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服务提供者第三方责任理论与立法之再审视——以版权法与侵权法互动为视角 被引量:20
1
作者 《东方法学》 2013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第三方责任制度从构建到发展,深受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512的影响。《侵权责任法》第36条作为第三方责任的法源,表现出以技术中立思想构成ISP制度基础的优势所在,其一定程度上达到私权利益与产业利益的平衡;... 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第三方责任制度从构建到发展,深受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512的影响。《侵权责任法》第36条作为第三方责任的法源,表现出以技术中立思想构成ISP制度基础的优势所在,其一定程度上达到私权利益与产业利益的平衡;第36条的责任机理与传统意义的版权间接侵权制度相去甚远,并未超越大陆法系帮助侵权理论的藩篱。从规范的解释论出发,《侵权责任法》第36条的法规范属性是归责要件而非免责事由,在归责原则上应坚持过错责任原则,本条所适用的民事权利应具有信息属性。通知规则作为请求权的表达方式,不具有司法裁判的执行力,取下措施应包含所有能阻止侵权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ISP第三方责任的主观过错上应坚持过失的归位,故知道应解释为明知与应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P第三方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6条 技术中立 通知与取下 知道规则
下载PDF
网络服务商第三方责任之现代展开——立法演进、立法思想与理论基础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洪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30,共9页
ISP第三方责任起源于美国DMCA§512,现今各国或地区皆受其影响,我国亦不例外。但在立法演进上,我国法在ISP第三方责任上可分为三阶段。雏形期立法存在行政立法色彩浓厚、法规生命力有限和民事立法特征不强等弊端,以公法调整方式规... ISP第三方责任起源于美国DMCA§512,现今各国或地区皆受其影响,我国亦不例外。但在立法演进上,我国法在ISP第三方责任上可分为三阶段。雏形期立法存在行政立法色彩浓厚、法规生命力有限和民事立法特征不强等弊端,以公法调整方式规则私权易忽视对被侵权人的民事救济;成形期立法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代表,但在调整范围上限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具广泛适用性,但却为侵权责任法的主要参考对象;侵权责任法作为融合期立法之典范,以提高法律位阶、扩大调整范围、更新立法思想、平衡利益冲突为优势,在民事基本法领域确立调整网络服务提供者第三方责任的统一性规定。在立法思想上,技术中立是私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平衡器。在理论基础上,受大陆法立法传统之影响,第36条并未采纳间接侵权,而仍以共同侵权中的帮助侵权作为ISP第三方责任之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P第三方责任 立法演进 技术中立 间接侵权 帮助侵权
原文传递
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和外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伟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55-158,共4页
当前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其含义的界定尚存欠缺。在区分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应界定为累积性知识。在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外延上,应重视知识产权能力在企业能力构成中的作用,实际... 当前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其含义的界定尚存欠缺。在区分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应界定为累积性知识。在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外延上,应重视知识产权能力在企业能力构成中的作用,实际上知识产权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能力的一种构成要素。另一方面,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也是知识,与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两者统一于企业能力体中。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清晰认识有助于明确其在企业能力中的核心位置,进而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企业能力 知识产权能力
下载PDF
审查义务:在线服务商主观过错之轴心——立法与判例的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102,共10页
现有立法在OSP主观过错的问题上相互矛盾的规定不能给案件的解决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尽管京高法发[2010]166号与《征求意见稿》相继仿照DMCA确立"免除在线服务商审查义务"之条款,但学界缺乏对审查义务进行科学、系统的考量,... 现有立法在OSP主观过错的问题上相互矛盾的规定不能给案件的解决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尽管京高法发[2010]166号与《征求意见稿》相继仿照DMCA确立"免除在线服务商审查义务"之条款,但学界缺乏对审查义务进行科学、系统的考量,造成立法论与解释论上对OSP是否承担过失侵权责任争论不休。以比较法视角分析中美两国的立法与判例,以法解释方法阐释审查义务的历史源流,有益于对OSP侵权问题的认知。在我国过错责任的框架下,审查义务与注意义务并无二致。"有合理理由应当知道"应归入"应知"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服务商 审查义务 注意义务 知道谱系
下载PDF
电影产业融资之困境与出路——以未来著作权质押为视角 被引量:6
5
作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电影产业长久以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影视企业无法提供相应担保,故无法获得贷款;而在传统的电影融资模式中,著作权质押和票房收益权质押各有缺陷,无法适应现实需求。按照著作权取得规则,拍摄中的电影作品符合未来著作权的特征... 电影产业长久以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影视企业无法提供相应担保,故无法获得贷款;而在传统的电影融资模式中,著作权质押和票房收益权质押各有缺陷,无法适应现实需求。按照著作权取得规则,拍摄中的电影作品符合未来著作权的特征。从域外立法和我国区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视角出发,未来作品著作权具有可让与性;同时,拍摄中的电影作品在本质上属于民法上的期待权,虽然立法并未承认期待权的概念,但比照在建工程抵押的操作模式,完全可以构建我国的期待权质押机制,以此解决电影产业融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产业融资 未来著作权 可让与性 期待权质押
下载PDF
论合同法上的重大误解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4-59,共6页
依据中国合同立法相关条文规定,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但中国立法对于如何理解重大误解的内涵却缺乏明确规定。通过参照大陆法系各国民事立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认为中国合同法中的... 依据中国合同立法相关条文规定,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但中国立法对于如何理解重大误解的内涵却缺乏明确规定。通过参照大陆法系各国民事立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认为中国合同法中的重大误解制度必须建立在严格区分错误和误解的基础之上,并且重大误解只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用语,其内涵应界定为错误。在认定合同是否成立上,应适用解释优先于撤销规则,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因重大误解而撤销合同的构成要件,同时认为在法律后果中表意人只能依重大误解撤销合同而不能变更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误解 撤销权 合同法
下载PDF
《合同法》视野下消费者保护及其实现路径——从民法本位迁移到效力制度重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伟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3,97,共5页
消费者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从属和弱势地位,缺乏与经营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近几年,侵害消费者的事件频频发生。对于消费者保护的问题,目前经济法的保护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还需要来自合同法的保护,这是现代民法对实质正义追求... 消费者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处于从属和弱势地位,缺乏与经营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近几年,侵害消费者的事件频频发生。对于消费者保护的问题,目前经济法的保护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还需要来自合同法的保护,这是现代民法对实质正义追求的必然结果。《合同法》对消费者的保护途径主要通过合同效力方面加以实现。通过对现物要约、远程销售合同的效力直接予以法律调整,将有利于消费者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 消费者保护 实质正义
原文传递
商标间接侵权之制度辨明及其独立地位——写在中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稿颁布之初 被引量:2
8
作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132,共5页
中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正式确立"商标间接侵权"制度,以加大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比较法上,美国"因伍德案"所确立的构成要素对认定商标间接侵权具有借鉴意义。但商标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制度存在主观要件、因... 中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正式确立"商标间接侵权"制度,以加大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比较法上,美国"因伍德案"所确立的构成要素对认定商标间接侵权具有借鉴意义。但商标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制度存在主观要件、因果关系及诉讼方式的不同。在知识产权体系内部,商标间接侵权与版权、专利间接侵权制度除了调整对象不同外还存在数项显著区别,应予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间接侵权 共同侵权 版权间接侵权 专利间接侵权
下载PDF
论德国民法中的积极侵害债权--以德国《债法现代化法》为背景 被引量:1
9
作者 苑书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0-155,共6页
积极侵害债权是德国民法学界为弥补旧有给付阻碍法的不足而提出的理论。作为第三种违约形态,主要包括不良履行主给付义务、违反附随义务和拒绝给付三种义务类型。2002年的德国债法改革,通过引入违反义务概念,将积极侵害债权理论的内容... 积极侵害债权是德国民法学界为弥补旧有给付阻碍法的不足而提出的理论。作为第三种违约形态,主要包括不良履行主给付义务、违反附随义务和拒绝给付三种义务类型。2002年的德国债法改革,通过引入违反义务概念,将积极侵害债权理论的内容融入新债法,但却拒绝将积极侵害债权作为一种独立违约形态。这表明在统一的违反义务概念之下,积极侵害债权理论已失去了其原有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民法 积极侵害债权 给付阻碍
下载PDF
《物权法》第191条:质疑和批判之间——以不动产抵押物转让为中心
10
作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9-44,共6页
近代大陆法系国家均对不动产抵押物的转让持肯定态度,其内在逻辑都是建立在承认抵押权具有追及效力的基础上。我国《物权法》第191条否定了抵押权的追及效力,对抵押物的转让采取抵押权人同意主义,并且条文本身设计存在缺陷,使得理论上... 近代大陆法系国家均对不动产抵押物的转让持肯定态度,其内在逻辑都是建立在承认抵押权具有追及效力的基础上。我国《物权法》第191条否定了抵押权的追及效力,对抵押物的转让采取抵押权人同意主义,并且条文本身设计存在缺陷,使得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司法适用上造成较大困难,并严重损害受让人的利益等。因此,我国《物权法》应当承认抵押权的追及效力,完善登记制度并为受让人设置多元对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押物转让 追及效力 《物权法》第191条
下载PDF
强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的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4-35,共2页
在注重创新与创业的时代,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性更加重要,鉴于当前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面临的法律保障不足、缺少有效监督等问题,应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增强人们规范交易的自觉性。
关键词 双创时代 知识产权 市场建设
下载PDF
网络服务商第三方责任之现代展开——立法演进、立法思想与理论基础
12
作者 《晟典律师评论》 2016年第1期162-178,共17页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覆盖,网络环境中的侵犯知识产权、人格权等案例亦层出不穷。就我国而言,2000年的'《大学生》杂志诉李翔、京讯公司案'~①、2008年的'人肉搜索第一案'~②等堪称该领域的典型案件。这类案件的共性...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覆盖,网络环境中的侵犯知识产权、人格权等案例亦层出不穷。就我国而言,2000年的'《大学生》杂志诉李翔、京讯公司案'~①、2008年的'人肉搜索第一案'~②等堪称该领域的典型案件。这类案件的共性是:直接侵害行为往往由网络用户(Internet User)实施,网络服务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以下简称ISP)通常扮演技术提供者(即提供链接、平台、搜索等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提供者 人格权 网络 互联网 案件 知识产权 提供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