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病临床分型与磁共振成像表现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卫东 刘哲辉 +2 位作者 鄂占森 张方璟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1期36-37,共2页
颈椎病是极为常见的疾病,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基本情况研究和报道较多,但大多数仅为某一征象及某一检查方法的论述,对颈椎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系统的对照研究,本研究颈椎病临床分型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研究分析,以探讨MR... 颈椎病是极为常见的疾病,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的基本情况研究和报道较多,但大多数仅为某一征象及某一检查方法的论述,对颈椎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缺乏系统的对照研究,本研究颈椎病临床分型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研究分析,以探讨MRI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临床分型 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神经根型 交感型 骨质增生 椎体前缘 影像学 硬膜囊 颈椎间盘脱出
下载PDF
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腹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秀华 +2 位作者 胡卫东 高观鸿 湘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腹部X射线计算机(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100例接受低剂量腹部CT检查的患者,根据自动曝光控制、管电压分为A组(120 kV)、B组(100 kV)、C组(120 kV)及D组(100 kV),各25例。其中A组、B组为Dose ... 目的探讨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腹部X射线计算机(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100例接受低剂量腹部CT检查的患者,根据自动曝光控制、管电压分为A组(120 kV)、B组(100 kV)、C组(120 kV)及D组(100 kV),各25例。其中A组、B组为Dose Right扫描,C组、D组为固定管电流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四组均相同。比较四组患者腰大肌、脐水平腹部上方1 cm的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图像质量评分及信噪比(SNR)值。结果A组、B组患者腰大肌、脐水平腹部上方1 cm的iDose4、IMR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腰大肌、脐水平腹部上方1 cm的iDose4、IMR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0±0.62)、(4.57±0.63)分和(4.44±0.50)、(4.55±0.51)分,B组分别为(4.47±0.57)、(4.59±0.60)分和(4.50±0.39)、(4.49±0.54)分,C组分别为(3.29±0.46)、(3.31±0.58)分和(2.91±0.40)、(2.95±0.44)分,D组分别为(2.66±0.38)、(2.70±0.50)分和(2.25±0.38)、(2.30±0.40)分。A组、B组的腰大肌、脐水平腹部上方1 cm的iDose4、IMR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C组、D组,且C组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SNR值呈现出递减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IMR图像的SNR值分别为(2.81±0.36)、(2.80±0.58)、(2.68±0.55)、(2.61±0.50),均高于iDose4图像的(1.20±0.29)、(1.13±0.25)、(1.08±0.25)、(1.05±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T管电流为17 mAs时,100 kV管电压参数时,iDose4迭代重建(IR)技术能够以最低辐射剂量获取满意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设置 低剂量 腹部X射线计算机扫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髂腰肌囊扩张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卫东 张卫红 +3 位作者 王秀荣 朱记超 鄂占森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57-1858,共2页
目的 研究髂腰肌囊扩张影像学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其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关节镜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髂腰肌囊扩张患者(扩张组)临床资料及CT、MR图像,同时选取60例无髂腰肌囊扩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Mann-Whitney U和Wilco... 目的 研究髂腰肌囊扩张影像学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对其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关节镜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髂腰肌囊扩张患者(扩张组)临床资料及CT、MR图像,同时选取60例无髂腰肌囊扩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Mann-Whitney U和Wilcoxon W检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单双侧、是否合并其他髋关节病变等因素对该病的影响。结果 扩张组与对照组分为男33例(55.0%)、36例(60.0%),女27例(45.0%)、24例(40.0%);扩张组年龄16-66岁,平均(41.6±5.7)岁,其中〈18岁4例(6.7%),≥18岁56例(93.3%),对照组年龄16-64岁,平均(42.6±6.2)岁,其中〈18岁6例(10.0%),≥18岁54例(90.0%)。扩张组、对照组分为单侧48例(80.0%)、50例(83.3%),双侧12例(20.0%)、10例(16.7%)。扩张组合并有股骨头坏死28例(46.7%),骨性关节炎26例(43.3%),正常者6例(10%),对照组合并髋关节病变50例(83.3%),正常者10例(16.7%)。两组年龄、单双侧、是否合并其他髋关节病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图像特点:扩张的髂腰肌囊呈囊性低密度,MR呈长T1、长T2水样信号,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边缘多光滑锐利,呈水滴样或卵圆形改变,其后缘为关节囊,内侧缘为股动静脉。结论 髂腰肌囊扩张无明显性别差别,常见18岁以上成年人,大多数为单侧发生,常合并有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CT、MR为其首选的检查手段,可对该病作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肌囊 髋关节 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耳硬化症的高分辨率CT表现与病理基础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记超 张方璟 +1 位作者 胡卫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987-1990,共4页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的HRCT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44耳临床诊断明确的耳硬化症的HRCT及临床资料。结果 41耳HRCT表现异常,表现为耳囊骨质密度减低,3耳HRCT未发现异常。26耳仅见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灶,11耳伴镫骨底板增厚...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的HRCT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44耳临床诊断明确的耳硬化症的HRCT及临床资料。结果 41耳HRCT表现异常,表现为耳囊骨质密度减低,3耳HRCT未发现异常。26耳仅见前庭窗前方耳囊低密度灶,11耳伴镫骨底板增厚。15耳于前庭窗前方、耳蜗周围见低密度影,5耳伴镫骨底板增厚。结论HRCT在耳硬化症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明确显示海绵化期病灶,但是对于诊断硬化期病灶仍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颞骨
下载PDF
320排CT低剂量扫描在小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许云龙 +2 位作者 陈翠芬 高观宏 胡卫东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研究320排CT低剂量扫描在小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临床高度怀疑的颅脑病变患儿,均拟行320排CT全脑扫描。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60例,常规剂量,250 mAs)和B组(6... 目的研究320排CT低剂量扫描在小儿颅脑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临床高度怀疑的颅脑病变患儿,均拟行320排CT全脑扫描。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60例,常规剂量,250 mAs)和B组(60例,低剂量,90 mAs)。比较两组患儿的辐射剂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情况,以及病灶诊断、病灶形态显示情况和定性诊断结果。结果A组患儿容积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分别为(46.20±2.56)mGy、(650.00±28.54)mGy·cm、(1.36±0.20)mSv,明显高于B组的(16.87±1.20)mGy、(230.00±14.20)mGy·cm、(0.50±0.10)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CT值为3.65±0.42,明显低于B组的5.72±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儿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6.67%、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发现颅内病灶44个,B组发现颅内病灶43个;两组患儿单个高密度灶、弥散性高密度灶、局限性低密度灶和脑沟脑回改变显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灶形态显示情况及颅内出血、外伤性腔梗、缺血缺氧性脑病、肿瘤定性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颅脑检查中行320排CT低剂量扫描,基本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能减少小儿颅脑检查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 低剂量扫描 小儿 颅脑检查 容积CT剂量加权指数 有效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婴幼儿颅脑320排容积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许云龙 +2 位作者 陈翠芬 高观鸿 胡卫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颅脑病变的0-6岁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50mAs,低剂量(1)组110mAs及低剂量(2)组90mAs,分别行320排容积CT全脑扫描。对比3种剂量...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颅脑病变的0-6岁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50mAs,低剂量(1)组110mAs及低剂量(2)组90mAs,分别行320排容积CT全脑扫描。对比3种剂量扫描的容积CT剂量加权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全头颅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及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采用模拟儿童头颅的水模扫描比较图像噪声,对比其CT值均数及标准差。由2名主治以上放射科医师独立对三组扫描图像进行质量评估。结果:1、低剂量(1)组和(2)组的有效剂量E分别为常规剂量的44%和36%。CTDIv和DLP分别较常规剂量组减少56%和64%。2、随着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3、双盲阅片评分显示,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下降,但基本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结论: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随剂量降低而降低,但基本能满足诊断要求,可大幅减少婴幼儿颅脑检查的辐射,有显著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婴幼儿 低剂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剑鞘样气管的临床与CT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秀荣 申云霞 +1 位作者 胡卫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对剑鞘样气管(saber-sheath intrathoracic trachea)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胸部CT检查患者图像及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0-75岁(65.70±6.99岁),对其CT特点及临床资料... 目的:对剑鞘样气管(saber-sheath intrathoracic trachea)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胸部CT检查患者图像及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0-75岁(65.70±6.99岁),对其CT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管横径8.0mm-17.0mm(10.99±2.36mm),95%可信区间(10.53-11.47mm);气管纵径13.4mm-28mm(20.44±5.03mm),95%可信区间(19.45-21.44mm);气管指数0.44-0.66(0.57±0.06),95%可信区间(0.56-0.58)。有吸烟史者92名(92%),慢性支气管炎病史89名(89%),肺气肿85名(85%),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88名(88%)。CT表现:气管纵径正常,横径狭窄,气管指数<2/3,气管内缘凹陷,形如剑鞘,内壁光滑,前壁局部气管软骨钙化,部分患者伴有慢支、肺气肿及肺大泡。结论:剑鞘样气管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合两者可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鞘样气管 断层摄影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程度与年龄及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卫东 张卫红 +4 位作者 霍慧艳 王秀荣 朱记超 鄂占森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4期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程度与年龄及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有无相关性,并分析半月板周缘性移位MRI 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0 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半月板周缘性移位同时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MRI 图像,将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分为Ⅰ、... 目的 研究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程度与年龄及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有无相关性,并分析半月板周缘性移位MRI 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0 例经关节镜证实的半月板周缘性移位同时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MRI 图像,将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分为Ⅰ、Ⅱ、Ⅲ级,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程度分为(+)、(++)、(+++),分析相关性.结果 (1)男72 例,女28 例,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年龄21~69 岁,平均(54.0±11.6)岁,半月板移位长度(4.37±0.66)mm;年龄与半月板移位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69,P=0.000).(2)前交叉韧带损伤:Ⅰ级27 例,Ⅱ级51 例,Ⅲ级22 例;半月板移位程度:(+)26 例,(++)55 例,(+++)19 例.Spearman 相关分析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与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关系密切(r=0.809〉0.5,P〈0.001).(3)MRI 图像特点:表现为半月板增厚,移位膨出,外缘向关节囊呈蕈伞样突起,关节囊受压移位,半月板内缘损伤达关节面,信号增高.前交叉韧带信号增高,连续性完整或中断,韧带可有增粗或短缩.结论 MRI 可准确诊断半月板周缘性移位,年龄及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均与半月板周缘性移位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脱位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颈椎间盘突出MRI分型与临床表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秀荣 张锟 +6 位作者 张方璟 刘哲辉 牛艳迪 高观鸿 罗玲 胡卫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5期708-710,717,共4页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MR影像分型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图像及临床资料,男682例(682/1000=68.2%),女318例(318/1000=31.8%),年龄18-68岁(47.38±3.52岁),对突出... 目的:对颈椎间盘突出MR影像分型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图像及临床资料,男682例(682/1000=68.2%),女318例(318/1000=31.8%),年龄18-68岁(47.38±3.52岁),对突出颈椎间盘进行MR分型,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1中央型突出48例(48/1000=4.8%),可见突出间盘位于后部正中,硬膜囊或脊髓受压;临床以颈髓受压为主要表现的42例(42/48=87.5%);2外侧型突出126例(126/1000=12.6%),间盘后部正中偏侧突出,相应神经根受压;临床以根性痛为主的118(118/126=93.6%);3远外侧型突出122例(122/1000=12.2%),间盘旁侧突出,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临床不同程度单侧脊髓受压症状98例(98/122=80.3%),即Brown-Sequard综合征;4垂直型突出658例(658/1000=65.8%),可见椎体上/下缘见弧形低信号压迹,周边可见环绕反应性骨髓的高信号;5混合型46例(46/1000=4.6%);4及5型临床症状表现较为混杂,或无临床症状。结论:颈椎间盘突出MRI分型有助于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成像 分型
下载PDF
多模态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蕾 徐梓毓 +4 位作者 袁海涛 李博 彭文君 陈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AVM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接受多模态CMR检查,并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 目的探讨多模态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AVM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接受多模态CMR检查,并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模态CMR参数在A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多模态CMR参数与IL-6、TNF-α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心肌质量(MM)、平均T1值、平均T2值、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肌灌注曲线下面积比、相对峰值信号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EDV、LVESV、MM、达峰时间、平均T1值、平均T2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均与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而EF、CO、心肌灌注曲线下面积比、相对峰值信号强度均与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EF、LVEDV、LVESV、CO、MM、心肌灌注曲线下面积比、相对峰值信号强度、达峰时间、平均T1值、平均T2值、LGE体积、LGE占左心室质量百分比对AVM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747、0.740、0.823、0.750、0.743、0.815、0.796、0.728、0.851、0.840、0.750、0.752,P<0.01),且联合诊断价值较高(AUC=0.943,P<0.01)。结论多模态CMR可快速、准确地诊断出A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心脏磁共振成像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在个性化超低剂量胸部CT成像的应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星 娄明武 +4 位作者 鲁琳 申云霞 王曼 梁碧玲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迭代算法是实现CT低剂量成像的有效工具,其特点是在降低图像噪声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图像质量。但对于扫描条件过低噪声过大的图像,过度的迭代重建有可能降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并损失解剖结构的细节。因此,如何能针对不同病人实... 目的迭代算法是实现CT低剂量成像的有效工具,其特点是在降低图像噪声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好的图像质量。但对于扫描条件过低噪声过大的图像,过度的迭代重建有可能降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并损失解剖结构的细节。因此,如何能针对不同病人实施个性化成像、使放射剂量达到可处理的最低水平是在临床实施CT低剂量成像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AIDR3D)进行个体化超低剂量胸部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从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2月进行过首次常规剂量胸部CT平扫检查并且明确诊断的病人中,连续收集需要在1个月内进行CT平扫复查的病人共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13~84岁,平均年龄48.27±17.63岁,BMI为15.62~30.85,平均21.62±3.38。这48例病人首次常规剂量检查时采用普通自动曝光控制技术(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扫描,其目标噪声值SD为12.5,并用常规滤波反投影(filter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进行重建。复查时进行个性化超低剂量胸部CT成像方案扫描,扫描条件采用整合迭代算法(AIDR 3D)的AEC技术,设置目标噪声值为SD25,其他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保持和常规检查一致,得到的数据分别进行AIDR算法和FBP算法重建。两次检查总共得到三组数据,分别为常规剂量FBP组(A组)、低剂量AIDR组(B组)和低剂量FBP组(C组)。3组分别用相应的过滤函数显示肺窗和纵隔窗。对三组数据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并进行对比:客观评价用图像噪声值进行量化(用CT值的标准差表示),主观评价由两名医师采用3分制(3-优,2-可,1-差)进行独立盲法评分。为了评估结合了AIDR 3D的AEC技术调控管电流的效果,把胸部分成上、中、下部分别进行评价。数据统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Friedman检验,将上、中、下评分均≥2分的病例定义为可诊断,计算可诊断率。扫描的放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体层影像术 X线计算机 迭代算法 胸部
下载PDF
下颌下腺导管结石640层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秀荣 +2 位作者 梁冰 申云霞 胡卫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下腺结石CT图像特点。方法对其CT图片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发现26例下颌下腺结石,发生率(26/2000=1.3%);共发现结石44枚,其中单发结石16例(16/26=61.5%),多发结石10例(10/26=38.5%),22例(22/26=84.6%)合... 目的探讨下颌下腺结石CT图像特点。方法对其CT图片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发现26例下颌下腺结石,发生率(26/2000=1.3%);共发现结石44枚,其中单发结石16例(16/26=61.5%),多发结石10例(10/26=38.5%),22例(22/26=84.6%)合并颌下腺炎,结石大小4.65±0.86(0.8~12mm),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6.6±6.5)岁,男18例(18/26=69.2%),女8例(8/26=30.8%);11例呈圆形(11/44=25.0%),28例呈椭圆形(28/44=63.6%);5例不规则形(5/44=11.4%)。CT表现为沿下颌下腺导管方向走行的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高密度影,同时伴有同侧下颌下腺腺体增大,密度欠均等改变,增强扫描后结石未见强化。结论下颌下腺结石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对该病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导管 涎石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20排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CT尿路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卫东 +2 位作者 陈秀华 高观鸿 湘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CT尿路造影(CTU)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9例具有泌尿系统临床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分次团注双期扫描,对照组予以CT... 目的:探讨320排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低剂量CT尿路造影(CTU)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9例具有泌尿系统临床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CT分次团注双期扫描,对照组予以CT单次团注4期扫描,两组均采用自动管电流技术,对比两组CT客观图像质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其主观图像质量的伪影、噪声、结构及清晰度;对比分析两组辐射剂量中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观察组SNR和CN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图像伪影、噪声、结构及清晰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TDI、DLP及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95,t=14.986,t=14.750;P<0.05)。结论:CT分次团注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可减少CTU辐射剂量,且并未对图像质量造成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次团注 自动管电流技术 辐射剂量 CT尿路造影(CTU)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的3.0T MRI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卫东 +1 位作者 高观鸿 陈秀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4期630-634,共5页
目的:测量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的解剖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3.0T 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测量以下参数:描述骨性结构的髌骨Wiberg指数、股骨滑车角、滑车深度、内外侧关节面比例、外侧倾斜角;描述髌骨... 目的:测量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的解剖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3.0T 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测量以下参数:描述骨性结构的髌骨Wiberg指数、股骨滑车角、滑车深度、内外侧关节面比例、外侧倾斜角;描述髌骨轨迹的髌骨偏移指数、髌骨倾斜角、髌骨高位指数(Insall-Salvati指数);描述下肢生物力线的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以及观察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情况。结果:两组间髌骨Wiberg指数、股骨滑车角、滑车深度、内外侧关节面比例、外侧倾斜角、Insall-Salvati指数、TT-TG间距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滑车Dejour分型与髌骨Wiberg指数存在显著的负性相关(r=-0.67,P=0.00);髌骨Wiberg指数、股骨外侧倾斜角、TT-TG间距是与髌骨轨迹异常显著相关(r>0.5,P<0.05)。结论:3.0T MRI定量测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析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的解剖因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 发育不良 MRI
下载PDF
3.0T MRI对桥池段面、听神经的显示及听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文彬 +2 位作者 龚明强 徐梓毓 胡卫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8期1410-1412,1416,共4页
目的:探讨3.0TMRI在显示桥池段面、听神经解剖结构的优势及在血管压迫桥池段听神经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本院初诊听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并行3.0T和1.5T磁共振内耳道检查的病例各32例进行对照分析,由两位神经系统影像学专家辨认桥池段... 目的:探讨3.0TMRI在显示桥池段面、听神经解剖结构的优势及在血管压迫桥池段听神经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本院初诊听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并行3.0T和1.5T磁共振内耳道检查的病例各32例进行对照分析,由两位神经系统影像学专家辨认桥池段耳蜗神经、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面神经解剖走行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听神经,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清晰显示桥池段面、听神经结构及走行,表现为条束状低信号,边界清楚,周围见高信号脑脊液环绕;使用3.0T磁共振扫描组能清晰分辨的蜗神经、前庭上/下神经以及听神经血管接触/压迫的部位数比1.5T磁共振扫描组多,其中比较前庭上/下神经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MRI对桥池段蜗神经分支及神经血管压迫的显示较1.5T更具优势,是听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术前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颅神经 前庭耳蜗神经疾病
下载PDF
肝副裂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卫东 +2 位作者 梁冰 王秀荣 鄂占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731-173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肝副裂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副裂CT特点,全部患者均进行16排CT平扫或增强。结果 2009年6月~2015年12月在3200例患者肝脏CT扫描中,共发现35例患者具有肝副裂,发生率为10.9%(35/3200=10.9%),性别分... 目的探讨分析肝副裂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副裂CT特点,全部患者均进行16排CT平扫或增强。结果 2009年6月~2015年12月在3200例患者肝脏CT扫描中,共发现35例患者具有肝副裂,发生率为10.9%(35/3200=10.9%),性别分布为男11例(11/35=31.4%),女24例(24/35=68.6%),女性多于男性;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5(54.91±12.00)岁,共发现副裂54个,其中单发22例(22/35=62.9%),多发13例(13/35=37.1%)。肝副裂长度为(1.82±0.64)cm(0.8~3.0cm,平均长度1.7cm),宽度0.4~1.0cm,平均宽度0.70(0.65±0.17)cm。慢性长期咳嗽病史者23例(23/35=65.7%),长期束腰者22例(22/35=62.9%)。肝右叶上表面见低密度的膈带,将肝脏上表面分割成多个楔形块,肝脏前外面略凹陷,呈分叶状,增强扫描该裂隙无强化。结论肝副裂为易混淆结构,好发于女性,中老年及单发多见,长期束腰者及长期慢性咳嗽者居多,CT具有典型的表现,可对该病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副裂 膈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硬化性肠系膜炎CT诊断价值
17
作者 胡卫东 梁冰 +3 位作者 王秀荣 朱记超 鄂占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确诊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及CT图像,评价CT诊断价值。结果 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0例住院患者腹部CT,发现8例硬化性肠系膜炎(8/2000=0.4%),发病率为0.4%;男5例(62.5...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确诊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及CT图像,评价CT诊断价值。结果 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0例住院患者腹部CT,发现8例硬化性肠系膜炎(8/2000=0.4%),发病率为0.4%;男5例(62.5%),女3例(37.5%);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7.8±6.2)岁。5例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5/8=62.5%);2)影像资料:CT主要表现为卵圆形脂肪密度病灶,位于结肠的侧方或前方,周围系膜可见炎性渗出环形包绕,呈明显的高密度边缘征象,少数中央可见点状、条状高密度,为栓塞的血管或出血。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强化,内可见包绕走行血管影。邻近的肠壁此时可见增厚或受压,周围出现不成比例的脂肪绞缠征。CT平扫时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的CT值为-85^-121(-106±-12.5)HU,硬化性肠系膜炎病变处CT值为-54^-38(-48±-7.6)HU,正常部位脂肪组织明显低于病变部位密度(2=18.67,P<0.05)。结论硬化性肠系膜炎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CT征象,CT为其首选的检查手段,可对该病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肠系膜炎 脂膜炎 腹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膜瘤误诊为黑色素瘤1例
18
作者 胡卫东 王秀荣 +3 位作者 申云霞 赵勇 鄂占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904-1905,共2页
患者男,26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反复发作,在4年前头痛渐加重,并右侧肢体乏力,余无异常。查体:T 36.8℃,BP 140/82mmHg,神志清,GCS评分15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腹无异常。头颅CT:平扫可见... 患者男,26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反复发作,在4年前头痛渐加重,并右侧肢体乏力,余无异常。查体:T 36.8℃,BP 140/82mmHg,神志清,GCS评分15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腹无异常。头颅CT:平扫可见左顶叶团块状高密度影,内见小斑块状钙化灶,病灶边界清晰(图1),呈宽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黑色素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