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早发冠心病患者128例(早发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40例),非冠心病患者128例(非冠心病组),两组≤30岁、31~4...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早发冠心病患者128例(早发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40例),非冠心病患者128例(非冠心病组),两组≤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年龄段患者均为2、14、65、47例。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测定外周血LTL,采用Spearma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男性比例、Gensini评分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高,端粒与单拷贝基因比率(T/S比率)、LTL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外周血T/S比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降低(0.88±0.86 vs 1.10±0.57,P〈0.05),但两组10年T/S比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7±0.10vs-0.25±0.07,P=0.63)。早发冠心病组及和非冠心病组T/S比率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5,P=0.002;r=-0.316,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组患者LTL与高脂血症(r=-0.415,P=0.049)、糖尿病(r=-0.472,P=0.036)均呈明显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组LTL与年龄呈负相关(B=-0.023,P=0.038);非冠心病组LTL与年龄(B=-0.027,P=0.000)、吸烟史(B=-0.278,P=0.01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0.297,P=0.046)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男性更多见、LTL更短、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LTL明显缩短但缩短速率并未增加。早发冠心病患者LTL与高脂血症、糖尿病明显负相关,年龄的增长是导致其端粒缩短的最主要因素;而对于非冠心病患者,除了年龄增长外,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变也是引起端粒缩短加速的主要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的初发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的初发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HF将患者分为HF组和无HF组。确定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入选患者834例,男662例(79.4%),年龄(62.9±12.9)岁。其中,HF组94例(11.3%),无HF组740例(88.7%)。HF组的30 d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无HF组(24.5%比1.5%,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R 2.173,95% CI 1.12~4.212,P=0.022)、ln 24 h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HR 1.904,95% CI 1.479~2.452,P<0.001)、24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1.0 mg/L(中位数)(HR 2.901,95% CI 1.309~6.430,P=0.009)和基线血糖(HR 1.022,95% CI 1.000~1.044,P=0.046)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以24 h NT-proBNP≥1171 pg/m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76.8%(c=0.883, P<0.001),以24 h hsCRP≥13.5 mg/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0%和77.0%(c=0.829,P<0.001)。在犯罪血管为前降支的患者中,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0.4%,而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6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EMI患者即使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其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发生HF者预后差。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sCRP、NT-proBNP和基线血糖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检测并联合应用不同的血清生物标记物是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有效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早发冠心病患者128例(早发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40例),非冠心病患者128例(非冠心病组),两组≤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年龄段患者均为2、14、65、47例。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测定外周血LTL,采用Spearma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男性比例、Gensini评分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高,端粒与单拷贝基因比率(T/S比率)、LTL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外周血T/S比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降低(0.88±0.86 vs 1.10±0.57,P〈0.05),但两组10年T/S比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7±0.10vs-0.25±0.07,P=0.63)。早发冠心病组及和非冠心病组T/S比率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5,P=0.002;r=-0.316,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组患者LTL与高脂血症(r=-0.415,P=0.049)、糖尿病(r=-0.472,P=0.036)均呈明显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组LTL与年龄呈负相关(B=-0.023,P=0.038);非冠心病组LTL与年龄(B=-0.027,P=0.000)、吸烟史(B=-0.278,P=0.01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0.297,P=0.046)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男性更多见、LTL更短、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LTL明显缩短但缩短速率并未增加。早发冠心病患者LTL与高脂血症、糖尿病明显负相关,年龄的增长是导致其端粒缩短的最主要因素;而对于非冠心病患者,除了年龄增长外,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变也是引起端粒缩短加速的主要因素。
文摘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的初发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HF将患者分为HF组和无HF组。确定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入选患者834例,男662例(79.4%),年龄(62.9±12.9)岁。其中,HF组94例(11.3%),无HF组740例(88.7%)。HF组的30 d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无HF组(24.5%比1.5%,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R 2.173,95% CI 1.12~4.212,P=0.022)、ln 24 h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HR 1.904,95% CI 1.479~2.452,P<0.001)、24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1.0 mg/L(中位数)(HR 2.901,95% CI 1.309~6.430,P=0.009)和基线血糖(HR 1.022,95% CI 1.000~1.044,P=0.046)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以24 h NT-proBNP≥1171 pg/m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76.8%(c=0.883, P<0.001),以24 h hsCRP≥13.5 mg/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0%和77.0%(c=0.829,P<0.001)。在犯罪血管为前降支的患者中,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0.4%,而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6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EMI患者即使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其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发生HF者预后差。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sCRP、NT-proBNP和基线血糖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检测并联合应用不同的血清生物标记物是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