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8
1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8 位作者 马志敏 冯存民 张杰 邓素 张瑞爽 李运田 刘文玲 赵明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 30 6例 ,女 68例 ,年龄 31~ 81 (58 1± 1 0 1 )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 30 6例 ,女 68例 ,年龄 31~ 81 (58 1± 1 0 1 )岁。外周肱动脉压力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表示。结果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双支 (37 5 %比 8 6 % )和三支 (2 7 2 %比 1 4 8% )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 (P<0 0 0 1 ) ;与脉压 <65mmHg (1mmHg=0 1 33kPa)的患者相比 ,脉压≥ 65mmHg的患者冠状动脉 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增高 (35 9%比 1 9 4% ,P <0 0 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和升主动脉内径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最佳参数。结论 脉压是最为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 ,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 高血压
原文传递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3
2
作者 张帆 胡大一 +3 位作者 杨进刚 李田昌 史旭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在随机抽取的北京市9 所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高血压病人进行访问,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并识别相关的危险因素...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 在随机抽取的北京市9 所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高血压病人进行访问,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并识别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选2 274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 025例(45.1%),女性1 249 例(54.9%),焦虑发生率38.5%, 抑郁发生率5.7%,其中男性的焦虑发生率为31.5%,抑郁发生率为3.7%,女性的焦虑发生率为42.7%,抑郁发生率为7.4%。高血压伴发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低年龄组、独身、高教育程度、无业、低收入、病程时间长、高血压分级水平高、有冠心病;高血压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独身、女性、病程时间长、低收入、低教育程度、冠心病、糖尿病。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焦虑的发病率高于抑郁。女性、独身、病程时间长、低收入及合并有冠心病是焦虑和抑郁的共同危险因素;此外,低龄、高教育程度、体力劳动者容易发生焦虑。高龄、低教育程度亦是抑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分析 发病率 相关 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病人 教育程度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病程时间 发生率 高血压分级 体力劳动者 低收入 冠心病 抑郁状况 内科门诊 低年龄组 女性 心血管 北京市 糖尿病 男性
下载PDF
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应用指南(第一次报告) 被引量:94
3
作者 龚兰生 +19 位作者 张维忠 刘望彭 王新房 王宏宇 张瑞岩 郭远 李运田 马志敏 芦娜 倪永斌 王敏 杨娅 何建国 高旭光 丁康 沈晨阳 陈生龙 史旭波 陶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9期323-331,共9页
Vascular disease are main cause of lethal outcome for people among the world.Abnormalities of lipid,blood pressure and bloodsugar may increase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 china,more than 3,000,000 persons died ... Vascular disease are main cause of lethal outcome for people among the world.Abnormalities of lipid,blood pressure and bloodsugar may increase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 china,more than 3,000,000 persons died from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per year,50% of all died persons every year.Today,new 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were more younger than before.In order to prevent severe vascular events,Chinese ministry of health approved to implement early vascular disease detection tech-nique popularizing project In June,2004.Our guideline include some reliable parameters for systemic evaluating early vascular disease.Pulse pressure may be an simple index to reflect arterial stiffness.Ultrasound could be used for detecting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early atherosclerosis(carotid IMT) and arterial cross-sectional elasticity.Large arterial and small arterial elasticity could also be usedfor arterial function evaluation.Ankle-brachial index would be useful for identifying lower limbs arterial occlusion.All above,thecomprehensive appliance of detection techniques can identify vascular disease earlier and prevent acute vascular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技术 血管病变 心肌梗死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 指南 早期 中国 精神心理障碍 突发心肌梗死 生活方式
下载PDF
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56
4
作者 张立晶 胡大一 +5 位作者 杨进刚 李田昌 王国宏 史旭波 路亚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以及血清尿酸水平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就诊患者,测定血尿酸水平.分别分析不同性别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并... 目的观察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以及血清尿酸水平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就诊患者,测定血尿酸水平.分别分析不同性别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并识别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 600名患者,男性821例,女性779例,年龄26~99岁.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0.58%(169/821),女性患病率为30.55%(238/779).男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血肌酐升高和应用利尿剂;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是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和应用利尿剂.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男性为76.92%比59.67%;女性为67.64%比46.77%).结论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群聚性;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男性;除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血肌酐升高和应用利尿剂外,女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还包括年龄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高尿酸血症 发生率 相关 人群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 2004年6月 高三酰甘油血症 血清尿酸水平 血尿酸水平 患病率 高血压 利尿剂 血肌酐 发病情况 就诊患者 不同性别 女性
下载PDF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6
5
作者 胡大一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15-517,共3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药物疗法 疗效 室性 房颤
原文传递
回声跟踪技术评价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管功能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宏宇 王靖 +3 位作者 刘望彭 李运田 李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501-503,共3页
目的应用回波跟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管功能变化。方法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分别应用超声回波跟踪技术、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动脉功能改变进行评估。结果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明显... 目的应用回波跟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管功能变化。方法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分别应用超声回波跟踪技术、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动脉功能改变进行评估。结果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63.96±73.90比114.77±35.03,P<0.01;143.75±64.33比114.77±35.03,P<0.05);冠心病组超声回波跟踪技术所测定的僵硬系数值显著高于正常人(11.99±4.50比9.32±2.88,P<0.01)。高血压组动脉顺应性低于正常组(0.64±0.21比0.73±0.27,P<0.05)。结论超声回波跟踪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弹性功能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入院时肌钙蛋白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32
7
作者 赵明中 胡大一 +3 位作者 马志敏 李运田 陈步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 探讨入院时肌钙蛋白I(Tn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行直接PCI的 15 6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TnI水平分成TnI阳性组 (89例 )和TnI阴... 目的 探讨入院时肌钙蛋白I(Tn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行直接PCI的 15 6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TnI水平分成TnI阳性组 (89例 )和TnI阴性组 (6 7例 ) ,观察患者临床特征 ,并随访 (平均 7 3± 3 2个月 )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结果 与TnI阴性组比较 ,TnI阳性组高龄患者较多 ,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延长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其直接PCI后 2h仍有持续性ST段抬高者较多 (P <0 0 5 ) ,直接PCI成功率降低 (P <0 0 5 )。两组间总心脏性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TnI阳性组总MACE事件 (包括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心脏性病死率之和 )发生率显著增加 (2 2 9%比 9 7% ,P均 <0 0 5 )。结论 入院时血TnI水平与总MACE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 (OR值 :8 6 ,95 %可信区间 :2 1~ 38 4 ,P <0 0 5 ) ,且它是除年龄大于 70岁与LVEF值变量外另一个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后总MACE发生率增高、无MACE存活率降低危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危险分层 预后 预测 肌钙蛋白I
原文传递
超声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3 位作者 朱天刚 马志敏 孙淑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 5 6例 ,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 ,动脉粥样斑块的定义为内 中膜厚度≥ 1.3mm。其中 5 0例进行经冠状动脉...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疑冠心病患者 5 6例 ,应用B型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扫查 ,动脉粥样斑块的定义为内 中膜厚度≥ 1.3mm。其中 5 0例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容积扩张性和僵硬指数作为评价颈动脉缓冲功能的指标。结果  5 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者 3 0例 ,与未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相比 ,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脉 2支和 3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P <0 .0 0 1)。结论 并发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多支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超声有助于早期检测外周大动脉损害 ,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冠脉事件是极其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僵硬度 超声检测 颈动脉
下载PDF
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6
9
作者 赵明中 胡大一 +2 位作者 马志敏 刘如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68-572,共5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连续 2 56例患者。入急诊室后仔细询问病史、查体 ,并在 10min内完成常规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 (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 )、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 ,同时床旁抽静脉血做肌钙蛋白I(TnI)检测。并据TnI水平将患者分成TnI阳性组 (TnI定量检测≥ 0 1μg/L)和TnI阴性组 (TnI <0 1μg/L )。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 (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 ) ,并随访 1~ 12 (7 2± 3 8)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 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 ,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 3 2 1%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所有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TnI阳性 ,TnI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I阴性组多 ,TnI阳性组较TnI阴性组的住院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 ,住院期与随访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 ,总心脏性病死率也上升 ,且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肌钙蛋白 ST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ACS UAP NSTEMI
原文传递
34例IABP辅助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26
10
作者 骆青湘 +3 位作者 王乐丰 卢予倩 刘杰 胡大一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预防 并发症 IABP辅助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心肌的收缩后收缩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涓 吴雅峰 +5 位作者 曾定尹 胡大一 吴江 隗冬梅 姜维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0期585-589,共5页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成像技术 (QTVI)评价 3支血管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各时期纵向运动特点和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收缩后收缩现象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 3 0例心肌梗死患者 (MI组 )和 3 0例无任何...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成像技术 (QTVI)评价 3支血管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各时期纵向运动特点和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收缩后收缩现象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 3 0例心肌梗死患者 (MI组 )和 3 0例无任何心脏疾患者 (对照组 )的左心室局部心肌 ,获得纵向上不同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同步多普勒速度、时间速度积分曲线 ,测量其等容收缩期 (IVC)、射血期 (S)、等容舒张期 (IVR)、快速充盈期 (E)、心房收缩期 (A)的峰值速度 (VIC、VS、VIR、VE、VA)和最大时间速度积分 (TVImax)。结果 MI组纵向上心肌各节段运动峰值速度均较对照组下降 ,梗死节段更明显。等容舒张期多个节段出现的异常正向波提示收缩后收缩。此外 ,梗死组多个节段时间速度积分出现收缩期末和等容舒张期两个波峰 ,TVImax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3支病变血管的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减低 ;等容舒张期的异常活动提示收缩后收缩 ,存在局部心肌的室壁运动异常 ;等容舒张期的VIR是局部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肌缺血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心肌梗死 心肌收缩 收缩后收缩 超声心动图 局部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延误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赵明中 胡大一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2年第2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时间延误的可能因素。方法 连续入院的184例AMI患者,据院前时间延误分为≤6h和>6h2个时段;对其中行再灌注治疗的172例AMI,据院内治疗时间延误分为≤90min和>90min2组。分析年龄、性别、高...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时间延误的可能因素。方法 连续入院的184例AMI患者,据院前时间延误分为≤6h和>6h2个时段;对其中行再灌注治疗的172例AMI,据院内治疗时间延误分为≤90min和>90min2组。分析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脑血管意外、胸痛症状、夜间发病、既往心绞痛史、心功能分级或入院后确诊时间、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等因素对院前或院内时间延误的影响。结果 院前时间延误分析显示,>6h组较≤6h组患者年龄大、女性比例多,伴有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或既往有心绞痛者增多,不典型胸痛和夜间发病者较多(均P<0.05);院内时间延误分析表明与≤90min组比较,>90min组不典型胸痛者增多,到达急诊室20min内明确诊断的病例少,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延迟(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不典型胸痛、夜间发病因素与患者延迟来院诊治独立相关(均P<0.05);不典型胸痛、到达急诊室至确诊时间及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因素与院内治疗时间延误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 年龄、糖尿病、不典型胸痛、夜间发病是院前时间延误的独立相关因素;不典型胸痛、到达急诊室至确诊时间及导管室人员到位时间则是院内治疗时间延误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危险因素 治疗
原文传递
56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田昌 彭建军 +5 位作者 胡大一 杨进刚 商丽华 郝恒剑 庞文跃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 评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568例,其中疑诊急性心肌梗死416例,疑诊不稳定性心绞痛152例。结果 41... 目的 评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共施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568例,其中疑诊急性心肌梗死416例,疑诊不稳定性心绞痛152例。结果 416例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有328例施行了梗死相关血管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rimary PTCA,P-PTCA)治疗;有32例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狭窄<75%,前向血流TIMI Ⅲ级,未行P-PTCA治疗;有12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6例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择期CABG治疗;有8例因梗死相关血管不能确定或是不适宜P-PTCA或CABG病例接受了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有4例梗死相关血管细小,未行特别处理;有13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结果正常或体表心电图判定的梗死相关血管正常。152例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行急诊PTCA治疗108例,CABG33例,动脉造影正常8例,因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适宜PTCA/CABG治疗,选用IABP短期辅助治疗加药物治疗维持2例。2例急性心梗和1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死于术中或术后即刻。结论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协脉综合征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宏宇 王靖 +5 位作者 刘望彭 杜大勇 李运田 赵红薇 李艳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9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综合检测系统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评价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平均年龄为(55.54±9.59)岁(33—85岁)。所有受检者...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综合检测系统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评价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平均年龄为(55.54±9.59)岁(33—85岁)。所有受检者分别应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横断面弹性,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对大动脉节段僵硬度及下肢动脉阻塞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冠心病及高血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5.7%,16.6%,12.5%,P〈0.05)。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超声测定的动脉横断面指标压力应变系数(Ep)及僵硬系数(β)增高,动脉顺应性(AC)降低。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Ep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63.96±73.90)kPa比(114.77±35.03)kPa,P〈0.00;(143.75±64.33)kPa比(114.77±35.03)kPa,P〈0.05];冠心病组的β值显著高于正常人(11.99±4.50比9.32±2.88,P〈0.01)。高血压组AC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0.64±0.21)mm^2/kPa比(0.73±0.27)mm^2/kPa,P〈0.05]。反映动脉节段僵硬度的指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冠心病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1.72±2.54)m/a,(1601.45±267.20)cm/s,均为P〈0.05];反映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的踝臂指数(ABI)在冠心病组患者较高血压组和正常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09±0.14,1.14±0.06,1.15±0.07,P〈0.0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显著病变,应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有利于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评价及预后危险评估。外周动脉弹性和阻塞程度检测对筛查冠心病患者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动脉 僵硬度
下载PDF
2005年心血管疾病防治回顾并展望2006年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大方面的进展:心血管流行病学及预防、心血管病诊疗、心血管影像学及基因学的诊断治疗。
关键词 心血管流行病学 疾病防治 心血管影像学 心血管病 诊断治疗 基因学
下载PDF
高血压与冠心病 被引量:21
16
作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19-920,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原文传递
高血压与冠心病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大一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7-8,共2页
高血压是冠心病主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它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并存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危险的不利影响可能起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在高血压和高血脂同时存在时更为明显。Framingham研究发现高血脂症和血压升高相... 高血压是冠心病主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它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并存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危险的不利影响可能起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在高血压和高血脂同时存在时更为明显。Framingham研究发现高血脂症和血压升高相关。Utah最近的研究已确认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降压药
原文传递
糖尿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近期与远期预后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明中 胡大一 +5 位作者 李田昌 贾三庆 杨明 任文林 李瑞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近期与远期预后。方法  339例连续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分成糖尿病组 (6 3例 )与非糖尿病组(2 76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 目的 探讨糖尿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近期与远期预后。方法  339例连续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分成糖尿病组 (6 3例 )与非糖尿病组(2 76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 ,近期随访中 (1个月内 )左室射血分数 (LVEF)减低 (0 .5 4± 0 .10 ) %vs (0 .6 0± 0 .13) % ,P <0 .0 5 ,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增高 (16 .7%vs 7.1% ,P <0 .0 5 ) ,但心脏性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远期随访平均 (2 0 .6± 8.7)个月 ,糖尿病组非致命性心力衰竭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增高 (P分别为 <0 .0 5 ,P <0 .0 1)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 (6 3.0 %vs 32 .7% ,P <0 .0 1) ,且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存活率降低 (37 0 %vs 6 7 3% ,P <0 0 1) ,但两组间总心脏性病死率 ,差异无显著性 (7.4%vs 3.9% ,P >0 .0 5 ) ;多变量分析显示 ,糖尿病因素及LVEF值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 ,是影响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糖尿病是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存活率降低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RR4.15 ,95 %可信区间 :l.2 9~ 15 .6 2 )。结论 AMI伴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明中 胡大一 +2 位作者 马志敏 孙淑红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39-741,共3页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 (PCI)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连续行直接PCI的患者 1 56例 ,对IRA行直接PCI。随访 1~ 1 2个月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率。结果 ≥ 75岁组较...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 (PCI)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连续行直接PCI的患者 1 56例 ,对IRA行直接PCI。随访 1~ 1 2个月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率。结果 ≥ 75岁组较 <75岁组中脑卒中比例较高 (P <0 0 5) ,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延长 (P <0 0 5) ,左室射血分数 (LVEF)降低 (P <0 0 5)。共随访 1 4 5例患者 ,两组住院期发生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差异无显著性 ,但≥ 75岁组心脏性死亡增高 (9 4%比1 8% ,P <0 0 5) ;随访平均 (7 3± 3 2 )个月 ,≥ 75岁组患者总心脏性病死率明显高于 <75岁组(1 2 5 %比 1 8% ,P <0 0 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 75岁与LVEF值降低分别与STEMI患者行直接PCI后心脏性死亡增加密切相关 ,是心脏性死亡事件危险增高的独立预测变量。结论 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已不再局限于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近年来,在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心电图有助于判断缺血或梗死相关动脉,亦引起临床广泛关注。左主干病变是冠心病的严霞类型,无论慢性狭窄或急性闭塞,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左主干 心电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