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作者互动与翻译过程——基于葛浩文翻译档案的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1-450,共10页
近年来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原文与译文之间的静态对比,而更多地关注动态的翻译过程。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尤其是译者在翻译当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译者与作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实际的互动,比如书信往来、电话交流、媒体对谈等,由此留存的翻... 近年来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原文与译文之间的静态对比,而更多地关注动态的翻译过程。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尤其是译者在翻译当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译者与作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实际的互动,比如书信往来、电话交流、媒体对谈等,由此留存的翻译档案为研究翻译过程提供了鲜活而珍贵的材料。本文以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文学翻译档案馆所收藏的葛浩文、林丽君翻译《推拿》过程中与作者毕飞宇之间的往来邮件为基础,将译者阅读的原文、译者提出的问题、作者做出的回答与最终出版的译文结合起来分析,展现译者与作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互动,包括意义追索、意图交流、矛盾求证等。希望本研究可以作为一个案例,拓展翻译研究的路径,促进学界对第一手翻译档案的保存和交流,为文学翻译实践研究和理论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翻译档案 葛浩文 毕飞宇
原文传递
基于翻译过程的葛浩文翻译研究——以《干校六记》英译本的翻译过程为例 被引量:26
2
作者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103,共9页
本文以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文学翻译档案馆所收藏的葛浩文上世纪80年代初翻译《干校六记》期间与编辑、出版商、作者、学者以及读者之间的83封信件为基础,对葛浩文《干校六记》的翻译过程进行研究。希望这一具体案例能唤起大家对翻译过... 本文以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文学翻译档案馆所收藏的葛浩文上世纪80年代初翻译《干校六记》期间与编辑、出版商、作者、学者以及读者之间的83封信件为基础,对葛浩文《干校六记》的翻译过程进行研究。希望这一具体案例能唤起大家对翻译过程的关注和思考。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翻译过程研究可以为翻译评价提供新维度,为翻译教学提供新素材,为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葛浩文 《干校六记》
原文传递
葛浩文翻译再审视——基于翻译过程的评价视角 被引量:18
3
作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92,共5页
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背景下,各界学者对于葛浩文的翻译呈现出相互对立的观点。针对这种状况,有学者指出,葛浩文翻译研究不能仅仅依据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比对而得出"忠实"或"不忠实"的简单结论,而... 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背景下,各界学者对于葛浩文的翻译呈现出相互对立的观点。针对这种状况,有学者指出,葛浩文翻译研究不能仅仅依据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比对而得出"忠实"或"不忠实"的简单结论,而应更多关注葛浩文的翻译过程,充分考虑具体翻译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文学翻译档案馆所收藏的葛浩文手稿、书信、出版合同等翻译资料,研究其具体的翻译过程,并基于翻译过程这一评价视角,对葛浩文的翻译态度、翻译立扬、翻译动机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翻译过程 评价
原文传递
“后现代时期的当代剧作家”——评琳恩·诺塔奇和她的《毁灭》 被引量:11
4
作者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0年第1期14-16,共3页
2009年4月20日,第93届普利策奖颁布。琳恩·诺塔奇(Lynn Nottage,1964—)凭借其剧作《毁灭》(Ruined)征服评委,荣获"最佳戏剧奖"桂冠。
关键词 《毁灭》 剧作家 后现代 当代 2009年 普利策奖 戏剧
原文传递
译者-编辑合作模式在中国文学外译中的实践——以毕飞宇三部短篇小说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0,共10页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各级政府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助推中国文学“走出去”。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次主动尝试,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南京师范大学于2...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各级政府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助推中国文学“走出去”。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次主动尝试,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南京师范大学于2014年4月共同推出全英文期刊《中华人文》,旨在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华人文的优秀成果,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短篇小说 合作模式 毕飞宇 “走出去” 英译 实践 外译
原文传递
21世纪文学翻译研究的三大转向:认知·过程·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66,I0004,共9页
文学翻译研究自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方向。本文从文学翻译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既从20世纪至21世纪语言学、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来考察文学翻译研究的认知、过程和方法三大转... 文学翻译研究自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方向。本文从文学翻译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既从20世纪至21世纪语言学、文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来考察文学翻译研究的认知、过程和方法三大转向,也切实探讨文学翻译研究理论及其方法对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学翻译研究,本文尝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描绘出一幅21世纪文学翻译研究运行及发展的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索绪尔 乔姆斯基 接受美学
下载PDF
面向剧场:奥尼尔20世纪20年代戏剧表现手段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2-65,共4页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 2 0世纪 2 0年代大量采用面具、合唱队、非现实主义布景以及内心独白和旁白等戏剧手法 ,极大地拓展了其戏剧创作 ,使之成功地冲破了现实主义的禁锢 ,为演员、导演、舞美设计师以及剧作家本人提供了前所未...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 2 0世纪 2 0年代大量采用面具、合唱队、非现实主义布景以及内心独白和旁白等戏剧手法 ,极大地拓展了其戏剧创作 ,使之成功地冲破了现实主义的禁锢 ,为演员、导演、舞美设计师以及剧作家本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也为深入刻画人物扭曲的心灵提供了可能性 ,并增进了观众的参与。本文研究表明 ,只有在重视文本阐释的同时 ,给予剧场效果问题以应有的关注 ,才能更好地把握奥尼尔戏剧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戏剧 内心独白 剧作家 文本阐释 人物 现实主义 大地 心灵 成功
下载PDF
翻译家与作家对话:中国文学英译过程中译者的“追问”价值——以《推拿》译介为例
8
作者 黄安琪 《当代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157-165,共9页
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语境下,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已经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翻译是中国文学“走出去”漫长之路上的重要一环,译者固然在“走出去”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汉学... 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语境下,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已经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翻译是中国文学“走出去”漫长之路上的重要一环,译者固然在“走出去”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与夫人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在2013、2014年合作英译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推拿》的过程中,使用电子邮件与原作者毕飞宇开展了密切交流。译者总共向作者提出131个问题,包括其作为“第一读者”在阅读原作和翻译文本期间遇到的困难;作者在回信中一一解答,有效化解译者在词句理解、前后逻辑、创作意图等方面的困惑和矛盾。通过分析葛浩文在翻译《推拿》时与作家的来往电子邮件(1),可发现译者对于原作的“追问”充分折射出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作者构建外部反馈视角,具有比较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研究价值。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动态行为不仅能为翻译档案的保存与交流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中国文学外译开拓新的研究范式,从而助力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海外传播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英译 译者“追问” 译者与作者 翻译过程 翻译档案
原文传递
有惊无险的“正喜剧之年”:2023年美国戏剧演出述评
9
作者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3,共19页
2023年的美国戏剧演出,经历编剧和演员罢工,又面临人工智能的威胁,但总体上算是有惊无险,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热闹欢腾。在这一年中上演的很多作品,都巧妙地将戏剧与喜剧合二为一,在探讨严肃问题的同时,为观众提供欢乐和宽慰。本文聚焦... 2023年的美国戏剧演出,经历编剧和演员罢工,又面临人工智能的威胁,但总体上算是有惊无险,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热闹欢腾。在这一年中上演的很多作品,都巧妙地将戏剧与喜剧合二为一,在探讨严肃问题的同时,为观众提供欢乐和宽慰。本文聚焦一场最受瞩目的颁奖礼、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台词和一个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希望能够捕捉2023年美国戏剧演出中一些值得回味、引发思考的瞬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喜剧 托尼奖 编剧演员罢工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出版视域中的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坎布里亚出版社社长Toni Tan访谈
10
作者 Toni Tan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坎布里亚出版社(Cambria Press)是一家独立学术出版机构,位于纽约州艾姆赫斯特市,2005年成立,主要出版各类学术专著,涉及文学、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近年来尤以出版中国文学研究著作见长。我2021年在坎布里亚出版社出版了国家社科基... 坎布里亚出版社(Cambria Press)是一家独立学术出版机构,位于纽约州艾姆赫斯特市,2005年成立,主要出版各类学术专著,涉及文学、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近年来尤以出版中国文学研究著作见长。我2021年在坎布里亚出版社出版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结项成果《莫言开讲》(Mo Yan Speaks),这个项目从立项准备到最终结项,历时将近五年,出版社社长Toni Tan女士和出版社各位编辑一直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2020年,我加入季进老师的团队,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文献整理与研究(1949-2019)”,其中的一个子课题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口述史”。项目组一致认为,海外出版社社长访谈是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口述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年初,Toni Tan女士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文中“谭”即指Toni Tan女士,“许”即指我),分享坎布里亚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和发展历程,同时也为希望在坎布里亚出版学术著作的中国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国家社科基金 出版社社长 出版理念 坎布里亚 口述史
下载PDF
间离与沉醉:论谢弗剧作《伊库斯》中的观众感受 被引量:4
11
作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97,共6页
当代英国重要剧作家彼得·谢弗 (PeterShaffer ,1 92 6 - )的剧本《伊库斯》(又译为《马》)巧妙地融合了布莱希特式“史诗剧”和阿尔托式“残酷戏剧”两大戏剧流派的表现手法。本文着重论述了谢弗如何将这看似对立的两者有机地结合... 当代英国重要剧作家彼得·谢弗 (PeterShaffer ,1 92 6 - )的剧本《伊库斯》(又译为《马》)巧妙地融合了布莱希特式“史诗剧”和阿尔托式“残酷戏剧”两大戏剧流派的表现手法。本文着重论述了谢弗如何将这看似对立的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证明谢弗在创作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了观众内在感受的活动轨迹和动力状态 ,并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作为接受主体的观众对于戏剧欣赏的既有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库斯》 英国 彼得·谢弗 艺术手法 审美意识
原文传递
在对话中揭示真相——解读2011年度普利策获奖剧作《克莱伯恩公园》中的“对话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对话性"是巴赫金理论的一个核心术语,其理论意义并不局限于小说,在很多戏剧作品中也有体现。本文以2011年度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目《克莱伯恩公园》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剧本、时空、角色三个层面的"对话性"进行分析... "对话性"是巴赫金理论的一个核心术语,其理论意义并不局限于小说,在很多戏剧作品中也有体现。本文以2011年度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目《克莱伯恩公园》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剧本、时空、角色三个层面的"对话性"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剧所表现的当下美国种族问题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性 剧本 时空 角色 种族主义
原文传递
康复与痊愈之间:2022年美国戏剧演出述评
13
作者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2,共18页
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之后,美国戏剧演出创作在2022年已经基本康复。疫情本身引起了涉及整个戏剧生态的一系列变化,为戏剧原创和复排提供了素材,为观众解读建构了语境,也催生出全新的戏剧呈现方式和运营思路,让美国戏剧体... 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之后,美国戏剧演出创作在2022年已经基本康复。疫情本身引起了涉及整个戏剧生态的一系列变化,为戏剧原创和复排提供了素材,为观众解读建构了语境,也催生出全新的戏剧呈现方式和运营思路,让美国戏剧体现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风景。尽管美国戏剧演出离痊愈尚有一些距离,但它所展示出的自我修复能力已经足以令人赞叹,相信美国戏剧不仅可以痊愈,而且有能力应对痊愈之后的下一次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戏剧演出 戏剧生态 自我修复能力
原文传递
“纯真”物语:帕慕克《纯真博物馆》的博物馆叙事
14
作者 郭晓睿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2,共8页
帕慕克荣膺诺奖后的首部小说《纯真博物馆》和真实的博物馆建筑相互独立又处处契合,形成双向互构。小说人物的私人收藏肯定了物的唤起功能和物质力,博物馆式的公开收藏避免了物人关系的过度消解。虚构之物与真实展品一起,成为阶级差异... 帕慕克荣膺诺奖后的首部小说《纯真博物馆》和真实的博物馆建筑相互独立又处处契合,形成双向互构。小说人物的私人收藏肯定了物的唤起功能和物质力,博物馆式的公开收藏避免了物人关系的过度消解。虚构之物与真实展品一起,成为阶级差异、消费观念及传统与现代思想抵牾的文化表征,表达了社会转型期土耳其的民族性和身份焦虑。展览故事的叙事形式和展出馆藏的建筑实践撤出作家意识对物的介入,呼唤物性回归。小说也在叙事方式上反哺了博物馆建设,小说般的小博物馆范式颠覆了民族史诗叙事,传达了帕慕克对人性深度和历史真实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慕克 《纯真博物馆》 物叙事 博物馆 民族性
原文传递
空间·跨界·理想——第11届尤金·奥尼尔国际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2022年7月6日至9日,第11届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 1888—1953)国际研讨会在位于波士顿市中心的萨福克大学举办。尤金·奥尼尔国际研讨会每3年举办一次,本届会议原定于2020年举办,但因为疫情推迟了两次,奥尼尔研究者们... 2022年7月6日至9日,第11届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 1888—1953)国际研讨会在位于波士顿市中心的萨福克大学举办。尤金·奥尼尔国际研讨会每3年举办一次,本届会议原定于2020年举办,但因为疫情推迟了两次,奥尼尔研究者们—大家自称“O’Neillians”—直到今年才得以线下相聚。会议的主题为“渴望与归属”(Longing and Belonging),分论坛和圆桌会议的议题包括奥尼尔剧本的互文性解读、奥尼尔的舞台设计实践、奥尼尔戏剧人物的身份与再现、奥尼尔作品的出版与译介、奥尼尔与普罗温斯敦剧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舞台设计 线下 萨福克 波士顿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英译期刊评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7,共7页
作为文学作品的呈现载体之一,文学期刊保存鲜活的文学现场,记录时代的文学高度,连接作者与读者、创作与阅读、生产与消费,是"文学生态的重要组成"a。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文学译介期刊以连续性和时效性的优势,及时、系统地... 作为文学作品的呈现载体之一,文学期刊保存鲜活的文学现场,记录时代的文学高度,连接作者与读者、创作与阅读、生产与消费,是"文学生态的重要组成"a。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文学译介期刊以连续性和时效性的优势,及时、系统地反映中国文学状况,其"在场"表达的作用不容忽视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克拉荷马大学 《人民文学》 李敬泽 今日中国 目标读者群 毕飞宇 栏目设置 中国小说 王晋康 茅盾文学奖
原文传递
汉诗绝句在美国的另类翻译与传播--以纽曼英语绝句大赛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江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9,192,共10页
中国古典诗词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传递给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却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在美国举办的纽曼英语绝句大赛似乎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海外译介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本文基于与大赛创始人石江山教授的交流,结合历... 中国古典诗词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传递给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却一直是一个难题,而在美国举办的纽曼英语绝句大赛似乎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海外译介提供了有效的路径。本文基于与大赛创始人石江山教授的交流,结合历届大赛的获奖作品和参赛作品,分析汉诗绝句的另类翻译与另类传播,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另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英译 文学译介 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与奥尼尔戏剧语言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从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本文从戏剧人物语言和剧本舞台提示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和奥尼尔的戏剧语言艺术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位处于不同时代、运用极为不同的舞台技巧的剧作家如何殊途同归,以各具特色的戏剧语言以及相应的舞台艺术手法外化出伟大作品的共... 本文从戏剧人物语言和剧本舞台提示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和奥尼尔的戏剧语言艺术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位处于不同时代、运用极为不同的舞台技巧的剧作家如何殊途同归,以各具特色的戏剧语言以及相应的舞台艺术手法外化出伟大作品的共同底蕴和各自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奥尼尔 戏剧 语言 艺术风格 悲剧精神
下载PDF
《安娜在热带》中的互文性写作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当代舞台对于文学经典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基于原著的改编或者是对于原著的解构,而2003年度普利策获奖剧作《安娜在热带》则展现了文学经典在当代舞台上的另一种回响:尼洛·克鲁斯运用互文性写作策略,将经典与剧本进行多重空间的整合,... 当代舞台对于文学经典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基于原著的改编或者是对于原著的解构,而2003年度普利策获奖剧作《安娜在热带》则展现了文学经典在当代舞台上的另一种回响:尼洛·克鲁斯运用互文性写作策略,将经典与剧本进行多重空间的整合,在调动观众文学记忆的同时,又为其注入剧作家本人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本文从文本建构、文学记忆及文化思考三个方面对剧中的互文性写作策略进行分析,力求为当代戏剧创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当代舞台 互文性 文本建构 文学记忆 文化思考
原文传递
主流戏剧的“风向标”——21世纪普利策戏剧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102,共8页
普利策戏剧奖自1917年设立以来,一贯旨在颁发给那些"由美国本土作家撰写的、素材背景最能反映美国当代生活的杰出戏剧"。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普利策戏剧奖的评奖原则并未改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戏剧自身的发展,该奖项在获奖... 普利策戏剧奖自1917年设立以来,一贯旨在颁发给那些"由美国本土作家撰写的、素材背景最能反映美国当代生活的杰出戏剧"。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普利策戏剧奖的评奖原则并未改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戏剧自身的发展,该奖项在获奖作家、获奖剧作及评奖标准等方面均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通过对这些新的特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探究美国当代主流戏剧的总体发展趋势,同时也能为中国主流戏剧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利策戏剧奖 21世纪 主流戏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