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曦怡 温志红 +2 位作者 李福兵 韦秀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PS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PS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主要并发症、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持续气道正压(CPAP)应用失败率、PS再次使用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生后2、3、4 d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BPD发生率、PS再次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AP治疗失败率和中-重度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使用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早产儿视网膜病、晚发型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治疗早产儿Ⅱ~Ⅲ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改善早产儿肺功能,减少早产儿BP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曦怡 李柳青 +2 位作者 李福兵 韦秀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975-97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INSURE)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N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INSURE)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N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均应用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布地奈德。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再次使用率、平均撒机时间、平均总吸氧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全(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记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12 h.24 h,两组患儿pH.血氧分压(PaO_(2))水平均高于给药后4 h,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给药后4 h,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PS再次使用率、BPD发生率及中-重度BPD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AP治疗后平均撒机、平均总吸氧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视网膜病、晚发型脓毒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INSURE技术应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早产儿BPD发生,未增加治疗期间并发症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治疗 正压呼吸 肺表面活性剂 布地奈德/治疗应用
下载PDF
超声检查定位与X线检查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石丰浪 +2 位作者 梁珍花 杨益梅 李柳青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2期66-68,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定位与X线检查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UVC的新生儿351例,胎龄27~40周,出生体质量800~4000 g。根据置管后不同检查方式分为X线组237例和B超组114例。比较两组初次置管后UVC尖端位置、UVC尖端... 目的比较超声检查定位与X线检查定位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UVC的新生儿351例,胎龄27~40周,出生体质量800~4000 g。根据置管后不同检查方式分为X线组237例和B超组114例。比较两组初次置管后UVC尖端位置、UVC尖端位置变化、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X线组初次置管一次性到达理想位置129例(54.4%),留置时间为11 d(9~13 d);B超组分别为83例(72.8%)、12 d(9~13 d)。B超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X线组(P<0.05)。监测UVC尖端位置异位,X线组发生异位11例(4.6%),B超组33例(28.9%),B超组导管尖端异位发生率高于X线组(P<0.05)。X线组发生感染18例、血栓2例、腹胀4例、腹腔/肝脏积液3例、胸腔/心包积液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0/237);B超组分别为13、3、0、2、5例和20.2%(23/11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UVC中超声检查定位可反映导管位置与组织解剖位置关系,相对于传统X线检查定位,能更安全和准确地定位导管末端位置,提高穿刺成功率,可重复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脐静脉 导管插入术 超声检查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早产儿Prader-Willi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珍花 张建 +2 位作者 刘桂良 徐志诚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年第6期606-608,共3页
1病例介绍患儿李××,男,因早产伴有反应差40 min于2017-03-22入住新生儿重症病房。孕34周,出生体重1 610 g,阴道分娩,Apgar 1分、5分、10分都评10分,羊水清,量50 ml,脐带无异常、胎盘无钙化,出生后由于早产小于胎龄儿、反应差... 1病例介绍患儿李××,男,因早产伴有反应差40 min于2017-03-22入住新生儿重症病房。孕34周,出生体重1 610 g,阴道分娩,Apgar 1分、5分、10分都评10分,羊水清,量50 ml,脐带无异常、胎盘无钙化,出生后由于早产小于胎龄儿、反应差、哭声弱、呼吸困难而收入重症监护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I综合征 新生儿 早产儿 诊断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