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生之道:中国画中的美学思想
- 1
-
-
作者
谢大娟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
出处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7-91,共5页
-
文摘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无不蕴含着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作为展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人民的生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中国画蕴含的生生之道的美学思想,一种生生不息的强大的生命力。了解中国画及中国画创作过程、品评过程中所蕴含的美学趣味对于当今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中国画
生生之道
生命意识
天人合一
气韵生动
-
Keywords
Chinese painting
way of living
life consciousness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vivid charm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胸无成竹”--谈郑板桥画竹写生
- 2
-
-
作者
谢大娟
方婷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6-31,共6页
-
文摘
郑板桥诗书画世称“三绝”,尤善画兰、竹、石,曾说“我有胸中十万竿”一生画竹。“胸无成竹”是其著名的绘画论断之一,旨在追求绘画中的偶然性、随意性和一种情致之外的趣味,以求更好地表现出物象的神韵和气韵,从而突破古法的窠臼。竹影写生是其深谙古法、师造化后提出的画竹方法,强调法外之趣,也是其长期种竹、养竹、观竹的结果和“胸无成竹”观点的体现。在具体的绘画创作实践中,他强调每个阶段都不可忽视,即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绘画创作过程,其中蕴含着板桥先生对艺术及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和丰富内涵。从郑板桥的画论、画跋等文献入手来考察、分析其“胸无成竹”的观点和画竹的方法,于当今新时代艺术创作而言有着一定的启示价值和作用。
-
关键词
郑板桥
“胸无成竹”
画竹
写生
竹影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胡佩衡的传美观探析
- 3
-
-
作者
谢大娟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9期35-39,共5页
-
文摘
齐白石曾在胡佩衡的山水画上题曰:“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可见齐白石认为胡佩衡在中国画史上的重要性和对他的赞赏之情。然而,今天我们好像对胡佩衡和他在中国画史上的贡献有所淡忘。胡佩衡先生是我国20世纪博识多能的一代名家,在绘画创作、美术教育、编辑出版、鉴赏品评、收藏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才能和成绩。胡佩衡的传美观探析旨在探讨胡佩衡先生的美育思想,主要从他的创作实践及理论思想、教学实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文献记载来挖掘他的美育思想,反思胡佩衡先生对中国美术教育领域所作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对胡佩衡美育思想的探析,既有利于推进关于胡佩衡学术研究的发展,对当代中国美育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
关键词
胡佩衡
美育思想
传美
函授教学
-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云中之峰——画家赵望云的美学理想
- 4
-
-
作者
谢大娟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新疆艺术(汉文)》
2021年第6期49-54,共6页
-
文摘
叶浅予先生称他为“中国画革新的闯将”;郭沫若先生肯定他“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他就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大潮中一位立足农村、关注现实、直面社会的“平民画家”赵望云。赵望云先生曾说:“我是乡间人,画自己身历其境的景物,在我感到是一种生活上的责任。此后,我要以这种神圣的责任,作为终身生命之寄托。”这便是赵望云先生一生所践行的艺术活动的生命精神和写照,以“乡间人”的身份“画自己身历其境的景物”,追求“唯真乃可爱”的艺术境界。他的这种艺术责任和美学精神对于今天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价值。
-
关键词
叶浅予
赵望云
美学理想
中国画
美学精神
郭沫若先生
关注现实
责任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