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洗折戟认前朝 且共从容——对战争题材诗思想情感的梳理
1
作者 谢来达 《考试与招生》 2022年第11期10-12,共3页
古典诗歌在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匿(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在高考中,时有战争题材诗歌的身影闪现,其久远的岁月和特定时空下的情绪情感,常让生长于和平年代的考生无法深刻... 古典诗歌在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匿(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在高考中,时有战争题材诗歌的身影闪现,其久远的岁月和特定时空下的情绪情感,常让生长于和平年代的考生无法深刻理解。现在请跟随本文,随风穿越,想象你是古代一个曾到边关服兵役的战士,戎马倥偬,半生沧桑,而今暮年归来。展卷品读,在一句句诗中,打开那一幕幕为时间所尘封,却又无比鲜活的往昔场景,于唏嘘和感动中,去感知和梳理高考战争题材诗的思想情感,从而得窥此类诗歌思想感情的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题材 借景抒情 情绪情感 思想情感 托物言志 古典诗歌 特定时空 高考
原文传递
校报和校园网络信息平台互补机理探究
2
作者 谢来达 《中学教学参考》 2021年第36期71-72,共2页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作为培育人、塑造人的工具的校报及校园网络信息平台,急需得到创新。文章以秦皇岛市第三中学的校报《校园之声》及校园网等校园网络信息平台为论述对象,通过系统分析它们的定位、职责、特点、潜质和内在联系等,探...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作为培育人、塑造人的工具的校报及校园网络信息平台,急需得到创新。文章以秦皇岛市第三中学的校报《校园之声》及校园网等校园网络信息平台为论述对象,通过系统分析它们的定位、职责、特点、潜质和内在联系等,探求它们的文化传播价值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报 校园网络信息平台 互补机理
下载PDF
分析高考真题 打造复习策略
3
作者 谢来达 白云沛 《考试与招生》 2021年第5期25-26,共2页
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做好针对性和补救性的复习,确保不留下知识漏洞和应试盲点,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一、条分缕析,岁岁年年题不同三轮复习注重查缺补遗、总结提高、科学施行、富有实效。要以自己的智慧、辨识,抛... 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做好针对性和补救性的复习,确保不留下知识漏洞和应试盲点,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高考试题进行分析。一、条分缕析,岁岁年年题不同三轮复习注重查缺补遗、总结提高、科学施行、富有实效。要以自己的智慧、辨识,抛开亦步亦趋的做题者的小心谨慎,从研究者的站位出发,深入了解近三年高考试卷结构、题型的变化趋势,从中窥测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结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的掌握 三轮复习 高考真题 高考试题 补救性 复习策略 高考试卷 命题思路
原文传递
新课程学以致用原则课堂实录——从荆轲刺秦中我们收获什么
4
作者 谢来达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10期87-88,共2页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是贯穿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文言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用法的层面,而是古为今用。
关键词 学以致用 古为今用
下载PDF
把握小说主旨 提升阅读效能
5
作者 谢来达 《考试与招生》 2021年第12期5-7,共3页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句话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指超越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然而"五色令人目盲,发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在浓墨重彩和栩栩如生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中,在亦真亦假...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句话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指超越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然而"五色令人目盲,发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在浓墨重彩和栩栩如生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中,在亦真亦假、纷繁复杂的情节内容面前,许多考生在解答高考小说阅读题时手忙脚乱、拙于应付,丢掉了取舍、赏析乃至甄别的基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阅读 《二十四诗品》 肖像描写 情节内容 阅读效能 超以象外 令人 小说主旨
原文传递
精耕试验田 巧绘“流程图”——2018年全国Ⅰ卷语文21题评析
6
作者 谢来达 《考试与招生》 2019年第5期12-14,共3页
'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堪称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验田',题型多变,形式常新。梳理这一板块的内容可以发现,近年来,命题者越来越重视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2018年语文试卷21题对... '语言文字应用'部分堪称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试验田',题型多变,形式常新。梳理这一板块的内容可以发现,近年来,命题者越来越重视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考查。2018年语文试卷21题对流程图的考查,便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转换 操作策略
原文传递
《沁园春·长沙》中的精妙"化用"
7
作者 谢来达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化用,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将前人的作品(诗句)化解开来,组合运用,形成一个与前人诗句有联系(渊源)又具有现代表达意味的语言新内容和新形式。它是作者对素材的再造与升华,是作者情感、意志的凝结与升华,是语言和思想的创新。宋代黄庭坚在... 化用,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将前人的作品(诗句)化解开来,组合运用,形成一个与前人诗句有联系(渊源)又具有现代表达意味的语言新内容和新形式。它是作者对素材的再造与升华,是作者情感、意志的凝结与升华,是语言和思想的创新。宋代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对此有更加文艺的概括:“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情感 现代表达 《沁园春·长沙》 化用 组合运用 黄庭坚
下载PDF
从《庖丁解牛》中感悟为师之道
8
作者 谢来达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7年第7期57-58,共2页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学生至少会接触到庄子的两篇作品,《逍遥游》和《庖丁解牛》,与《逍遥游》的汪洋恣肆、意出尘外所不同的是,《庖丁解牛》以寻常意象表达养生处世之道,看似寻常最奇崛,其难能可贵自不待言.在《庖丁解牛》的一开篇,“手...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学生至少会接触到庄子的两篇作品,《逍遥游》和《庖丁解牛》,与《逍遥游》的汪洋恣肆、意出尘外所不同的是,《庖丁解牛》以寻常意象表达养生处世之道,看似寻常最奇崛,其难能可贵自不待言.在《庖丁解牛》的一开篇,“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技艺精湛的业界传奇,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职业素养和艺术魅力.掌声、赞许之外,让人不禁深思:在平凡的岗位上,当庖丁将血淋淋的屠宰工作的每一个动作,锤炼成富有韵律和美感的舞蹈语言的时候,这不正昭示着“道”的直接和丰富吗?此外也隐喻着,“道”从来不厚此薄彼,嫌贫爱富,不论你是裘马扬扬的翘楚精英,还是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都可以通过悟性和坚守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从容抵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庖丁解牛》 为师之道 《逍遥游》 感悟 语文课本 处世之道 意象表达 艺术魅力
下载PDF
如何提升作文立意中的政治担当
9
作者 谢来达 《考试与招生》 2020年第2期27-28,共2页
立意左右着作品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就是强调"立意"务必产生于写作之前。因此,立意,须预先作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一、考场折桂,以何立意?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突出"文... 立意左右着作品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就是强调"立意"务必产生于写作之前。因此,立意,须预先作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一、考场折桂,以何立意?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突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作导向。逐渐从小我的道德情操、成长点滴中走出,开始直面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传奇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 文章合为时而著 作文立意 政治担当 道德情操 意在笔先 大变局 广度与深度
原文传递
力尽乌江千载后,古沟芳草起寒云——探求项羽性格形成、命运悲剧的内在原因
10
作者 谢来达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第7期28-29,共2页
在高中阶段对《鸿门宴》《项羽之死》等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时,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剖析常常 陷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状态.虽然基于其重情重义的逢迎,或是基于残暴贪婪的批驳是人性的真 实流露,但作为从教者必须高屋建叙,以历史思维和人文情怀... 在高中阶段对《鸿门宴》《项羽之死》等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时,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剖析常常 陷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状态.虽然基于其重情重义的逢迎,或是基于残暴贪婪的批驳是人性的真 实流露,但作为从教者必须高屋建叙,以历史思维和人文情怀,从性格形成与家世、年龄、禀赋等多 维度予以关照,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思路进行客观推演和理性评价,才可能实现对项羽人格的 合理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性格形成 动态观察
下载PDF
琵琶女的梦幻回归和自我重塑——从“千呼万唤始出来”说开去
11
作者 谢来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7年第6期29-31,共3页
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深挚情感和对音乐无以伦比的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文学式再现,成为永恒的经典。其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更是举不胜举,特别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句,因其对细节的准确拿... 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深挚情感和对音乐无以伦比的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文学式再现,成为永恒的经典。其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更是举不胜举,特别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句,因其对细节的准确拿捏和衍生出的丰富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千古名句 捏和 无以伦比 商人妇 红绡 五陵年少 秋月春风 苦命人
原文传递
如何“演”好记叙文中的“感情戏”
12
作者 谢来达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12期59-61,共3页
记叙文写作贵在情真意切,独抒性灵。针对当下应试作文敷衍塞责、无病呻吟的病态积弊,从文章情感与主题思想的关系谈起,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情感表达的基本形式以及应试记叙文抒情展性的基本技巧。
关键词 直抒胸臆 个体性移情 相似块 动情点
下载PDF
以《登建康赏心亭》为例刍议生本背景下教师的主导性
13
作者 谢来达 《语文天地》 2017年第5期54-55,共2页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高中新课改的标志性模式,得到了大多数有志于教育教学创新的学校和教师的青睐。在长期的探索中,虽然业内褒贬不一,但其凸显“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还课堂的主动权于学生这一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众所周知,多数...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高中新课改的标志性模式,得到了大多数有志于教育教学创新的学校和教师的青睐。在长期的探索中,虽然业内褒贬不一,但其凸显“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还课堂的主动权于学生这一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众所周知,多数的改革存在矫枉过正的通病,在高歌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节市级公开课,谈一谈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主导性 学生主体地位 建康 教育教学创新 小组合作 教育理念 以学为主
下载PDF
提升后网络时代的读写能力
14
作者 谢来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3X期86-86,共1页
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因互联网和便携电子设备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也许如同当年纸张代替了竹简和绢帛,对于语言和文学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何在语文课堂上顺应这一时代的变迁,而不是做违背历史的倒行逆施者,正确引导... 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因互联网和便携电子设备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也许如同当年纸张代替了竹简和绢帛,对于语言和文学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何在语文课堂上顺应这一时代的变迁,而不是做违背历史的倒行逆施者,正确引导学生在后网络时代精彩阅读,从容写作,显得极其重要。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能力 精彩阅读 绢帛 电子设备 如水 红颜知己 首词 批作业 生僻字 导学
原文传递
语文课堂的文化传承要植根于乡土情结——从一节写作训练课说开去
15
作者 谢来达 《中学教学参考》 2017年第13期22-22,共1页
在传统文化愈来愈被重视的今天,一味地从经史子集中选取素材进行传授,容易形成与时代的隔膜和青年一代的抗拒。教师可从身边和乡土中的文化线索寻找切入点,通过古典诗文的形式载体,在写作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文以载道"的行文理念和爱学... 在传统文化愈来愈被重视的今天,一味地从经史子集中选取素材进行传授,容易形成与时代的隔膜和青年一代的抗拒。教师可从身边和乡土中的文化线索寻找切入点,通过古典诗文的形式载体,在写作教学中向学生传达"文以载道"的行文理念和爱学校、爱家乡、爱国的阶梯式立德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乡土意识 诗文引导
下载PDF
对《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解读
16
作者 谢来达 《中学教学参考》 2017年第10期30-30,共1页
《定风波》这篇表面展现着旷达洒脱、散淡惬意的文学滋味的名篇,更纯粹的价值在于其包藏的完美的哲学内核,“也无风雨也无睛”一句既是全篇的收柬,也是整个苏轼人格高度和哲学境界的总结。教授此篇应该全面深入地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 《定风波》这篇表面展现着旷达洒脱、散淡惬意的文学滋味的名篇,更纯粹的价值在于其包藏的完美的哲学内核,“也无风雨也无睛”一句既是全篇的收柬,也是整个苏轼人格高度和哲学境界的总结。教授此篇应该全面深入地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以使这一伟大人物的文学影响力、思想影响力得以代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风波 风雨 人格高度 哲学境界
下载PDF
守望一个戍边战士的倥偬半生——创新式梳理边塞诗歌内容的课堂实录
17
作者 谢来达 《教师》 2017年第21期102-102,共1页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大多数教师在执教的时候,是将林林总总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线性排列,遵循着“考纲解读一知识点讲解一典例(前一年高考试题)分析一题海战术”这一思路。然而如果所有的知识点都这样复习,势必使高三的语文学习因丧...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大多数教师在执教的时候,是将林林总总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线性排列,遵循着“考纲解读一知识点讲解一典例(前一年高考试题)分析一题海战术”这一思路。然而如果所有的知识点都这样复习,势必使高三的语文学习因丧失科学性和人文性而沦为高效复习的鸡肋。能不能将芜杂的知识点通过严谨的逻辑线条和醇厚的人文情怀进行创新式梳理呢?下面是我的一节课堂实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实录 创新式 诗歌内容 边塞 战士 戍边 语文复习 高考试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