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夏冰 +7 位作者 王路 王超雨 赵海丰 杨洪亮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8-1674,共7页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硼替佐米维持治疗的MM患者23例和使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MM患者68例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硼替佐米维持治疗的MM患者23例和使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MM患者68例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果:硼替佐米比沙利度胺更能提高患者的PFS率(硼替佐米12、24个月的PFS率为100%、88. 89%;沙利度胺为72. 31%、47. 54%)和OS率(硼替佐米18、24、30个月的OS率为100. 00%、88. 89%、80. 00%;沙利度胺为91. 52%、83. 63%和72. 90%)。此外,硼替佐米对于年龄≥65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遗传学改变、髓外病变、肾功能异常、低血清游离轻链比、高β2-微球蛋白、贫血、LDH升高、诱导治疗疗效在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上的患者的PFS时间比沙利度胺长。就2年OS率而言,若患者存在高龄、肾功能异常和髓外病变,硼替佐米2年OS率高于沙利度胺且有统计学意义。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均可以引起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结论:硼替佐米在维持治疗中的效果优于沙利度胺,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来说,建议使用硼替佐米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硼替佐米 维持治疗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7 位作者 陈静 田晨 杨洪亮 赵海丰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正在进行维持治疗的MM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 V3.0)中文版进行调查,以该... 目的: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正在进行维持治疗的MM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 V3.0)中文版进行调查,以该量表的Nowegran常模(简称常模)和MM患者参考值(简称参考值)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和社会功能的得分(61.3、73.9、65.4和65.2)低于常模(75.3、89.9、83.3和85.8);便秘和经济困难得分(16.7、44.4)明显高于常模(10.7、9.4)(P <0.05)。与参考值相比,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情感和认知功能得分(61.3、81.7、84.3)均明显高于参考值(55.7、71.3、78.1)(P <0.05);除此以外,维持治疗还降低了患者的乏力、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降低和便秘等症状相关维度的得分,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困难维度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诊年龄、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周围神经病变、自费比例和基础疾病是影响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 <0.05),血红蛋白(Hb)水平降低,血钙浓度升高,伴有遗传学改变等对QOL有负面影响(P <0.05);文化水平的升高对QOL有正面作用(P <0.05)。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沙利度胺或硼替佐米)对患者QOL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维持治疗可以改善MM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年龄、血LDH水平、周围神经病变和自费比例是影响QOL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维持治疗 生活质量 经济条件
下载PDF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长期生存者生活质量及相关人口学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洋 伍柳红 +7 位作者 管惠捷 吴素云 刘龙珍 蔡瑞卿 张翼鷟 孙晓非 朱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2-888,共7页
目的评估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其相关人口学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初诊年龄<18岁,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NHL诊治,至随访时长期生存,目前年龄≥18岁者的临床和人口学特征资料... 目的评估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其相关人口学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初诊年龄<18岁,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NHL诊治,至随访时长期生存,目前年龄≥18岁者的临床和人口学特征资料。使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edicalOutcomes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Survey,SF-36)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Life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中文版的症状子量表进行调查。以美国普通成年人口(美国常模)及中国香港普通成年人口(中国香港常模)为对照,将NHL长期生存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NHL长期生存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与其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根据QLQ-C30量表得分对NHL长期生存者目前的症状进行评价。结果随访资料完整的23例NHL患者纳入研究,病理分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伯基特淋巴瘤4例,T细胞淋巴母细胞瘤5例,B细胞淋巴母细胞瘤3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1例,均接受过含蒽环类和烷化类药物化疗方案的治疗。目前中位年龄为26.2(16.9~55.8)岁,初诊中位年龄为10.4(2.4~17.6)岁,其中,6例已婚已育,2例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长期生存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与美国常模相比,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维度评分优于常模(P<0.05);与中国香港常模相比得出的结果类似。初诊年龄与SF-36量表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目前年龄与生理机能呈正相关,与一般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患者的城乡分布与一般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5)。此外,儿童NHL长期生存者QLQ-C30症状得分较低,症状多集中在轻度,中重度症状较少。结论儿童NHL长期生存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与一般人群无明显差异;患者的初诊年龄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人口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生活质量 人口学因素 初诊年龄 儿童
下载PDF
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俊廷 张翼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AYA)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儿童和高龄成年患者的特征、病理类型、遗传学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目前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文章简述了AYA-NHL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特点、预后因素等,着重介绍了不同病理类型患者接受... 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AYA)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儿童和高龄成年患者的特征、病理类型、遗传学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目前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文章简述了AYA-NHL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特点、预后因素等,着重介绍了不同病理类型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获得的相应疗效,旨在为临床标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成年人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48-552,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疗效在近十年来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新药联合移植治疗后,其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大幅延长。对于患者的疗效而言,传统意义的评效标...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疗效在近十年来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新药联合移植治疗后,其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大幅延长。对于患者的疗效而言,传统意义的评效标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已经不能满足其对预后的指导,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评估应运而生,其检测方法发展较快。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PET-CT等各项技术层出不穷。本文就上述各检测手段在MM移植后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移植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二代测序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及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洋 +6 位作者 李梦真 兰映霞 毛蕾 宁乔杨 杨洪亮 张翼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评估合并糖尿病(DM)及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糖升高对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81例初诊...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评估合并糖尿病(DM)及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糖升高对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81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其治疗前及治疗中的血糖水平,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血糖异常对DLBCL患者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82例(17.0%)患者在诊断DLBCL前患DM,88例(18.3%)患者在DLBCL治疗过程中至少发生一次血糖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Arbor分期、IPI评分、是否合并DM与OS、PFS相关(P值均<0.05)。组间比较显示,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的OS和PFS均较无血糖异常组差(OS:P值分别为0.001、0.003,PFS:P值均<0.001),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相比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7、0.463)。化疗期间血糖控制良好组的OS和PFS优于血糖控制差组(OS:P=0.037,PFS:P=0.007)。结论合并DM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与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型 糖尿病 高血糖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