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五至十六世纪江南粮长的动向与高乡市镇的兴起--以太仓璜泾赵市为例 被引量:24
1
作者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57,共23页
15—16世纪,江南高乡地带出现了以姓氏命名的新兴市镇,创市者有不少是明前期永充粮长制下的世袭粮长。高乡地带的开发历程自元朝海漕时代开启,不同时期社会机制的变化,影响着其间乡村权势的演变和经济格局的变迁。这说明16世纪下半叶以... 15—16世纪,江南高乡地带出现了以姓氏命名的新兴市镇,创市者有不少是明前期永充粮长制下的世袭粮长。高乡地带的开发历程自元朝海漕时代开启,不同时期社会机制的变化,影响着其间乡村权势的演变和经济格局的变迁。这说明16世纪下半叶以后的江南市镇全景,其实是不同时代成立的市镇"层累"发展的结果,这一"层累"发展的过程,折射出明初以后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延续和内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 粮长 市镇
原文传递
“利及邻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开发和县际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7,共16页
该文结合文献和初步的实地考察,围绕明清时期济源和河内两县的水利开发,讨论县际行政、地方权势及其二者的相互联系,如何对不同时期的引水技术、灌溉利益、农田开发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揭示16、17世纪豫北灌溉水利发展史中的制度转换和... 该文结合文献和初步的实地考察,围绕明清时期济源和河内两县的水利开发,讨论县际行政、地方权势及其二者的相互联系,如何对不同时期的引水技术、灌溉利益、农田开发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揭示16、17世纪豫北灌溉水利发展史中的制度转换和社会变迁。笔者认为,“水利共同体”的结构分析模式限制了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时空尺度,主张通过对地域联系拓展过程的动态考察,开阔华北水资源和社会组织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 灌溉水利 地域开发 社会变迁 水利共同体
原文传递
明代太仓州的设置 被引量:15
3
作者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F0003,共16页
太仓在元初海上漕运时代成为重镇。明初因镇设卫,卫所兼理卫事及周遭民政。明中叶,太仓卫出现军强民弱、兵丁入寇贩盐等弊端,在赋役改革艰难、沿海防卫吃紧的情势下,太仓由卫建州,相关州县也免除欠粮,缓解了困境。此后由于州卫并存共治... 太仓在元初海上漕运时代成为重镇。明初因镇设卫,卫所兼理卫事及周遭民政。明中叶,太仓卫出现军强民弱、兵丁入寇贩盐等弊端,在赋役改革艰难、沿海防卫吃紧的情势下,太仓由卫建州,相关州县也免除欠粮,缓解了困境。此后由于州卫并存共治,军民杂居,利益抵触,军政关系仍趋紧张,又因太仓州、昆山县税则龃龉,昆山县以州大县小、州不利县为理由,在正德、嘉靖海氛不平的形势下兴起"废州"案。在州、卫、县的利益博弈以及官员对决的过程中,朝廷的态度由暧昧渐趋明朗,最终存州复道。在从卫所到州县的转变中,既体现了特定的地域特质,又反映了明代国家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转变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 卫所 政区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汕头城市商业地理的初步分析——以侨批业为中心 被引量:13
4
作者 欧阳琳浩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49,M0003,共21页
1860年,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汕头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成为沟通海外与整个韩江流域的枢纽港,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繁华的都市,吸引了海内外商民在此经营和居住,专门服务海外华侨和国内侨属的侨批业的发展引人瞩目。海外大量侨... 1860年,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汕头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成为沟通海外与整个韩江流域的枢纽港,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繁华的都市,吸引了海内外商民在此经营和居住,专门服务海外华侨和国内侨属的侨批业的发展引人瞩目。海外大量侨汇输入国内,对汕头埠及其腹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取近代日用类书《汕头指南》中商业名录等地理信息,以及房地产卡片中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地籍图和GIS技术,可展现并分析20世纪40年代汕头埠侨批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当时较多的侨批业机构聚集在"四永一升平"街区这一商业中心,这种分布整体上呈现了城区范围内的人居变化,反映了侨批业经营网络与汕头商民的籍贯、房地产投资以及海外华侨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头 侨批业 房地产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 商业地理
原文传递
清代江南苏松常三府的分县和并县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历史地理》 2007年第1期111-139,共29页
县制问题历来为历史政治地理研究所关注。探寻县制的起源和发展,不仅对于地方行政制度史至关重要,而且常常成为研究地域历史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谭其骧在《浙江省历代行政区域——兼论浙江各地区的开发过程》一文中提出的地区开发史序... 县制问题历来为历史政治地理研究所关注。探寻县制的起源和发展,不仅对于地方行政制度史至关重要,而且常常成为研究地域历史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谭其骧在《浙江省历代行政区域——兼论浙江各地区的开发过程》一文中提出的地区开发史序列,是基于对县一级政区稳定性的定位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江南 昭文县 三府 雍正朝 重修常昭合志 江苏巡抚 山川形便 太仓州 浮粮 鄂尔泰
下载PDF
14-18世纪浙南的海疆经略、海岛社会与闽粤移民--以乐清湾为中心 被引量:11
6
作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13,共15页
从宋元到明清,王朝海疆经略的转变对东南中国海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活跃于浙闽海域的闽粤之人,在官方厉行海禁之时成为无籍之徒。明代中后期,浙南海域的闽粤势力愈加壮大,在清初迁界之后,早已在明初弃守的海岛与沿海一并被列... 从宋元到明清,王朝海疆经略的转变对东南中国海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活跃于浙闽海域的闽粤之人,在官方厉行海禁之时成为无籍之徒。明代中后期,浙南海域的闽粤势力愈加壮大,在清初迁界之后,早已在明初弃守的海岛与沿海一并被列入展复范围。面对土地及人居的既有权力格局,地方政府在海岛招垦中逐渐采取了宽松的户籍认定政策,民间也通过谱系建构等文化手段,与官方的户籍和认垦政策相适应,闽粤移民的入垦权得到承认,温台垦户亦通过缔约合股的方式入岛开垦,结成各种社会组织,在长期的交融互动中,海岛社区形成了差异参差的风俗与方言景观。籍贯和身份作为同一历史过程中的现象或策略、记忆或传统,通过互相建构呈现为文化空间差异的表象,而海岛社会日常生活的文化界限,却随着聚落发展和人群交往而趋于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浙江 海岛 复界 闽粤移民
下载PDF
太湖以东的水利、水学与社会(12-14世纪) 被引量:8
7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1,共15页
北宋后期,官府对太湖以东地区的治水由通盘整治转向局部开江,并进行圩田开发,这一治水策略在南宋到元代继续被沿用,官方默许地方加速围垦,并逐渐放弃大浚吴淞江的工程,而在吴淞江东北、东南两翼开浦。最后,太湖以东形成以东北泄水为主... 北宋后期,官府对太湖以东地区的治水由通盘整治转向局部开江,并进行圩田开发,这一治水策略在南宋到元代继续被沿用,官方默许地方加速围垦,并逐渐放弃大浚吴淞江的工程,而在吴淞江东北、东南两翼开浦。最后,太湖以东形成以东北泄水为主导的总体局面。南宋至元代官方的水利经营,实质上成为官府与富户之间利益妥协的结果。随着不同时期水利开发重心的转移,太湖地区水利学说的重点也随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江南 水利 社会
原文传递
明清舟山群岛的迁界与展复 被引量:8
8
作者 《历史地理》 CSSCI 2015年第2期80-98,共19页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春,浙江定海县士民留葬县令衣冠冢的事件引人瞩目。定海县是康熙二十五年舟山群岛展复后设立的新县。江阴人缪燧于康熙三十四年调任定海知县,他多行善政,备受爱戴。康熙五十五年三月,黄灏等人得知缪燧病逝于宁波镇...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春,浙江定海县士民留葬县令衣冠冢的事件引人瞩目。定海县是康熙二十五年舟山群岛展复后设立的新县。江阴人缪燧于康熙三十四年调任定海知县,他多行善政,备受爱戴。康熙五十五年三月,黄灏等人得知缪燧病逝于宁波镇海,组织了数百人去镇海县署阻截灵柩,并集合59人联名上书,吁请留葬定海,声势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海县 宁波镇海 联名上书 黄灏 宁波地区 金塘岛 明初 昌国卫 东南沿海 三乡
下载PDF
明代浙江永嘉盐场的赋役改革与地方变迁 被引量:5
9
作者 杨锐彬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6,共6页
文章从明代两浙盐政变革的制度背景出发,考察永嘉盐场成弘时期的盐课改折、嘉靖前期的盐课转嫁、嘉靖后期的私盐倭乱、隆庆年间的赋役改革等历史事件,探讨该过程中州县官府与盐场地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利益博弈。对永嘉盐场的个案研究,或... 文章从明代两浙盐政变革的制度背景出发,考察永嘉盐场成弘时期的盐课改折、嘉靖前期的盐课转嫁、嘉靖后期的私盐倭乱、隆庆年间的赋役改革等历史事件,探讨该过程中州县官府与盐场地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利益博弈。对永嘉盐场的个案研究,或许有助于增进我们对明代盐场赋役制度运作和东南沿海社会变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永嘉 盐场 赋役改革 地方权力
下载PDF
“封禁之故事”:明清浙江南田岛的政治地理变迁 被引量:5
10
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95,共16页
从明朝初年至清代前期,王朝对浙江海岛的政策经历了强制徙民,厉行肃清,再到永远封禁的三番转变,反映了王朝面临内外形势调整海疆经略的曲折过程。关于封禁岛的开禁问题,在乾隆年间垦荒裕国的舆论环境中被带出,随后则一直徘徊于开荒利弊... 从明朝初年至清代前期,王朝对浙江海岛的政策经历了强制徙民,厉行肃清,再到永远封禁的三番转变,反映了王朝面临内外形势调整海疆经略的曲折过程。关于封禁岛的开禁问题,在乾隆年间垦荒裕国的舆论环境中被带出,随后则一直徘徊于开荒利弊和行政负担的辩论之间。官府除了在部分海岛设立常规行政建置,对于其他海域往往选择宣称疆域权力,同时保持远观式的监视,以节省行政成本。到了18至19世纪,不少官员在有关浙江海岛开禁的辩论中,不再泛谈私垦之害,而是在实地调查中较为清晰地统计私垦土地所承载的实际人口规模,以求建立常规行政管理,将资源分配与人口控制结合起来。随着鸦片战争爆发、边疆危机凸显,东南海岛的迁弃问题,在国难之际上升为国家疆域安全层面的宏大议题。19世纪后期,随着筹办海防过程中"先招民耕作以实其地"等观念的渐入人心,海岛垦复和人户管理最终归入地方行政事务范围的讨论,传统疆域型国家对于领土和人口的治理观念和政策逐渐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海岛 浙江 迁界 疆域 人口
下载PDF
清代前期南中国乡村社会的再结构 被引量:5
11
作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9-140,共12页
通过南岭山地和东南海岛的研究个案,结合实地调查与民间文献的分析,可知清朝在南中国确立统治之后,有一个通过地方政府重整土地赋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方精英重建集体记忆,通过契约、谱牒等各种民间文本的历史叙事,或强调前朝旧制... 通过南岭山地和东南海岛的研究个案,结合实地调查与民间文献的分析,可知清朝在南中国确立统治之后,有一个通过地方政府重整土地赋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方精英重建集体记忆,通过契约、谱牒等各种民间文本的历史叙事,或强调前朝旧制的传统,或适应新朝新政的改变,对社会组织加以维系和更新,确认并保护其资源权利。清代前期,地方政府在重建管理秩序中的务实化趋势,与民间的合法化策略相得益彰,使得粮户归宗、海岛复垦等改革得以施行,这一过程对南中国乡村社会的后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所 华南 海岛 结构过程 历史叙事
原文传递
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新写法——阿兰·贝克新著《跨越地理学与历史学的鸿沟》述评 被引量:4
12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6-154,共9页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历史学 学理论 写法 述评 阿兰·贝克
原文传递
近代广东番从公路的建设及利益之争
13
作者 聂阜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1,共10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构建了贯通全省的公路交通网络。官方通过订立相应法规和出让公路营运专利的方式,动员民间力量组织筑路公司或筑路委员会负责公路建设,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928—1934年番从路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构建了贯通全省的公路交通网络。官方通过订立相应法规和出让公路营运专利的方式,动员民间力量组织筑路公司或筑路委员会负责公路建设,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928—1934年番从路的建设过程中,因公路修筑与通车营运专利密切相关,沙和筑路公司和禺北筑路委员会围绕公路路线展开争议,从而改变了原先的路线设计。与此同时,由于筑路权包括公路沿线的征工、征地之权,公路沿线部分地方民众也与禺北筑路委员会争夺筑路权。番从路通车后,由于全路三个路段各自为政,各路段管理结构也在营运上展开利益的博弈。番从公路的建设及其过程中各方利益的角力,反映了近代中国公路建设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广东省 公路建设 番从路 管理方式
下载PDF
明前期江南水利格局的整体转变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9,72,共7页
明代前期太湖流域上游改筑东坝等大工程的实施,令太湖来水情势发生突变,促使太湖以东以黄浦江为泄水主干的局面最终奠定,形成了江南水利的新格局。这一新格局伤及太湖以西的地方水利,却换来太湖向东泄水的稳定趋势,它改变了江南圩田开... 明代前期太湖流域上游改筑东坝等大工程的实施,令太湖来水情势发生突变,促使太湖以东以黄浦江为泄水主干的局面最终奠定,形成了江南水利的新格局。这一新格局伤及太湖以西的地方水利,却换来太湖向东泄水的稳定趋势,它改变了江南圩田开发的水环境,也提供了太湖以东进一步围垦土地的便利,水利徭役等赋役制度的改革亦由此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 水利 圩田
下载PDF
以史学为业,求内在超越——访陈春声教授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春声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5年第1期51-59,2,共9页
陈春声,广东省揭西县客家人,1959年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989年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副主任,2000年起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2001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 陈春声,广东省揭西县客家人,1959年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989年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副主任,2000年起任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2001年起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起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现为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历史学)成员、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历史学会会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受聘为国内外20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顾问。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明清史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历史学计量研究和传统乡村社会研究方面成果丰富。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计划,重点进行族群与区域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传统乡村社会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科 客座教授 内在超越 大学委员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山大学 中国史学会
原文传递
水乡寻镇 江南织梦--《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本述评围绕吴滔新著《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的主要思路和问题脉络,尝试对江南市镇研究及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提出若干探索方向。评述者讲述其与吴滔近十年在江南共同开展实地调查的真实经历,从而阐释书中有关水乡聚落环境、... 本述评围绕吴滔新著《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的主要思路和问题脉络,尝试对江南市镇研究及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提出若干探索方向。评述者讲述其与吴滔近十年在江南共同开展实地调查的真实经历,从而阐释书中有关水乡聚落环境、市镇型塑机制、市镇空间生产等重要分析框架的缘起和旨趣,进而提出尚待商榷和推进的若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市镇 聚落 制度 空间
原文传递
海外移民与近代汕头城市的发展及空间转变——基于HGIS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阳琳浩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41,共15页
随着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华南地区开埠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形塑过程因深受海外移民的影响而呈现丰富的面相和地域特质。汕头于1860年开埠以后,成为韩江中下游地区移民出洋的重要口岸。通过对汕头口岸人员往来的分析,可以看到韩江流... 随着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华南地区开埠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形塑过程因深受海外移民的影响而呈现丰富的面相和地域特质。汕头于1860年开埠以后,成为韩江中下游地区移民出洋的重要口岸。通过对汕头口岸人员往来的分析,可以看到韩江流域地区和汕头与海外各地紧密而不同的联系,其中尤以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泰国等地区和国家较为密切。海外移民及其跨国资本,充分利用汕头与中国香港、东南亚之间的贸易和汇兑关系,在汕头地方货币政策改变和城市建设期间推动了汕头城市空间的生产和变迁。将侨房产权和城市地籍图等资料结合GI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侨房地产以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和中国香港同胞的投资占大多数,其业主华侨、归侨、侨眷的身份反映了投资形式的多样化。这些华侨房地产主要分布在商业核心区,在汕头的城市化和近代化过程很大程度形塑了汕头的都市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移民 汕头 城市空间
下载PDF
陈坤《如不及斋丛书》与晚清潮州社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9年第1期224-248,共25页
晚清刻本《如不及斋丛书》,由同治初年潮阳知县陈坤编著而成,是一部较少被注意的地方文献。透过陈坤的见闻和见解,参以其他史料,我们可对晚清潮州社会情势的发展试作探讨。道光以后,潮州地方行政权力已难以达至基层。成同时期地方军事... 晚清刻本《如不及斋丛书》,由同治初年潮阳知县陈坤编著而成,是一部较少被注意的地方文献。透过陈坤的见闻和见解,参以其他史料,我们可对晚清潮州社会情势的发展试作探讨。道光以后,潮州地方行政权力已难以达至基层。成同时期地方军事化形成的团练结社,接续了村落串合械斗的积弊。同治年间,陈坤、冒澄、方耀等有识官员,力图通过拆社分乡、强绅办乡等措施,重建乡村秩序,这一趋向给地方权势提供了更多的上升空间,也影响了清末民初基层行政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潮州 陈坤 如不及斋丛书
原文传递
风车与纺车:15-17世纪莱茵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开发中的人地关系与技术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海洋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317-338,共22页
人类历史上许多濒海三角洲的开发和排水改造,都是非常复杂的人化自然的过程。中国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即传统上所称的江南地区,与荷兰的莱茵河——默兹(Rhine-Meuse Delta)三角洲都不是单一水系形成的三角洲,在其地貌演变过程中都孕育了... 人类历史上许多濒海三角洲的开发和排水改造,都是非常复杂的人化自然的过程。中国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即传统上所称的江南地区,与荷兰的莱茵河——默兹(Rhine-Meuse Delta)三角洲都不是单一水系形成的三角洲,在其地貌演变过程中都孕育了水网致密的湖沼平原,在历史时期,堤塘修筑、水土变迁、号田开发和水利整治都对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尊固等学者就曾主张对两个三角洲的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进行整体性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国土开发 莱茵河 技术选择 人地关系 风车 DELTA 人类历史
下载PDF
明清乡制考——以常州府武进县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子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52,共9页
明清时期的"乡"在县下的治理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常州府武进县的地方志中,保留了大量有关"三十五乡"的信息。武进明清文献中常见的"三十五乡"来自宋经界法。经界法形成的乡都系统,在明代与粮里制度并存... 明清时期的"乡"在县下的治理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常州府武进县的地方志中,保留了大量有关"三十五乡"的信息。武进明清文献中常见的"三十五乡"来自宋经界法。经界法形成的乡都系统,在明代与粮里制度并存。虽然粮里制度是赋役征派机制的核心,乡作为县以下主要的地域认同单位,在编造册籍、催征田赋过程中也发挥作用。清初赋役改革,粮区由实入虚,乡担任县与图之间上传下达的中间机构发挥作用。清中叶在清理田粮时设立乡董处理本乡纠纷。乡董在太平天国后与团练结合,职权扩充,成为一乡的管理者。晚清自治,实际是将掌握了地方权力的乡董纳入到自治的体系中,各乡也作为自治区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基层区划 地方自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