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超稀植(12.45×104穴hm–2)栽培,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及干物...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超稀植(12.45×104穴hm–2)栽培,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及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量由高产(10.5~12.0 t hm–2)到更高产(12.0~13.5 t hm–2)再到超高产(>13.5 t hm–2),群体的颖花量不断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略微下降。与高产和更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茎蘖数起点较高,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时够苗,至拔节期群体茎蘖数稳步增长,达高峰苗,此后群体茎蘖数平缓下降,成穗率近60%;群体叶面积指数生育前期较小,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9.17,此后平缓下降,成熟期在4.0以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略低,此后各生育时期均升高,抽穗期为14.38 t hm–2,抽穗至成熟期为9.73 t hm–2,成熟期为24.11 t hm–2;群体根系干重、根冠比及单茎伤流强度在后期(抽穗至成熟期)均较高。展开更多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种皮透水性测定及变温层积处理,研究其休眠特性及催芽技术。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发芽需要2~3 a,休眠期限长,导致其深休眠的主要因素是种子内所含的萌发抑制物质及种胚的发育程度等;对新鲜种...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种皮透水性测定及变温层积处理,研究其休眠特性及催芽技术。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发芽需要2~3 a,休眠期限长,导致其深休眠的主要因素是种子内所含的萌发抑制物质及种胚的发育程度等;对新鲜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后,能很好地消除体内抑制物含量,且以25℃,层积130 d 后,再转入5℃,层积80 d 的“暖温-低温”湿沙变温层积处理,消除发芽抑制物的效果较好,其种子甲醇浸提液的比较发芽抑制率(W100)从64.89%降至8.51%,胚长增长0.42 mm,种子平均发芽率达76.0%。展开更多
文摘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为试材、四叶一心期带蘖小苗移栽,超稀植(12.45×104穴hm–2)栽培,对高产(10.5~12.0 t hm–2)、更高产(12.0~13.5 t hm–2)、超高产(>13.5 t hm–2)3个产量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及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等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量由高产(10.5~12.0 t hm–2)到更高产(12.0~13.5 t hm–2)再到超高产(>13.5 t hm–2),群体的颖花量不断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略微下降。与高产和更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茎蘖数起点较高,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时够苗,至拔节期群体茎蘖数稳步增长,达高峰苗,此后群体茎蘖数平缓下降,成穗率近60%;群体叶面积指数生育前期较小,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9.17,此后平缓下降,成熟期在4.0以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拔节期略低,此后各生育时期均升高,抽穗期为14.38 t hm–2,抽穗至成熟期为9.73 t hm–2,成熟期为24.11 t hm–2;群体根系干重、根冠比及单茎伤流强度在后期(抽穗至成熟期)均较高。
文摘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进行种皮透水性测定及变温层积处理,研究其休眠特性及催芽技术。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发芽需要2~3 a,休眠期限长,导致其深休眠的主要因素是种子内所含的萌发抑制物质及种胚的发育程度等;对新鲜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后,能很好地消除体内抑制物含量,且以25℃,层积130 d 后,再转入5℃,层积80 d 的“暖温-低温”湿沙变温层积处理,消除发芽抑制物的效果较好,其种子甲醇浸提液的比较发芽抑制率(W100)从64.89%降至8.51%,胚长增长0.42 mm,种子平均发芽率达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