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肾小管损害临床疗效的最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1例慢性肾衰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控制高血压及抗感染等一...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肾小管损害临床疗效的最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1例慢性肾衰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控制高血压及抗感染等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肾衰合剂(由黄芪、白术、茯苓、当归、丹参、红花、太子参、木香、厚朴、生地、大黄、牛膝等组成)及虫草菌粉治疗;对照组29例,加服爱西特。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β微球蛋白(2βM G)、溶菌酶(LY S)、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 TP)、血肌酐(SC r)、尿素氮(BUN)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除BUN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NAG、2βM G、LY S、24 h U TP和SC r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NAG、2βM G、LY S、24 h U TP、SC r、BUN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除24 h U TP外,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经减少用药量后症状缓解。结论:肾衰合剂联合虫草菌粉对慢性肾衰肾小管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肾小管损害临床疗效的最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1例慢性肾衰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控制高血压及抗感染等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肾衰合剂(由黄芪、白术、茯苓、当归、丹参、红花、太子参、木香、厚朴、生地、大黄、牛膝等组成)及虫草菌粉治疗;对照组29例,加服爱西特。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β微球蛋白(2βM G)、溶菌酶(LY S)、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 TP)、血肌酐(SC r)、尿素氮(BUN)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除BUN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NAG、2βM G、LY S、24 h U TP和SC r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NAG、2βM G、LY S、24 h U TP、SC r、BUN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除24 h U TP外,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经减少用药量后症状缓解。结论:肾衰合剂联合虫草菌粉对慢性肾衰肾小管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