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推拿引起脑卒中的临床概况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义凯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颈部推拿可能会引起诸如脑动脉栓塞、夹层动脉瘤和脑缺血及脑梗死等不良事件。为了探讨颈部推拿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及其引发脑卒中的临床发生机制,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颈部推拿引发脑卒中不良事件的报道及其有关发生机制的相关文献,归纳... 颈部推拿可能会引起诸如脑动脉栓塞、夹层动脉瘤和脑缺血及脑梗死等不良事件。为了探讨颈部推拿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及其引发脑卒中的临床发生机制,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颈部推拿引发脑卒中不良事件的报道及其有关发生机制的相关文献,归纳和分析两者的关系,并就此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推拿 脑卒中 旋转手法 扳法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尹亚娜 李毅斌 +1 位作者 李义凯 《中医正骨》 2022年第1期69-72,共4页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很多,治疗效果不一。熟悉该病的疗效评价方法,对于准确、客观地评估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临床上评价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方法较多,存在不统一、客观...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很多,治疗效果不一。熟悉该病的疗效评价方法,对于准确、客观地评估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临床上评价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方法较多,存在不统一、客观性不强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之间的客观比较,还限制了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临床研究的进展。本文从主观和客观疗效评价方法2个方面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颈椎旋转手法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学成 李义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均饲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12周后对实验组兔行颈椎旋转手法,每日左...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均饲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12周后对实验组兔行颈椎旋转手法,每日左、右各旋转1次,共4周;对照组不作手法处理。手法结束后处死兔,取双侧颈动脉,利用生物组织材料力学试验机测定颈动脉拉伸最大载荷、最大形变、平均载荷、弹性模量和断裂延伸率等指标以及输出应力—应变曲线。结果实验组颈动脉拉伸最大载荷(1.36±0.35)N,最大形变(6.84±2.08)mm,平均载荷(0.44±0.30)N,弹性模量(4.30±2.66)MPa,断裂延伸率(83.08±51.32)%;对照组颈动脉拉伸最大载荷(2.92±0.65)N,最大形变(9.23±2.62)mm,平均载荷(1.17±0.63)N,弹性模量(3.71±0.60)MPa,断裂延伸率(154.19±34.32)%。其中,实验组颈动脉拉伸的最大载荷、平均载荷和断裂延伸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最大形变以及弹性模量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颈椎旋转手法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拉伸力学特性下降,应注意颈椎旋转手法操作的力度和幅度,以免伤及颈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手法 动脉粥样硬化 拉伸实验 力学特性
下载PDF
屈髋屈膝按压法作用于骨盆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先文 +3 位作者 向孝兵 陈超 张美超 李义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研究仰卧位屈膝屈髋按压法对骨盆应力及骶髂关节应变分布特点的影响,讨论该手法扳动整个骶髂关节的可能性。方法利用CT图像建立正常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屈膝屈髋按压法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力,将这两个力... 目的应用有限元法研究仰卧位屈膝屈髋按压法对骨盆应力及骶髂关节应变分布特点的影响,讨论该手法扳动整个骶髂关节的可能性。方法利用CT图像建立正常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屈膝屈髋按压法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力,将这两个力加载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得到该加载下骨盆应力和骶髂关节应变的分布情况。结果加载模拟手法后,骨盆的主要应力位于骶髂关节前下1/3处、坐骨大切迹及臀下线和臀前线的中1/3;骶髂关节的最大应变主要位于骶髂关节的后上缘、后下缘及上缘中部1/2。结论屈膝屈髋按压法只能扳动骶髂关节的下1/3处,而不能扳动整个骶髂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膝屈髋按压法 骨盆 骶髂关节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早期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损伤区拉曼光谱特征及旋转手法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学成 +2 位作者 向孝兵 陈超 李义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4339-4344,共6页
背景:研究普遍认可颈椎旋转手法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脱落的风险,然而该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稳定型斑块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探索颈椎旋转手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兔经普... 背景:研究普遍认可颈椎旋转手法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脱落的风险,然而该手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稳定型斑块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探索颈椎旋转手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兔经普通饲料喂养15 d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继续以普通饲料喂养至18周。剩余20只改用含2%胆固醇、10%猪油和88%普通颗粒饲料的高脂饲料喂养至18周,建立早期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物模型。高脂饲料喂养14周时,将高脂饲料喂养实验兔随机分为颈椎旋转手法组和模型组,各10只。颈椎旋转手法组兔施行颈椎旋转手法,左右各旋转1次(手法以兔子颈椎旋转至极限即止),1次/3 d,共5次。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兔拉曼光谱图上未见明显的1 450 cm-1及1 660 cm-1脂质特征峰,颈椎旋转手法组和模型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有明显的1 450 cm-1及1 660 cm-1脂质特征峰,但颈椎旋转手法组和模型组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短期内施用颈椎旋转手法并不会增加模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脊柱 脉粥样硬化 光谱分析 拉曼 脂质沉积 实验动物 心肺及血管损伤动物模型 颈部推拿 颈椎旋转手法 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病变 稳定斑块 拉曼光谱 稳定性 脂质含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膏摩疗法研究定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钟伟兴 李义凯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3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研究现状,探讨膏摩疗法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研究现状,探讨膏摩疗法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膏外治法、药物按摩、中药按摩疗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文献类型、期刊分布、高频关键词、研究质量和适应证等特点。结果:共检索获得226篇文献,膏摩疗法的相关研究在2019年达到高峰,共分布于115种期刊上,以《中国民间疗法》载文量最多,无基金支持的论文近2/3。研究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研究名称以“膏摩”“膏摩法”和“膏摩疗法”居多,适应证包括十余个系统疾病,涵盖上百种疾病,其中运动系统疾病占近1/2,儿科疾病占1/5。结论:近30 a来,膏摩疗法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相关的基础研究和膏药质量控制研究等还非常缺乏,同时还存在文章投稿期刊分散、相关学术团体少、研究基金支持率不高、层级较低等问题,膏摩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命名多而混乱,建议采用“膏摩疗法”,简称膏摩。在膏摩疗法的镇痛与抗炎、护理与儿科推广、疾病预防保健、透皮机制与促渗剂使用、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处理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摩疗法 中药膏摩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文献计量学 运动系统疾病
下载PDF
斜扳法作用下骶髂关节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先文 +2 位作者 张少群 张美超 李义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28-2230,共3页
目的:分析正常骶髂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斜扳法作用下的位移分布,观察该手法对正常骶髂关节的应力及位移影响;方法:在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人体侧卧位的生理姿势,对模型分别施加水平向前、向后的载荷,以计算模拟斜扳法作用时的应... 目的:分析正常骶髂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斜扳法作用下的位移分布,观察该手法对正常骶髂关节的应力及位移影响;方法:在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人体侧卧位的生理姿势,对模型分别施加水平向前、向后的载荷,以计算模拟斜扳法作用时的应力、位移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骨盆上施加模拟斜扳法载荷后,从骨盆的后面观可看出,最大应力位于左侧髂骨与坐骨的连接处,最大应力为0.694×107。骶髂关节内外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的最大应变分别为:8.682×10-4、3.284×10-4、3.337×10-4m。结论:斜扳法作用于正常的骨盆时,其作用于骶髂关节上的应力主要集中于骶髂关节的前上缘和后上缘。斜扳法作用下,骶髂关节位移由大到小依次为:内外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斜扳法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征象的脊柱标本观察及影像学分析
8
作者 钟伟兴 王志宏 +3 位作者 李俊桦 廖立青 李义凯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诊治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脊柱非测量观察、X线检查和脊柱测量2具脊柱标本,并进行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结果第1例标本为第7胸椎(T_(7))~第3腰椎(L_(3)),全长29.7 cm;第2例标本为第... 目的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诊治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脊柱非测量观察、X线检查和脊柱测量2具脊柱标本,并进行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结果第1例标本为第7胸椎(T_(7))~第3腰椎(L_(3)),全长29.7 cm;第2例标本为第7颈椎(C_(7))~第2腰椎(L_(2)),全长38.3 cm。标本中韧带部分或完全钙化,小关节、椎间盘骨化,骨质疏松;椎间孔的前后径(宽度)比正常成人窄,大多数上下径(高度)较宽。影像上标本前纵韧带钙化呈点状或条纹状,但实际标本呈片状。标本可呈现X线二维平面难以表现的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椎间孔等。结论随着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患者脊柱弯曲、旋转等活动范围减小,胸廓扩张程度减小,进而影响呼吸,且难以进行椎管内麻醉和骶管注射等操作。在诊断方面,通过骨骼标本和X线影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过程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 骨骼标本 X线 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中国膏摩疗法与膏摩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9
作者 钟伟兴 李义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9-1422,共4页
中国膏摩疗法是最古老的医疗实践技术之一,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五十二病方》中。后世历代医家对膏摩疗法的膏摩方及主治病症不断发展和扩大。作为体表刺激疗法中的一种,膏摩疗法具备中药与按摩的双重功效,曾与针灸、导引、吐纳等疗... 中国膏摩疗法是最古老的医疗实践技术之一,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五十二病方》中。后世历代医家对膏摩疗法的膏摩方及主治病症不断发展和扩大。作为体表刺激疗法中的一种,膏摩疗法具备中药与按摩的双重功效,曾与针灸、导引、吐纳等疗法并列,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近现代中逐渐淡出医生与科研工作者的视野,临床上少见应用,也鲜见有相关重要研究,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推广,只留下大量的经验膏摩方。文章试从膏摩疗法的起源、历史发展、现代研究进展和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探索膏摩疗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应用可能性,引起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兴趣,促进相关研究,为膏摩疗法的现代转型和发展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摩疗法 医学史 体表刺激疗法 膏摩文化 膏摩方
原文传递
探讨挑治疗法的传承和发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秦庆广 +1 位作者 廖立青 李义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88-4791,共4页
挑治疗法是中医外治中的重要特色疗法,大量临床证实该疗法安全有效。挑治疗法从最初治疗疮痒和痧症,扩大到痔疮、痛经、弱精、偏头痛、哮喘等多种疾病,目前治疗疾病达到80多种。但对于挑治疗法的研究多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作用机制及诊... 挑治疗法是中医外治中的重要特色疗法,大量临床证实该疗法安全有效。挑治疗法从最初治疗疮痒和痧症,扩大到痔疮、痛经、弱精、偏头痛、哮喘等多种疾病,目前治疗疾病达到80多种。但对于挑治疗法的研究多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作用机制及诊疗规律尚未清晰,挑治疗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能满足该疗法的发展需求。为更好地总结和发展该技术,文章从历史渊源、适应病症、治疗部位、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治疗法 传承 发展 中医外治
原文传递
颈椎旋转手法对兔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学成 +1 位作者 林蔚莘 李义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对兔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两组均饲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12周后对实验组兔... 目的:研究颈椎旋转手法对兔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两组均饲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12周后对实验组兔行颈椎旋转手法,每日左右各旋转1次,共4周;对照组不作手法处理。手法结束后处死2组兔,取双侧颈动脉,用2.5%的戊二醛固定,扫描电镜观察并拍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兔颈动脉符合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椎旋转手法对兔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此手法可安全应用于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手法 安全性 动脉粥样硬化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膏摩疗法对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12
作者 钟伟兴 +5 位作者 王宁 李俊桦 彭伟杰 古瑞宾 冯梓誉 李义凯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观察膏摩疗法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修复过程中炎症、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膏摩疗法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膏摩组(18只)、模型组(18只),膏摩组和模型组均采用自制... 目的:观察膏摩疗法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修复过程中炎症、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膏摩疗法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膏摩组(18只)、模型组(18只),膏摩组和模型组均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膏摩组和模型组按造模后时间分为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三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膏摩组于造模2 h后开始膏摩治疗,由专人在损伤局部涂抹消炎止痛膏,并运用食指摩法,推拿手法均匀和缓,每次5 min,每日2次(间隔12 h)。模型组和对照组不予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1、3、7天时间点取材,对各组大鼠进行腹主动脉采血后取损伤侧腓肠肌,检测和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CD34)染色,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HE染色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腓肠肌肌纤维均较对照组肿胀变形,崩塌溶解,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各时间点膏摩组较模型组恢复更佳,新生成肌细胞较多,炎症浸润减轻,形态更趋正常。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模型组与膏摩组各时间点较对照组的红色荧光(CD34)更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膏摩组各取材时间点则更明显。模型组和膏摩组各时间点的SOD和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第1天和第3天膏摩组的SOD含量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明显升高(Z_(1)=-2.882,P_(1)=0.004;Z_(3)=-2.882,P_(3)=0.004),第7天膏摩组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7=-1.992,P7=0.55);而膏摩组各时间点的MDA含量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Z_(1)=-2.887,P_(1)=0.004;Z_(3)=-2.089,P_(3)=0.037;Z_(7)=-2.722,P_(7)=0.006)。结论:膏摩疗法可有效减轻骨骼肌损伤后的局部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损害,加快局部血管生成,进而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摩疗法 骨骼肌钝挫伤 炎症 氧化应激 血管再生
原文传递
膏摩疗法的膏药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伟兴 李义凯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25-130,共6页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膏药研究现状,探讨膏药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膏外治法...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膏药研究现状,探讨膏药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膏外治法、药物按摩、中药按摩疗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相关文献的膏药名称、膏药类型、膏药的中药组成、膏药基质和膏药促渗剂及制备工艺等特点。结果①初检获得1354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共获得226篇文献;②膏摩疗法的膏药类型自拟膏药占57.5%,商品膏药占16.8%,经方膏药占17.3%,经方改良后膏药占8.5%,其中商品膏药共12种,经方膏药和经方改良后膏药的经方来源共21首,以冬青膏和陈元膏最多;③膏药中药组成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最多,涉及19类中药;④膏药基质共15种,其中凡士林占60.48%,油脂性基质占77.44%,乳剂、霜剂、凝胶剂占12.91%;⑤膏药促渗剂的使用率极低(2.14%),包括氮酮、丙二醇等;⑥膏药制备工艺10余种,超半数为中药研末后与油脂性基质混合调制而成。结论目前,膏摩疗法并未形成统一公认的用药体系,其临床研究证据力度不足。膏药基质大多数为油脂性基质,虽制作简便,但临床使用不便,且对药物的释放、透皮性较差。此外,膏药促渗剂使用极低,可能限制了药物的透皮吸收;超过半数的膏药制备为中药研末后与油脂性基质混合调制,并未充分利用现代制药工艺进行制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膏摩疗法 膏药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膏摩疗法的手法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伟兴 李义凯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手法研究现状,探讨膏摩手法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 目的:分析膏摩疗法的手法研究现状,探讨膏摩手法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膏摩疗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膏摩、药摩、药膏按摩、药膏外治法、药物按摩、中药按摩疗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相关文献的手法种类、作用频率、持续时间和作用力等关键性参数与手法工具、经络腧穴运用和联合疗法等特点。结果:①初检获得1354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共获得226篇文献;②膏摩疗法的手法种类共22种,其中前6种手法摩法、按法、揉法、擦法、推法、点法共6种手法占77.49%,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和摆动类手法三类手法占96.39%;③手法操作未涉及作用频率占68.18%,描述“透热为度”占25.25%,明确作用频率仅有13篇;④手法操作中做明确了手法持续时间占71.30%(0.25 min~60 min),其中10 min~30 min占66.88%;⑤手法操作未涉及作用力占97.47%,仅有5篇相关论文描述了作用力(0.25 N~19.6 N);⑥所有文献未使用膏摩工具,手操操作中涉及经络腧穴占37.88%;⑦超2/3的研究采用了联合疗法(共42种),包括各类中医传统外治法和理疗方法、药物内服等。结论:目前,膏摩疗法并未形成统一公认的手法治疗体系,其临床研究证据力度不足,缺乏在手法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作用力等关键参数的基础研究。研究多采用模糊的半定性指标,不利于手法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此外,多数膏摩疗法研究涉及联合疗法,不利于体现膏摩疗法的确切疗法及探究生物学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膏摩疗法 手法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下载PDF
骨转移瘤致颈肩腰腿痛误诊病例分析与预警对策
15
作者 钟伟兴 李义凯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致颈肩腰腿痛的误诊原因,以提高门诊诊断率。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诊治的骨转移瘤误诊病例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外院诊断与门诊诊断)和影像学表现。结果5...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致颈肩腰腿痛的误诊原因,以提高门诊诊断率。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诊治的骨转移瘤误诊病例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外院诊断与门诊诊断)和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股骨干骨折和踝关节扭伤,5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均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经X线、CT、MRI检查诊断为骨转移瘤。进一步完善了骨转移瘤的红色预警症状,如年龄>50岁,有肿瘤病史,不能解释的体质量减轻,全身不适,无明显诱因的颈肩腰腿痛,疼痛突然加重,夜间痛、静息痛、叩击痛明显,对症治疗1个月后无明显好转,病情发展不符合疾病一般规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碱性磷酸酶与疾病不相符升高,轻微外力产生骨折。结论根据红色预警症状进一步选择检验和影像检查,建立和完善适用于全科医生的恶性骨肿瘤临床路径,可简便、经济、有效地甄别恶性骨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颈痛 肩痛 腰腿痛 X线 误诊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原文传递
消炎止痛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钟伟兴 +6 位作者 李俊桦 薛凡 王宁 彭伟杰 古瑞宾 张璇 李义凯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消炎止痛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或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消炎止痛膏治疗,对照组采用红外疗法治疗。主要观测指标为治疗后疼痛评分,次要观测指标包括5分满... 目的:观察消炎止痛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或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消炎止痛膏治疗,对照组采用红外疗法治疗。主要观测指标为治疗后疼痛评分,次要观测指标包括5分满意度量表和功能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平均疼痛评分(Z=-4.245,P=0.001)、5分满意度量表(Z=-2.711,P=0.007)和功能评估(Z=-5.211,P=0.001)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消炎止痛膏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和满意度提升等方面优于红外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消炎止痛膏 中药外用膏药 红外线治疗
下载PDF
舌骨位置与颅底凹陷相关性的X线影像学研究
17
作者 钟伟兴 李俊桦 +1 位作者 李义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舌骨位置与齿状突位置在诊断枕颈交界区(Occipitocervical junction,OCJ)异常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回顾性研究了204例患者(女132例,男72例)的颈椎X线侧位片。采用Redlund-Johnell线获得齿状突位置,以舌骨前下缘到C3前下缘的... 目的:探讨舌骨位置与齿状突位置在诊断枕颈交界区(Occipitocervical junction,OCJ)异常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回顾性研究了204例患者(女132例,男72例)的颈椎X线侧位片。采用Redlund-Johnell线获得齿状突位置,以舌骨前下缘到C3前下缘的距离为舌骨位置。为了评估舌骨位置与齿状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组齿状突位置与舌骨位置存在中度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456,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AB=0.371CD+24.665,其中AB=C_(2)椎体下终板中心至McGregor线的最短距离,CD=C_(3)前下缘至舌骨前下缘的距离。年龄与齿状突位置呈弱负相关(r=-0.266,P<0.01),与舌骨位置无相关性(P>0.05)。男性齿状突位置和舌骨位置之间没有相关性,而女性这两个值呈弱相关(r=0.298,P<0.05)。结论:研究表明,舌骨位置和齿状突尖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关系,即AB=0.371CD+24.665(r=0.44,P<0.01),因而可进一步评估OCJ。此外,年龄与性别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 颅底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消炎止痛膏对脂多糖诱导的C2C12分化肌管影响
18
作者 钟伟兴 +4 位作者 李俊桦 邝珊珊 王宁 张璇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目的研究消炎止痛膏对脂多糖诱导的C2C12肌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2C12细胞,用2%马血清诱导分化C2C12为成熟肌管,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消炎止痛膏组。非空白组加入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探究LPS对... 目的研究消炎止痛膏对脂多糖诱导的C2C12肌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2C12细胞,用2%马血清诱导分化C2C12为成熟肌管,设置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消炎止痛膏组。非空白组加入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探究LPS对C2C12的最佳致炎浓度和作用时间,复制体外骨骼肌炎症细胞最佳模型;探究消炎止痛膏和双氯芬酸钠对C2C12肌管炎症模型的最佳干预浓度。采用CCK-8测定细胞活性,ELISA检测加入消炎止痛膏后LPS诱导的C2C12中IL-1β和IL-6浓度,SOD和MDA含量。结果①分化实验:经2%马血清诱导,C2C12第4~5 d分化明显,肌管形成,第9~10 d达高峰。②C2C12炎症模型:在1μg/mL LPS作用24 h后C2C12炎症反应最明显,且CCK-8显示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③药物浓度:消炎止痛膏溶液1.25 mg/mL、双氯芬酸钠溶液6.25μg/mL作用24 h下C2C12炎症反应最轻,且CCK-8显示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④机制:与模型组比较,1.25 mg/mL消炎止痛膏显著抑制LPS诱导的C2C12肌管细胞IL-1β(P=0.006)和MDA水平(P=0.002),提高SOD水平(P=0.0001);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1.25 mg/mL消炎止痛膏抑制LPS诱导的C2C12肌管细胞IL-1β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188),但提高SOD(P=0.0001)和抑制MDA水平(P=0.014)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消炎止痛膏成分可降低LPS诱导的C2C12肌管炎症模型IL-1β、IL-6和MDA水平,提高SOD水平,可能与减轻组织炎症反应、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C12 LPS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针刀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9
作者 钟伟兴 欧阳洁 +3 位作者 李俊桦 张璇 李义凯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6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针刀治疗操作规范。方法:将174例Ⅱ°、Ⅲ°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7例。针刀组87例92指,采用直形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封闭组87例94指,采...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针刀治疗操作规范。方法:将174例Ⅱ°、Ⅲ°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7例。针刀组87例92指,采用直形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封闭组87例94指,采用腱鞘局部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患指弹响消失和屈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针刀组和封闭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7,P=0.790);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针刀组:Z=-8.154,P=0.000;封闭组:Z=-7.545,P=0.000)。其中,针刀组下降程度较封闭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33,P=0.000)。②针刀组总体疗效优于封闭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1.470,P=0.000),且针刀组痊愈率(63.22%)明显高于封闭组(2.30%)。结论:针刀疗法和局部注射疗法均可较好缓解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疼痛感,但针刀疗法痊愈率高,操作要点在于拇指体位、体表定位、针刀进针角度、方向和深度及切割长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扳机指 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针刀疗法 局部注射疗法 操作规范
下载PDF
骶髂关节的放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先文 +1 位作者 王莉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骨盆正位与斜位X线片中骶髂关节的放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提供确切的放射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男女各1具成人干燥髂骨和骶骨的耳状面上分别均匀涂上钡粉,合拢骨盆胶带固定,拍摄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再将钡粉洗净,... 目的研究骨盆正位与斜位X线片中骶髂关节的放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提供确切的放射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男女各1具成人干燥髂骨和骶骨的耳状面上分别均匀涂上钡粉,合拢骨盆胶带固定,拍摄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再将钡粉洗净,用细铅丝分别沿着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的边缘环绕,合拢骨盆胶带固定,分别拍摄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观察耳状面和骶髂关节在骨盆正位片与斜位片上的投影变化和形态特征。结果在骨盆正位片可清晰的观察到双侧骶髂关节的前间隙和后间隙及耳状面。斜位片可观察到对侧骶髂关节的情况,骶髂滑膜关节位于X线上骶髂关节间隙的中下2/3;女性骶髂关节较男性短。结论骶髂关节在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上有其放射解剖学及性别特征,骶髂关节前间隙和后间隙以及耳状面是观察的重点,骨盆正位X线片基本可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放射解剖学观侧 强直性脊柱炎 致密性髂骨炎 耳状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