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湖东地区近32 ka BP以来风沙沉积的粒度端元特征及环境意义
1
作者 胡梦珺 澳康 +1 位作者 孙文丽 庄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7-496,共10页
青海湖湖东地区出露典型的风成沉积,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为古气候环境的重建提供了良好研究窗口。本文选取湖东地区厚度10 m的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为对象,运用端元分析模型对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的粒级组分... 青海湖湖东地区出露典型的风成沉积,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为古气候环境的重建提供了良好研究窗口。本文选取湖东地区厚度10 m的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为对象,运用端元分析模型对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的粒级组分,进一步结合粒度组分、磁化率指标,阐释各端元指示的环境意义以及近32 ka BP以来青海湖湖东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大水塘剖面粒度组成以砂粒物质为主,粉砂次之,黏粒最少。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可分解为3个端元:EM1是受冬季风影响的敏感粒径,指示冬季风的强弱变化;EM2指示的是区域环境受风沙作用的强弱,与EM1指示相反,但共同反映冬季风的强弱;EM3指示受区域性低空风系的影响,以尘暴的形式搬运沉积。青海湖湖东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1)末次冰期间冰阶阶段(32~23.2 ka BP),气候整体较湿润,风沙活动较弱;(2)末次冰期冰盛期阶段(23.2~15.8 ka BP),气候冷偏干,风沙活动增强;(3)末次冰期冰消期阶段(15.8~9.5 ka BP),气候仍以冷偏干为主,冷暖波动,但存在小幅度升温;(4)全新世阶段(9.5 ka BP以来),早期转暖、中期最暖、晚期转凉,气候波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元分析 风成砂 环境演变 青海湖
下载PDF
中晚全新世共和盆地粒度端元指示的物源特征及环境意义
2
作者 胡梦珺 澳康 白清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共和盆地沉积物堆积过程较好的记录了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变化信息,对揭示物源特征以及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文中选取共和盆地厚度为280cm的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剖面,对其粒度数据进行参数化端元分解,分析了沉积物搬运动力、搬运... 共和盆地沉积物堆积过程较好的记录了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变化信息,对揭示物源特征以及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文中选取共和盆地厚度为280cm的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剖面,对其粒度数据进行参数化端元分解,分析了沉积物搬运动力、搬运方式以及环境信息。得出以下结论:1)马四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可分解为3个端元:EM1代表高空气流搬运的远源粉尘物质,可间接作为夏季风的替代指标;EM2指示的是经短距离悬移或跃移搬运的近源粉尘,EM3为近源粗粒物质,共同指示区域冬季风的强弱变化。2)中晚全新世共和盆地的环境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近8.0~4.78ka BP的气候温暖湿润、风沙活动较弱期,4.78~2.90ka BP的气候较为冷干、风沙活动频繁期,2.90~0.67ka BP的气候相对温湿期和0.67ka BP至今的气候冷干、风沙活动加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元分析 物源特征 中晚全新世 环境演变 共和盆地
原文传递
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及多情景模拟
3
作者 澳康 胡梦珺 +5 位作者 石晶 孟祥云 白清竹 郭婧玲 刘烁雅 张嗣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65-3375,共11页
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利用InVEST模型评估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碳储量效应,耦合PLUS模型模拟2035年在自然发展、生态保护、水资源约束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主要以未利用地... 以石羊河流域为例,利用InVEST模型评估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碳储量效应,耦合PLUS模型模拟2035年在自然发展、生态保护、水资源约束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主要以未利用地,草地和耕地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93%.1990~2020年石羊河流域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其余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020~2035年多情景模拟下,只有生态情境中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显著.1990~2020年流域碳储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以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碳储量贡献为主,占碳总量的86%.2020~2035年4种情景下的碳储量均有所增加,但生态保护情景中碳储量增加最为显著,共增加3.75×10^(6)t.自然发展情景和经济发展情景下,林地和草地转为耕地的面积远大于转入,碳储量损失较多.水资源约束情景下,耕地主要转出为草地和建设用地,其他各地类之间转换所承载的碳储量基本平衡.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转入面积大于转出使区域碳储量增加.研究结果以期为石羊河流域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规划未来国土空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土地利用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其多尺度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石晶 石培基 +2 位作者 李雪红 王梓洋 澳康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9,共14页
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开展多尺度定量分析,是揭示生态系统服务演化机理和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既有研究侧重于从行政或流域的等级确定研究尺度大小,缺乏科学合理的尺度划分方法。论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评... 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开展多尺度定量分析,是揭示生态系统服务演化机理和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既有研究侧重于从行政或流域的等级确定研究尺度大小,缺乏科学合理的尺度划分方法。论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评估了食物供给、碳固存、产水量和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应用小波分析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模型确定了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影响因素研究的最佳尺度及不同尺度下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食物供给、碳固存、产水量和防风固沙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呈上升趋势。食物供给服务增幅最大,增幅为138.3%,碳固存、产水量和防风固沙服务增幅分别为0.97%、7.6%和9.5%。②根据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小波方差主周期,2000—2020年和2010—2020年分别构建了6个、2000—2010年构建了7个影响因素研究的特征尺度。③随着尺度增大,影响因子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作用程度逐渐增强,且不同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明显差异。食物供给和碳固存服务在小尺度上主要受人文因子影响,大尺度上受自然因子影响;产水量服务在不同尺度上始终受自然因子影响;防风固沙服务随尺度增大人文因子影响程度显著增强。④尺度增大过程中不同交互因子q值的增加趋势不同,其中碳固存和防风固沙服务中人文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强。论文通过小波分析改进了传统的多尺度序列构建方法,可为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及制定多级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小波分析 多尺度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梦珺 庄静 +3 位作者 孙文丽 郑登友 吉天琪 澳康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0,共10页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成砂-古土壤序列泽库剖面(ZK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进行分析,结合14C测年,揭示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剖面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SiO2、Al2O3、CaO为主,其...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成砂-古土壤序列泽库剖面(ZK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及其比值进行分析,结合14C测年,揭示其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环境演变。结果表明:(1)剖面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SiO2、Al2O3、CaO为主,其中SiO2和CaO的标准差较高,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2)自剖面底部向上SiO2含量和残积系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高值指示冷干的气候意义,CaO含量和退碱系数则相反,高值指示温湿的气候意义。(3)9.4 ka BP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气候经历了由温湿向冷干的转变过程,可划分为9.4~4.2 ka BP气候温湿期和4.2 ka BP至今气候冷干期;其中在6.6~6.2 ka BP、2.4~2.0 ka BP和1.7~1.5 ka BP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全新世 环境演变 青藏高原东北部
原文传递
9.4 ka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成沉积物色度参数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演变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梦珺 吉天琪 +3 位作者 郑登友 庄静 孙文丽 澳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9-448,461,共11页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泽库剖面(ZK)风成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了169个样品的色度参数红度(a^(*))、黄度(b^(*))、亮度(L^(*))并计算饱和度(C^(*))和色调角(h^(*)),在分析风成沉积物各色度参数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辅以磁化... 以青藏高原东北部泽库剖面(ZK)风成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了169个样品的色度参数红度(a^(*))、黄度(b^(*))、亮度(L^(*))并计算饱和度(C^(*))和色调角(h^(*)),在分析风成沉积物各色度参数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辅以磁化率、粒度敏感指数(SC/D)、Si O_(2)及Fe_(2)O_(3)含量等指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9.4 ka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色度参数a^(*)、L^(*)自剖面底部向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h^(*)则自下而上先减小后增大。(2)色度参数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重建古气候的有效代用指标,a^(*)和L^(*)高值指示温湿环境,h^(*)高值指示冷干环境;各色度参数指示环境的敏感性有差异,但均对气候突变反应较为灵敏,可用于判断气候突变的典型冷暖事件。(3)9.4 ka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环境整体呈现为由温湿向冷干发展的态势,可分为两大阶段。9480~4290 a BP的温湿期,气候整体呈现向温湿方向发展的趋势,表现为较温湿→温湿→较温湿的波动;4290 a BP至今的冷干期,气候整体不断向冷干方向发展,表现为温干→温润→凉润→冷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参数 环境演变 青藏高原东北部
下载PDF
共和盆地马四剖面12 cal ka BP以来色度特征及环境演变
7
作者 胡梦珺 孙文丽 +3 位作者 庄静 吉天琪 郑登友 澳康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本文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古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获得土壤色度参数亮度(L^(*))、红度(a^(*))及黄度(b^(*))值,分析色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Fe2O3、有机质及利用磁化率重建的温度、降水量指标探讨色度参数... 本文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古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M-5分光测色计获得土壤色度参数亮度(L^(*))、红度(a^(*))及黄度(b^(*))值,分析色度参数的变化特征,结合Fe2O3、有机质及利用磁化率重建的温度、降水量指标探讨色度参数的古气候意义,重建12 cal ka BP以来共和盆地的气候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色度参数L^(*)、a^(*)、b^(*)均值在剖面中整体表现出古风成砂层高于古土壤层的特征, a^(*)/b^(*)与之相反;(2)色度参数可作为有效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古气候,b^(*)及a^(*)/b^(*)对气候转变反应敏感,b^(*)高值指示气候冷干,b^(*)低值指示气候温湿,a^(*)/b^(*)高值代表气候温湿, a^(*)/b^(*)低值代表气候冷干。L^(*)、a^(*)在此区域对气候的响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12 cal ka BP以来共和盆地马四剖面色度揭示的气候演变可划分为7个阶段,表现出冷干-温湿旋回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参数 环境演变 古风成砂-古土壤 第四纪 共和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