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Rouvier等[1]首次从激活的啮齿类T细胞杂交瘤中克隆出CTLA-8(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8)的cDNA序列,并发现其与一种T细胞疱疹病毒——松鼠猴疱疹病毒的第13个开放阅读框(ORF)有57%同源性。1995年,Yao等[2]发...1993年,Rouvier等[1]首次从激活的啮齿类T细胞杂交瘤中克隆出CTLA-8(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8)的cDNA序列,并发现其与一种T细胞疱疹病毒——松鼠猴疱疹病毒的第13个开放阅读框(ORF)有57%同源性。1995年,Yao等[2]发现CTLA-8蛋白可以分泌到胞外,能激活成纤维细胞的NK-κB,诱导IL-6的分泌,可以共激活T细胞增殖,并基于其类似细胞因子的性质,提议将其命名改为白细胞介素17(IL-17)。展开更多
文摘1993年,Rouvier等[1]首次从激活的啮齿类T细胞杂交瘤中克隆出CTLA-8(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8)的cDNA序列,并发现其与一种T细胞疱疹病毒——松鼠猴疱疹病毒的第13个开放阅读框(ORF)有57%同源性。1995年,Yao等[2]发现CTLA-8蛋白可以分泌到胞外,能激活成纤维细胞的NK-κB,诱导IL-6的分泌,可以共激活T细胞增殖,并基于其类似细胞因子的性质,提议将其命名改为白细胞介素17(IL-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