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吸附-光催化性能
1
作者 章萍 赵晨晨 +5 位作者 崔潇匀 谢冰 刘依涵 林海玉 张佳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5-1974,共10页
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具有吸附-光催化双功能的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LDO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探究了双金属比例、煅烧温度对其吸附-光催化... 采用前驱体煅烧法制备具有吸附-光催化双功能的层状锌铝双金属氧化物(LDOs)。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探究了双金属比例、煅烧温度对其吸附-光催化降解四环素(T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Al物质的量之比为2∶1,煅烧温度为400℃时,可形成具有优异吸附-光催化活性的Zn_(2)Al_(1)@LDO_(400)。吸附实验表明,Zn_(2)Al_(1)@LDO_(400)对TC是化学吸附限制的非均相单分子层吸附,且高温利于吸附。利用自由基猝灭实验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证实光生空穴(h^(+))、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_(2)^(-))作为活性物种参与TC的协同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氧化物 四环素 吸附-光催化 协同降解
下载PDF
富硫双金属氧化物制备及其对水体铅的去除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娴 彭港 +3 位作者 张凌杰 蔡悦 章萍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1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以含硫有机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软模板剂,成功合成了富硫层状双金属氧化物(S-LDO)。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LDO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S-LDO对Pb^(2+)的去除... 以含硫有机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软模板剂,成功合成了富硫层状双金属氧化物(S-LDO)。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LDO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S-LDO对Pb^(2+)的去除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在25℃下,当吸附剂的投加量为1.00 g·L^(-1)时,S-LDO对Pb^(2+)的去除效果最佳;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653.59 mg·g^(-1)。此外,结合FT-IR和SEM分析可知S-LDO对Pb^(2+)的去除机制主要为沉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硫双金属氧化物 Pb^(2+) 吸附 机制
下载PDF
钴铝双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盐酸金霉素的去除
3
作者 章萍 王玉菲 +2 位作者 刘琪 陈小赛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3年第3期216-224,共9页
采用“共沉淀-煅烧法”制备钴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CoAl_(400)@LDO),将其用于吸附水中的盐酸金霉素(CTC·HCl)。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式对CoAl_(400)@LDO吸附盐酸金霉素前后的微观结构进... 采用“共沉淀-煅烧法”制备钴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CoAl_(400)@LDO),将其用于吸附水中的盐酸金霉素(CTC·HCl)。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式对CoAl_(400)@LDO吸附盐酸金霉素前后的微观结构进行系统表征,并研究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盐酸金霉素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74.06 mg·g^(-1)。此外,结合XRD、FT-IR和SEM分析可知CoAl_(400)@LDO对CTC·HCl的去除机制主要为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盐酸金霉素 共沉淀-煅烧法 吸附
下载PDF
富硫石墨烯碳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对Cd^(2+)和Cr^(3+)的去除
4
作者 彭港 +2 位作者 相明雪 李雨洁 章萍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5,共8页
采用“前驱体-煅烧”策略制备了一种新型富硫石墨烯碳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G/S-LDO),应用于Cd^(2+)和Cr^(3+)吸附。借助不同影响因素(pH、不同浓度、不同反应时间)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前驱体-煅烧”策略制备了一种新型富硫石墨烯碳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G/S-LDO),应用于Cd^(2+)和Cr^(3+)吸附。借助不同影响因素(pH、不同浓度、不同反应时间)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G/S-LDO对Cd^(2+)和Cr^(3+)去除能力及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pH=3~6范围内,G/S-LDO对Cd^(2+)和Cr^(3+)几乎不受pH影响。G/S-LDO对Cd^(2+)和Cr^(3+)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73.00和99.76 mg·g^(-1)。XRD、FT-IR和SEM分析表明G/S-LDO对Cd^(2+)去除主要依靠与S掺杂石墨烯类碳作用形成亚硫化物,而和Cr^(3+)的去除主要与LDO水化释放的OH-作用生成CrO(OH)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LDO Cd^(2+) Cr^(3+)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