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切口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50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天正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879-880,共2页
目的评价多切口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的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患者行多切口切开引流挂线术,观察其术后反应、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50例均一次手术根治,创面平均愈合时间30 d,术后随访5... 目的评价多切口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的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患者行多切口切开引流挂线术,观察其术后反应、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50例均一次手术根治,创面平均愈合时间30 d,术后随访5年,1例2年后复发,均未出现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肛门功能均正常。结论多切口切开引流挂线术是目前治疗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的优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肛周脓肿 多切口切开引流术 挂线术 对口引流术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联合纳米炭示踪技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勇 +1 位作者 陈如松 李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联合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与纳米炭示踪技术,评估其提高淋巴结清扫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该院符合TNM分期标准的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施行腹腔镜胃癌D...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联合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与纳米炭示踪技术,评估其提高淋巴结清扫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该院符合TNM分期标准的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施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试验组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CNSI),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记录2组数据并评价术后应用效果。结果 2组在淋巴结清扫数、黑染淋巴结转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SI淋巴靶向性好,示踪能力强,可提高术中对淋巴结的清扫率,联合微创的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纳米炭示踪技术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
下载PDF
危重患者血清中TNF-α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强 余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应激状态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规律,并了解各项指标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对102例危重患者和80例正常健康对照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TNF-α水... 目的了解危重患者应激状态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规律,并了解各项指标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对102例危重患者和80例正常健康对照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TNF-α水平进行测定,对比危重组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危重组中MODS组与非MODS组及危重组中不同预后组间比较。结果危重组TT3、FT4、FT3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明显。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TT3与TNF-α在早期(第3~7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ODS组与非MODS组比较,TT3、FT4、FT3、TNF-α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危重患者的严重程度与预后,不仅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而且与细胞炎性因子TNF-α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危重病患者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肿瘤坏死因子Α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登伟 李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994-2996,共3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以期阐明Gln在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以期阐明Gln在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该院ICU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液体复苏、抗菌药物治疗以及使用呼吸机等措施,待体征稳定后,对照组患者给予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在给予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联合静脉注射Gln进行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4个不同时间点测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清Gln浓度、血清HMGB1浓度,分析Gln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HMGB1的影响。结果随着患者发病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患者血清Gln浓度从治疗第3天(409.63±158.74)μmol/L开始显著下降;而实验组从治疗第1天(503.92±167.66)μmol/L开始逐渐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内HMGB1浓度未出现变化;实验组患者血清HMGB1浓度从治疗后1d(29.24±23.91)ng/mL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与血清中Gln浓度的变化对照研究发现,实验组血清HMGB1浓度在治疗前、后[(34.23±23.69)ng/mL、(29.24±23.91)ng/mL]的变化与Gln浓度[(470.05±152.40)μmol/L、(503.92±167.66)μmol/L]升高具有相关性。结论脓毒症休克后早期Gln的应用有效增加血浆Gln浓度,同时降低了血清HMGB1浓度,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脓毒症休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营养治疗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消化道动力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强 +1 位作者 侯俊 龙腾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3期3472-3473,3476,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和单腔空肠间置术患者消化道动力的变化,并加以比较,为今后临床行全胃切除术后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行全胃切除术生存期达6个月的126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和单腔空肠间置术患者消化道动力的变化,并加以比较,为今后临床行全胃切除术后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行全胃切除术生存期达6个月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另外设63例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单腔空肠间置术,观察组行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健康组不施加干预。观察3组在消化道动力方面的不同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每日进餐次数、每日进食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嗳气、早饱症等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营养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ux-Y吻合术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不次于单腔空肠间置术,但术后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重建术方法,但应以单腔空肠间置术作为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 单腔空肠间置术 消化道动力
下载PDF
分段整形提缩牵引注射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分析(附100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天正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段整形提缩牵引注射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分段整形、提缩牵引注射并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100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平均愈合时间30d,同时明显减轻... 目的探讨分段整形提缩牵引注射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分段整形、提缩牵引注射并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100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手术治愈,平均愈合时间30d,同时明显减轻了术后疼痛、继发性大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分段整形提缩牵引注射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分段整形 提缩牵引注射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下载PDF
MMP2和β1integrin在直肠癌大网膜乳斑中的表达意义
7
作者 陈如松 车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0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β1integrin在直肠癌大网膜管状斑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无远处转移上部直肠癌病例38例,术前18h向患者腹腔内滴注CH40悬浮液500ml,标记大网膜乳斑。切取大网膜乳斑和非乳斑区组织,直肠癌组织...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β1integrin在直肠癌大网膜管状斑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无远处转移上部直肠癌病例38例,术前18h向患者腹腔内滴注CH40悬浮液500ml,标记大网膜乳斑。切取大网膜乳斑和非乳斑区组织,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结肠黏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MMP2和β1integrin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β1integrin蛋白和mRNA在直肠癌组、癌旁组和乳斑区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乳斑区组和正常组,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同时,MMP2蛋白与组织学类型有关,β1integrin蛋白与浸润深度有关,二种蛋白在直肠癌癌组织和乳斑区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各种染色显示其乳斑区有着MMP2、β1integrin蛋白和mRNA异常改变,提示直肠癌患者大网膜乳斑存在直肠癌癌肿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β1integrin 大网膜乳斑
下载PDF
PTEN基因与大肠癌的关系
8
作者 周洪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PTEN抑癌基因 大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