶囊 补益肝肾 解毒化浊通络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占戈 袁玉娇 +2 位作者 田园 陈志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5,14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3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候要素分为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分别于入院时、发病第7天、14天、28天,4个时点...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13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候要素分为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分别于入院时、发病第7天、14天、28天,4个时点进行证候采集和评价,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阴虚风动证→痰火证→痰瘀证→气虚血瘀证。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证候演变规律为风痰证→痰火证→痰瘀证→痰瘀证。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与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存在不同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中风不同时期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 中医证候 演变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