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成分图谱 被引量:22
1
作者 谢瑞加 侯红霞 陈永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4-1492,共9页
烟花爆竹燃放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来源的途径之一.以泉州城区春节期间为例,研究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细颗粒物的影响,服务大气污染的特殊污染源管理.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SO_2、PM_(10)和PM_(2.5)浓度明显升高,尤以PM_(2.5... 烟花爆竹燃放是大气细颗粒物(PM_(2.5))来源的途径之一.以泉州城区春节期间为例,研究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细颗粒物的影响,服务大气污染的特殊污染源管理.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SO_2、PM_(10)和PM_(2.5)浓度明显升高,尤以PM_(2.5)的升高最为显著,城区PM_(2.5)日均浓度峰值约为年均值的4倍,涂山街点位PM_(2.5)小时浓度峰值约为城区年均值的21倍;燃放高峰期Al、Mg、Ba、Cu、Sr等烟花爆竹的特征元素占比迅速上升,Al^+、Mg^+、Ba^+、Cu^+间的小时数浓度高度相关;监测期间泉州城区细颗粒物主要污染源是烟花爆竹燃放和生物质燃烧,贡献占总颗粒物的一半以上,燃煤和工业工艺源的比例相对较低,均低于10.0%;集中燃放时段大气细颗粒物浓度高达0.578 mg·m^(-3),此时的烟花源的贡献比例也提升到58.2%;污染过程分析表明PM_(2.5)浓度与烟花源的占比、数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趋同性.以上结果说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是春节期间泉州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大气细颗粒物(PM2.5) 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 烟花爆竹 污染源
原文传递
2014年泉州市区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瑞加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4期127-129,共3页
基于2014年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PM_(2.5)、PM10等监测数据,讨论市区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泉州市区PM_(2.5)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时间分布特征:PM_(2.5)的年均值为34μg/m3,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1月... 基于2014年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PM_(2.5)、PM10等监测数据,讨论市区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泉州市区PM_(2.5)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时间分布特征:PM_(2.5)的年均值为34μg/m3,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PM_(2.5)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冬两季明显高于夏秋;PM_(2.5)/PM10最高值出现在2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PM_(2.5)/PM10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空间分布特征:3个监测点位中,PM_(2.5)浓度涂山街最高,津头埔略低,万安最低;PM_(2.5)/PM10万安最高,涂山街略低,津头埔最低。时间分布特征与气象条件有一定关系,而空间分布特征与建成区的建成时间先后、地理位置差异等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 时间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泉州市灰霾时PM_(2.5)浓度与气象条件、能见度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谢瑞加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6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利用泉州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资料,研究泉州市灰霾天气时PM_(2.5)浓度与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及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泉州市灰霾天气期间往往会伴随气象因素及能见度的变化,灰霾发生前,风速降低,相对湿度减小,逆温层形... 利用泉州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资料,研究泉州市灰霾天气时PM_(2.5)浓度与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及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泉州市灰霾天气期间往往会伴随气象因素及能见度的变化,灰霾发生前,风速降低,相对湿度减小,逆温层形成,能见度降低;灰霾结束前,风速增大,相对湿度趋于稳定,逆温层消失,能见度增大。灰霾发生时,PM_(2.5)的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基本呈负相关的关系,与相对湿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气象条件及能见度的变化可以为灰霾天气时污染状况的预判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PM2.5浓度 气象条件 能见度
下载PDF
煤矿开采引发的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谢瑞加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年第4期90-91,共2页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但它在为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是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煤炭开采过程会对大气质量造成极大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及生命...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但它在为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是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煤炭开采过程会对大气质量造成极大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及生命健康。因此,对煤矿开采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煤矿开采过程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现状,提出污染防治建议,以期改善煤矿开采对我国大气污染的影响,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空气污染 治理方法
下载PDF
泉州市区臭氧污染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谢瑞加 陈璋琪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第1期56-59,共4页
臭氧已成为影响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指标。监测结果表明主要国控评价点位臭氧浓度基本一致,春秋季节是泉州市区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为探明泉州市区臭氧污染成因,基于涂山街点位的臭氧、氮氧化物、气象因子和VOCs(挥发性... 臭氧已成为影响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指标。监测结果表明主要国控评价点位臭氧浓度基本一致,春秋季节是泉州市区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为探明泉州市区臭氧污染成因,基于涂山街点位的臭氧、氮氧化物、气象因子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结果,对泉州市区春秋季节臭氧浓度与前体物、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后向轨迹对涂山街点位的污染气团进行追踪。结果表明,无论春季或秋季,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紫外辐射相关性较高,与风速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温度、大气压基本无相关;春季主导风向为东南、东北偏东、东时,秋季主导风向为西北、西北偏北、北时臭氧易超标;春季臭氧防治应重视本地区污染源的管控,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秋季臭氧防治应特别注意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分析发现泉州市区秋季臭氧污染为VOCs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臭氧污染 气象因素 污染气团 前体物
下载PDF
泉州市区臭氧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谢瑞加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10期68-70,共3页
臭氧已成为影响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最重要的指标。为探明泉州市区臭氧污染特征,基于2017年泉州市区四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国控站点臭氧的监测结果,对泉州市区臭氧污染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节臭氧浓... 臭氧已成为影响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最重要的指标。为探明泉州市区臭氧污染特征,基于2017年泉州市区四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国控站点臭氧的监测结果,对泉州市区臭氧污染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节臭氧浓度较高且超标天数较多; 4月和9月是臭氧浓度较高且超标天数较多的月份;臭氧日小时均值变化趋势呈单峰型,中午14时左右达峰值,早上6~7时左右达谷值;臭氧浓度清源山点位最高,津头埔和万安相当,涂山街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臭氧污染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泉州地区丘陵红壤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7
作者 刘丽萍 蔡洁滢 +1 位作者 杨萍萍 谢瑞加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91-94,共4页
为了探明泉州地区丘陵红壤中金属污染状况,对茶园土壤进行采样,分析Ba、Ca、Al、Fe四种金属含量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地区丘陵红壤可能受到的外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含Al、Ba等金属污染源。Fe含量基本呈正态分布,Fe和Al呈显著相... 为了探明泉州地区丘陵红壤中金属污染状况,对茶园土壤进行采样,分析Ba、Ca、Al、Fe四种金属含量并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地区丘陵红壤可能受到的外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含Al、Ba等金属污染源。Fe含量基本呈正态分布,Fe和Al呈显著相关。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普通茶园中Al存在污染累积。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普通茶园中Al、Ba存在污染,生态茶园中仅Al存在污染,前者处于轻度污染以上级别的点位占比高。采用生态风险预警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进行评价,普通茶园和生态茶园均属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地区 丘陵红壤 生态茶园 钡钙铝铁 污染评价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山美水库总氮污染特征及其与各水质监测因子相关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瑞加 刘丽萍 蔡洁滢 《环境与发展》 2022年第6期31-35,共5页
为了解山美水库总氮污染特征,初步分析其污染成因,对山美水库“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总氮年度监测结果、月度监测结果、进出口浓度差异进行分析,并将总氮月均监测结果与溶解氧、氨氮、BOD等监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16... 为了解山美水库总氮污染特征,初步分析其污染成因,对山美水库“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总氮年度监测结果、月度监测结果、进出口浓度差异进行分析,并将总氮月均监测结果与溶解氧、氨氮、BOD等监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总氮年均值浓度范围为2.07~2.68mg/L,进口浓度范围为2.11~2.75mg/L,出口浓度范围为2.02~2.61mg/L,进口浓度略高于出口浓度,均低于ⅴ类标准,年均浓度除了2018年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其它年份变化不明显,总氮污染较为严峻的现象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2)丰水期(3-9月)山美水库的总氮污染较为严重。(3)总氮月均浓度与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粪大肠菌群、pH、水温、透明度相关系数均低于0.3,属不相关;与氟化物、叶绿素a、总磷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39、0.36,均属低度相关;与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51,均属中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美水库 总氮 污染特征 相关分析 富营养化
下载PDF
PM_(2.5)监测技术的发展及测量数据准确性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谢瑞加 《中国西部科技》 2015年第9期106-109,共4页
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PM2.5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PM2.5监测结果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空气质量情况。本文对PM2.5监测技术的发展及测量数据准确性进行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 PM2.5监测技术 测量数据 准确性保障
下载PDF
PM_(2.5)的分布特征及治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瑞加 《绿色科技》 2018年第4期127-129,共3页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及大众对空气环境的质量愈加重视。PM2.5作为灰霾的主要成分,是衡量空气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2013年以来,大陆中东部反复出现灰霾天气,给工业生产、...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及大众对空气环境的质量愈加重视。PM2.5作为灰霾的主要成分,是衡量空气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2013年以来,大陆中东部反复出现灰霾天气,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针对PM2.5的危害及相关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可鉴之处,同时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来源及组成 危害 治理方法
下载PDF
泉州地区各县(市、区)PM_(2.5)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瑞加 《绿色科技》 2018年第6期72-74,共3页
利用2017年泉州地区各县(市、区)的PM_(2.5)监测数据,分析了各地PM_(2.5)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泉州各县(市、区)PM_(2.5)年均值范围为23~33μg/m^3,均达年均值二级标准限值,监测浓度差别不大,泉港相对较高,永春、德化相对较低;各县(市、... 利用2017年泉州地区各县(市、区)的PM_(2.5)监测数据,分析了各地PM_(2.5)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泉州各县(市、区)PM_(2.5)年均值范围为23~33μg/m^3,均达年均值二级标准限值,监测浓度差别不大,泉港相对较高,永春、德化相对较低;各县(市、区)PM_(2.5)浓度基本呈现冬春季节大于夏秋季节、夏季最低的特征。针对PM_(2.5)污染特征,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 泉州地区 污染特征 防治对策
下载PDF
铼配合物发光材料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谢瑞加 《海峡科学》 2012年第9期10-12,共3页
新材料的发展及在环境监测领域的使用,对推动环境监测手段创新、方法改进具有积极意义,该文介绍了铼配合物发光材料在环境监测领域作为化学传感器(pH传感器,离子传感器)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 铼配合物 环境监测 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荧光探针修饰的纳米金检测半胱氨酸
13
作者 詹重清 谢瑞加 +1 位作者 李梅金 陈曦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00-100,共1页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以及低成本检测生物体内氨基酸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金属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分子检测领域。同时金属钌配合物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光电效应,使其成为...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以及低成本检测生物体内氨基酸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金属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分子检测领域。同时金属钌配合物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光电效应,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传感发光材料,通过结合金纳米来制备成光化学传感器,从而达到测定生物体内半胱氨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检测 半胱氨酸 纳米金 荧光探针 金属纳米材料 光化学传感器 修饰 生物体内
下载PDF
新型铼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14
作者 谢瑞加 詹重清 李梅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309-309,共1页
自20世纪70年代Wrighton等报道了一系列羰基铼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以来,羰基铼二亚胺类化合物【Re(N-N)(CO)3X]^n+(n=0,1)引起研究人员的巨大兴趣。这类型的配合物含有典型的金属到配体的荷移跃迁(MLCT),其吸收光谱在可见光... 自20世纪70年代Wrighton等报道了一系列羰基铼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以来,羰基铼二亚胺类化合物【Re(N-N)(CO)3X]^n+(n=0,1)引起研究人员的巨大兴趣。这类型的配合物含有典型的金属到配体的荷移跃迁(MLCT),其吸收光谱在可见光区,有丰富的光物理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配合物 胺类化合物 表征 合成 物理化学性质 光物理性质 研究人员 荷移跃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