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1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33
1
作者 陈香美 陈以平 +12 位作者 李平 陈建 周柱亮 陈威 赵宗江 危成筠 魏日胞 邓跃毅 李建军 杜婧 周瑾 何亚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 目的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出现概率在10%以上的中医症状包括阴虚、气虚、阳虚、湿热及血瘀症状;其中气阴两虚证最多(41·4%),脾肾阳虚证最少(8.1%);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肺气虚证患者比例下降,而脾肾阳虚证患者比例上升;兼证中湿热(31·6%)和血瘀(28·9%)最为常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证(P<0·05);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血压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0·05)。结论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中医证候 临床流行病学
下载PDF
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 被引量:131
2
作者 高进 +5 位作者 邢宝才 付玲 邹万忠 王书和 王海燕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35-336,357,共2页
1969年Bernik首次将肾小球在体外培养存活,1970年Quadrucci等首次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证实体外培养的肾小球可生长出三种细胞,1975年Fish等首次在体外培养中分离获得纯系膜细胞(M_sC)。现在大鼠、小鼠、仓鼠、豚鼠、兔、人、猴、狗、猫... 1969年Bernik首次将肾小球在体外培养存活,1970年Quadrucci等首次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证实体外培养的肾小球可生长出三种细胞,1975年Fish等首次在体外培养中分离获得纯系膜细胞(M_sC)。现在大鼠、小鼠、仓鼠、豚鼠、兔、人、猴、狗、猫、牛、绵羊、山羊及猪M_sC的培养都已有报道,为体外利用该细胞进行细胞生物学及细胞病理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系膜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 被引量:124
3
作者 陈文 +5 位作者 李安 程虹 董葆 邹万忠 赵世萍 付桂香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 总结马兜铃酸肾病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表现 ,进行分型 ,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经中日友好医院治疗的 5 8例马兜铃酸肾病病人进行了肾功能、电解质、尿酸化功能检查 ,并做肾穿刺进行了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并对部分病人... 目的 总结马兜铃酸肾病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表现 ,进行分型 ,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经中日友好医院治疗的 5 8例马兜铃酸肾病病人进行了肾功能、电解质、尿酸化功能检查 ,并做肾穿刺进行了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并对部分病人所服药物的马兜铃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 (薄层析扫描法 )。结果 根据临床 病理表现特点 ,马兜铃酸肾病可分为 3型 :(1)急性型 (4例 ) :病理呈急性肾小管坏死 ,临床出现急性肾衰竭 ;(2 )肾小管功能障碍型 (7例 ) :病理呈肾小管变性及萎缩 ,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 /或Fanconi综合征 ;(3)慢性型 (4 7例 ) :病理呈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 ,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衰竭 ,部分病例肾损害进展迅速。用类固醇激素对本病部分病人进行治疗 ,前二型个别病例病情好转。药物分析已证实马兜铃酸存在。结论 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确可引起肾小管 间质肾病 ,此病至少可分为 3种临床 病理类型 ,各型预后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 纤维变化 病理 治疗 马兜铃酸肾病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89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128
4
作者 姚力 张凌 +5 位作者 刘鹏 卞维静 花瞻 张建荣 李文歌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8期431-436,共6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选择89例行PTX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平均透析龄143±50.6月;平均年龄49.4... 目的回顾性总结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选择89例行PTX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平均透析龄143±50.6月;平均年龄49.4±12岁)。收集患者术前、术后以及随访iPTH和生化(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结果、症状及术后症状是否缓解、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判断疗效。结果89例患者中,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30例;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11例;甲状旁腺全切除48例。手术成功率96.6%(86/89)。术后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5位患者发生喉返神经一过性损伤,发生率为5.6%。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达73%(65/89),均经积极静脉补钙后有效控制。患者的骨痛及瘙痒症状全部缓解,肌无力、失眠和纳差症状快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好转。术后iPTH(P<0.001)、血清磷(P<0.001)血清钙(P<0.001)和血清ALP(P<0.001)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长期随访3年以上患者27例,iPTH全部上升>100pg/ml,9例SHPT复发(33.3%),其中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占7例。最长随访病例5年时间。结论PTX治疗终末期肾病所致的难治性SHPT是一种安全和有效手段,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式的术后SHPT复发率较高,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后未见严重骨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切除术
下载PDF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17
5
作者 袁群生 郑法雷 +8 位作者 丁峰 姜筠 郭王 黄峰先 王质刚 余学清 顾勇 单渊东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维乐福)、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分别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120例血透患者分... 目的比较静脉用铁剂蔗糖铁(维乐福)、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分别与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多中心研究。120例血透患者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各60例。静脉组:200mg蔗糖铁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每次透析时使用,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总预计补铁量=体重(kg)×(150-Hb实际值)(g/L)×0.24+500(mg)。口服组:琥珀酸亚铁200mg每日3次,共8周。两组患者均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20~150U·kg-1·周-1,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静脉组与口服组间在男女性别比例、年龄、体重和接受治疗前维持透析时间及血红蛋白(Hb)、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静脉组Hb犤(90.9±15.8)比(74.6±8.3)g/L,P<0.001犦和口服组Hb犤(84.5±11.9)比(76.6±7.8)g/L,P<0.001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犤(17.9±10.1)比(7.9±11.0)g/L,P<0.001犦;其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犤(5.2±0.4)比8.0周,P<0.001犦;静脉组Hb上升速度明显快于口服组犤(3.5±2.0)比(1.0±1.4)g·L-1·周-1,P=0.003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铁注射液 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铁剂 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霉酚酸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5
6
作者 赵明辉 陈香美 +5 位作者 刘章锁 刘玉春 卢方平 张燕萍 王海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28-531,共4页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 (MMF)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41例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其中轻微病变 (包括微小病变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19例 ;膜性肾病 (MN) 18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 (MMF)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41例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其中轻微病变 (包括微小病变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19例 ;膜性肾病 (MN) 18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FSGS) 3例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 1例。采用皮质激素和MMF联合治疗 :MMF初始剂量 1.0~ 2 .0g/d ,3个月后可适当减量 ,疗程至少 6个月 ;口服强的松 2 0~ 6 0mg/d ,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适当加快皮质激素的撤药速度。定期随访并记录副作用。部分病例在治疗 6个月结束时进行了重复肾活检。结果 MMF联合皮质激素可以使轻微病变和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下降和血清白蛋白上升 (P <0 .0 0 1)。 11/ 19例轻微病变第 4周起效。 12 / 19例获得完全缓解 ,激素依赖者可顺利减量。 6 / 18例MN第 4周起效 ,13/ 18例有效 ,但仅 3例获得临床完全缓解。MPGN和 2 / 3例FSGS患者无效。治疗过程中 4例因感染一过性尿蛋白增加 ,去除诱因后好转 ,不需停止用药。 1例因血红蛋白下降退出观察。其他副作用均可耐受而未影响用药完成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无变化。 4例患者重复肾活检证实肾脏病理无明显改变。结论 MMF是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的免疫抑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药物疗法 霉酚酸酯 治疗
原文传递
286例IgA肾病中医辨证与肾脏病理关系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4
7
作者 陈香美 陈以平 +6 位作者 李平 陈建 危成筠 赵宗江 魏日胞 邓跃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研究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28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结果:脾肺气虚...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研究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28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结果: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病理变化较轻,Lee分级以Ⅰ~Ⅲ级为主(72.3%,70.2%);肝肾阴虚证病理变化较重,以Ⅲ~Ⅳ级为主(84.6%);脾肾阳虚证病理变化最重,以Ⅳ~Ⅴ级为主(88.0%)。辨证分型与Lee分级相关显著(r=0.26,P<0.01)。脾肾阳虚证球性硬化比率明显高于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按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积分,脾肾阳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一间质、血管积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中医证型;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明显高于脾肺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积分高于气阴两虚证。脾肺气虚与气阴两虚证两组之间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明,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病理关系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辨证分型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2
8
作者 张佶 +2 位作者 李美花 高进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体外、体内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试验在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进行:以氮蓝四唑盐方法测定LMWH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间接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LMWH对...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体外、体内肾小球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的影响。方法 体外试验在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进行:以氮蓝四唑盐方法测定LMWH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间接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LMWH对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体内试验在大鼠抗Thy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MsPGJ)中进行,用定量病理分析观察LMWH对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增殖的影响。结果 体外试验显示,LMWH明显抑制血清刺激的系膜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P<0.05),呈剂量依赖关系;并减少系膜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层的FN含量(与对照组比较,P<0 .05)。体内试验中,MsPGN大鼠 LMWH治疗组第 6及第 14 d的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蓄积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P<0.05)二结论LMWH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细胞外基质 纤连蛋白类 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肾病存在四种临床病理类型 被引量:68
9
作者 陈文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6-407,共2页
关键词 马兜铃酸肾病 病理类型 急性 急进性 慢性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0
作者 陈文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马兜铃酸 中药 肾损害 病理表现 发病机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62
11
作者 洪天配 母义明 +20 位作者 纪立农 郭晓蕙 霍勇 朱大龙 童南伟 赵冬 焦凯 李全民 李焱 李艳波 李玉秀 刘建英 彭永德 秦映芬 苏青 汤旭磊 向光大 杨刚毅 叶山东 张波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1-492,共12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推荐,对于T2DM患者,必须加强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推荐,对于T2DM患者,必须加强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以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近年来,由于美国FDA的强制性要求,全球已完成或正在开展一系列新型降糖药物的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已经公布的两项CVOT显示,在伴有心血管疾病或高危因素的T2DM患者中,恩格列净和利拉鲁肽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因此,本共识建议,对于T2DM合并ASCVD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除关注降糖疗效外,还应特别注意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这类患者,在二甲双胍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优先选择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如利拉鲁肽或恩格列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降糖药物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对人肾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唐功耀 田雪飞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AA)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及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s)的作用。方法 (1)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2)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AA的细胞毒作用。(3)应用RT-PCR观察细胞Ⅰ型胶原(Col Ⅰ)、...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AA)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及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s)的作用。方法 (1)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2)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AA的细胞毒作用。(3)应用RT-PCR观察细胞Ⅰ型胶原(Col 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mRNA表达。结果 (1)AA在10、20和40 μg/ml时对HK-2及hRIFs无刺激增殖及细胞毒效应(P>0.05);而在80和160μg/ml时却能明显杀伤上述细胞(P<0.01)。(2)40μg/ml浓度的AA孵育细胞16 h,可显著上调HK-2的TGF-β、PAI-1和TIMP-1 mRNA表达(P<0.05),也可上调hRIFs的Col Ⅰ、TGF-β、PAI-1和TIMP-1 mRNA的表达(P<0.05);而10和20μg/ml浓度的AA未观察到上述作用。结论 80和160μg/ml AA对HK-2有明显细胞毒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发病相关;而40μg/ml AA可上调HK-2及hRIFs的TGF-β、PAI-1和TIMP-1 mRNA表达,并能上调hRIFs的Col Ⅰ mRNA表达,此作用可能与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马兜铃酸 成纤维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马兜铃酸肾病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13
作者 黎磊石 胡伟新 +7 位作者 王海燕 林善锬 陈香美 徐君琴 陈楠 李学旺 钱家麒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6-479,共4页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吗替麦考酚酯 (MMF)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国 9家医院共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75例 (男 1 3例 ,女 62例 ) ,均经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LN IV) ,年龄 (3...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吗替麦考酚酯 (MMF)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全国 9家医院共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75例 (男 1 3例 ,女 62例 ) ,均经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LN IV) ,年龄 (31 0± 1 0 1 )岁 ,病程 (38 9± 52 5)个月 ;其中经正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无效者 2 6例 ,复发者 2 1例 ,初治患者 2 8例。治疗方案采用激素联合MMF。MMF起始剂量为 0 5~ 2 0g/d ,随访时间≥ 6个月。 38例治疗后行重复肾活检 ,并进行急性指数 (AI)、慢性指数 (CI)、免疫球蛋白 (Ig)及补体沉积半定量评分。结果 MMF平均起始剂量 (1 2 6±0 30 )g/d ,治疗 3、6个月时MMF平均剂量分别为 (1 2 1± 0 30 )g/d、(0 95± 0 33)g/d。治疗 3个月狼疮活动分数 (SLE DAI)由 1 6 9± 6 7降为 8 1± 4 8(P <0 0 1 ) ,血红蛋白由 (92± 2 1 )g/L升至 (1 1 2± 2 8)g/L(P <0 0 5) ,尿蛋白由 (4 2 4± 2 66)g/d降至 (2 1 8± 3 75)g/d(P <0 0 5) ,血清白蛋白升至 (35 3±6 9)g/L(P <0 0 1 ) ,肾功能明显改善 ,无活动性尿沉渣 ;治疗 6个月尿蛋白继续下降至 (1 54± 1 60 )g/d ,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继续升高。血清A dsDNA抗体阳性及低补体血症患者比例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 治疗 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多中心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1
14
作者 高艳丽 +1 位作者 董鸿瑞 丛笑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制作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初步探讨该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给关木通浸膏水溶液间断灌胃,对照组仅给自来水灌胃。灌胃后第4、8和12周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留取两侧肾脏,应用实时定量反... 目的制作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初步探讨该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给关木通浸膏水溶液间断灌胃,对照组仅给自来水灌胃。灌胃后第4、8和12周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留取两侧肾脏,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两组大鼠肾脏Ⅰ型胶原(Col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l-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用药后第4周肾实质ColⅠ、TGF-β1、CTGF、PAI-1及TIMP-1mRNA表达显著上调,分别达对照组的9.31倍、5.16倍、1.79倍、8.66倍及2.54倍(P<0.01或P<0.05);第8周除TIMP-1有所升高外其余指标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第12周全部指标mRNA表达继续下降,除CTGF外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大鼠用药后第4周ColⅠ、TGF-β1、CTGF、PAI-1及TIMP-1在肾小管间质的阳性染色面积显著扩大,分别达对照组的2.24倍、1.43倍、1.13倍、1.17倍及1.24倍(P<0.01),第8周和第12周全部指标阳性染色面积持续扩大(P<0.01)。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发病机制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内皮素-1与血管紧张素Ⅱ交叉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2
15
作者 程虹 田雪飞 +3 位作者 董鸿瑞 丁爽爽 邱长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内皮素 1(ET 1)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摘除右肾后 ,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致成糖尿病肾病 ,分成如下 4组(每组 6只 ) :糖尿病模型组 (缓冲液灌胃 ) ,波生坦干预组 (...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内皮素 1(ET 1)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摘除右肾后 ,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致成糖尿病肾病 ,分成如下 4组(每组 6只 ) :糖尿病模型组 (缓冲液灌胃 ) ,波生坦干预组 (10 0mg/kg/d灌胃 ) ,依那普利干预组 (10mg/kg/d灌胃 ) ,波生坦及依那普利联合干预组 (两药剂量同上混合灌胃 )。此外 ,尚设对照组 (6只 ,右肾摘除后仅给大鼠静脉注射缓冲液 )。 2 0周时处死大鼠 ,留取左肾组织 ,用RT PCR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内皮素 1及内皮素 A受体 (ETaR)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原 (AⅡ )、AT1R及ET AR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上调 (mRNA表达上调分别达 1 2 5倍、1 94倍及 2 5 6倍 ,蛋白质表达上调分别达2 5 2倍、3 84倍及 3 30倍 ,P <0 0 1或P <0 0 5 )。波生坦、依那普利及两药联合干预后 ,大鼠肾组织中上述上调的指标均被显著抑制 (mRNA抑制率为 38 2 %~ 5 4 8% ;蛋白质抑制率为 5 5 3%~6 9 7% ,P <0 0 1)。三个治疗组间血管紧张素原 (AⅡ )、AT1R及ET AR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抑制率均未见显著差异 (P >0 0 5 )。各组大鼠 preproET 1mRNA和内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大鼠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引物设计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发症1000例分析 被引量:48
16
作者 俞雁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92-395,T021,共5页
关键词 血尿 动静脉瘘 经皮肾穿剌 活检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34
17
作者 陈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91-393,共3页
马兜铃酸肾病是病人服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引起的肾脏损害 ,根据临床 -病理表现特点 ,可分为急性型、肾小管功能障碍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临床呈急性肾衰竭 ,病理呈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小管功能障碍型临床呈肾小管酸中毒和 (或 )Fanconi... 马兜铃酸肾病是病人服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引起的肾脏损害 ,根据临床 -病理表现特点 ,可分为急性型、肾小管功能障碍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临床呈急性肾衰竭 ,病理呈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小管功能障碍型临床呈肾小管酸中毒和 (或 )Fanconi综合征 ,病理呈肾小管变性或萎缩 ;慢性型临床呈慢性进行肾衰竭 ,病理呈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至今不清 ,治疗无成熟方案 ,类固醇激素对此病可能具有一定疗效 ,不过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肾病 病理学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内皮素1及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8
18
作者 田雪飞 唐功耀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T 1)及ET 1受体A拮抗剂 (ETaRA)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hRIF中进行如下试验 :(1)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2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 (RT PCR)观察Ⅰ型胶原 (ColⅠ )、转化生长...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T 1)及ET 1受体A拮抗剂 (ETaRA)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hRIF)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hRIF中进行如下试验 :(1)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2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 (RT PCR)观察Ⅰ型胶原 (ColⅠ )、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 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2 (TIMP 1,TIMP 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ET 1(10 -11~10 -7mol/L ,2 4h)可以促进hRIF增殖 ,10 -7mol/L增殖最显著 (P <0 0 5 ) ,呈剂量相关 ;10 -7mol/L刺激 8h ,hRIF即明显增殖 ,2 4h达高峰 (P <0 0 1)。 (2 )ET 1(10 -11~ 10 -7mol/L ,16h)可上调hRIF的ColⅠ、TGF β、MMP 1、TIMP 1、TIMP 2mRNA表达 ,10 -7mol/L作用最显著 (P <0 0 5 ) ,呈剂量相关。10 -7mol/L刺激hRIFs时 ,ColImRNA在 8h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 ,2 4h达高峰 ;TGF βmRNA在 8h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且达高峰 ;TIMP 1及TIMP 2mRNA在 16h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 ,2 4h达高峰 ;MMP 1mRNA在 16h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5 ) ,且达高峰。 (3)上述作用可特异地被ETaRA阻断。结论 ET 1可刺激hRIF增殖 ,并上调ColⅠ、TGF β、MMP 1、TIMP 1、TIMP 2mRNA的表达 ,ETaRA可抑制上述反应。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间质纤维化 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
原文传递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文 +3 位作者 张晶 程虹 董葆 邹万忠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组织为标本,作常规Masson染色化病理检查;用天狼星红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检查胶原Ⅰ、Ⅲ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角蛋白(CK)、α-... 目的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以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组织为标本,作常规Masson染色化病理检查;用天狼星红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检查胶原Ⅰ、Ⅲ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角蛋白(C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肾间质Masson染色纤维化面积及胶原Ⅰ、Ⅲ面积,与肾小管间质α-SMA及Vim阳性表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肾小管CK阳性表达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病变过程中健存肾小管TGF-β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而这细胞转分化很可能与其自身高表达TGF-β1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 上皮细胞 纤维化 马兜铃酸 肾间质 肾疾病 病理
原文传递
肾性水肿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1
20
作者 陈洪宇 +4 位作者 刘宝利 周静威 方敬爱 刘伟敬 刘玉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843-846,共4页
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特点是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的水肿,然后发展到足踝部、下肢,甚至波及全身,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同时伴有蛋白尿,并常伴随血尿、高血压等其他肾脏病的表现。尽管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特点是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的水肿,然后发展到足踝部、下肢,甚至波及全身,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同时伴有蛋白尿,并常伴随血尿、高血压等其他肾脏病的表现。尽管肾性水肿的程度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临床上水肿的轻重也不能作为判断肾脏病预后的主要指标,但严重的水钠潴留可引起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等急性危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水肿 中西医结合诊断 水钠潴留 组织松弛 急性肺水肿 足踝部 肾脏疾病 肾脏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