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例心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勇华 师辰燕 +9 位作者 段锋祺 庞妍 李红波 张乐琴 刘增慧 欧阳玲 岳春燕 沐尘 蒋祖军 肖扬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心脏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确诊并有心脏累及的10例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心脏累及方式、心脏并发症、治疗方式、疗... 目的分析心脏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确诊并有心脏累及的10例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心脏累及方式、心脏并发症、治疗方式、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918例淋巴瘤患者中,心脏累及者10例,其中原发性心脏淋巴瘤(PCL)1例(主要累及左右心房,以心肌内多发结节包块为主),继发性心脏淋巴瘤(SCL)9例(主要为心包包块,其中出现心包积液5例,心肌肿块2例)。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5(19~8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7例,胸痛5例,乏力、水肿各2例。病理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7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各1例。心脏并发症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7例,心律失常4例(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房室传导阻滞)。除1例高龄、一般状况差未接受治疗外,其余9例患者均接受治疗(单纯化疗4例,化疗联合放疗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9(1~28)个月。1例PCL患者化疗后获部分缓解(PR),无进展生存(PFS)期为6个月,总生存(OS)期为21个月。SCL患者中6例起病累及心脏者,治疗后1例获完全缓解,5例获PR,中位PFS期为5个月,中位OS期为19个月;3例病情进展累及心脏者,2例治疗后获PR,1例未治疗者死亡,中位PFS期为4个月,OS因数据截尾,未能获得。结论心脏淋巴瘤为少见类型,DLBCL为最常见类型,呼吸困难、胸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并易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治疗以系统化疗为主,总体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心脏肿瘤 临床特点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原文传递
艾曲泊帕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2
作者 沐尘 孙志强 庞艳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2-1625,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免疫失调在ITP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曲泊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除直接刺激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以外,还可通过诱导调节T细胞生成、降低...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免疫失调在ITP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艾曲泊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除直接刺激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以外,还可通过诱导调节T细胞生成、降低促炎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艾曲泊帕作为成人ITP的二线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艾曲泊帕在ITP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及如何减量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异常 艾曲泊帕 血栓 骨髓纤维化
下载PDF
中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沐尘 张钰 +9 位作者 戴敏 韦祁 李小芳 魏永强 黄芬 范志平 江千里 刘启发 孙竞 冯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7-591,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9年8月至2012年11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9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全缓解后接受依托泊苷+阿糖胞苷(EA... 目的 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9年8月至2012年11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9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全缓解后接受依托泊苷+阿糖胞苷(EA)联合rhG-CSF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白细胞恢复至4.0×109/L或监测外周血CD34+细胞≥1%时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回顾性分析动员前ID-Ara-C化疗对AML动员效果的影响.结果 根据ID-Ara-C化疗次数将患者分为A(<2次)、B(2次)、C(>2次)三组.A、B、C三组中位CD34+细胞数分别为4.7×106/kg、2.7×106/kg、2.3×106/kg (P=0.003).在可评估动员效果的87例患者中,CD34+细胞数≥2.0×106/kg 61例(70.1%),CD34+细胞数<2.0×106/kg 26例(29.9%).在动员效果较差的26例AML患者中,A组7/46例(15.2%),B组10/21例(47.6%),C组9/20例(45.0%)(x2=10.05,P=0.007).C组患者采集足够量的外周血干细胞所需要的采集次数、总循环血量、rhG-CSF应用时间及剂量最多(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动员前ID-Ara-C化疗次数及Ara-C累积量是动员效果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预后分层、常规化疗与动员效果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提示ID-Ara-C化疗次数是影响动员效果的唯一独立因素(OR=0.623,95% CI=0.418~ 0.926,P=0.019).结论 ID-Ara-C化疗次数是影响AML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独立影响因素.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酌情控制ID-Ara-C化疗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造血干细胞动员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