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近3000年来古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洪水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历史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时间序列,从地质记录中认识洪水的发生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江汉平原江陵地区的洪水地质记录表明,近3000年来... 洪水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历史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时间序列,从地质记录中认识洪水的发生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江汉平原江陵地区的洪水地质记录表明,近3000年来,该区共发生了18次特大洪水漫滩事件。这些古洪水的频发与湿冷气候相对应。功率谱分析发现古洪水漫滩事件包含26、31、36、43、52、79、110年这样的周期。分析表明江陵地区古洪水发生的驱动因子可能是太阳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江陵地区 古洪水 沉积记录
下载PDF
江汉平原9.0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来自江陵剖面沉积物记录 被引量:42
2
作者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ka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ka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kaB.P.记录到一次较...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ka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k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ka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kaB.P.记录到一次较明显降温事件;6.07~4.60kaB.P.为冷干期;4.60~3.44kaB.P.间气候波动频繁,为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前期阶段;3.44~2.50kaB.P.为高温期,湖沼泥炭发育,是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后期阶段,为稳定的暖湿阶段;2.50kaB.P.以来温度相对较低,为冷期。江陵地区近9kaB.P.以来气候变化不仅与国内大量研究资料相一致,且在许多较大气候事件上与世界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江陵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江陵地区 9.0 KA B.P. 气候演化
下载PDF
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0-577,共8页
以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岩性、粒度组成、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等,分析了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及该区域近9000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发现,江陵湖泊沉积物记录了该区湖泊水体逐渐减小直至消亡的过程.... 以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岩性、粒度组成、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等,分析了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及该区域近9000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发现,江陵湖泊沉积物记录了该区湖泊水体逐渐减小直至消亡的过程.气候环境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1)8900~6300aB.P.为水体较深、面积较大的开阔湖阶段,气候暖湿;(2)6300~4700aB.P.为面积较小、水体较浅的潴水湖阶段,气候干旱;(3)4700~3400aB.P.为面积更小、水体更浅的洼地湖阶段,气候偏暖偏湿;(4)3400~2500aB.P.为湖沼泥炭发育阶段,气候暖湿;(5)2500aB.P.以来,由湖泊及湖沼堆积转化为洪水漫滩堆积,古云梦泽开始萎缩,气候变干。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所记录的区域气候干湿变化与国内邻近区域(特别是鄱阳-洞庭湖区)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物粒度研究是恢复区域古降水等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 湖泊沉积物 粒度特征 气候意义
下载PDF
哈尔滨沙尘暴的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源探讨 被引量:31
4
作者 何葵 +1 位作者 周嘉 康春国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5-261,共7页
对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的沙尘沉降物进行了收集。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哈尔滨沙尘暴沉降物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三者之和达77.8%,比兰州沙尘暴沉积物高8.72%,比兰州黄土高7.06%。V、Rb、Nb、Ba等微量元素含量要明显高于... 对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的沙尘沉降物进行了收集。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哈尔滨沙尘暴沉降物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三者之和达77.8%,比兰州沙尘暴沉积物高8.72%,比兰州黄土高7.06%。V、Rb、Nb、Ba等微量元素含量要明显高于兰州沙尘,而Ni、Cu、Pb、Zn、As、Sr则低于兰州沙尘。Ca、Na、Sr元素的富集因子明显小于1,为亏损元素;Mg、K、Si、Fe、Mn、P、Ti、Co、Ni、V等元素的富集因子都在1左右,主要是地壳来源,来源于地表土的风力起尘。Cu、Pb、Zn、Cr、Se等元素有一部分来自于地壳源之外的其他污染源;As、Cd和Sb元素的富集因子大于10,为大气污染来源。沙尘的化学组成及富集因子、判别函数、物源指数、地表土的粘粒率、化学风化指标等分析表明,西北黄土的元素组成非常接近兰州沙尘,而明显不同于哈尔滨沙尘,哈尔滨沙尘源区不同于西北黄土及兰州沙尘,其气候生物状况和化学风化程度要明显好于或高于西北沙尘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沙尘 化学组成 沙尘源区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粒度的气候指示意义——以江汉平原江陵剖面为例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秋良 +1 位作者 李长安 殷鸿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3,共3页
在湖泊沉积的古气候研究中,沉积物粒度的气候指示意义常被解释为,粗粒沉积物指示低水位时期的干旱气候,而细粒沉积物则反映高水位时期的湿润气候。通过对江汉平原江陵剖面湖泊沉积物多环境指标的综合对比及相互印证,揭示出湖泊沉积物粒... 在湖泊沉积的古气候研究中,沉积物粒度的气候指示意义常被解释为,粗粒沉积物指示低水位时期的干旱气候,而细粒沉积物则反映高水位时期的湿润气候。通过对江汉平原江陵剖面湖泊沉积物多环境指标的综合对比及相互印证,揭示出湖泊沉积物粒度的另一种气候解释,粗粒沉积物指示降水量较大的湿润气候,而细粒沉积物则对应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干旱气候。由于湖泊沉积环境的复杂性,湖泊沉积物的粒度指标存在多解性,因此,在利用粒度组成判别气候环境的演化时,必须考虑湖泊自身的环境因素,同时结合其它指标来综合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粒度 气候意义 江陵剖面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秋良 梅惠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3年第4期17-21,共5页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受到湖水化学性质 (pH值、硬度等 )、湖区气温和降水、光照条件、大气压力、CO2 分压、盐分及营养元素、有机质的来源、有机质的保存、后期改造及成岩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机质的来源、温度和大气压力...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受到湖水化学性质 (pH值、硬度等 )、湖区气温和降水、光照条件、大气压力、CO2 分压、盐分及营养元素、有机质的来源、有机质的保存、后期改造及成岩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机质的来源、温度和大气压力是影响有机质δ13 C值的主导因素。有机质碳同位素与气候条件存在着一定联系。13 C值高 ,一般对应于气候的暖期 ;13 C值低则对应冷期。但实际中比较复杂 ,两者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模式 ,因而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13 C在指示古气候变化上存在多解性、复杂性和混乱性。本文利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 ,对湖泊沉积物有机质13 C的组成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有机质碳同位素 古气候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组成及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序强 +1 位作者 何葵 李长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民和黄土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民和黄土粒度组成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差别较大,其黄土粒度明显大于上述地区。传统地把民和黄土划分为黄土带的南部过于简单化,它忽略了因青藏高原隆升而激发产生的高原物源区作用,应将...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民和黄土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民和黄土粒度组成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差别较大,其黄土粒度明显大于上述地区。传统地把民和黄土划分为黄土带的南部过于简单化,它忽略了因青藏高原隆升而激发产生的高原物源区作用,应将民和黄土归属于黄土与砂黄土的过渡带。青藏高原因冰川反复消融和磨蚀产生的砂尘为民和黄土提供了可观的粗物质补给。事实表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冰融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砂粉尘,不仅是高原腹地黄土区的主要物源,也是青藏高原边缘黄土的主要物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民和黄土 物质来源 粒度分析 黄土 砂黄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五大连池地方文脉要素与旅游业发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华 +1 位作者 张序强 董雪旺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本文在对地方旅游开发中文脉要素及其作用的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了五大连池的地方文脉要素及其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指出了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五大连池 地方文脉要素 旅游产品 旅游业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江陵地区全新世早期人类活动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6-281,共6页
江陵剖面沉积物孢粉提供全新世早期人类活动的证据。早期人类活动始于6200 a B.P.,人类大规模活动始于3400 a B.P.。随着定居点扩大和人类活动加强,地表土壤侵蚀严重,入湖的陆源粗颗粒物质和营养物质增多。湖泊沉积物表现为粗颗粒含量... 江陵剖面沉积物孢粉提供全新世早期人类活动的证据。早期人类活动始于6200 a B.P.,人类大规模活动始于3400 a B.P.。随着定居点扩大和人类活动加强,地表土壤侵蚀严重,入湖的陆源粗颗粒物质和营养物质增多。湖泊沉积物表现为粗颗粒含量迅速增加,各粒径波动频繁,TOC、TN和C/N的高值以及有机质δ13C的低值。2500 a B.P.以后,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湖泊及湖沼堆积转化为洪水漫滩堆积,气候变干,人类逐渐撤离该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地区 人类活动证据 孢粉 植被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的气候演化与高原隆升的耦合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长安 +1 位作者 张序强 周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6-441,共6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民和黄土的磁化率、粒度、CaCO3和TOC等气候载体进行综合测试分析,可以将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1.90~0.70MaB.P.段划分出7个气候阶段。对民和黄土的气候分析表明,1.10MaB.P.(民和黄土的L11黄土层)前气候差异较小,...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民和黄土的磁化率、粒度、CaCO3和TOC等气候载体进行综合测试分析,可以将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1.90~0.70MaB.P.段划分出7个气候阶段。对民和黄土的气候分析表明,1.10MaB.P.(民和黄土的L11黄土层)前气候差异较小,冬夏季风不强,对抗性较弱,黄土古土壤发育不明显,厚度较薄;1.10MaB.P.后,冬夏季风对抗性迅速增强,气候差异性增强。将民和黄土与其他地区以及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记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民和黄土的S8、S9和S10古土壤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21、23和25阶段较好地对应,而L9、L10和L11则分别对应22、24和26阶段。L11黄土层以下的黄土记录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可比性不是很明显。同时,民和黄土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有较好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演化 高原隆升 耦合 青藏高原 黄土 磁化率 粒度 地层年代
下载PDF
陇西民和黄土CaCO_3和有机碳总量的含量变化及其气候指标的局限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长安 +1 位作者 周嘉 殷鸿福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9-104,共6页
民和黄土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交接部位,对气候反应较敏感.对该黄土1.87~0.70Ma BP段进行了CaCO3和有机碳总量(TOC)的采样分析.民和黄土CaCO3含量在5.89%~18.63%之间变化,平均11.41%;有机碳含量较低,在0.007%~0.452%之间,... 民和黄土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交接部位,对气候反应较敏感.对该黄土1.87~0.70Ma BP段进行了CaCO3和有机碳总量(TOC)的采样分析.民和黄土CaCO3含量在5.89%~18.63%之间变化,平均11.41%;有机碳含量较低,在0.007%~0.452%之间,平均0.088%.民和黄土中的CaCO3含量明显高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而有机碳含量则远低于上述地区.黄土中CaCO3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反映了该区1 87 Ma BP以来气候变干冷的趋向.分别受复杂的CaCO3来源与类型、困难的采样、地区上的差异对比等和有机碳保存条件、沉积速率以及'埋藏效应'的影响,黄土中的CaCO3和有机碳的波动变化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最后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黄土(特别是黄土高原西北部)中CaCO3和有机碳气候指标应结合其他环境指标共同使用,才能从中提取正确的古气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西 民和黄土 青藏高原 CACO3 有机碳 局限性 碳酸钙 古气候
下载PDF
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沙尘暴沉降物的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葵 +2 位作者 张丽娟 周嘉 康春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7-600,共4页
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的沙尘沉降物以粉砂(4~63μm)为主,占71.18%,砂粒组分(>63μm)占21.7%,粘土(<4μm)组分含量最少,仅占7.13%.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沙尘沉降物的粒度是迄今为止有见报道中最粗的.沉降物粒度为多峰态分布,29.16~34.6... 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的沙尘沉降物以粉砂(4~63μm)为主,占71.18%,砂粒组分(>63μm)占21.7%,粘土(<4μm)组分含量最少,仅占7.13%.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沙尘沉降物的粒度是迄今为止有见报道中最粗的.沉降物粒度为多峰态分布,29.16~34.67μm粒级的粗粉砂组成第一主峰,含量约占7.4%,420.45~500 μm粒级的中砂组分组成第二主峰,含量约占1.29%,而0.69~0.82 μm粒级的细粘土组分形成第三主峰,含量约占0.52%.沉降物的平均粒径Mz.为28.4 μm,分选系数为1.81,偏态为0.044,峰态为1.494,粉粘比为7.3.粒度特征显示,哈尔滨沙尘沉降物是不同来源沙尘远距离和近距离搬运的混合体,粗颗粒为低空气流搬运的近源物质.哈尔滨沙尘源区的生物状况和生态环境较为恶劣,该地区沙尘暴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哈尔滨周边沙尘源区的治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沙尘沉降物 粒度特征
下载PDF
地球化学组成揭示的杜蒙沙地化学风化和沉积再循环特征及其对风尘物质贡献的指示 被引量:13
13
作者 袁方 +3 位作者 詹涛 康春国 马永法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85-1893,共9页
对杜蒙沙地的河流冲积砂、河漫滩泥质粉砂、沙质古土壤和风成沙等不同类型沉积物进行了采样(27组),对这些样品的细颗粒组分(<63μm)进行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REE)和Sr-Nd同位素比值等地球化学分析,就杜蒙沙地的化学风化... 对杜蒙沙地的河流冲积砂、河漫滩泥质粉砂、沙质古土壤和风成沙等不同类型沉积物进行了采样(27组),对这些样品的细颗粒组分(<63μm)进行了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REE)和Sr-Nd同位素比值等地球化学分析,就杜蒙沙地的化学风化、沉积再循环特征及其对风尘物质的贡献等展开了讨论。结果显示,杜蒙沙地的地球化学组成表现出空间的均一性,低的化学蚀变指数CIA(48~56,平均52)及A-CN-K和A-CNK-FM图解均表明了杜蒙沙地仅遭受了低级的化学风化程度。沙地的成分成熟度较低,大部分河流沉积物表现出初次循环沉积特征,系大兴安岭东侧中酸性岩浆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嫩江搬运堆积形成;古土壤表现出与河流沉积物相同的初次循环特征,表明古土壤的成土母质是河流沉积物,这与野外地层出露情况一致;风成沙表现出再循环沉积特征,系河流沉积物就地起沙搬运堆积形成。不活动元素比值、REE和Sr-Nd同位素比值等物源判别图解,结合植被和地貌状况,一致表明杜蒙沙地与东北平原中东部的风尘物质没有地球化学亲缘关系,其对该地区(甚至下风向更远地区)的大气风尘的贡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蒙沙地 地球化学组成 沉积再循环 化学风化 风尘物质
下载PDF
江陵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秋良 李长安 +1 位作者 马永法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406-1410,共5页
通过对江汉平原江陵剖面高分辨率采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对沉积物粒度进行测试,分析了粒度的组成及其参数特征,结合孢粉资料和岩性特征,探讨了粒度在该区的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降水量较大的湿润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粗颗粒组分明显增多;而... 通过对江汉平原江陵剖面高分辨率采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对沉积物粒度进行测试,分析了粒度的组成及其参数特征,结合孢粉资料和岩性特征,探讨了粒度在该区的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降水量较大的湿润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粗颗粒组分明显增多;而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干旱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粗颗粒组分相对减少。通过与邻区对比,江汉平原江陵剖面沉积物粒度所揭示的该区近9000 a 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与国内相邻区域其他指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剖面 粒度特征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青海省民和黄土的粒度组成及气候含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长安 +2 位作者 何葵 张序强 殷鸿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省民和黄土采样和粒度分析结果的研究表明 ,民和黄土的粒度远大于兰州等地黄土的粒度。民和黄土 (粒径 >3 0 μm和 >5 0 μm的粗颗粒组分 )分别指示了冬季风强度变化和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所激发产生的... 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省民和黄土采样和粒度分析结果的研究表明 ,民和黄土的粒度远大于兰州等地黄土的粒度。民和黄土 (粒径 >3 0 μm和 >5 0 μm的粗颗粒组分 )分别指示了冬季风强度变化和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所激发产生的黄土物源区作用。高原表面的寒冻风化物和冰碛物等给民和黄土提供了可观的粗物质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气候 青藏高原 民和黄土 粒度分析 粗颗粒组分 黄土物源区
下载PDF
哈尔滨尘暴天气沉降物的物质组成及其对物源的限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袁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7-1187,共11页
本文对哈尔滨尘暴事件(2011年5月11日)的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进行了粒度、REE和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同时,为了限制尘暴粉尘的源区,还对东北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进行了表土采样。结果显示,干沉降粉尘呈双峰态粒度分布,众数... 本文对哈尔滨尘暴事件(2011年5月11日)的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进行了粒度、REE和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同时,为了限制尘暴粉尘的源区,还对东北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进行了表土采样。结果显示,干沉降粉尘呈双峰态粒度分布,众数值分别为3.6μm和28μm,而湿沉降呈单峰态粒度分布,众数值为6μm。哈尔滨尘暴事件粉尘的粒度分布模式可与黄土高原黄土、红黏土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长距离搬运粉尘相对比。这些尘暴粉尘来自遥远的源区。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表现出相同的REE模式和Sr-Nd同位素组成,它们来自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尘暴事件的干沉降与湿沉降粉尘相同的物质来源暗示了黄土高原黄土的细颗粒和粗颗粒组分有相同的风尘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暴沉降物 黄土 粉尘源区 东北沙地 物质组成 细颗粒
下载PDF
江汉平原6000年以来的古降水变化:江陵剖面沉积物粒度记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长安 +1 位作者 王秋良 殷鸿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通过对江陵剖面沉积物的高密度采样和粒度分析,重建了江汉平原江陵地区近6.0 kaBP以来的古降水古气候变化序列:6.0~4.6 kaBP为干旱阶段;4.6~2.5 kaBP为湿润时期,该时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阶段4.60~3.44 kaBP降水波... 通过对江陵剖面沉积物的高密度采样和粒度分析,重建了江汉平原江陵地区近6.0 kaBP以来的古降水古气候变化序列:6.0~4.6 kaBP为干旱阶段;4.6~2.5 kaBP为湿润时期,该时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阶段4.60~3.44 kaBP降水波动频繁,其中4.60~4.27、4.16~3.95、3.80~3.68 kaBP为湿润时期,而4.27~4.16、3.95~3.80、3.68~3.44 kaBP为干旱时期;后期3.44~2.50 kaBP为稳定的湿润阶段,湖沼泥炭发育,其中3.1~2.87 kaBP为干旱阶段;2.50 kaBP以来,由湖沼堆积转化为洪水漫滩堆积,气候变干或冷干.江陵地区6 kaBP以来的古降水古气候变化与国内相邻区域及国外的研究资料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演化 粒度 江汉平原 全新世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风尘黄土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康春国 李长安 +2 位作者 常征 高梅香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1,共9页
哈尔滨地区分布有很多第四纪以来的风尘黄土沉积物。风尘黄土已被证实为干冷天气条件下,大风吹扬起来的沙尘沉积而形成的。针对这些沙尘物质的来源问题,采用从"源"到"汇"的物源示踪方法,采集了哈尔滨地区具有代表... 哈尔滨地区分布有很多第四纪以来的风尘黄土沉积物。风尘黄土已被证实为干冷天气条件下,大风吹扬起来的沙尘沉积而形成的。针对这些沙尘物质的来源问题,采用从"源"到"汇"的物源示踪方法,采集了哈尔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风尘黄土沉积物,以及松花江及其主要支流的河流沉积物、科尔沁沙地沉积物以及吉林地区的黄土沉积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合、特征矿物,重矿物的百分含量、稳定系数、石英/长石、ZTR指数、ATi指数和GZi指数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东北地区岩性分布以及亚洲季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哈尔滨地区各地分布的风尘黄土各项重矿物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与近源的松花江等河流沉积物相同;哈尔滨地区沿松花江干流河谷分布的风尘黄土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于近源的松花江流域内的大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广泛分布的花岗岩类的风化碎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地区 风成沉积物 黄土 重矿物 物源
下载PDF
东北平原钻孔的磁性地层定年及松嫩古湖演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詹涛 曾方明 +10 位作者 杨业 葛俊逸 马永法 康春国 姜侠 余中元 张俊 李峨 周鑫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9-1190,共12页
中国东北平原第四纪湖相沉积物是记录中纬度东亚季风和气候环境变化的理想载体.然而,目前关于该套湖相沉积地层尚缺乏高分辨率地层学和高精度的年代学研究,从而限制了对该区气候环境变化机理的理解.本研究重建了东北平原乾安令字(Qianan... 中国东北平原第四纪湖相沉积物是记录中纬度东亚季风和气候环境变化的理想载体.然而,目前关于该套湖相沉积地层尚缺乏高分辨率地层学和高精度的年代学研究,从而限制了对该区气候环境变化机理的理解.本研究重建了东北平原乾安令字(Qiananlingzi, QAL)孔的高分辨率磁化率地层,并对该套沉积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和光释光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 QAL钻孔记录了Olduvai正极性亚时以来的沉积.沉积物磁化率变化存在轨道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粗颗粒的粉砂层一般呈现磁化率低值,细颗粒的黏土层一般呈现高值,岩石磁学参数表明磁化率低值层位高矫顽力硬磁性矿物贡献大,高值层位低矫顽力软磁性矿物贡献大;该套湖相地层的沉积年代约为1180~450ka,历时约730ka,松嫩古湖的几近消失可能与依舒断裂导致的多次沉降使得松花江将松嫩古湖湖水泄于三江平原有关.基于本文详细的磁化率地层和高精度的年代学结果,该湖相沉积有望成为解译中纬度中亚区域中更新世轨道时间尺度古气候变化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松嫩古湖 磁性地层 光释光 磁化率
原文传递
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粒度组成及其源地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葵 +2 位作者 康春国 张丽娟 臧淑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0-205,共6页
对2002年3月20日和2006年3月10日哈尔滨沙尘沉降物进行收集,同时还对城市松散的地表裸土进行了采样。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沙尘沉降物粒度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2002年沉降物的粉砂占71.2%,砂粒组分占21.7%,粘粒组分含量仅占7.1%;2006年沉... 对2002年3月20日和2006年3月10日哈尔滨沙尘沉降物进行收集,同时还对城市松散的地表裸土进行了采样。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沙尘沉降物粒度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2002年沉降物的粉砂占71.2%,砂粒组分占21.7%,粘粒组分含量仅占7.1%;2006年沉降物的粉砂含量占73.6%,粘粒占19.8%,砂粒占6.6%。总体上看,2002年沉降物粒度比2006年沉降物明显偏粗。2002年沙尘沉降物粒度组成表现出明显的三峰分布特征,而2006年沉降物则呈双峰分布特征,说明哈尔滨沙尘沉降物是由多种不同成因的组分构成。城市地表裸土中可供远程搬运的细颗粒物质(〈63μm)含量较多,在60%以上,可为沙尘天气提供较多的粉尘物质。认为哈尔滨沙尘沉降物中砂粒级的粗颗粒物质是就地起沙,属于近源堆积;长期悬浮颗粒(〈18μm)主要来源于远距离的外源输入,包括黄土高原在内的西北地区可能为哈尔滨沙尘提供了一定量的粉尘物质;而短期悬浮颗粒(18~63μm)主要是区域内部沙尘天气产生,来源于城市地表裸土。2002年沙尘以内源输入为主,但外源输入也占据一定比例,而2006年沙尘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内源输入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沉降物 粒度组成 物质来源 哈尔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