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5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Ce对钎具钢中夹杂物的改质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黄宇 成国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3-1261,共9页
通过向钎具钢中加入稀土Ce元素,研究了Ce对钎具钢中镁铝尖晶石和硫化物的改质过程和改质机理。结合SEM和EDS对钢中夹杂物的形貌、组成、数量和尺寸进行分析,采用Thermo-Calc和Factsage 6.3热力学软件对Ce改质尖晶石和硫化物的改质机理... 通过向钎具钢中加入稀土Ce元素,研究了Ce对钎具钢中镁铝尖晶石和硫化物的改质过程和改质机理。结合SEM和EDS对钢中夹杂物的形貌、组成、数量和尺寸进行分析,采用Thermo-Calc和Factsage 6.3热力学软件对Ce改质尖晶石和硫化物的改质机理以及钢中合适Ce的质量分数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稀土Ce对Al_2O_3、Mg Al_2O_4和(Ca,Mn)S都具有很好的改质效果。无Ce添加时,钎具钢中夹杂物以Mg Al_2O_4和(Ca,Mn)S为主;当钎具钢中的稀土含量为0.0078%时,Mg Al_2O_4被改质为Ce-O,(Ca,Mn)S被改质为Ce-S,同时还存在一定量的Ce-O和Mg O共生相,钢中夹杂物的尺寸减小。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钢中不同的Ce含量对应不同的稀土夹杂物(Ce Al O_3、Ce-O)类型。稀土Ce对Mg Al_2O_4的改质顺序为:Mg Al_2O_4→Ce Al O_3+Mg O→Ce_2O_3+Mg O→Ce_2O_3,Factsage 6.3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观察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钎具钢 夹杂物 热力学计算
原文传递
H13热作模具钢大尺寸析出相特征及生成机制 被引量:20
2
作者 成国光 +2 位作者 陈列 张燕东 严清忠 《中国冶金》 CAS 2016年第4期32-37,共6页
针对H13钢中大尺寸析出相的存在形式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H13钢中大尺寸析出相包含3类——富钒的(V,Mo,Cr,Fe)C类、富Mo-Cr的(V,Mo,Cr,Fe)C类及硫化锰。富钒的(V,Mo,Cr,Fe)C类大尺寸析出相形状多呈现长条形,尺寸达数十微米,部... 针对H13钢中大尺寸析出相的存在形式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H13钢中大尺寸析出相包含3类——富钒的(V,Mo,Cr,Fe)C类、富Mo-Cr的(V,Mo,Cr,Fe)C类及硫化锰。富钒的(V,Mo,Cr,Fe)C类大尺寸析出相形状多呈现长条形,尺寸达数十微米,部分依附于硫化锰形核的析出相成类椭圆形;富Mo-Cr的(V,Mo,Cr,Fe)C析出相无规则形貌,钼、铬原子分数比相差不大,钒原子分数稍低。根据复合大尺寸析出相的结合形式,可以推测出大尺寸析出相的析出顺序。硫化物首先析出,富钒类(V,Mo,Cr,Fe)C相随后,富Mo-Cr类(V,Mo,Cr,Fe)C相则最后析出。结合大尺寸析出相的成分特征,Thermo-calc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析出相 H13热作模具钢 生成机制 THERMO-CALC
原文传递
H13钢中Mg-Al-O系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及控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宇 +3 位作者 成国光 陈列 张燕东 严清忠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39,共6页
通过对保护气氛电渣重熔工艺和普通电渣重熔工艺H13钢的锻材成分、氧化物夹杂的组成分析,研究了电渣重熔工艺H13钢中Mg-Al-O系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及控制问题,并通过Factsage软件对Mg-Al-O系夹杂物的各优势区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保... 通过对保护气氛电渣重熔工艺和普通电渣重熔工艺H13钢的锻材成分、氧化物夹杂的组成分析,研究了电渣重熔工艺H13钢中Mg-Al-O系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及控制问题,并通过Factsage软件对Mg-Al-O系夹杂物的各优势区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保护气氛电渣重熔工艺中氧质量分数较低,仅为0.001 5%,氧化物夹杂主要是MgO·Al_2O_3,1~3μm的小尺寸占比达到了62.5%;普通电渣重熔工艺中氧质量分数较高,达到了0.002 4%,Mg-Al-O系夹杂物以72.5%Al_2O_3+27.5%MgO·Al_2O_3为主,含有4%的5~8μm大尺寸夹杂物,1~3μm小尺寸占比仅为37.8%,尺寸偏大。钢液中镁、氧质量分数的变化对MgO·Al_2O_3的优势区域影响较大,高镁、低氧有利于MgO·Al_2O_3生成,减小H13钢中氧化物夹杂尺寸。但MgO·Al_2O_3会作为大尺寸碳氮化物(Ti,Nb,V)(C,N)异质形核核心,后期对此问题还要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电渣重熔 夹杂物 热力学计算
原文传递
稀土对于H13钢中大尺寸非均质形核碳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宇 +3 位作者 成国光 陈列 张燕东 严清忠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2-789,共8页
通过加入不同的稀土含量对于H13钢中大尺寸碳化物的形核核心进行改质,研究了稀土对于形核核心的改质机理以及不同稀土含量对于形核核心的改质情况,并利用Factsage软件对于改质机理及完全改质形核核心的合理稀土加入量进行了理论计算。... 通过加入不同的稀土含量对于H13钢中大尺寸碳化物的形核核心进行改质,研究了稀土对于形核核心的改质机理以及不同稀土含量对于形核核心的改质情况,并利用Factsage软件对于改质机理及完全改质形核核心的合理稀土加入量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对于H13钢中大尺寸碳化物的形核核心具有良好的改质效果,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碳化物的形核核心的改质顺序为MgO·Al_2O_3—CeAlO_3—Ce_2O_2S或Ce_2O_3。错配度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MgO·Al_2O_3和CeAlO_3都能作为H13钢中大尺寸碳化物的形核核心,Ce_2O_2S和Ce_2O_3有效地抑制了大尺寸碳化物的非均质形核。合适的稀土加入量,MgO·Al_2O_3会被完全改质为稀土氧化物或稀土硫氧化物,达到减少H13钢中大尺寸碳化物数量的效果。热力学计算表明钢中氧含量越低,完全改质所需的稀土含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碳化物 热力学计算 稀土
原文传递
稀土对H13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宇 +3 位作者 成国光 陈列 严清忠 张燕东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23,共8页
通过对不同Ce含量的H13钢锻材中夹杂物的解剖,研究了Ce与H13钢中夹杂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结合SEM+EDS和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于Ce的改质过程和改质机理进行了研究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未加入稀土时,H13钢锻材中夹杂物以MgAl2O4和MgAl... 通过对不同Ce含量的H13钢锻材中夹杂物的解剖,研究了Ce与H13钢中夹杂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结合SEM+EDS和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于Ce的改质过程和改质机理进行了研究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未加入稀土时,H13钢锻材中夹杂物以MgAl2O4和MgAl2O4外包覆富Ti相最外层包覆富Nb相的三层复合结构为主;当锻材中稀土含量为0.004%时,锻材中夹杂物的类型主要以Mg-Al-O与CeAlO3的混合共生相和共生相外面包覆富Ti相的双层复合结构为主;当锻材中稀土含量为0.034%时,锻材中夹杂物的类型变为Ce2O3、Ce2O2S和富Ti相富Nb相的混合共生相。Ce先将MgAl2O4改质为CeAlO3,然后改质为Ce2O3或Ce2O2S。MgAl2O4和CeAlO3都能作为富Ti相的异质形核核心,Ce2O3和Ce2O2S对于富Ti相的异质形核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Ce可以与痕量元素As进行有效的结合,夹杂物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RE-As-O/S夹杂物;另一种为Ce-As夹杂物在Ce-O或Ce-O-S外表面包裹析出。Factsage对于Ce改质Mg-Al-O系夹杂物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夹杂物 H13钢 热力学计算
原文传递
含硫齿轮钢SAE8620H热轧棒材夹杂物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海泉 +2 位作者 成国光 陈列 寇玉山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75,共6页
以EAF电炉—LF精炼炉—VD真空精炼炉—LF精炼炉—CC连铸工艺流程生产含硫齿轮钢SAE8620H热轧棒材,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别对棒材横纵截面的边缘部位、1/2半径处和中心部位的夹杂物进行了检测,综合分析了夹杂物的尺寸、数... 以EAF电炉—LF精炼炉—VD真空精炼炉—LF精炼炉—CC连铸工艺流程生产含硫齿轮钢SAE8620H热轧棒材,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别对棒材横纵截面的边缘部位、1/2半径处和中心部位的夹杂物进行了检测,综合分析了夹杂物的尺寸、数量、分布以及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含硫齿轮钢SAE8620H热轧棒材中的夹杂物主要有单独硫化锰和核心主要是Al2O3和MgO-Al2O3,外围是MnS或者(Ca、Mn)S的氧硫复合夹杂物;从边缘到中心,夹杂物总数递增,氧硫复合夹杂物比例递减;棒材横截面上夹杂物大部分小于2μm,长宽比小于3;棒材纵截面上夹杂物平均长度为11μm,边缘部位夹杂物平均长度较中心部位短3μm,纺锤状夹杂物的比例占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齿轮钢SAE8620H 热轧棒材 硫化物夹杂 氧硫复合型夹杂物
原文传递
高品质轴承钢BOF-LF-RH-CC和EAF-LF-VD-CC工艺夹杂物演变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屈志东 +2 位作者 孟晓玲 徐建飞 王昆鹏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0,共5页
以某公司两种不同轴承钢生产工艺为例,对BOF-LF-RH-CC和EAF-LF-VD-CC工艺生产的轴承钢中夹杂物进行了对比分析。初炼炉的出钢碳含量会对LF精炼前期夹杂物的数量以及成分产生影响,BOF出钢w(C)=0.07%的炉次,LF精炼初期夹杂物数量为5.04个/... 以某公司两种不同轴承钢生产工艺为例,对BOF-LF-RH-CC和EAF-LF-VD-CC工艺生产的轴承钢中夹杂物进行了对比分析。初炼炉的出钢碳含量会对LF精炼前期夹杂物的数量以及成分产生影响,BOF出钢w(C)=0.07%的炉次,LF精炼初期夹杂物数量为5.04个/mm2且主要为Al2O3夹杂物;EAF出钢w(C)=0.58%的炉次,LF精炼初期夹杂物数量为2.49个/mm2且主要为MgO·Al2O3夹杂物,但在LF精炼结束时出钢碳含量对夹杂物数量的影响较小。LF精炼炉渣中CaO活度会对夹杂物中CaO的含量产生影响,BOF-LF-RH-CC工艺LF精炼渣CaO活度为0.632,对应的精炼结束时夹杂物中w(CaO)=5%;EAF-LF-VD-CC工艺LF精炼渣CaO活度为0.965,对应的精炼结束时夹杂物中w(CaO)=18%。对比分析过RH、VD后轴承钢夹杂物的成分和数量变化情况,发现经RH处理后MgO·Al2O3类高熔点夹杂物数量由1.02个/mm2降低至0.01个/mm2;经VD处理后MgO·Al2O3类高熔点夹杂物数量由0.18个/mm2降低至0.01个/mm2,夹杂物主要为低熔点的CaO-Al2O3。但从CaO-Al2O3-MgO类夹杂物总数量分析上发现RH处理后夹杂物数量急剧降低,而经VD处理后夹杂物数量并没有较大下降,认为VD过程MgO·Al2O3夹杂物的减少是由于VD过程剧烈钢渣混冲导致炉渣对MgO·Al2O3变相"钙处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夹杂物 RH VD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在含残余砷、锡09Cr2AlMoRE钢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吴铖川 成国光 +1 位作者 田俊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7-604,共8页
对加稀土前后09Cr2AlMoRE钢取样分析化学成分,制备金相样用SEM-EDS研究了钢中析出物特征,制备透射电镜(TEM)试样通过TEM研究元素的晶界偏聚,并用热力学计算了稀土Ce,La,S和残余元素As反应固定残余元素As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氧... 对加稀土前后09Cr2AlMoRE钢取样分析化学成分,制备金相样用SEM-EDS研究了钢中析出物特征,制备透射电镜(TEM)试样通过TEM研究元素的晶界偏聚,并用热力学计算了稀土Ce,La,S和残余元素As反应固定残余元素As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氧、硫的条件下,稀土镧可以和09Cr2AlMoRE钢中较低含量的砷(130×10-6)作用生成镧砷金属间化合物;铈、镧主要是通过形成稀土砷硫夹杂物固定钢中残余元素砷。另外,在本实验条件下稀土元素(64×10-6)只有很微量的偏聚在晶界,残余元素As不在晶界偏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LA 残余元素As 热力学
原文传递
含0.029%铌F40MnVS钢连铸坯微米级大颗粒NbC特征及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向阳 +1 位作者 李仕超 孟晓玲 《特殊钢》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针对铌微合金化(加0.029%Nb)F40MnVS非调质钢(220 mm×260 mm)连铸坯中含铌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40MnVS钢连铸坯中可见较多微米级大颗粒NbC相(/%:80~94Nb, 1.2~7.1V,1.6~17.1Ti)。大颗粒NbC分布在枝晶间,其形貌可呈块状、长条状或... 针对铌微合金化(加0.029%Nb)F40MnVS非调质钢(220 mm×260 mm)连铸坯中含铌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40MnVS钢连铸坯中可见较多微米级大颗粒NbC相(/%:80~94Nb, 1.2~7.1V,1.6~17.1Ti)。大颗粒NbC分布在枝晶间,其形貌可呈块状、长条状或与钢基体的共晶形态,部分依附于硫化物存在。在连铸坯边部NbC多在5μm以下,形貌以点状居多;连铸坯中间及心部NbC可达数十微米,多为细长条。这些大颗粒NbC相在热轧材中仍然存在。依据Thermo-Calc计算结果,钢液凝固末期,当固相率达到0.961时,NbC可在元素富集的钢液中析出,其成分存在Ti可能是与先析出的TiN成分互溶的结果;通过将轧前铸坯加热温度提高至1200℃,可明显降低大颗粒NbC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大颗粒NbC 铌微合金化 F40MnVS 连铸坯 THERMO-CALC
下载PDF
高速钢W4Mo3Cr4VSi中碳化物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勇飞 成国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82,共10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速钢W4Mo3Cr4VSi(4341)中碳化物的析出行为并对其加以控制,提高钢种的使用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以及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对高速钢W4Mo3Cr4VSi中碳化物的种类、形貌、成分、分布以及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速钢W4Mo3Cr4VSi(4341)中碳化物的析出行为并对其加以控制,提高钢种的使用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以及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对高速钢W4Mo3Cr4VSi中碳化物的种类、形貌、成分、分布以及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速钢W4Mo3Cr4VSi中主要包含两类碳化物,一类是颗粒状的富钨钼的M6C碳化物,另一类是长条不规则形状的富钒的VC碳化物,两相碳化物均在凝固过程于液相中析出。其中,在VC碳化物的凝固过程中,研究结果显示,最先析出的是VN,当固相质量分数达到78%时,开始只析出VC。对于钢种碳化物的热稳定性,M6C碳化物的稳定性较低,当试样加热到1 150℃保温6 h时即有溶解现象,当试样加热到1 250℃保温6 h时,碳化物不仅有溶解现象,而且有明显的长大现象。VC碳化物热稳定性较高,无论加热到1 150还是1 250℃,其溶解变化均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W4Mo3Cr4VSi 碳化物 析出
原文传递
Nb-H13钢中一次碳化物的析出机理和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小军 李明林 +3 位作者 黄宇 成国光 代卫星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7,共7页
为了得出铌微合金化H13钢中合适的铌元素添加量,以H13钢中的一次碳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冶炼不同铌元素质量分数的H13钢,系统地研究了Nb-H13钢中一次碳化物的析出机理和合适的Nb添加量。结果表明,当H13钢中铌的质量分数小于0.03%时... 为了得出铌微合金化H13钢中合适的铌元素添加量,以H13钢中的一次碳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冶炼不同铌元素质量分数的H13钢,系统地研究了Nb-H13钢中一次碳化物的析出机理和合适的Nb添加量。结果表明,当H13钢中铌的质量分数小于0.03%时,Nb-H13钢中的一次碳化物主要为富钒相;当H13钢中铌的质量分数达到0.05%时,Nb-H13钢中的一次碳化物主要为富钒相和富铌相。铌微合金化H13钢中铌元素的添加量应小于0.03%。铌质量分数的高低会显著影响FCC相中碳化物的析出顺序,随着铌质量分数的增加,碳化物的析出顺序由首先析出富钒相转变为首先析出富铌相,且富铌相的热稳定性要远高于富钒相。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工业试验结果同样论证了本研究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一次碳化物 析出机理 热力学计算
原文传递
轧制工艺对中碳高锰钢轧材组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辉成 徐必靖 +3 位作者 袁静 李仕超 邹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3-95,99,共4页
对比研究了两种轧制工艺下中碳高锰钢轧材的组织差异。结果表明,提高加热温度,延长加热时间,有利于提高轧材成分、硬度的均匀,并且提高终轧温度,可以增加奥氏体尺寸,减少铁素体形核,增大轧后冷却速度,抑制合金元素的偏析扩散,改善带状... 对比研究了两种轧制工艺下中碳高锰钢轧材的组织差异。结果表明,提高加热温度,延长加热时间,有利于提高轧材成分、硬度的均匀,并且提高终轧温度,可以增加奥氏体尺寸,减少铁素体形核,增大轧后冷却速度,抑制合金元素的偏析扩散,改善带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终轧温度 轧材组织
下载PDF
某中碳钢的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飞 林俊 +2 位作者 李仕超 邓向阳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首先对某中碳钢进行不同工艺的热处理,获得了不同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拉伸性能测试等研究了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及冷速对试验钢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试验钢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 首先对某中碳钢进行不同工艺的热处理,获得了不同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拉伸性能测试等研究了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及冷速对试验钢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试验钢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速对试验钢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的影响远大于原奥氏体晶粒尺寸。随冷却速率增加,先共析铁素体形貌由等轴状向不闭合网状过渡,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和尺寸分别由16.3 vol%、16.4μm降低至1.0 vol%、4.1μm,珠光体含量由83.7 vol%逐渐增加至99.0 vol%,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由419 nm逐渐降低至174 nm。不同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试验钢的拉伸强度与布氏硬度满足线性拟合关系。试验钢抗拉强度测试值与考虑到退化珠光体存在的某数学模型符合较好。因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形貌)、组织细化、珠光体含量及片层间距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试验钢断后伸长率与断面收缩率的变化随冷速的变化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钢 铁素体-珠光体 片层间距 组织定量 冷却速率
原文传递
胀断连杆用中碳非调质KNF33MAM钢的成分与组织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向阳 林俊 +1 位作者 李仕超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3年第1期4-7,共4页
用非调质钢材料代替调质钢材料来制造发动机胀断连杆,可以省去一道热处理工序,从而利于节能环保,采用胀断技术代替传统的平切技术,有利于提高连杆的装配精度。对胀断连杆用KNF33MAM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低倍组织、显微组织、非金属夹杂... 用非调质钢材料代替调质钢材料来制造发动机胀断连杆,可以省去一道热处理工序,从而利于节能环保,采用胀断技术代替传统的平切技术,有利于提高连杆的装配精度。对胀断连杆用KNF33MAM非调质钢的化学成分、低倍组织、显微组织、非金属夹杂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可为提高国内材料水平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发动机 胀断连杆 显微组织 夹杂物
下载PDF
含铌H13钢中一次碳氮化物生成机理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郝勇飞 成国光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139,共8页
对含铌0.051%的H13钢铸锭中一次碳氮化物成分特征及在1150℃、1250℃下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含铌0.051%的H13钢铸锭中存在3类一次碳氮化物,富Nb类、富V类以及富Mo-C... 对含铌0.051%的H13钢铸锭中一次碳氮化物成分特征及在1150℃、1250℃下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含铌0.051%的H13钢铸锭中存在3类一次碳氮化物,富Nb类、富V类以及富Mo-Cr类相。富Nb相热稳定性高,在1150℃及1250℃下保温6 h仍大量存在。富V相在1150℃下保温6 h仍然存在,而在1250℃下保温6 h即可完全固溶。富Mo-Cr相热稳定性低,无论是在1150℃还是1250℃下,均没有发现。这些相是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元素富集而在液相中析出。凝固过程中,富V的碳氮化物相首先析出,之后随着Nb含量的富集,富Nb的碳化物相开始析出,当Nb元素消耗到一定程度而同时V元素进一步富集后,富V的碳化物相再次析出,富Mo-Cr相在凝固末期最后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NB 热稳定性 生成机理 THERMO-CALC
原文传递
国内外23CrNi3Mo钎具钢洁净度的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宇 成国光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6,共7页
通过国内外23CrNi3Mo钎具钢的洁净度对比,找出在冶金环节上与国外钎具钢的差距,并对国外钎具钢中夹杂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理论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国外钎具钢的洁净度较高,易偏析元素砷、磷等含量远低于国内钎具钢;夹杂物的类型主要以... 通过国内外23CrNi3Mo钎具钢的洁净度对比,找出在冶金环节上与国外钎具钢的差距,并对国外钎具钢中夹杂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理论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国外钎具钢的洁净度较高,易偏析元素砷、磷等含量远低于国内钎具钢;夹杂物的类型主要以单独的Mg-Al-O类夹杂物和Mg-Al-O外包裹MnS类夹杂物为主,夹杂物的尺寸主要为0~3μm;纵截面上MnS夹杂物具有很明显的拉长现象,且具有很好的熔断效果,宽度为1μm左右,纵横比为3~6。国内钎具钢中夹杂物主要为单独的Mg-Al-O类夹杂物和Mg-Al-O外包裹(Ca,Mn)S类夹杂物,尺寸以3~6μm为主;纵截面上,单独的(Ca,Mn)S沿轧制方向几乎不变形。热力学计算表明,MnS类夹杂物的两次析出是导致Mg-Al-O类夹杂物的包裹率达到70%、复合类夹杂物尺寸较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CrNi3Mo 钎具钢 洁净度 夹杂物
原文传递
PMO-EMS组合调控在钢电磁连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辉成 刘海宁 +1 位作者 豆乃远 《铸造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303-306,共4页
利用PMO-EMS方坯均质化组合调控技术,通过二冷水比水量、E-EMS、F-EMS以及PMO电磁参数优化,对比研究了提升连铸拉速,以期改善铸坯中心质量,实现提质增产。使用碳硫分析仪对铸坯横断面碳含量分布检测。结果表明,工艺参数优化后,铸坯中心... 利用PMO-EMS方坯均质化组合调控技术,通过二冷水比水量、E-EMS、F-EMS以及PMO电磁参数优化,对比研究了提升连铸拉速,以期改善铸坯中心质量,实现提质增产。使用碳硫分析仪对铸坯横断面碳含量分布检测。结果表明,工艺参数优化后,铸坯中心偏析和中心偏析平均评级降低,同时低级别的占比比例提高(质量好),高级别的占比比例降低(质量差)。采用PMO-EMS组合调控均质化技术,在高拉速条件下仍可以使铸坯内弧到外弧的碳偏析指数控制在1±0.05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O-EMS组合调控 工艺优化 连铸 电磁冶金
下载PDF
GCr15钢棒材表面凹坑缺陷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向阳 +1 位作者 徐旋旋 陈廷军 《金属制品》 CAS 2021年第3期54-55,61,共3页
38 mm GCr15钢棒材球化退火和表面处理后,表面出现大量凹坑状缺陷。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验及X射线能谱分析等技术,对GCr15钢棒材表面凹坑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Cr15钢棒材表面凹坑缺陷为腐蚀坑,腐蚀坑的产生可能与... 38 mm GCr15钢棒材球化退火和表面处理后,表面出现大量凹坑状缺陷。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检验及X射线能谱分析等技术,对GCr15钢棒材表面凹坑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Cr15钢棒材表面凹坑缺陷为腐蚀坑,腐蚀坑的产生可能与酸洗过程中时间过长或酸洗液浓度过高等因素有关。并提出了防止类似缺陷产生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 棒材 腐蚀坑 球化退火 金相组织 化学成分 酸洗
下载PDF
微合金化C70S6胀断连杆断裂面掉屑缺陷分析与工艺改进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向阳 李仕超 《特殊钢》 2022年第4期50-54,共5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得出,C70S6钢表面严重脱碳以及内部质量缺陷均会造成连杆胀断掉屑,通过优化Al、V、P含量,钢中铁素体含量由原5.5%-8.6%降至2.7%-4.8%;连铸过热度由≤35℃降至≤30℃,拉速由0.80-0.90m/min降至0.65-0.75...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得出,C70S6钢表面严重脱碳以及内部质量缺陷均会造成连杆胀断掉屑,通过优化Al、V、P含量,钢中铁素体含量由原5.5%-8.6%降至2.7%-4.8%;连铸过热度由≤35℃降至≤30℃,拉速由0.80-0.90m/min降至0.65-0.75m/min,末端电磁搅拌电流由200A提高至300A;轧制前铸坯涂涂料,加热炉加热时高温段空燃比由0.7-0.8降至0.5-0.6,加热温度提高至1200-1250℃;并采用提高轧后冷速等措施后,C70S6钢中心C偏析降为0.99-1.04,表面脱碳层深度≤0.50%d,晶粒度5.5-6.0级,铁素体含量≤5.0%,成功解决了连杆批量掉屑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0S6钢 胀断 掉屑 脱碳 晶粒度
下载PDF
C70S6非调质钢胀断连杆的制造工艺及其实物质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向阳 李仕超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2年第8期16-20,共5页
对C70S6非调质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进行了合理测定,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疲劳性能测试等方法对C70S6非调质钢胀断连杆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轧钢过程中采用高温扩散加热及控轧控冷工艺可得到均匀稳定的轧后组... 对C70S6非调质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进行了合理测定,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疲劳性能测试等方法对C70S6非调质钢胀断连杆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轧钢过程中采用高温扩散加热及控轧控冷工艺可得到均匀稳定的轧后组织;控制锻造后冷却速率可使连杆显微组织中的铁素体占比远低于10%,并有效防止出现马氏体等异常组织;最终制作的C70S6非调质钢胀断连杆的各项理化性能指标和疲劳寿命测试结果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70S6非调质钢 胀断连杆 控轧控冷 疲劳寿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