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3—2022年国家站和区域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以99.5%分位值作为河南省暖季极端小时强降水阈值,对其发生频次、降水强度及极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暖季极端小时强降水阈值主要集中在30~50 mm, 50 mm以上落区位于豫北及豫...基于2013—2022年国家站和区域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以99.5%分位值作为河南省暖季极端小时强降水阈值,对其发生频次、降水强度及极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暖季极端小时强降水阈值主要集中在30~50 mm, 50 mm以上落区位于豫北及豫中东地区。极端小时强降水强度表现为豫北豫东大、豫西小,高值区位于豫北太行山东麓及豫中东平原,发生频次西多东少,区域站比国家站更能反映极端小时强降水的极端性、离散性和局地性。年变化趋势上极端小时强降水频次增多,强度减弱,极值变化不明显。月变化上频次、强度和极值均呈单峰分布,国家站和区域站频次表现类似,峰值均在7月;而两者在强度和极值上差异较大,国家站峰值分别位于6月和7月,区域站峰值则位于7月和8月,且区域站极端小时降水强度和极值均大于国家站。极端小时强降水频次、强度与极值日变化均为典型双峰结构,峰值分别位于午后至傍晚和夜间至凌晨,其中7—8月极端小时强降水频次双峰型结构最为明显。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2013—2022年国家站和区域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以99.5%分位值作为河南省暖季极端小时强降水阈值,对其发生频次、降水强度及极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暖季极端小时强降水阈值主要集中在30~50 mm, 50 mm以上落区位于豫北及豫中东地区。极端小时强降水强度表现为豫北豫东大、豫西小,高值区位于豫北太行山东麓及豫中东平原,发生频次西多东少,区域站比国家站更能反映极端小时强降水的极端性、离散性和局地性。年变化趋势上极端小时强降水频次增多,强度减弱,极值变化不明显。月变化上频次、强度和极值均呈单峰分布,国家站和区域站频次表现类似,峰值均在7月;而两者在强度和极值上差异较大,国家站峰值分别位于6月和7月,区域站峰值则位于7月和8月,且区域站极端小时降水强度和极值均大于国家站。极端小时强降水频次、强度与极值日变化均为典型双峰结构,峰值分别位于午后至傍晚和夜间至凌晨,其中7—8月极端小时强降水频次双峰型结构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