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KE 21数值模拟实际砾石滤床通流特性:以汉中市某河道生态修复项目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晶晶 谢维科 +5 位作者 张博 李超 李永健 丁卓 崔海航 王怡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0,147,共5页
为探究实际砾石滤床应用于河道水修复的效果,以陕西省汉中市某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 21软件构建了河道的水动力模型。通过模拟在设计流量下主河道与砾石滤床的流动状况,获得河道的流速及水位分布,进而计算获得砾石滤床的通流特性。... 为探究实际砾石滤床应用于河道水修复的效果,以陕西省汉中市某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 21软件构建了河道的水动力模型。通过模拟在设计流量下主河道与砾石滤床的流动状况,获得河道的流速及水位分布,进而计算获得砾石滤床的通流特性。结果表明:根据流量的分配关系,得到进入砾石滤床的水量仅占河道设计水量的(1.00±0.25)%,因此,砾石滤床在实际河道水体修复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研究认为,实际河道修建的砾石滤床是具有旁路系统的复杂滤床系统,因而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水力停留时间、滤床的通流次数及河道的通流能力,这一结论对研究类似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滤床 河道水修复 MIKE 21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石门沟3号水库输水放空建筑物布置设计
2
作者 张丽花 谢维科 张浩 《西北水电》 2021年第3期49-52,57,共5页
石门沟3号水库为注入式水库,输水放空建筑物承担向水库下游供水及水库放空的任务。从地质、施工、投资、安全、运行等角度,对输水放空建筑物的形式和轴线进行了比选,最终选定了左岸有压隧洞形式。水库已建成供水,建筑物运行良好。
关键词 输水放空洞 有压隧洞 坝下埋管
下载PDF
拉西瓦水电站天然高边坡发育特征及工程处理研究
3
作者 李蒲健 白兴平 +3 位作者 陈永福 谢维科 石立 周文莉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2,79,共3页
拉西瓦工程两岸边坡谷底至岸顶相对高差600~700 m,坝顶2 460 m高程以上天然高边坡变形破裂体、松动体、危岩体、危石等发育广泛且小型不稳定体广泛分布,高边坡稳定是本工程重大地质问题之一。总结了天然高边坡的地质特征,并提出边坡处... 拉西瓦工程两岸边坡谷底至岸顶相对高差600~700 m,坝顶2 460 m高程以上天然高边坡变形破裂体、松动体、危岩体、危石等发育广泛且小型不稳定体广泛分布,高边坡稳定是本工程重大地质问题之一。总结了天然高边坡的地质特征,并提出边坡处理原则与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处理 高边坡 拉西瓦水电站
下载PDF
PAC絮凝沉积藻量对水-底泥系统营养盐释放的影响
4
作者 丁卓 王怡 +4 位作者 刘晶晶 谢维科 张博 李超 张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83,共6页
聚合氯化铝(PAC)絮凝除藻对降低水体藻密度效果显著,但絮凝形成的沉积藻量对水-底泥系统营养盐释放的影响鲜有报道。通过监测不同量的絮凝藻沉积于一定量的底泥表面时上覆水水质和底泥组成的变化,探究使用PAC絮凝除藻时沉积藻量对水体... 聚合氯化铝(PAC)絮凝除藻对降低水体藻密度效果显著,但絮凝形成的沉积藻量对水-底泥系统营养盐释放的影响鲜有报道。通过监测不同量的絮凝藻沉积于一定量的底泥表面时上覆水水质和底泥组成的变化,探究使用PAC絮凝除藻时沉积藻量对水体水质及底泥内源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藻会显著增加底泥中的氮向上覆水释放,当泥与藻的干质量之比为167.2、83.6和41.8时,反应器上覆水中NH4^+-N浓度均值分别为控制反应器(CK)的2.86、2.42和1.43倍,对应TN浓度均值分别为CK的2.06、1.66和1.09倍。此外,沉积藻会促进泥水界面处的反硝化过程,促进效果与沉积藻量呈负相关。然而,沉积藻对于控制底泥磷释放具有积极作用,试验期间CK上覆水中TP和PO4^3--P浓度均值分别为0.35和0.22 mg/L,而覆有沉积藻的所有反应器中TP和PO4^3--P浓度均值分别都低于0.05和0.03 mg/L,且沉积藻量越大,对应的磷浓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絮凝 沉积藻 上覆水水质 底泥组成 营养盐释放
原文传递
高铁机车制动摩擦圈铸件的生产
5
作者 王蒙 雷永红 +1 位作者 谢维科 周文军 《现代铸铁》 CAS 2012年第5期45-49,共5页
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生产灰铸铁机车制动摩擦圈,原采用HT300配料方案适当增加生铁比例,检测发现化学成分和抗拉强度符合顾客规范要求,但铸件本体硬度偏低。后采用合成铸铁熔炼工艺,为提高增碳剂的吸收率,提高了熔炼温度,同时为了提高... 采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生产灰铸铁机车制动摩擦圈,原采用HT300配料方案适当增加生铁比例,检测发现化学成分和抗拉强度符合顾客规范要求,但铸件本体硬度偏低。后采用合成铸铁熔炼工艺,为提高增碳剂的吸收率,提高了熔炼温度,同时为了提高炉前检测的准确性,取样温度提高20℃;结果显示,铸件本体金相组织为A型石墨4级、超过95%的珠光体及少量铁素体,抗拉强度和本体硬度均达到要求。经计算,应用合成铸铁熔炼工艺,每吨铁液节约炉料成本185.9元,每月500件铸件可节约成本14 624.13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铸铁 制动摩擦圈 增碳剂 本体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