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28
1
作者 洪智 朱文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对入选的209例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导管组和...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对入选的209例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导管组和非导管组,导管组应用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分别在给药的0、15、30min和1、2、4、8、12、24h结束时测量记录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PAP),分别于给药的1、4、8、24h测量右房压(RAP)、心排量(CO)和心排指数(CI)。导管组与非导管组均记录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出入量以及全身临床情况评估。分组后患者再随机分入试验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对照组(硝酸甘油),试验组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以0·15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5μg·kg-1·min-1连续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持续滴注硝酸甘油。安全性评估采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并对过程中所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结果试验资料显示,两组治疗期间的液体出量均显著增加;试验组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PCWP、PAP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而两组RAP和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临床状况,在有效降低PCWP方面优于硝酸甘油,其安全性与硝酸甘油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重组人脑利钠肽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婷婷 田然 +6 位作者 张抒扬 吴炜 刘震宇 方全 洪智 沈珠军 曾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探讨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347例.将患者分为早发组(冠心病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共14... 目的 探讨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347例.将患者分为早发组(冠心病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共140例)和非早发组(冠心病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共207例).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住院期间转归.结果 (1)与非早发组比较,早发组吸烟[56.4%(79/140)比44.4%(92/207),P <0.05]、血脂异常[61.4% (86/140)比50.2%(104/207),P<0.05]、冠心病家族史[39.3%(55/140)比24.6% (51/207),P<0.01]的比例均较高,危险因素数量较少[(3.03±1.28)个比(3.91±1.30)个,P<0.01].(2)早发组冠状动脉以单支和双支病变为主(63.6%,89/140),非早发组以多支病变为主(57.0%,118/207);早发组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比例高于非早发组[45.7%(64/140)比34.8% (72/207),P<0.05];Gensini评分早发组低于非早发组[(46.2±33.2)分比(60.4±37.5)分,P<0.01].(3)与非早发组比较,早发组住院期间发生重度慢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Ⅲ级)的比例较低[4.3% (6/140)比11.1% (23/207),P<0.05],住院30 d无死亡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1.9% (4/207),P>0.05].结论 吸烟、血脂异常、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轻,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的慢血流现象 被引量:29
3
作者 洪智 沈珠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63-965,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血流速度 慢血流 心脏血流灌注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扩张 病理生理机制 冠状动脉内 结缔组织病
原文传递
左室射血分数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崇慧 雪娇 +6 位作者 方全 张抒扬 范中杰 金晓峰 洪智 刘震宇 沈珠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58例接受了急诊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出院前的LVEF分为3组:≤40%(n=14)、41%~55%(n=46... 目的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58例接受了急诊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出院前的LVEF分为3组:≤40%(n=14)、41%~55%(n=46)和〉55%(n:98),临床随访平均(43.1±15.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15例。结果3组在心肌梗死部位、梗夕E相关血管、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CTnl、CK、CK—MB、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使用比例、氯吡格雷使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LVEF≤40%和41%一55%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LVEF〉55%组(P〈0.0001);在LVEF≤40%组,其三支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LVEF41%~55%和〉55%组(P=0.0036);在INEF41%~55%组和〉55%组,其术后TIMl3级血流和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显著高于LVEF≤40%组(P=0.0099,P=0.0010),而Killip分级(Ⅱ,Ⅲ,Ⅳ级)的比例、平均的症状发作至球囊打开时问(SOTB)显著低于LVEF≤40%组(P=0.0100,P=0.0087)。在LVEF≤40%和41%~55%组,其药物支架的比例显著低于LVEF〉55%组(P=0.02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前LVEF是随访期总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LVEF的减低,在LVEF〉55%、41%~55%、≤40%组的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显著增加(6.12%比8.70%比35.71%,P=0.0019),随访期问总死亡和心性死亡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1.02%比4.35%比21.43%,P=0.0090;1.02%比2.17%比14.29%,P=0.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夕匕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是其随访期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随着LVEF的减低,其随访期MACE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左室射血分数 预后
原文传递
性别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辉 刘震宇 +6 位作者 张抒扬 沈珠军 范中杰 曾勇 洪智 王崇慧 金晓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 研究性别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2003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所有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957例,其中女性197例(20.6... 目的 研究性别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2003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所有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957例,其中女性197例(20.6%),分析30 d预后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采用倾向评分校正不同性别患者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后,进一步分析性别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更大[(69.4±10.2)岁比(60.6±12.6)岁,P<0.001],更多合并高血压[72.1% (142/197)比54.6%(415/760),P<0.001]和糖尿病[45.2%(89/197)比32.4%(246/760),P=0.001],而β受体阻滞剂[85.3%(168/197)比92.0%(699/760),P=0.006]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82.2%(162/197)比88.4%(672/760),P=0.024]的使用率更低.女性患者的症状-球囊扩张时间较男性患者更长[330(240,600) min比270(180,450)min,P<0.001].对症状-球囊扩张时间进行对数转换后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症状-球囊扩张时间延长的独立预测因素[β=0.141,95%CI0.053 ~0.228,P=0.002].女性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12.2%比4.6%,P<0.001)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无论是否采用倾向评分校正,女性均是30 d全因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未采用倾向评分校正:HR=2.495,95% CI1.170 ~5.323,P =0.018;采用倾向评分校正:HR=3.497,95%CI 1.485 ~8.234,P=0.004].结论 即使接受直接PCI治疗,女性STEMI患者的30 d预后仍较男性患者差.关注性别对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加强危险因素控制,给予充分药物治疗,尽量缩短直接PCI的延误时间,有可能在直接PCI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女性STEMI患者的30 d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性别 预后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病变与代谢综合征及高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洪智 朱文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代谢综合征、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27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的170例患者按照中国代谢...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代谢综合征、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27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的170例患者按照中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对两组同时进行 hs-CRP 水平的测定。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和 hs-CRP 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 hs-CRP 水平下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的比较表明,随着 hs-CRP 水平的升高,代谢综合征组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在hs-CRP>3.5μg/ml 时,这种差异尤其明显。结论 hs-CRP 可以作为预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代谢综合征 C反应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田然 张磊楠 +7 位作者 张婷婷 黎婧怡 陈连凤 刘震宇 沈珠军 曾勇 洪智 张抒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早发冠心病患者128例(早发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40例),非冠心病患者128例(非冠心病组),两组≤30岁、31~4... 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早发冠心病患者128例(早发冠心病组,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40例),非冠心病患者128例(非冠心病组),两组≤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年龄段患者均为2、14、65、47例。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测定外周血LTL,采用Spearma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TL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男性比例、Gensini评分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高,端粒与单拷贝基因比率(T/S比率)、LTL较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发冠心病组外周血T/S比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降低(0.88±0.86 vs 1.10±0.57,P〈0.05),但两组10年T/S比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7±0.10vs-0.25±0.07,P=0.63)。早发冠心病组及和非冠心病组T/S比率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5,P=0.002;r=-0.316,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组患者LTL与高脂血症(r=-0.415,P=0.049)、糖尿病(r=-0.472,P=0.036)均呈明显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组LTL与年龄呈负相关(B=-0.023,P=0.038);非冠心病组LTL与年龄(B=-0.027,P=0.000)、吸烟史(B=-0.278,P=0.01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0.297,P=0.046)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在早发冠心病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男性更多见、LTL更短、冠状动脉病变更加严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LTL明显缩短但缩短速率并未增加。早发冠心病患者LTL与高脂血症、糖尿病明显负相关,年龄的增长是导致其端粒缩短的最主要因素;而对于非冠心病患者,除了年龄增长外,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变也是引起端粒缩短加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 端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脏核磁共振在心肌淀粉样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孔博 程中伟 +10 位作者 田庄 赵大春 刘永太 林雪 陈太波 洪智 曾勇 方理刚 姜秀春 崔全才 方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5-919,共5页
目的 研究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确诊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和心脏核磁共振(CMR)特点,明确CMR在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EMB确诊CA并行CMR检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及CMR结果... 目的 研究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确诊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和心脏核磁共振(CMR)特点,明确CMR在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EMB确诊CA并行CMR检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及CMR结果。结果共18例患者通过EMB确诊为CA,其中5例进行了CMR检查。5例患者均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改变,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心肌回声增强、颗粒样回声,左心房扩大,限制性舒张功能不全。CMR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室间隔增厚明显,双房均增大,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减低,舒张功能均不同程度受限,部分伴有心包及胸腔积液,延迟钆显像(LGE)呈不同程度的延迟强化,位于左心室心内膜下或心肌弥漫性延迟强化,部分患者强化可为线样、颗粒样或斑片状。随病程延长,心肌LGE程度及范围有更严重的趋势,与心电图改变一致。结论CMR有助于CA诊断及病情判断,为CA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临床怀疑CA患者可早期进行CMR检查,特别是在没有开展EMB检查的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淀粉样变性 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早期ST段下降幅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沈珠军 戴淑婷 +6 位作者 阿丽娅.吐尔干 黄超联 张抒扬 曾勇 洪智 范中杰 刘震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成功后早期抬高ST段的下降幅度,评价ST段的早期恢复程度与介入术后血流恢复程度对患者心功能预测价值以及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120例首次急性ST... 目的通过分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成功后早期抬高ST段的下降幅度,评价ST段的早期恢复程度与介入术后血流恢复程度对患者心功能预测价值以及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120例首次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12H以内接受介入治疗,测量并比较介入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HST段抬高振幅总和(∑STE)的下降幅度,介入后血流的恢复情况。发病后2~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比较∑STE明显下降(下降≥50%,A组)与无明显下降(B组)对心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冠状动脉TIMI血流与心功能恢复的关系,以及∑STE恢复与冠状动脉血流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情况:A组81例(67.5%),B组39例(32.5%)。A组患者的LVEF明显高于B组[(58.6±7.1)%比(50.5±7.1)%,P<0.05]。KILLIP分级Ⅲ、Ⅳ级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1.2%比12.8%,P<0.05)。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发病30D内死亡)的患者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0%比7.7%,P<0.01)。成功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血流达到TIMI3级者108例,占90%,其中仍有31例(28.7%)患者ST段未能很快下降50%;12例血流TIMI2级者,仅4例ST段很快下降50%,8例(66.7%)的患者ST段未能很快下降50%。发生心脏事件的3例患者均落在血流未达到TIMI3级且∑STE无明显下降的8例中。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抬高ST段下降幅度能作为心脏收缩功能和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间接预测指标。∑ST段的下降比TIMI血流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肌再灌注情况,是血管再通后心肌再灌注的更好指标。TIMI血流结合体表心电图的∑STE改变能更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普通肝素的抗凝达标情况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黎婧怡 刘震宇 +8 位作者 张抒扬 沈珠军 范中杰 曾勇 洪智 王崇慧 金晓峰 方全 朱文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 分析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指南推荐剂量的普通肝素(UFH)后活化凝血时间(ACT)的达标情况,探讨使用ACT监测UFH抗凝效果的必要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择期PCI的患者1 ... 目的 分析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指南推荐剂量的普通肝素(UFH)后活化凝血时间(ACT)的达标情况,探讨使用ACT监测UFH抗凝效果的必要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择期PCI的患者1 0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的PCI指南,术中UFH的使用剂量为70 ~100U/kg.根据术中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CT< 300 s组(598例)、ACT 300~350 s组(183例)和ACT> 350 s组(281例),分析患者的ACT达标情况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患者年龄为(63.0±10.6)岁,男性751例(70.7%),体质量为(70.5±11.7)kg,UFH的使用剂量为(100.7±9.1)U/kg.(2)使用UFH后,ACT为285(240 ~ 352)s;以ACT 300~ 350 s为目标值,达标率为17.2%(183/1 062).(3)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UFH/体质量、冠心病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各项因素与ACT进行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显示,UFH/体质量与ACT值呈正相关(r=0.07,P<0.01),其余因素与ACT值无显著相关(P均>0.05).(4)在ACT< 300 s组中,444例(74.2%)患者在术中追加UFH;所有患者在术后48 h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ACT< 300 s未追加UFH、ACT< 300 s追加UFH、ACT 300 ~ 350 s、ACT> 350 s患者术后48 h内轻微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择期PCI患者,通过体质量调整UFH剂量后仅少数患者ACT达标.监测ACT可及时识别和处理抗凝未达标患者,有助于提高PCI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肝素
原文传递
年龄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崇慧 黄锐 +6 位作者 方全 张抒扬 沈珠军 范中杰 金晓峰 洪智 刘震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评价年龄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1例接受了急诊直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3组:〈65岁组(107例)、65~74岁组(74例)和≥75... 目的评价年龄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221例接受了急诊直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年龄分为3组:〈65岁组(107例)、65~74岁组(74例)和≥75岁组(40例),收集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胸痛时间、心肌梗死部位、术前Killip分级、梗死相关血管、冠脉病变血管支数、支架类型、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峰值、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糖、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临床随访平均(16.7±11.3)个月(6~38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36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前LVEF是随访期总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57)。在65~74岁组和≥75岁组中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明显低于〈65岁组(P=0.0001);而在65~74岁组和≥75岁组中其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所占比例高于〈65岁组(P=0.0618,P=0.0340)。在65~74岁组和975岁组中Killip分级(Ⅱ、Ⅲ、Ⅳ级)的比例明显高于〈65岁组(P=0.0052);而在65~74岁组和≥75岁组中LVEF明显低于〈65岁组(P=0.0493);在65~74岁组和975岁组中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65岁组(P=0.0162)。随着年龄增长,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增高,在〈65岁组为10.28%、65~74岁组为16.22%、≥75岁组为32.50%(P=0.0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年龄、多支血管病变、Killip分级和LVEF可能影响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老年人 预后
下载PDF
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中伟 杨明 +7 位作者 沈建中 洪智 刘震宇 曾勇 范中杰 沈珠军 张抒扬 方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 探讨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60例因胸痛或胸部不适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AMI患者,对其中7例(1.9%)年龄≤30岁患者[男性4例,年龄(25±... 目的 探讨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60例因胸痛或胸部不适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AMI患者,对其中7例(1.9%)年龄≤30岁患者[男性4例,年龄(25±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9)个月.结果 6例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发现5例患者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左主干和右冠状动脉各1例.3例女性患者均合并先天性血管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例左前降支瘤样扩张,1例大动脉炎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男性患者中3例为吸烟者.2例患者进行了经皮再血管化治疗.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或因心脏事件再住院者.结论 30岁以下AMI患者多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单支、非阻塞性病变常见,前降支为最常见的罪犯血管.女性患者常合并有先天性血管异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短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青少年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缺血预适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 被引量:9
13
作者 程中伟 吕卫华 +7 位作者 程康安 洪智 刘震宇 曾勇 范中杰 沈珠军 张抒扬 方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09-312,共4页
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对接受PCI治疗急性心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2例首次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12h内进行PCI,按梗死前48h有无心绞痛分为2组,即缺血预适应组(56例)和非缺血预适应组(66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对接受PCI治疗急性心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2例首次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12h内进行PCI,按梗死前48h有无心绞痛分为2组,即缺血预适应组(56例)和非缺血预适应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PCI后血流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心肌酶峰值浓度及出院前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缺血预适应组患者年龄高于非缺血预适应组(66±12比61±12,P=0.0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数量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多于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为30.4%和12.1%(P=0.01)。PCI后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在缺血预适应组明显低于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为4%和15%(P=0.03)。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浓度较非缺血预适应组显著降低,重度左室功能不全(LVEF<40%)发生率在缺血预适应组明显低于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为4%和15%(P=0.03)。结论缺血预适应组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心肌酶峰值明显降低,以及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和重度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比例明显降低,表明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12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鹏 韩业晨 洪智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的2012例患者,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比...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的2012例患者,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比较3组间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病率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高血压:40%与69.4%与7 8.6%,Х^2=4.061,P=0.01;高血脂:20.0%与67.4%与85.7%,Х^2=12.331,P=0.002;糖尿病:20.0%与41.6%与35.7%,Х^2=2.114,P=0.347);冠脉造影证实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71.0%)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5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1.804,P=0.179);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相比甲状腺功能亢进增加冠心病发病率;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了冠脉痉挛和急性心梗的发生概率,但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痉挛
原文传递
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田然 张抒扬 +7 位作者 田庄 洪智 刘震宇 金晓峰 王崇慧 严晓伟 朱文玲 方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4-338,共5页
目的分析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诊治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47例,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172例和未绝经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女性患者(non-ASCAD组)18例的临... 目的分析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诊治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47例,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172例和未绝经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女性患者(non-ASCAD组)18例的临床表现。结果(1)与已绝经冠心病组比较:未绝经冠心病组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低(均P〈0.01),既往发生胸痛较少(14.9%比82.6%,P〈0.01),冠心病危险因素个数较少(1.04±0.98比2.21±0.10,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较多(83.0%比48.8%,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以单支病变为主(70.2%比29.1%,P〈0.01),冠状动脉病变积分(Gensini评分)较低(10.5±7.2比56.5±27.0,P〈0.01);logistic回归发现,肥胖是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OR=3.655,95%CI:1.15—11.59,P=0.028)。(2)18例non—ASCAD患者占疑诊冠心病未绝经女性患者中的28%,其中16例以ACS起病。与未绝经冠心病组比较,血生化指标、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较已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少,冠心病危险因素少;既往发生胸痛较少,以ACS起病多见;肥胖是独立的危险因素。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疾病也是引起未绝经女性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女(雌)性
原文传递
冠心病危险因素促使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高表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未 陈连凤 +10 位作者 朱文玲 张抒扬 方全 严晓伟 汪玄 陈太波 刘震宇 洪智 沈珠军 高鹏 刘博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门诊或住院的单纯高血压患者16例,单纯脂质异常患者24例,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18例,脂质异常合并肥胖患者18例,脂... 目的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2005年8月至2006年3月门诊或住院的单纯高血压患者16例,单纯脂质异常患者24例,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18例,脂质异常合并肥胖患者18例,脂质异常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30例以及健康志愿者17例。每例抽取静脉血,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小鼠抗人CD14单克隆抗体(CD14-FITC)和藻红蛋白标记的小鼠抗人 uPAR(CD87)单克隆抗体(CD87-PE)染色;以小鼠抗人 IgG2a,k 替代 CD87-PE 作同型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uPAR 阳性的单核细胞比例及单核细胞上 uPAR 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指数。结果单纯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 uPAR 阳性的单核细胞比例为(4.9±12.5)%,较之对照组的(7.7±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脂质异常患者该比例升至(23.7±22.5)%,较前两组分别增加3.9倍和2.1倍,P<0.05。当合并肥胖时,表达uPAR 的单核细胞比例进一步升高,高血压肥胖组、脂质异常肥胖组、脂质异常高血压肥胖组分别为(32.9±30.8)%,(37.4±31.4)%和(23.8±20.5)%,与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校正各组年龄、体重和高敏 C 反应蛋白后,上述差异仍然存在。脂质异常组和高血压肥胖组单核细胞上 uPAR 的 MFI 指数分别为1.91±1.97和2.33±2.52,均高于对照组的0.78±0.86,P<0.05。脂质异常组 uPAR 的表达与空腹血糖水平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72,P=0.04)。结论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显著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 uPAR 的表达,血脂异常或肥胖是引起uPAR 高表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单核细胞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辉 刘震宇 +8 位作者 张抒扬 沈珠军 范中杰 曾勇 洪智 王崇慧 金晓峰 方全 朱文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88-29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的初发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的初发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HF将患者分为HF组和无HF组。确定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入选患者834例,男662例(79.4%),年龄(62.9±12.9)岁。其中,HF组94例(11.3%),无HF组740例(88.7%)。HF组的30 d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无HF组(24.5%比1.5%,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R 2.173,95% CI 1.12~4.212,P=0.022)、ln 24 h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HR 1.904,95% CI 1.479~2.452,P<0.001)、24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1.0 mg/L(中位数)(HR 2.901,95% CI 1.309~6.430,P=0.009)和基线血糖(HR 1.022,95% CI 1.000~1.044,P=0.046)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显示,以24 h NT-proBNP≥1171 pg/m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和76.8%(c=0.883, P<0.001),以24 h hsCRP≥13.5 mg/L为阈值诊断住院期间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0%和77.0%(c=0.829,P<0.001)。在犯罪血管为前降支的患者中,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0.4%,而24 h NT-proBNP≥1171 pg/ml且24 h hsCRP≥13.5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为60.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TEMI患者即使接受直接PCI成功治疗,其住院期间HF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发生HF者预后差。犯罪血管为前降支、hsCRP、NT-proBNP和基线血糖是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检测并联合应用不同的血清生物标记物是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和30天预后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辉 刘震宇 +8 位作者 张抒扬 沈珠军 范中杰 曾勇 洪智 王崇慧 金晓峰 方全 朱文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研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和30 d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本院自2003年1... 目的研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和30 d预后。方法连续入选本院自2003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和对照组(年龄≥4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药物和介入治疗情况以及30 d预后。结果共纳入957例患者,平均年龄(62.4±12.7)岁,男760例(79.4%)。其中,青年组111例(11.6%),平均年龄(40.8±4.0)岁,男100例(90.1%)。与对照组相比,青年组男性(90.1%比78.0%,P<0.001)、吸烟(78.4%比57.9%,P<0.001)、高脂血症(56.8%比45.6%,P=0.027)的比例更高;而高血压(36.0%比61.1%,P<0.001)、糖尿病(24.3%比36.4%,P=0.012)、卒中(1.8%比11.1%,P=0.002)、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3.6%比9.7%,P=0.035)的比例更低。青年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7.7%比17.8%,P<0.001),而三支病变的比例低于对照组(25.2%比49.6%,P<0.001)。青年组使用β阻滞剂(99.1%比89.6%,P=0.001)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44.1%比36.4%,P=0.044)高于对照组。青年组的症状-球囊扩张时间[270(180,420)min比300(180,480)min,P=0.048]和症状-入门时间[120(60,270)min比160(90,300)min,P=0.038]更短。青年组住院时间更短[(9.4±4.3)d比(12.3±7.4)d,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59.0±11.0)%比(57.0±12.0)%,P=0.034],30 d心力衰竭(6.3%比16.7%,P=0.005)和全因死亡(1.8%比6.7%,P=0.042)发生率更低。结论在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中,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相比,以男性为主,吸烟、高脂血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合并症更少,冠状动脉多为单支病变,药物治疗更充分,再灌注治疗更及时,并发症更少,30 d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年龄组 预后
下载PDF
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崇慧 杨静 +6 位作者 沈珠军 方全 张抒扬 范中杰 金晓峰 洪智 刘震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682-1685,共4页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访期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14例接受了急诊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n=59)和≥1年...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访期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214例接受了急诊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n=59)和≥1年组(n=155),收集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梗塞相关血管、冠脉病变血管支数、支架类型、术前Killip分级、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红蛋白、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临床随访平均(41.6±16.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28例.结果 两组在性别、心肌梗死部位、血管病变支数、梗死相关血管、Killip分级(Ⅰ级)、阿司匹林使用的比例及吸烟、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平均LVEF、血红蛋白水平及药物支架比例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P<0.0001,P<0.0001,P=0.0065);在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中,糖尿病的比例和平均年龄高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P=0.0190,P<0.0001);在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中,平均CK、CK-MB、CTnI高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P均<0.0001).在氯毗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中,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6.45%vs30.51%,P<0.01).停用氯吡格雷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组(2.58% vs 20.34%,P<0.01).结论 急诊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以上患者其随访期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用药时间<1年者,氯吡格雷用药时间影响其随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氯吡格雷 预后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水平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崇慧 金晓峰 +5 位作者 方全 张抒扬 沈珠军 范中杰 刘震宇 洪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3003-3006,共4页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Hh)水平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50例接受了急诊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基线Hb水平分为两组:Hb〈120g/L组(n=21)、Hb≥120g/... 目的评价血红蛋白(Hh)水平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50例接受了急诊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基线Hb水平分为两组:Hb〈120g/L组(n=21)、Hb≥120g/L组(n=129),临床随访3年,平均(41±16)个月,观察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心肌梗死部位、梗死相关血管、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Killip分级≥Ⅱ级、药物支架的比例、术后TIMI3级血流的比例,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使用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Hb〈120g/L组,平均年龄(岁)显著高于Hb≥120g/L组(68.5±9.2比61.2±12.2,P〈0.0001);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Hb≥120g/L组(47.62%比18.60%,P=0.0032);平均的症状发作至球囊打开时间(SOTB)(h)显著高于Hb≥120g/L组(8.8±10.5比6.3±5.0,P〈0.0001);而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显著低于Hb≥120g/L组(51.25±11.34比58.79±10.38,P〈0.0001;61.9%比86.8%,P=0.004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是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期3年,MACE发生16例。Hb〈120g/L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Hb≥120g/L组(33.33%比6.98%,P=0.0003);随访期间其全因病死率和心性病死率也显著高于Hb≥120g/L组(28.57%比3.10%,P〈0.0001;23.81%比2.33%,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Hb水平〈120g/L患者,其随访期MACE发生率增加,全因病死率和心性病死率增加,远期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贫血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