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及生态补偿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飞 高建恩 +5 位作者 邵辉 张通 张元星 赵春红 王宏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1期25-31,共7页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研究1985—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1985—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研究1985—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1985—2005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和农地,占土地利用方式的75%以上,但农地面积总体在减少,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2)聚落为最活跃的土地利用类型,聚落和湿地+水体呈扩张的发展趋势;3)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区域生态环境效应,20年间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上涨约0.01%,其中森林增加最多,约为0.09%,农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多,约为-0.02%,而生态服务功能中,除了与农地和荒漠相关的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下降外,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均表现为增加;4)根据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确定该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约为4亿2 73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机制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天然降雨条件下横垄与顺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晶玲 周丽丽 +2 位作者 马仁明 米彩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119,共6页
试验以天然降雨为侵蚀动力,采用标准径流小区法,对比研究了连续型降雨与间歇型降雨条件下横垄与顺垄玉米径流形成和泥沙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连续型降雨产流过程形态呈"W"或倒"V"形,产沙形态呈"W"或"... 试验以天然降雨为侵蚀动力,采用标准径流小区法,对比研究了连续型降雨与间歇型降雨条件下横垄与顺垄玉米径流形成和泥沙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连续型降雨产流过程形态呈"W"或倒"V"形,产沙形态呈"W"或"M"形;顺垄产流与产沙时间长度一致,产流总量和产沙总量分别是横垄的1.66~5.80倍和5.02~5.52倍;顺垄与横垄产流产沙峰值差异显著,仅横垄与雨强存在错峰现象,延后1min。间歇型降雨产流形态为倒"V"形,产沙形态呈倒"V"或"M"形;顺垄产流和产沙总量分别是横垄的1.83倍和2.32倍;首次产流量占总量的70%以上,产沙量占总量的94%~100%,且横垄和顺垄与雨强均存在错峰现象,顺垄产流和产沙量较雨强延后1~4min,横垄延后1min;除首次产流外,其余产流产沙过程时间较短均无错峰现象。天然降雨条件下,横垄与顺垄产流产沙过程较为复杂,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资源管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产流过程 产沙过程 连续型降雨 间歇型降雨
下载PDF
东北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观测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华文杏 范昊明 +4 位作者 贾燕锋 刘雨佳 谭娟 张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6,110,共6页
为研究东北地区坡耕地的春季融雪侵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吉林省吉兴小流域内坡耕地进行原位观测,通过分析融雪过程中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以及融雪径流、土壤解冻深度等指标对融雪侵蚀的影响,探讨坡耕地融雪侵蚀过程及变化规律。结... 为研究东北地区坡耕地的春季融雪侵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吉林省吉兴小流域内坡耕地进行原位观测,通过分析融雪过程中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以及融雪径流、土壤解冻深度等指标对融雪侵蚀的影响,探讨坡耕地融雪侵蚀过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日平均温度0~3.8℃的气象条件下,春季融雪侵蚀较为集中,径流与含沙量变化均先增加后减少。融雪径流与表层土壤解冻深度是影响融雪侵蚀的重要因素,初期融雪产流,土壤未解冻,径流急剧增加,径流量占融雪期总径流量的59.15%;中期积雪融化趋于稳定,土壤表层开始解冻,径流减少含沙量增加,侵蚀量达到最大且占融雪期总侵蚀量的41.74%;末期融雪产流停止,土壤解冻深度增加,含沙量达到最大(8.00kg/m^3)。坡耕地融雪侵蚀受垄作区域与集水洼地地形变化的影响,产流产沙具有较强规律性,二者峰值出现频次一致时,径流—泥沙呈"8"字循环滞后关系,反之呈复式循环滞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径流 解冻深度 侵蚀过程 坡耕地
下载PDF
生态植被自然修复及其人工促进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祥宏 尹勤瑞 +4 位作者 辛建宝 刘伟 黄占斌 安如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6-1488,共13页
在国家政策高度重视生态自然修复的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生态自然修复理念、效果及应用条件,探讨了人工促进生态植被自然修复的概念、范围及技术方法,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推动自然修复模式的发展进步及其在国家生态建设领... 在国家政策高度重视生态自然修复的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生态自然修复理念、效果及应用条件,探讨了人工促进生态植被自然修复的概念、范围及技术方法,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推动自然修复模式的发展进步及其在国家生态建设领域的有效应用。通过生态自然修复、人工促进自然修复与人工恢复等技术模式技术要点的对比,认为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模式需采取有限的人工治理措施实现植物自然恢复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常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均可认作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措施,但需界定人工干预程度。其中,需基于生态承载力理念,考虑界定人为措施治理面积占比与当地自然植被盖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认为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模式下,需要构建植被种源区与扩繁区两大体系。其中,种源区可通过植被种植区域选择、适生植物选择与植被建植处理过程,为未处理区域的植被自然恢复提供长期的种源条件;扩繁区可通过地表微地形整理提升粗糙度,来促进区域内的天然落种的截留与植物萌发生长。预期关键节点的植被建植、土壤改良、微地形塑造研究,典型脆弱生态或不利环境条件下的针对性技术研究以及技术规范、考核指标编制等,将成为未来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自然修复 植被恢复 人工促进 种源区 微地形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横垄坡面融雪期细沟侵蚀特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雨佳 +3 位作者 范昊明 贾燕锋 周丽丽 华文杏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1-706,共6页
融雪期土壤由于受到融雪径流、冻融作用及未完全解冻层影响,细沟发育有别于降雨期。基于野外实地测量,对东北典型黑土区横垄坡面融雪期细沟侵蚀形态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横垄坡面融雪侵蚀产生的细沟主要为顺垄型、断垄型和复... 融雪期土壤由于受到融雪径流、冻融作用及未完全解冻层影响,细沟发育有别于降雨期。基于野外实地测量,对东北典型黑土区横垄坡面融雪期细沟侵蚀形态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横垄坡面融雪侵蚀产生的细沟主要为顺垄型、断垄型和复合型三种。顺垄型细沟平均长度和宽度较大,深度小于其他两种类型;断垄型细沟平均长度最小且变异程度最低、深度最大;复合型细沟平均长度最大、宽度最小。均匀坡面下部细沟侵蚀量最大,占坡面总量的85%,形态以顺垄型和断垄型细沟为主;坡面中部存在起伏区域,低洼处细沟侵蚀量最大,占坡面总量的64%,三种类型细沟均有发育。融雪期细沟发育的形态受微地形及未完全解冻层等因素影响,细沟分布则主要受坡位及融雪径流量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侵蚀 融雪径流 冻融作用 黑土坡面
原文传递
径流曲线法在东北半干旱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径流估算中的应用与改正 被引量:8
6
作者 范昊明 李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7,共6页
探讨径流曲线法(SCS—CN法)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的适用性,为该方法评价水保措施提供一定参考。选择东北半干旱区径流小区监测资料,采用同时率定径流曲线数(CN)与初损率(λ)的方法,分析SCS—CN法在评价水保措施与耕作方式的可行性。结... 探讨径流曲线法(SCS—CN法)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的适用性,为该方法评价水保措施提供一定参考。选择东北半干旱区径流小区监测资料,采用同时率定径流曲线数(CN)与初损率(λ)的方法,分析SCS—CN法在评价水保措施与耕作方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干旱情况下(AMC1),最优λ值为0.05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模拟不理想;利用改正潜在蓄水能力(S)方法得到的裸地、等高沟垄和顺坡垄作结果较为理想,对应CN1值分别为87.54,68.49和60.46,最优λ值为0.40。(2)水平槽、地埂植物带和水平梯田结果不理想,当实测径流量>10mm时,计算值过大,利用径流系数比改正后,模拟精度有较大提高,是适合水保措施的改正方法。(3)正常(AMC2)与湿润(AMC3)情况下数据量有限,保持最优λ值不变,改正S值,模拟效果较为理想,是适合干旱地区的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初损率 CN值 改正
下载PDF
东北地区极端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风蚀量的影响
7
作者 李方昊 范昊明 +1 位作者 石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极端大风事件频发,由极端风蚀事件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渐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使用线性分析、Sen+Mann-Kendal趋势分析、Kriging插值法对2005—2020年东北地区极端大风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RWEQ风蚀...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极端大风事件频发,由极端风蚀事件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渐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使用线性分析、Sen+Mann-Kendal趋势分析、Kriging插值法对2005—2020年东北地区极端大风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RWEQ风蚀估算模型计算典型风蚀站点的全年土壤风蚀量和极端大风条件下的风蚀量。结果表明:2005—2020年间,东北地区极端大风频次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2.9次·a^(-1)。东北地区极端大风频次的年均值在1~49次·a^(-1),频次高值区分布在锡林郭勒西北部、呼伦贝尔高原西部及长白山东北部等地。4个典型风蚀点(锡林浩特、新巴尔虎右旗、嫩江、通榆)极端大风对土壤风蚀量的平均贡献率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大风 贡献率 时空分布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融雪与降雨侵蚀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谭娟 范昊明 +2 位作者 贾燕锋 武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2,38,共5页
东北地区融雪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缺乏针对性研究。选择吉林梅河口吉兴径流小区2015年、2016年春季融雪侵蚀观测结果和已有降雨侵蚀数据,对比融雪与降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产流产沙次数、径流深、侵蚀模数,探讨了不同水土保... 东北地区融雪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缺乏针对性研究。选择吉林梅河口吉兴径流小区2015年、2016年春季融雪侵蚀观测结果和已有降雨侵蚀数据,对比融雪与降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产流产沙次数、径流深、侵蚀模数,探讨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侵蚀和融雪侵蚀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融雪条件下P值范围为0.001~0.46,其中生态修复措施对于融雪侵蚀的防控效果最好,在融雪时期表现出周期短,融水量少的特点;水平坑措施对融雪侵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融水的拦控上;融雪条件下耕作措施中地埂植物带侵蚀模数及径流深大于横垄。融雪侵蚀地区(尤其是坡耕地)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规划设计时,应兼顾降雨和融雪两种侵蚀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侵蚀 降雨侵蚀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东北低山区
下载PDF
辐射能量对不同深度和密度积雪持水能力及融雪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娜 范昊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0-255,共6页
为深入研究积雪融化过程中,积雪持水能力与融雪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积雪密度、深度和辐射能量3个因素,采用室内模拟融雪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辐射能量对不同积雪密度和深度积雪持水能力与融雪水... 为深入研究积雪融化过程中,积雪持水能力与融雪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积雪密度、深度和辐射能量3个因素,采用室内模拟融雪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辐射能量对不同积雪密度和深度积雪持水能力与融雪水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积雪持水能力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密度从100kg·m^(-3)增大到300kg·m^(-3)时,产流时持水能力从46.22减小到13.61,减小约3.4倍,同时产流前、后持水能力变化率也呈现减小趋势。融雪水量随积雪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深度从5cm增大到25cm,产流时融雪水量从1.58mm增大到10.70mm,增大约6.8倍。积雪深度对二者变化影响较小。辐射能量与积雪持水能力和融雪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对二者变化影响较为明显。积雪密度是影响持水能力的主要因素,且3种因素对积雪持水能力的影响强度分别为:积雪密度>积雪深度>辐射强度。积雪深度是影响融雪水量的主要因素,且3种因素对融雪水量的影响强度分别为:积雪深度>积雪密度>辐射强度。积雪密度与深度主要通过影响雪层间孔隙度、雪粒间毛管力以及融雪水类型而影响积雪持水能力与融雪水量。能量通过改变积雪特性进而影响积雪持水能力和融雪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产流 雪层间孔隙度 雪粒间毛管力 融雪侵蚀
下载PDF
生物炭还田对融雪期棕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菁华 米彩红 +3 位作者 周丽丽 师澜峰 曹湘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0-887,共8页
以辽宁地区典型土壤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布置小区进行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分析融雪期秸秆生物炭不同施加量处理土壤主要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生物炭还田对融雪期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4个处理,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CK)、6... 以辽宁地区典型土壤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布置小区进行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分析融雪期秸秆生物炭不同施加量处理土壤主要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生物炭还田对融雪期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4个处理,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CK)、6(B1)、12(B2)、24(B3)t/hm2,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量对融雪期有效养分质量分数有极显著性影响,融雪持续期对NH_4^+-N、NO_3^--N有极显著性影响,对速效钾有显著性影响。施加生物炭处理在融雪各阶段有效养分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处理,且融雪前后养分流失量较少,其中B3处理NH_4^+-N、NO_3^--N和有效磷融雪前后流失量最小,分别为1.16mg/kg、4.24mg/kg和5.23mg/kg,说明生物炭对融雪期土壤有效养分有很好的固持作用。分析相关指标得出,融雪前期生物炭主要通过影响积雪融化速度和土壤水分状况,增加土壤持水能力,来减少土壤有效养分损失;但是,融雪后期土壤水分不再是养分损失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效养分 融雪期
下载PDF
降雨对坡面薄层水流泥沙起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春红 高建恩 +2 位作者 王宏杰 邵辉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7-1069,共13页
针对降雨条件下坡面泥沙起动研究不足,基于动量守恒原理,导出了雨滴对坡面泥沙颗粒作用力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滑动起动模式,建立了适用于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的非黏性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公式系数通过室内和野外实测资料率定获得.结果表... 针对降雨条件下坡面泥沙起动研究不足,基于动量守恒原理,导出了雨滴对坡面泥沙颗粒作用力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滑动起动模式,建立了适用于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的非黏性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公式系数通过室内和野外实测资料率定获得.结果表明降雨对坡面泥沙起动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大小主要与降雨强度(i)、泥沙粒径(d)及水深与雨滴直径比(h/d y)有关.雨强越大,泥沙越易起动,而泥沙粒径或h/d y越大,降雨的影响则越小.将该公式应用于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泥沙搬运能力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雨滴作用力 非黏性泥沙 起动流速 公式应用
下载PDF
东北半干旱区不同耕作方式下的侵蚀性降雨标准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包昂 范昊明 +3 位作者 李刚 米彩红 石昊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侵蚀性降雨标准是计算土壤流失的关键指标,侵蚀性降雨标准的拟定与耕作方式密切相关,比较同一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的侵蚀性降雨标准差异,对于提高区域土壤侵蚀预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东北半干旱区径流小区2013~2019... 【目的】侵蚀性降雨标准是计算土壤流失的关键指标,侵蚀性降雨标准的拟定与耕作方式密切相关,比较同一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的侵蚀性降雨标准差异,对于提高区域土壤侵蚀预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东北半干旱区径流小区2013~2019年共7年的降雨径流观测资料,采用频率分析法,拟定几种典型耕作方式下的侵蚀性降雨雨量标准,并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结果表明:(1)横垄(9.6 mm)、顺垄(11.65 mm)、地埂植物带(21.15 mm)的7年侵蚀性雨量标准的平均值相比裸地(4.45 mm)分别提高了2.16倍、2.62倍、4.75倍。(2)随着年限的增加,侵蚀性雨量标准的相对误差减小,变差系数减小,合格率升高。选取裸地小区、横垄小区、顺垄小区、地埂植物带小区5年资料序列时的侵蚀性雨量标准的合格率均达到100%。(3)侵蚀性降雨标准越小,径流系数越大,产流次数越多。【结论】不同耕作方式的对比表明:横垄、顺垄、地埂植物带3种耕作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侵蚀性降雨标准,其中以地埂植物带最为显著;5年的降雨数据可以满足侵蚀性降雨标准的确定条件;地埂植物带的减沙减流效益最优,其次是横垄,再次是顺垄。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半干旱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小区 侵蚀性降雨 水土保持措施 耕作方式
原文传递
黑土冻融过程中水分垂直迁移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红希 范昊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9-173,共5页
为明确土壤冻融过程中水分垂直迁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以我国东北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向冻融试验,进行了不同初始含水率、降温幅度和地下水位条件下土壤冻结过程中水分垂直迁移试验,定量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对黑土冻融... 为明确土壤冻融过程中水分垂直迁移与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以我国东北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向冻融试验,进行了不同初始含水率、降温幅度和地下水位条件下土壤冻结过程中水分垂直迁移试验,定量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对黑土冻融过程中水分垂直迁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试样中温度变化先快后慢,最终试样内部温度随深度呈现稳定的温度梯度分布;(2)初始含水率对土壤的冻结影响较为明显,初始含水率越高,冻结经历时间越长,冻结过程中消耗的潜热量越大,冻结锋面形成越晚;(3)不同降温幅度使得土壤温度梯度差距较大,15℃温差变温时垂直方向水分迁移量最大,土壤最快进入冻结稳定期,并在冻结16 h时,20 cm土层附近含水率达到冻结期峰值;(4)地下水位越高,温差越小,冻结锋面向下迁移速率越慢,各层水分均明显增加,并且在中上层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率 降温幅度 地下水位 冻结锋面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产流输沙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春红 高建恩 +2 位作者 邵辉 王宏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6,共9页
针对目前多数坡面侵蚀预测模型难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对坡面产流输沙过程影响的问题,基于运动波方程和泥沙输移公式,给出了一种能够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产流输沙时空变化的简化模型,并利用裸地、草地、坡耕地、灌木地及幼林地的... 针对目前多数坡面侵蚀预测模型难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对坡面产流输沙过程影响的问题,基于运动波方程和泥沙输移公式,给出了一种能够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产流输沙时空变化的简化模型,并利用裸地、草地、坡耕地、灌木地及幼林地的试验及自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输沙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符合较好。利用该模型对黄土高原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场景坡面产流输沙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典型降雨条件下,5 a树龄以上的林地或覆盖度在60%以上的草地坡面标准小区基本不再发生侵蚀;坡度小于15°的裸地坡面中下部发生轻度侵蚀;十年一遇降雨条件下,10 a树龄以上的林地坡面土壤侵蚀基本得到控制,而草地调控坡面水沙的能力有限,裸地更差。对低强度短历时降雨,草地调控水沙的见效较快;对高强度长历时降雨,林地调控水沙的作用较大,两者宜配合进行;对不同坡度裸地,要严格控制坡面坡长。研究结果为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运动波 泥沙输移公式 产流输沙过程 模型应用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输入对冻融期黑土表层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师澜峰 米彩红 +4 位作者 郭成久 王瑄 周丽丽 刘菁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8-285,共8页
为研究秸秆生物炭输入对冻融期黑土表层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循环试验,设置冻融与不冻融、冻融循环次数和生物炭施加量3个影响因素,分析冻融作用下不同秸秆生物炭输入量土壤表层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 为研究秸秆生物炭输入对冻融期黑土表层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循环试验,设置冻融与不冻融、冻融循环次数和生物炭施加量3个影响因素,分析冻融作用下不同秸秆生物炭输入量土壤表层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冻融与不冻融、冻融循环次数及生物炭施加量对黑土表层NO3-—N、NH4+—N和PO43-—P垂直迁移液总体积、迁移液总浓度及迁移总量均有极显著影响。(2)淋溶时间随冻融作用增强而缩短,随生物炭施加量增加而延长。所有处理迁移液总体积均随生物炭输入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未冻融组迁移液总体积随培养期增加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冻融组处理迁移液总体积在第5次冻融循环试验出现急剧增加,而后趋于平稳。(3)分析冻融作用下秸秆生物炭施入对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累积影响,同一控制时间内生物炭对冻融组无机氮磷垂直迁移量的抑制作用大于不冻融组,且随生物炭施入量增加对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的抑制作用增强。由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冻融组NO3-—N、NH4+—N和PO43-—P累积迁移量均在第5次冻融循环左右发生急剧变化。综上可知,生物炭在冻融期可以有效的固持养分,研究结果可为寒冷地区解冻期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冻融期 无机养分 垂直迁移
下载PDF
黑土与白浆土径流含沙量反演方法的可行性探讨
16
作者 陈晓宇 +4 位作者 郭成久 范昊明 周丽丽 石昊 贾玉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4-519,共6页
选择东北地区两种主要土壤类型(黑土与白浆土),配置不同含沙量供试水体,观测水体浊度值与光谱反射率,分析含沙量与浊度、光谱反射率及其几种光谱变换值的关系,探讨了利用水体浊度与光谱特征反演径流含沙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水体... 选择东北地区两种主要土壤类型(黑土与白浆土),配置不同含沙量供试水体,观测水体浊度值与光谱反射率,分析含沙量与浊度、光谱反射率及其几种光谱变换值的关系,探讨了利用水体浊度与光谱特征反演径流含沙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水体浊度值与含沙量呈显著正相关,但误差分析与不确定分析显示二者关系精度还不尽理想。光谱变换的含沙量反演模型中,黑土反射率与白浆土反射率的对数验证精度较好,但均低于浊度方法。利用浊度值与光谱特征共同反演径流含沙量的结果表明,黑土反射率的倒数与浊度、白浆土反射率的对数与浊度共同推求含沙量的方法拟合效果最佳,同时降低了误差,提高了精度。研究结果可为水土流失自动化监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 浊度 光谱反射率 光谱变换
原文传递
压实与融化情景下表层积雪性质反演的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郭成久 战明兴 +3 位作者 孙雨桐 石昊 米彩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1,共7页
探究积雪光谱反演不同情景下表层积雪性质,可为利用遥感反演技术和加快大面积监测积雪的物理特性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积雪的雪水当量与密度是积雪出流、产流的关键指标,对其研究对东北地区春季融雪产流及融雪型土壤侵蚀具有现... 探究积雪光谱反演不同情景下表层积雪性质,可为利用遥感反演技术和加快大面积监测积雪的物理特性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积雪的雪水当量与密度是积雪出流、产流的关键指标,对其研究对东北地区春季融雪产流及融雪型土壤侵蚀具有现实意义。选择东北地区自然降雪,通过人工模拟压实、融化试验,得到不同压实程度与不同融化时间的雪样。观测表层积雪的光谱及雪水当量、积雪密度等特征,分析表层积雪光谱发射率与两种积雪性质的关系,探讨利用表层积雪光谱特征反演雪水当量及雪密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压实和融化两种处理导致雪密度与雪水当量发生改变,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融化条件下积雪性质变化幅度更大。利用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反演压实条件下积雪的雪水当量与融化条件下积雪的雪水当量精度较高,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50和0.809;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反演压实条件下积雪密度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0.784,精度较高。但融化组积雪密度未能利用光谱特征得到有效反演。两种试验处理下,特征波段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融化较压实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导致雪的粒径及孔隙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水当量 雪密度 光谱反射率 光谱变换 融雪
下载PDF
Rain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of a solidified soil cistern using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8
作者 高建恩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4年第2期240-245,共6页
A plastic mix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using MBER (material becoming earth into rock) soil stabilizer is introduced 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a solidified soil cistern using the technology is analyzed. Rainwater w... A plastic mix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using MBER (material becoming earth into rock) soil stabilizer is introduced and the water quality of a solidified soil cistern using the technology is analyzed. Rainwater was harvested in July, 2012. Water quality of runoff and cistern water after storage was measured, including turbidity,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total nitrogen, nitrate, and ammonia. Results show that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n runoff decreased with time, indicating that runoff in the early time should be remove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cistern water increased after storage, while the remaining parameters decreased. Measure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did not exceed the limit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for drinking water in Chin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olidified soil cistern with plastic mix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available water for domestic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stabilizer cist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ater quality
下载PDF
基于土壤大孔隙流提升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入渗能力的思考
19
作者 刘祥宏 刘伟 +3 位作者 张楚涵 田飞 田晓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9-163,共5页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单元之一,城市土壤入渗能力的提升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从城市绿地土壤结构改良、入渗功能提升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借助人工措施、动物资源以及植物根系,构建土壤大孔隙优先流...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单元之一,城市土壤入渗能力的提升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从城市绿地土壤结构改良、入渗功能提升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借助人工措施、动物资源以及植物根系,构建土壤大孔隙优先流网络体系,促进降雨高效入渗、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为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海绵城市 土壤入渗 大孔隙流
原文传递
不同材质水窖贮存雨水水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文君 高建恩 +1 位作者 王广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3,44,共5页
针对劣质水贫困地区解决饮水安全存在的集雨水窖材质对水质影响研究薄弱的问题,通过对不同材质的水泥砂浆抹面水窖、固化土水窖、橡塑水窖3种水窖贮存雨水的浊度、pH值、COD等指标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雨水集蓄生活型水窖水水质变... 针对劣质水贫困地区解决饮水安全存在的集雨水窖材质对水质影响研究薄弱的问题,通过对不同材质的水泥砂浆抹面水窖、固化土水窖、橡塑水窖3种水窖贮存雨水的浊度、pH值、COD等指标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雨水集蓄生活型水窖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贮存雨水初期水质各指标波动较大水质难确定,而后在长期贮存中水质各指标逐渐趋于稳定平衡。浊度、COD、微生物指标之间互相关,收集低浊度的雨水对水的自净、微生物生长的限制及消毒有重要作用,建议应加强集流面管理,或通过过滤池实施应用,将浊度降低在初期。不同材质水窖对雨水水质净化各有优劣,基本能满足饮用水标准,实际采用时应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集蓄利用 水窖 水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