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林伟民 许胜 +2 位作者 苏郁 林旺 郭卫中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4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5-08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分阶段治疗的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采取分阶段治疗,第一阶段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5-08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分阶段治疗的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采取分阶段治疗,第一阶段在控制大出血后行骨折临时固定,第二阶段进行创伤复苏,第三阶段进行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10例均抢救成功,无患者死亡。骨盆及四肢骨折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1例骨盆骨折术后切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1年骨盆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GMSI量表评分平均8.4分。结论损伤控制理念能最大限度降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患者的死亡率,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骨折确定性手术能减少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干扰,可获得更满意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盆骨折 四肢骨折 多发伤 损伤控制理念
原文传递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
作者 许胜 郭卫中 +3 位作者 林旺 苏郁 林伟民 林成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3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移位情况、术者对手术入路的熟悉程度进行切开复位或有... 目的观察并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3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移位情况、术者对手术入路的熟悉程度进行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骨折,然后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7(9~36)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30例,良6例,可7例。末次随访时38例出现骨性关节炎改变,其中Ⅰ级21例,Ⅱ级3例,Ⅲ级10例,Ⅳ级4例。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医师要重视术前详细的手术规划,术中强调恢复膝关节稳定及力线的重要性,在尽可能减少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并坚强固定,术后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涉及后柱胫骨平台骨折的不同治疗策略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成寿 林旺 +5 位作者 许胜 郭卫中 苏郁 柯勇平 王磊 刘寿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涉及后柱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自2009-07-2014-10收集20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研究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率。采用Sehatzker法及罗从风三柱法分别对骨折进行分类。后柱再分为后内侧柱和后外侧柱,筛选出... 目的探讨涉及后柱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自2009-07-2014-10收集20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研究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率。采用Sehatzker法及罗从风三柱法分别对骨折进行分类。后柱再分为后内侧柱和后外侧柱,筛选出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病历。根据后柱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结果206例获得随访平均15.6(12-36)个月。150例骨折涉及后柱,其中130例涉及后外侧柱。97例涉及后内侧柱。206例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12个月复查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年复位不良者3例。结论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发病率高,应根据骨折类型,采用合适的切口、内固定方式等,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柱 SCHATZKER分型 三柱分类法
原文传递
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检测 被引量:9
4
作者 林建华 赖建明 +2 位作者 林文平 吴朝阳 许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制备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collagen-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检测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按8%质... 目的制备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collagen-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检测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按8%质量浓度加入PLA和等量nHAC溶解,制备nHAC-PLA;用2%醋酸溶液配制浓度为2%的CS纯溶液及1%的Col纯溶液,以质量比(M/M)20∶1混合,倒入含nHAC-PLA的模具中,冷冻干燥成形制备Col-CS/nHAC-PLA仿生支架。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实验、溶血实验、体外细胞毒实验、骨植入实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无急性全身毒性;皮内刺激实验示原发刺激指数为0分,为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示3只实验动物体温升高均<0.6℃,体温升高总和<1.3℃,符合规定标准;溶血实验示平均溶血率为1.38%,符合≤5%标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材料浸提液不影响兔BMSCs增殖,毒性分级为Ⅰ级。骨植入实验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结论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软骨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支架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扩大外侧入路内固定增强力学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 被引量:8
5
作者 林旺 王盈盈 +4 位作者 郭卫中 袁翠华 许胜 张申申 林成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826-3831,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是创伤骨科的难点,手术入路的选择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但目前对于入路选择尚无一个被多数学者接受的公认选择标准。目的:调查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发病特点及发生率,探讨扩大外侧切口在后外侧柱骨折中的...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是创伤骨科的难点,手术入路的选择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但目前对于入路选择尚无一个被多数学者接受的公认选择标准。目的:调查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发病特点及发生率,探讨扩大外侧切口在后外侧柱骨折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通过国际疾病代码从2009年7月至2019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患者病历数据库筛选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通过PACS系统回顾性复习患者骨折部位的影像学资料,采用Schatzker法及罗从风三柱法分别对骨折进行分类,后柱分为后内侧柱和后外侧柱,将游离后外侧柱骨折定义为后外侧柱主骨折块与后内侧柱及外侧柱主体不相连。调查后外侧柱骨折的患病特点,采用扩大外侧入路前瞻性治疗其中21例移位游离后外侧柱骨折患者。结果与结论:①共426例患者入选,427个胫骨平台骨折;涉及后外侧柱骨折有267个,游离后外侧柱126例,外侧柱+平台关节面下4 cm以内的移位游离后外侧柱骨折73例;②采用扩大外侧切口治疗的21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③提示扩大外侧入路适用于外侧柱+平台关节面下4 cm以内的游离移位后外侧柱骨折,可单用于SchatzkerⅡ型骨折,或联合其他切口治疗SchatzkerⅤ,Ⅵ型骨折,该入路适用的患者约占全部平台骨折的17%,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外侧柱 骨折 扩大外侧入路 骨性愈合
下载PDF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旺 郭卫中 +5 位作者 林成寿 王盈盈 张申申 许胜 苏郁 林伟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9-495,共7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为(50.0±11.7)岁;采用人工牵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观察组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为(54.6±11.1)岁;采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8.6±26.0)min,骨折复位时间为(61.6±9.6)min,切口总长度为16.0(13.3,17.0)cm,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99.9±60.9)min、(73.8±17.2)min、20.0(17.0,21.8)cm];术中出血量为175.0(100.0,200.0)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200.0(162.5,387.5)mL];术后1周、1个月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分别为94.9°±12.0°、113.8°±14.1°,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78.3°±14.6°、96.8°±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在术后1年达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主动活动度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牵引切开复位比较,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总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牵引术 复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在胫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成寿 林旺 +3 位作者 王盈盈 郭卫中 许胜 张申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的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在胫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21-06手术治疗的34例胫骨骨折,其中20例胫骨平台骨折与6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8例胫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的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在胫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4—2021-06手术治疗的34例胫骨骨折,其中20例胫骨平台骨折与6例胫骨远端Pilon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8例胫骨干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均采用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辅助骨折复位。结果本组安装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的时间为5~30 min,平均22.2 min。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4~24)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即刻Rasmussen解剖学评分平均16.8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28.8分。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平均0.6 mm,侧方成角平均1.1°,前后成角平均1.2°。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即刻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结果:解剖复位5例,复位良好1例;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平均98.5分。结论下肢骨折牵引复位装置操作简便,适用于仰卧、侧卧、俯卧体位,其辅助复位骨折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可在胫骨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牵引复位 牵引复位装置 微创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后内侧切口和后侧倒“L”型切口在60例合并后柱骨折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旺 林立姮 +3 位作者 林成寿 苏郁 郭卫中 许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切口和后侧倒"L"型切口治疗合并后柱骨折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1例采用后侧倒"L"型切口;2...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切口和后侧倒"L"型切口治疗合并后柱骨折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1例采用后侧倒"L"型切口;29例采用后内侧切口。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1年患膝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分平均(94.2±4.8)分。术后1年骨折复位不良者2例。结论后侧倒"L"型切口适用于后外侧柱游离骨折移位>2mm患者。后内侧切口适用于后外侧柱无明显移位或非游离骨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柱 SchatzkerⅥ型 骨折
下载PDF
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髓内钉股骨模型置钉测试
9
作者 林旺 王盈盈 +3 位作者 薛芳群 郭卫中 林成寿 许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078-2081,共4页
[目的]测试一种国产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并观察其在股骨模型髓内针远端锁定螺钉置入效果。[方法]运用测量3个互相垂直的磁场强度变化率,推算出待测物体坐标位置的测量原理,采用定位线圈与磁阻传感器结合的方案,研发出可视化导航系统。将3... [目的]测试一种国产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并观察其在股骨模型髓内针远端锁定螺钉置入效果。[方法]运用测量3个互相垂直的磁场强度变化率,推算出待测物体坐标位置的测量原理,采用定位线圈与磁阻传感器结合的方案,研发出可视化导航系统。将30根人工股骨模型随机分为导航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个。两组将髓内针连带手柄插入股骨模型中。导航组采用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辅助髓内针远端3枚螺钉锁入;常规组采用机械瞄准器辅助远端3枚螺钉锁入;记录两组3枚螺钉的锁入时间及一次置钉成功率。[结果]两组第1、2、3枚螺钉锁入时间按置入顺序均依次增加,差异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第1[(156.3±14.8)s vs(266.8±31.2)s,P<0.05]、2[(230.7±17.1)s vs(318.1±32.2)s,P<0.05]、3枚[(306.5±20.8)s vs(408.6±27.7)s,P<0.05]螺钉锁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两组3枚螺钉一次置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对比机械瞄准器,能明显缩短股骨模型髓内针远端螺钉锁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电磁导航系统 股骨 髓内针 远端锁定钉
原文传递
益肾健骨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蔚楠 戴燕铃 +3 位作者 林翔 王荣茂 林家钟 许胜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4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膏方益肾健骨膏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门诊收治的6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予单纯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30),予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膏方益肾健骨膏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门诊收治的6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予单纯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30),予基础抗骨质疏松治疗+益肾健骨膏口服的患者作为试验组(n=3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骨密度、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蛋白C端肽(CTX),观察是否出现过敏、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腰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过敏及胃肠道反应。结论:益肾健骨膏可通过抑制骨吸收,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痛症状,提高骨密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膏方 骨密度 骨代谢 中医药
下载PDF
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猪BMSCs成骨分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胜 林建华 +1 位作者 刘蔚楠 吴朝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0-1385,共6页
目的构建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转染猪BMSCs后BMP-2表达活性及诱导BMSCs成骨分化情况,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奠定基础。方法取2只2月龄巴马香猪(体重约15 kg)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利用基... 目的构建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转染猪BMSCs后BMP-2表达活性及诱导BMSCs成骨分化情况,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奠定基础。方法取2只2月龄巴马香猪(体重约15 kg)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25、50、100、200转染第2代BMSCs,通过荧光显微镜及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确定最佳MOI值。以最佳MOI值感染BMSCs作为实验组,空载体转染的BMSCs(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的BMSCs(空白组)作为对照,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BMP-2 mRNA及蛋白在BMSCs中的表达,并应用ALP染色、ALP活性检测及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检测其成骨分化情况。结果经RT-PCR基因测序鉴定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转染BMSCs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表达,且MOI值为100时为最佳表达。RT-PCR提示BMP-2基因成功转染至BMSCs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示转染后BMSCs并可持续、稳定、高效表达BMP-2蛋白;培养后2周BMSCs可见ALP表达及钙结节形成。结论成功构建BMP-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猪BMSCs,BMP-2基因转染入BMSCs后能持续、稳定、高效表达BMP-2基因和蛋白,并成功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组织工程 BMSCS BMP-2 慢病毒载体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与干细胞骨软骨分化的调节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胜 林建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9期9306-9310,共5页
背景:软骨修复尤其是伴软骨下骨的修复是骨关节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重点。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细胞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找一种合适的细胞因子,诱导细胞骨软骨分化备受关注。目的:综述细胞因子对干细胞骨软骨分化调节的影响。方法:应用计... 背景:软骨修复尤其是伴软骨下骨的修复是骨关节组织工程修复的研究重点。近些年,随着人们对细胞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找一种合适的细胞因子,诱导细胞骨软骨分化备受关注。目的:综述细胞因子对干细胞骨软骨分化调节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hondrification,cytokine,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万方医学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软骨形成,细胞因子,干细胞,组织工程",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2篇。结果与结论:诱导干细胞成骨、成软骨分化的成功与否与诱导因子息息相关,尤其是Wnt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途径在干细胞成骨、成软骨分化调节过程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各种调控因素的深入研究,将为体外培养和诱导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发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 成骨分化 成软骨分化 综述文献
下载PDF
新型胸锁关节钩状板的研发与生物力学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旺 王盈盈 +4 位作者 林伟民 许胜 黄其龙 郭卫中 林成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5-1399,共5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不稳定性胸锁关节脱位大多数都是将肩锁关节钩状钢板插入胸骨髓腔内或置于胸骨后侧,因钢板不敷贴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增加,降低了关节复位的疗效。目的:课题组研发了新型的胸锁关节钩状板(专利号:ZL201520515237.3),从...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不稳定性胸锁关节脱位大多数都是将肩锁关节钩状钢板插入胸骨髓腔内或置于胸骨后侧,因钢板不敷贴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增加,降低了关节复位的疗效。目的:课题组研发了新型的胸锁关节钩状板(专利号:ZL201520515237.3),从生物力方面比较肩锁关节钩状板和新型胸锁关节钩状板固定胸锁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用长方形人工骨替代胸锁关节两端的胸骨和锁骨,共18对人工胸锁关节,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将最短杆段3孔普通肩锁关节钩状板的钢板螺钉孔段固定于人工锁骨端,钩状端置于人工胸骨后侧,采用MTS生物材料测试系统检测人工胸骨骨折时的载荷、位移变化;实验组(n=12)将最短杆段2孔新型胸锁关节钩状板的钢板螺钉孔段固定于人工锁骨端,钩状端插入人工胸骨内,采用MTS生物材料测试系统检测人工胸骨前侧皮质骨(n=6)、后侧皮质骨(n=6)骨折时的载荷、位移变化。结果与结论:对照组最大破坏力值均数为(390±51)N,实验组前侧皮质骨的最大破坏力均数为(421±55)N,实验组后侧皮质骨的最大破坏力值均数为(437±56)N,3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新型胸锁关节钩状板内固定胸锁关节并未增加胸骨骨折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器 胸锁关节脱位 钩状钢板 生物力学 胸骨 骨折 研发 人工骨
下载PDF
新型钢板在复杂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14
作者 林成寿 林旺 +4 位作者 郭卫中 许胜 苏郁 吴锦清 刘寿坤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新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采用不同钢板固定治疗22例复杂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实验组采用新型钢板内固定系统;对照组采用普通... 目的探讨使用新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采用不同钢板固定治疗22例复杂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实验组采用新型钢板内固定系统;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结果术后即刻进行Rasmussen评分:对照组16.0±1.3,实验组16.4±1.2。对照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屈曲度(130.1±3.3)°,伸直度2.1°。实验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屈曲度(130.5±4.1)°,伸直度1.7°。对照组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87.8±1.5)°、术后12个月(86.5±1.9)°。实验组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87.6±2.0)°、术后12个月(86.5±1.6)°。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81.9±3.0)°、术后12个月(81.1±3.5)°。实验组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81.4±2.6)°、术后12个月(80.5±2.4)°。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数:对照组93.2±4.2,实验组94.5±4.5。以上均数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下两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265.3±48.1)分,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200.9±43.2)分。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686.4±151.8)ml,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436.4±120.6)ml。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结论新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确切,相较普通钢板使用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胫骨平台 三柱 骨折
下载PDF
延期切开复位并三柱固定理论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胜 林成寿 +2 位作者 林旺 林伟民 郭卫中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2875-2877,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延期切开复位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28例,术前均完善X线片,采用CT扫描检查行三柱分型,其中11例采用跟骨牵引,17例采用石膏外固定。根据三柱理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 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延期切开复位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28例,术前均完善X线片,采用CT扫描检查行三柱分型,其中11例采用跟骨牵引,17例采用石膏外固定。根据三柱理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12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X线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AOFAS评分标准,优19例,良8例,可1例。其中2例出现皮缘坏死,1例出现合并浅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处理后治愈。结论:在三柱固定理论指导下的延期切开复位治疗复杂Pilon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三柱固定理论 延期切开复位 锁定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牵引开放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16
作者 郭卫中 苏郁 +4 位作者 林旺 林成寿 王盈盈 许胜 张申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249-1254,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牵引下开放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1年1月开放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30例。按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新型牵引器牵引,15例采用传统徒手牵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 [目的]比较两种牵引下开放复位内固定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1年1月开放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30例。按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新型牵引器牵引,15例采用传统徒手牵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新型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少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6.03±3.17)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膝伸屈ROM、HSS评分、Rasmussen临床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新型组的膝伸屈ROM、HSS评分、Rasmussen临床评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Rasmussen解剖评分、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新型下肢骨折牵引装置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仰卧、侧卧、俯卧等体位,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加快术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 牵引复位器 开放复位内固定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