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岭南所见牙璋的分布及相关认识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岩 王亮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7,共8页
牙璋作为商周时期经常性的祭祀用物,发现于岭南多地。通过分析这些牙璋的形制变化及制作工艺后认为浮滨文化及广西所见牙璋应源于东莞村头遗址。进一步引申出岭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大石铲和原始仿铜礼器与牙璋具有同等的祭祀意义。并得出:... 牙璋作为商周时期经常性的祭祀用物,发现于岭南多地。通过分析这些牙璋的形制变化及制作工艺后认为浮滨文化及广西所见牙璋应源于东莞村头遗址。进一步引申出岭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大石铲和原始仿铜礼器与牙璋具有同等的祭祀意义。并得出:广西形成了自己的大石铲文化圈,并影响到越南北部;村头类型和浮滨文化则是岭南中部地区的牙璋文化圈;福建北部则可归入浙江原始瓷仿铜礼器文化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牙璋 分布 文化圈
原文传递
广东东莞燕岭古采石场及采石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86,96,共7页
红砂岩地层在珠江三角洲的番禺莲花山、石楼、大岗、浮莲岗,南沙黄阁,广州东郊,佛山南海、三水,东莞石排、茶山等地均有分布,形成于距今约6000万年,为陆相红色碎屑岩(砂岩、砾岩)在盆地中堆积,经过漫长的成岩作用和地壳运动,... 红砂岩地层在珠江三角洲的番禺莲花山、石楼、大岗、浮莲岗,南沙黄阁,广州东郊,佛山南海、三水,东莞石排、茶山等地均有分布,形成于距今约6000万年,为陆相红色碎屑岩(砂岩、砾岩)在盆地中堆积,经过漫长的成岩作用和地壳运动,岩层抬升,遭到风化、剥蚀,逐步演化而成。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的燕岭古采石场,是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型的红砂岩采石场.200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我们对燕岭古采石场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对其分布范围、开采年代、采石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东莞 采石场 技术 珠江三角洲地区 文物保护单位 地壳运动 明清时期 考古调查
原文传递
花鸟草虫岭南韵——居巢、居廉绘画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收藏家》 2014年第10期6-13,共8页
岭南地处我国南隅,自古开发较迟。当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文化已经蓬勃发展、焕发异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候,岭南却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唐代宰相张九龄(广东韶关人)在大庾岭开凿了梅关古道以后,岭南地区才得到逐步地开发。宋代以... 岭南地处我国南隅,自古开发较迟。当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文化已经蓬勃发展、焕发异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候,岭南却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唐代宰相张九龄(广东韶关人)在大庾岭开凿了梅关古道以后,岭南地区才得到逐步地开发。宋代以降,由于中国文化中心区的逐渐南移,岭南经济逐渐发展,文化也获得发展机会,并逐渐展现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解析 绘画 居廉 中原文化 黄河流域 百家争鸣 唐代宰相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东莞红砂岩文化遗存分布规律探讨
4
作者 《文博》 2012年第6期44-48,53,共6页
梳理今东莞市辖区内明清时期的红砂岩文化遗存发现,其分布情况是:密集区在燕岭古采石场至古东莞旧城一带;稀疏区一在西北的网河平原地区;一在东南的山区。利用明清史料分析认为,密集区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明清时期莞人致力于修堤治水... 梳理今东莞市辖区内明清时期的红砂岩文化遗存发现,其分布情况是:密集区在燕岭古采石场至古东莞旧城一带;稀疏区一在西北的网河平原地区;一在东南的山区。利用明清史料分析认为,密集区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明清时期莞人致力于修堤治水,促进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进而促使此地大兴土木修建各种建筑物所致。网河平原地区形成居民点较晚;山区经济欠发达,较大规模的建筑少,并盛产花岗岩以替代,故而稀疏。最后认为,今东莞市明清时期红砂岩文化遗存的分布,实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市 明清时期 红砂岩文化遗存 分布
下载PDF
东莞市博物馆藏民国报刊评介
5
作者 王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1期20-25,共6页
中国的报刊史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报纸应是邸报,据唐代文人孙樵《经纬集》记载:“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于藉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谢礼于安福楼南。……如此,凡数十百条。……樵后得... 中国的报刊史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报纸应是邸报,据唐代文人孙樵《经纬集》记载:“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于藉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谢礼于安福楼南。……如此,凡数十百条。……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纬集 孙樵 开元录 唐代文人 藉田 亲耕 博物馆藏 行九 澳门新闻纸 广东人民
下载PDF
浅谈博物馆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6
作者 梁绮文 《文物工作》 2003年第5期32-34,共3页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相辅助相承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来文化的繁荣昌盛,文化的繁荣昌盛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腾飞。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建设良好的市民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博物馆 城市建设 城市文化 人文素质 陈列展览
下载PDF
福隆堤与宋元以来岭南的水利建设
7
作者 《寻根》 2017年第5期10-14,共5页
宋元以来,由于中原战乱,大量移民南下岭南,部分经南雄珠玑巷南迁东莞。移民的迁入,不仅为东莞发展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开垦荒芜、筑堤修桥、传播文化和培育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 宋元以来,由于中原战乱,大量移民南下岭南,部分经南雄珠玑巷南迁东莞。移民的迁入,不仅为东莞发展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开垦荒芜、筑堤修桥、传播文化和培育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宋元东莞的开发和明清东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时,由于农业人口的增加,对耕种用地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种避水患、围田造地的水利设施得到兴建。特别是东莞东江大堤的兴修,使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东莞经济空前发展,逐渐成为广东经济中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宋元 岭南 传播文化 农业人口 经济中心 生产技术 水利设施
原文传递
汉代镜台及使用方式
8
作者 《收藏家》 2017年第1期73-76,共4页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来最受公众关注的考古活动之一,从金灿灿的马蹄金到成吨的铜钱,从设计精巧的铜火锅到豪华马车,无不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在众多文物中,有一组精美的漆木器,正面绘有孔子图像,还有介绍孔子生平的文字。...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来最受公众关注的考古活动之一,从金灿灿的马蹄金到成吨的铜钱,从设计精巧的铜火锅到豪华马车,无不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在众多文物中,有一组精美的漆木器,正面绘有孔子图像,还有介绍孔子生平的文字。大家往往称之为“孔子屏风”,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经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王仁湘的考订,这件大家所谓的“屏风”实际上是一件承托铜镜的镜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方式 汉代 考古学家 江西南昌 历史学家 孔子 铜钱 屏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