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分布状态与生物力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89
1
作者 贺宝荣 +3 位作者 郝定均 郭华 昌震 王栋琪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8-773,共6页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标本(包括L。也),共筛选49个椎体...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标本(包括L。也),共筛选49个椎体。对各椎体标本施加轴向压力负载,测量各椎体的原始强度和刚度,并建立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按临床PKP手术操作要求根据不同的椎体分区灌注骨水泥,分为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每组7个椎体。测量每组的最大压缩强度和刚度。结果PKP术后各实验组最大压缩强度较初始强度均明显增强。单侧前2/3灌注组和单侧后2/3灌注组比较,单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双侧全灌注组〉单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单侧前2/3灌注组和单侧后2/3灌注组。PKP术后双侧全灌注组椎体刚度和初始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度均明显小于初始刚度。单侧前2/3灌注组、单侧后2/3灌注组和单侧全灌注组比较,D和双侧后2/3灌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单侧前2/3灌注组、单侧后2/3灌注组和单侧全灌注组。结论骨水泥分布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不同区域,其生物力学性能存在差异,骨水泥在椎体双侧分布较单侧分布可以获得更好的生物力学效应。骨水泥均匀分布于椎体前2/3区域是较为理想的分布状态。但仍需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2
作者 贺宝荣 +2 位作者 郝定均 郭华 刘团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142-1148,共7页
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不尽相同,最低为〈5%,最高则〉80%。骨水泥渗漏的分型较多,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常用的分型标准有解剖位置和渗漏途径。半定量严重程度和骨... 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不尽相同,最低为〈5%,最高则〉80%。骨水泥渗漏的分型较多,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常用的分型标准有解剖位置和渗漏途径。半定量严重程度和骨水泥粘度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高危因素。半定量严重程度越高,骨水泥粘度越低,骨水泥总体渗漏率越高。对椎间盘渗漏而言,MRI提示椎体裂隙和终板破裂亦是高危因素。绝大多数骨水泥渗漏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发生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神经功能损伤,甚至肺栓塞和心内栓塞,甚至死亡。因此,行椎体成形术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改进手术技术,尽量避免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水泥渗漏 胸腰椎 术后 分型标准 神经功能损伤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0
3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5 位作者 郭华 李辉 刘团江 王晓东 郑永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尝试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探讨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信号改变、骨密度和临床表现(疼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不... 目的:尝试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探讨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信号改变、骨密度和临床表现(疼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不同的总分值(T,0~8分)对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根据VAS评分及ODI评分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0个月随访,平均20.1个月。本组中T<4分者91例,行保守治疗,VAS评分由8.0±1.7分恢复至2.0±1.3分;ODI评分由69.5±2.8分恢复至38.1±1.5分。T=4分者132例,保守治疗57例,PKP/PVP手术治疗75例,VAS评分由8.2±1.4分恢复至1.9±1.2分;ODI评分由71.5±3.7分恢复至36.2±2.5分。T≥5分者158例,均行手术治疗,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1±1.6分恢复至1.8±1.3分;ODI由术前的70.5±2.6分恢复至术后的39.2±1.7分。结论: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但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 严重程度 评分评估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与联合伤椎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4
作者 郑博隆 郝定均 +4 位作者 闫亮 何思敏 杨小彬 贺宝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6-722,共7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PSV)与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1例骨质疏松性胸...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PSV)与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82例;年龄60~75岁,平均65.4岁.骨密度T值<-2.5SD,后凸成角>15°或前柱压缩>40%.胸椎骨折(T10~T12)65例,腰椎骨折(L1~L4)76例.其中68例接受PSV治疗(PSV组),73例接受PSIS固定治疗(PSI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中央高度比值、节段后凸Cobb角.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5~31个月,平均27.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各时相点的VAS均低于术前(P<0.05).PSV组VAS除术后3个月低于PSIP组外[(2.2±0.8)分:(2.6±0.6)分](P<0.05),其余时相点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组前缘高度比值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均高于PSIP组[(95.2±5.2):(92.6±7.1)、(93.8±5.2):(91.4±3.2)、(93.3±4.9):(91.2±5.1)、(92.6±5.5):(90.1±4.7)](P<0.05).PSV组中央高度比值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均高于PSIP组[(91.4±6.9):(88.9±7.2)、(90.8±7.4):(88.4±5.9)、(90.1±7.6):(87.1±7.2)](P<0.05).PSV组节段后凸Cobb角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均低于PSIS组[(2.9±0.4)°:(3.2±0.9)°、(3.0±0.5)°:(3.2±0.3)°、(3.1±0.7)°:(3.4±0.4)°、(3.1±0.4)°:(3.4±0.7)°](P<0.05或0.01).PSV组2例和PSIS组3例发生空心螺钉周围的骨水泥渗漏,PSV组4例发生伤椎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PSIS组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年出现一侧棒断裂,复查CT见骨愈合良好,未予处理.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SV较PSIS可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但前者更有利于减少伤椎前中柱高度的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原文传递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33
5
作者 贺宝荣 +1 位作者 郝定均 郭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中的复位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196例,168例患者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男123例,女45例,年龄18~71岁,平均3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中的复位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196例,168例患者资料完整并获得随访,男123例,女45例,年龄18~71岁,平均38.7岁。ASIA分级A级21例,B级46例,C级60例,D级41例;按脱位程度Ⅰ度79例,Ⅱ度42例,Ⅲ度31例,Ⅳ度16例。所有患者术前先行小重量颅骨牵引(2~4kg),随后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手术进一步复位,先行损伤节段椎间盘切除,以Caspar撑开器撑开复位;不能复位者,行脱位椎体次全切除,再次复位;仍不能复位者,则一期行后路松解,再行前路手术。结果:168例中经颈前路手术复位者为88.1%(148/168),其余11.9%(20/168)则通过前路-后路-前路手术获得复位。89.9%(151/168)获得了完全复位,10.1%(17/168)获得了90%以上的复位。平均随访30.7个月,死亡19例,失访9例,140例仍在随访中。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术后发生声音嘶哑4例,咽喉疼痛17例,髂骨取骨区麻木18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术后153例脊髓损伤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通过前路手术治疗使颈椎获得即刻的稳定,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 脱位 前路途径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32
6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1 位作者 郭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7-690,共4页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3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11例,C级9例,D级10...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3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11例,C级9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交锁复位的则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否则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意外损伤.平均随访41.5个月,所有患者均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结论 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的具体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脱位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严重程度评分分型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贺宝荣 +2 位作者 刘团江 郭华 郝定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2-776,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严重程度评分分型系统(TLOFS)的可重复性信度,为指导胸腰椎OVCF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制定的TLOFS,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一2015年6月收治的320例胸腰椎OVCF患者进行评估,其中男107...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严重程度评分分型系统(TLOFS)的可重复性信度,为指导胸腰椎OVCF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制定的TLOFS,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一2015年6月收治的320例胸腰椎OVCF患者进行评估,其中男107例,女213例;年龄52~90岁,平均63.7岁。均以腰背痛为主诉就诊。TLOFS≤3分21例和TLOFS=4分1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TLOFS:4分23例和I〉5分259例采用手术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疼痛缓解情况。检验TLOF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可重复性信度及内容效度。结果TLOFS亚类(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表现、骨密度、和临床表现、治疗推荐)及总分评定的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位于较高和高度可靠性之间(0.76—0.94)。TLOFS可重复性信度检验显示,Kappa系数也位于较高和高度可靠性之间(0.84~0.95)。全部项目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16。所有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VAS由术前的(7.8±2.1)分恢复到末次随访时的(1.3±0.7)分。TLOFS的诊断准确率为95.7%,敏感度为87.6%,特异度为96.5%。结论TLOF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使用简单,评估较全面和准确,可以有效指导胸腰椎OVCF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损伤严重度评分 可靠性
原文传递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8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2 位作者 郭华 昌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 分析对比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y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16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35例患者行ACDF(B组)... 目的 分析对比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y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16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35例患者行ACDF(B组),于术前、出院前、术后6周、3、6、12、24个月及随后每半年一次随访,通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治疗效果.同期摄X线片,检测病变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6年以上随访,平均73.5个月.A组术后无假体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自发融合;置换节段活动度与置换前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达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满意.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及SF-36评分、NDI,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B组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而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疗效良好,同时还可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减少轴性症状,为颈椎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椎 假体与植入物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曹冬子 +3 位作者 王存良 鲁良 孙玉录 《空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3月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行PKP的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3月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医院行PKP的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新发骨折分为骨折组(33例)与非骨折组(55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既往史、骨折一般情况、手术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强化椎体数目、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所占比例与非骨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强化椎体数目、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新发骨折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前骨折椎体数、手术椎体数、强化椎体数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有明显的相关性,积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降低术后再骨折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新发骨折 骨密度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技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0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3 位作者 郭华 刘团江 王晓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7-1303,共7页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0例寰枢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椎弓根螺钉组(32例)均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侧块螺钉组(28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通过术中...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0例寰枢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椎弓根螺钉组(32例)均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侧块螺钉组(28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通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颈枕区疼痛缓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术后植骨融合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46.6个月。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螺钉断裂,寰枢椎再移位及失稳现象。椎弓根螺钉组术前JOA评分为(7.1±2.8)分,VAS评分(3.0±1.2)分,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13.3±2.1)分和(1.8±0.9)分;侧块螺钉组术前JOA评分为(7.3±2.4)分,VAS评分(3.2±1.0)分,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13.0±2.6)分和(1.9±1.0)分;两组患者在JOA评分、颈枕区疼痛缓解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弓根螺钉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侧块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弓根螺钉组中2例出现寰椎后弓骨折。侧块螺钉组中有3例术后出现颈枕区疼痛加重,且伴有麻木。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显露范围小,简化了操作程序,减少了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在设计手术方案时,应优先考虑椎弓根螺钉技术,而侧块螺钉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 被引量:24
11
作者 宋金辉 王坤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12-213,共2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式及其选择。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治疗 钉板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指南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伯华 陈其昕 +41 位作者 程黎明 初同 邓忠良 董健 冯皓宇 冯世庆 范顺武 高延征 官众 海涌 郝定均 贺宝荣 蒋电明 姜建元 李淳德 李放 李锋 李利 李危石 李中实 廖琦 刘斌 刘国栋 刘晓光 刘忠军 鲁世保 马信龙 戎利民 沈慧勇 申勇 舒钧 宋跃明 孙天胜 田纪 王欢 夏虹 建中 杨惠林 赵杰 周跃 朱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7-586,共10页
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的病理特点不同,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包括椎体强化术、前后路固定融合术、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及后路截骨矫形术等。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了及时反映SCOVF的治... 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的病理特点不同,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包括椎体强化术、前后路固定融合术、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及后路截骨矫形术等。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了及时反映SCOVF的治疗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规范其治疗,本指南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提出手术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郝定均 郭华 +2 位作者 贺宝荣 吴起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06-810,共5页
目的:观察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6年1月收治48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22~58岁,平均38.8岁。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3例,E级32例。腰骶角为18.0°±3.1°... 目的:观察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6年1月收治48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22~58岁,平均38.8岁。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3例,E级32例。腰骶角为18.0°±3.1°。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以上,待血红蛋白>100g/L、血沉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后行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25例,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手术14例,分期前后入路手术9例。结果:手术时间130~240min,平均200min。术中失血量900~2000ml,平均1350ml。术中无大血管、硬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切口窦道形成1例,肠梗阻1例,逆行性射精1例,生殖股神经激惹1例。随访45~182个月,平均75.3个月,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95.8%,术后1年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时,16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1~2级;腰骶角为24.0°±8.0°;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脊柱结核治愈,无复发。结论:腰骶段脊柱结核因其特殊解剖结构,手术难度较大,术前充分准备,以正规抗结核化疗为基础,采用个体化方案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腰骶段 手术
下载PDF
陈旧性与新鲜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郝定均 刘鹏 +3 位作者 贺宝荣 郭华 王晓东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陈旧性与新鲜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s vertebra plasty,PV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将研究对象按陈旧性骨折和新鲜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拍摄...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陈旧性与新鲜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s vertebra plasty,PV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将研究对象按陈旧性骨折和新鲜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拍摄2组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从而对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后凸畸形的矫正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研究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且恢复良好,均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但陈旧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程度均不如新鲜性骨折患者。结论 PVP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尤其对新鲜骨折效果显著,且对于缓解陈旧性骨折疼痛症状也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老年人
下载PDF
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Genant 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20
15
作者 昌震 +6 位作者 赵勤鹏 曹子君 黄琳红 王栋琪 刘团江 郝定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 通过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观察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Genant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通过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观察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GenantⅢ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强化复位组(采用经皮骨水泥强化复位内固定联合PVP治疗,30例)和传统组(采用PKP治疗,2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骨水泥用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 24个月,平均21个月.与传统组比较,强化复位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伤椎骨水泥用量多、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和术后12个月伤椎高度百分比、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复位组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较传统组恢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3个月、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ODI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PKP来说,对于塌陷、成角严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骨水泥强化复内固定联合PVP可能是一种更可靠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原文传递
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测量及分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4 位作者 郭华 刘团江 王晓东 郑永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研究通过三维CT重建测量正常状态下寰椎"椎弓根"形态及其相关解剖学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年龄18~52岁(平均32.3岁),排除相关上颈椎疾患,尤其局部骨性增生明显者。对其寰... 目的:研究通过三维CT重建测量正常状态下寰椎"椎弓根"形态及其相关解剖学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年龄18~52岁(平均32.3岁),排除相关上颈椎疾患,尤其局部骨性增生明显者。对其寰枢椎进行螺旋CT扫描,在CT三维多平面重建下,取经枢椎下关节突中点矢状线延长线与寰椎椎动脉沟底部下2mm处后弓的交点为A点,同时建立通过椎动脉沟底部下2mm处的寰椎横切面图,取寰椎后弓移行为侧块处椎动脉孔内壁与椎管外壁连线的中点为B点,AB连线的延长线与寰椎前弓的交点为C点,AC连线即为寰椎椎弓根钉道。取经AC连线建立寰椎椎弓根通道的矢状面切图。测量寰椎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参数:寰椎椎弓根的上倾角,椎动脉沟底椎弓根厚度(H1),寰椎椎弓根最大厚度;根据H1数值的大小分型,探讨各分型与椎弓根钉选择的相符性。结果:钉道椎动脉沟底处骨质厚度为4.10±1.17mm。根据H1数值的大小,以直径4.00mm和3.50mm的螺钉为参照,分为四型:正常型:H1>4.00mm(92例,61.3%);相对狭窄型:3.50<H1≤4.00mm(33例,22%);狭窄型:3.00<H1≤3.50mm(15例,10%);无椎弓根型:H1≤3.00mm(10例,6.7%)。正常寰椎椎弓高度4.10±1.17mm,上倾角8.24°±1.31°。左右两侧比较无差异(P>0.05)。正常型和相对狭窄型建议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狭窄型和无椎弓根型者采用侧块螺钉技术。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够准确提供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形态、解剖学参数,根据寰椎椎动脉沟处骨质的高度进行分类,可以较好的指导寰椎后路"椎弓根"及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选择及螺钉直径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形态分类 解剖学 三维CT重建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改为开放手术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4 位作者 郭华 刘团江 王晓东 郑永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1-956,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改为开放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16例(58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53-72岁,平均64.5岁;术后9例出现脊髓损伤,...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改为开放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16例(58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53-72岁,平均64.5岁;术后9例出现脊髓损伤,4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10例,椎体转移瘤2例,椎体血管瘤1例。病变节段:T71例,T81例,T92例,T101例,T111例,T122例,L13例,L31例,L41例。初次术后9例脊髓损伤者ASIA分级为:A级2例,B级1例,C级6例;4例神经根损伤者肌力均为2级,皮肤感觉减退。所有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4-12h行后路开放减压手术。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7个月,平均14.1个月。开放手术原因:骨水泥渗漏6例(46.2%,6/13),均为非血管性渗漏,渗漏至椎管者2例,渗漏至神经根管者4例;穿刺失误3例(23.1%,3/13);适应证选择错误4例(30.8%,4/13)。末次随访时,4例神经根损伤患者中,3例肌力恢复至5级,1例恢复至4级,皮肤感觉均较术前好转。9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例术中穿刺失误直接损伤脊髓及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ASIA分级仍为A级;7例均较术前好转,其中4例恢复至D级,3例E级。结论开放手术的原因主要分为骨水泥渗漏、穿刺失误、适应证选择错误,其中骨水泥渗漏的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髓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原因分析和临床治疗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华 +1 位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探讨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因素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87例复杂性脊柱结核患者,对其中21例术后复发且合并窦道形成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38... 目的探讨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因素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87例复杂性脊柱结核患者,对其中21例术后复发且合并窦道形成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38.8岁。其中15例患者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示耐药。术前排除窦道混合感染,根据脓肿的大小,一期窦道切除、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1例;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0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9.7个月。术后16例获得治愈,5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23.8%(5/21),前路固定的复发率为18.2%(2/11),后路固定的复发率为30%(3/10)。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后治愈。影像学检查提示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15例,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4例,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2例。术后后凸畸形纠正至平均5.7°。(2°~12°)。结论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合并窦道形成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复发原因主要与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病灶清除不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失败、合并其他脏器结核有关。有效的化疗,彻底的病灶清除,脊柱稳定的重建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复发 危险因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9
作者 曹冬子 +3 位作者 刘宏平 孙玉录 王存良 《空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杨凌示范区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胸腰单椎体爆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杨凌示范区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胸腰单椎体爆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60例,接受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横截面侵占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横截面侵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椎管横截面侵占率小于对照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较优,可显著提高治疗结局,提高复位效果,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 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 胸腰椎爆裂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评估 被引量:19
20
作者 贺宝荣 郝定均 +4 位作者 杨小彬 刘鹏 郭华 刘团江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 目的根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来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7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其中T1111例,T1229例,L124例,L28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及Cobb角;术后X线及CT扫描判断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8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比值由术前(45.8±9.8)%恢复至术后(21.5±5.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4.2±5.5)%,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8.1°±2.8°恢复至术后19.2°±3.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为21.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9±0.8、37.4±4.9,术后3 d分别为2.3±0.6、28.2±4.1,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分别为2.2±0.6、27.4±4.2,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适应证主要以骨密度值及椎体压缩形态判定,注射剂量及再骨折风险为并发症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