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法律制度层面防治刑讯逼供的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恩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刑讯逼供一直以来是司法实务中的顽症之一。本文试图从法律制度层面来探讨我国防治刑讯逼供的措施,即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建立有限的沉默权制度,完善当事人获得律师帮助制度;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明确警察和证人等出庭作证的义务;完善我... 刑讯逼供一直以来是司法实务中的顽症之一。本文试图从法律制度层面来探讨我国防治刑讯逼供的措施,即真正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建立有限的沉默权制度,完善当事人获得律师帮助制度;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明确警察和证人等出庭作证的义务;完善我国证据立法,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化监督特别是重视检察监督和法院的司法审查监督,切实落实对刑讯逼供行为的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制度 刑事司法 刑讯逼供 措施
下载PDF
内涵式发展理念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个案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文琼 谢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95-98,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高校发展理念,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高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文章立足于广西师范学院这一地方性高校,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高校发展理念,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高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文章立足于广西师范学院这一地方性高校,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理论基础,结合地方高校发展实际,探讨内涵式发展在地方高校发展中的必要性和指导性,考察在此理念指引下地方高校如何建构符合地方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广西师范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理念
下载PDF
浅析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影响
3
作者 熊孝梅 谢恩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5-19,25,共6页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社会生成了“新民族主义” ,“新民族主义”思潮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与旧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 ,但在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这个本质上与旧的民族主义并无区别。日本“新民族主义”实质是一股极右思潮 ,它...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社会生成了“新民族主义” ,“新民族主义”思潮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与旧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 ,但在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这个本质上与旧的民族主义并无区别。日本“新民族主义”实质是一股极右思潮 ,它对日本政治右倾化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新民族主义” 政治右倾化 表现形式 社会思潮 神国观念
下载PDF
构建中国的司法判例制度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恩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1期135-137,共3页
将司法判例引入司法实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其法律拘束力,来弥补我国成文法体系存在的不足,是大陆法系法学领域的共识,也是我国法学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该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对判例适用上的一些做法,结合国情,构建与自... 将司法判例引入司法实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其法律拘束力,来弥补我国成文法体系存在的不足,是大陆法系法学领域的共识,也是我国法学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该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对判例适用上的一些做法,结合国情,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判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文法 判例法 司法判例 自由裁量权
下载PDF
从“有罪推定”观念看超期羁押存在的原因以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恩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在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长期存在的超期羁押现象,不仅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阻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人权保障功能的实现,而且有损公安司法机关的形象。所以一直以来是我国检察机关重点清查的对象。对于超期羁... 在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长期存在的超期羁押现象,不仅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阻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人权保障功能的实现,而且有损公安司法机关的形象。所以一直以来是我国检察机关重点清查的对象。对于超期羁押我国在法律明确持否定态度。为有效防治超期羁押,近十几年公安司法部门还专门出台相关的司法文件,指导司法实务工作,但是防治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仅强调加强执法力度远远不够,必须在强调执法观念转变的同时,为转变执法观念进行制度构建,这样才能使防治超期羁押工作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期羁押 有罪推定 无罪推定 人权保障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证据概念对证据三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恩 《法制与经济》 2014年第9期60-61,64,共3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对证据概念的重新定义。证据概念的重新定义,对我国的证据制度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不仅要求我们对什么是证据进行重新认识,而且对传统的证据属性---证据的三性进行重新思...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对证据概念的重新定义。证据概念的重新定义,对我国的证据制度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不仅要求我们对什么是证据进行重新认识,而且对传统的证据属性---证据的三性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文章试从证据重新定义后对什么是证据的认识入手,进而探讨其与证据的采纳、证据采信的关系,以及对证据的三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的概念 证据的采纳 证据的采信 证据的三性
下载PDF
从法理学视角看我国刑讯逼供现象产生的原因
7
作者 谢恩 《党史博采(下)》 2011年第7期32-32,41,共2页
刑讯逼供危害很大,又屡禁不止。有关防治刑讯逼供的探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不乏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刑讯逼供的产生原因以期寻求防治方法。时值我国正在酝酿对刑事诉讼法进行第二次大修改之际,本文试图从法理学角度探讨刑讯逼供的成因,... 刑讯逼供危害很大,又屡禁不止。有关防治刑讯逼供的探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不乏从不同的角度探寻刑讯逼供的产生原因以期寻求防治方法。时值我国正在酝酿对刑事诉讼法进行第二次大修改之际,本文试图从法理学角度探讨刑讯逼供的成因,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刑讯逼供 原因
下载PDF
转变观念:从源头上遏制刑讯逼供的思考
8
作者 谢恩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6-189,共4页
刑讯逼供不仅严重危害当事人的权利,而且有损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形象。国家在法律层面,特别是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中直接针对如何遏制刑讯逼供进行了制度的构建,试图消除刑讯逼供在司法实务中的存在,但效果不佳。在《刑事诉讼法》... 刑讯逼供不仅严重危害当事人的权利,而且有损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形象。国家在法律层面,特别是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中直接针对如何遏制刑讯逼供进行了制度的构建,试图消除刑讯逼供在司法实务中的存在,但效果不佳。在《刑事诉讼法》面临再修改之际,文章从思想意识和观念的转变这一角度来探讨我国遏制刑讯逼供的对策,即改变传统文化中重公权轻私权的观念,培养公民的人权保障理念,落实国家对公民个体权利保障的制度;培养"法治国家"的意识;消除法律工具论的观念,培植法律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培养公民自身的权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 观念 刑讯逼供
下载PDF
论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
9
作者 谢恩 《黑河学刊》 2013年第8期101-102,共2页
在高校自治中,高校的校规就成为高校自治必须的规范性文件,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实现方式。高校只有制定符合自身特征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校规,在校规中注重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利益的均衡,特别要转变学校权力优先的观念,加强学生在校规的制... 在高校自治中,高校的校规就成为高校自治必须的规范性文件,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实现方式。高校只有制定符合自身特征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校规,在校规中注重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利益的均衡,特别要转变学校权力优先的观念,加强学生在校规的制定、实施、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在法治的环境下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校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自治 高校校规 学生权利 学生主体地位
下载PDF
构建广西城市特色社区的思考
10
作者 谢恩 《广西党史》 2006年第7期42-43,共2页
广西2000年以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社区建设、改造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试从这些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解决的措施,以寻求构建和谐的、有地方特色社区的途径。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居民自治 社区文化 和谐社区
下载PDF
论我国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
11
作者 谢恩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在2011年联合推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解决传统法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但该计划无法覆盖600多所开办法律专业的高校,本文试从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广西高校关于专业特色定位的... 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在2011年联合推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解决传统法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但该计划无法覆盖600多所开办法律专业的高校,本文试从高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广西高校关于专业特色定位的大讨论,探讨如何借"卓越计划"改革之风,全面推行法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为地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本科教育 学术型人才培养 职业型人才培养 地方特色法学教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放囚归家过节现象及其当代启示
12
作者 谢恩 《传承》 2013年第4期142-143,共2页
中国古代放囚归家过节现象主要表现为地方官员私下行为,也存在少数皇帝诏示放囚归家过节的个案。放囚归家过节并没有法律依据,主要建立在官员和囚犯之间的信任关系之上,但却得到政府的认可并被社会舆论赞扬。这种现象给当代中国法治建... 中国古代放囚归家过节现象主要表现为地方官员私下行为,也存在少数皇帝诏示放囚归家过节的个案。放囚归家过节并没有法律依据,主要建立在官员和囚犯之间的信任关系之上,但却得到政府的认可并被社会舆论赞扬。这种现象给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以启发:建立当代放囚归家过节制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放囚归家 当代启示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视野下权利保障机制研究——以广西南宁市的适用为样本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恩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75-179,共5页
通过对认罪认罚制度在广西南宁市的适用实证研究发现,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各司法机关通过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及其相关制度,真正将“繁简分流”落到实处,诉讼效率明显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刑事诉讼活动中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机制仍... 通过对认罪认罚制度在广西南宁市的适用实证研究发现,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各司法机关通过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及其相关制度,真正将“繁简分流”落到实处,诉讼效率明显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刑事诉讼活动中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在立法层面,《刑事诉讼法》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存在检察机关监督责任模糊、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与合法性无明确保障措施、值班律师在认罪认罚制度中权利与作用不清晰等问题;在实务方面,认罪认罚从宽及其相关制度存在适用程度不一,部分地区存在适用率小、落实难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及其相关制度,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提高和统一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对认罪认罚从宽及其相关制度的认识和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权利保障 制度完善 制度落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